渝南循環經濟項目整體效果圖
開工儀式現場 肖貴平 攝
開工儀式現場挖掘機列隊作業 肖貴平 攝
渝南循環經濟項目一期焚燒車間效果圖
12月10日上午10時,是萬盛加快煤化工集群發展、實施工業強區工作的一大喜事——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重慶天軒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的渝南循環經濟項目一期正式開工建設,「萬盛造」工業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置即將問世。
渝南循環經濟項目位於煤電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5.5億元,總佔地面積約336畝,一期投資3.5億元,主要建設3萬噸/年焚燒、3萬噸/年固化填埋處理、1萬噸/年物化處理、40萬立方米填埋庫等裝置,預計實現產值約1.5億元。
該項目的開工建設,是落實《重慶市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和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危廢十三五規劃)和《重慶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節點項目,是實現工業廢物處理無害化、循環利用的重大配套項目,對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落實清廢行動、確保長江經濟生態帶得到最大程度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新項目
完善我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
工業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置是世界工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處置工程一般包括危險廢物的收集運輸、綜合利用、物化處理、穩定化固化、焚燒處理和安全填埋場等工程內容以及與其相關的輔助設施,如分析化驗、維修等。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企業不斷發展,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物不斷增多,固體廢棄物是其中重要的汙染物之一。
為解決這一難題,今年12月,渝南循環經濟項目落戶萬盛,正式開工建設。
渝南循環經濟項目為何選擇落戶萬盛?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重慶天軒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榮坦言,萬盛距離重慶主城區近,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同時,萬盛具備「萬業興盛」的投資環境,領導幹部和部門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特別是各級主要領導親自抓,多次親臨建設第一線踩點、考察,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深刻地感受到在萬盛投資安心、放心、順心。
「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林輝榮說,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8年,是全國率先進入危廢處置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引進德國魯奇能捷斯先進焚燒技術的基礎上一直堅持技術創新,至今擁有80餘項國家專利、榮獲1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該公司運營的危廢處置場處置種類多達40餘類,各項運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是國內領先的危險廢物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們有先進的技術支撐,也有足夠的實力讓萬盛和企業實現雙贏,為萬盛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大力量!」林輝榮說,該項目不僅完善了萬盛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並將輻射綦萬南三地及更大區域工業企業,實現渝南片區主要產業危廢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大大提升萬盛在工業危廢處置科研方面的技術水平。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萬盛煤化工產業向著健康、集群、循環利用一體化發展,將進一步推進萬盛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
新工藝
實現渝南片區工業廢物無害化處理
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進入工業廢物處置領域的企業,其開發的工業廢物熔渣迴轉窯焚燒成套設備及技術獲得科技部「國家重點新產品」、環保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還獲得「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先進適用技術(第一批),以及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依託單位」等。此外,還擁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2家子公司和4個代表處。
如何在化工產業廢物處置中,實現產業危險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天軒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在渝南循環經濟項目建設中,從精細和高端化工上狠下功夫。
重慶天軒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澤華介紹,該項目的工業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置主要包括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用焚燒工藝進行處置,引進德國魯奇能捷斯高溫熔渣技術,在室溫1100℃以上燃燒,實現對工業廢物的無害化處理,通過自有專利技術,將煙氣在2秒內從550℃冷卻到200℃以下,避免二惡英的產生。同時,焚燒產生的煙氣經過布袋除塵、溼法脫酸等技術處理,使排放指標達到歐盟的最新標準。
其次是在物化車間通過酸鹼中和、高級氧化、蒸發脫鹽等工藝,對工業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
最後是在固化/穩定化車間,通過專用設備,加入藥劑固化、養護後進入安全填埋場填埋。
黃澤華介紹,渝南循環經濟項目落戶煤電化產業園區,對原有的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置結構和工藝技術設備進行了調整和優化,進而實現產品的精細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秉持打造一流綠色環保精細化工企業的理念,我們的新工廠將大量採用自動化程度高、適應綠色環保要求的新技術、新設備,在技術上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真正實現『綠色化工』。」黃澤華說,公司有信心把萬盛渝南循環經濟項目打造成一個安全、環保、優質、低耗、高產的標杆企業。
(解維坪 馬 朗 朱玉龍)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