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史:封建莊園經濟興起與城市經濟功能的增強

2020-12-20 嬌嬌看歷史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湖南城市史的精彩故事情節,千萬不要錯過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早期封建社會的發展進入了最高階段,其基本特徵是以世家豪族為代表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莊園經濟獲得充分發展。這個特徵與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特點相結合,使得城市擁有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功能和發展動力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特點,完全區別於西歐封建社會的城市西歐封建社會,城鄉具有二元性趨向,即鄉村領主社會和城市市民社會,它們在經濟利益上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對立,兩者平行地生存。而在古代中國,城市和鄉村的共同基礎是農業。

城市是專制統治的堡壘和統治階級居住之地,它建立於鄉村基礎之上,依賴於鄉村經濟的支撐和滋養,同時又將鄉村置於統治權之下,依靠強有力的政治權力無償地剝奪鄉村。也就是說,中國古代城市的經濟總是同城鄉關係的變化聯繫在一起的。當被農村經濟涵養到一定階段時,城市經濟才會開始獨立於農村經濟而形成新的發展動力—工商業的興起。古代湖南城市在歷經秦漢純軍事、政治性發展後,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因封建莊園經濟的興起,推動了城市工商業的形成和發展,城市經濟功能顯著增強。這一時期封建莊園經濟的勃興,首先得益於一批世家豪族的出現。

如孫吳時,武陵潘氏父子,其父潘俊為東吳大將,其子秘為尚書僕射。耒陽人谷朗,為「豫章府君之曾孫,郎中君之子」。東晉長沙的虞悝、虞望兄弟,「少仕州郡,兄弟更為治中、別駕」,其言行能「臧否人物」。劉宋武陵龔氏、蕭梁時長沙歐陽氏等,「合門顯貴,名振南土」。這些世代為官、勢力龐大的氏族既可通過封建王朝的「佔田令」,合法佔據大片田地和眾多佃客;同時,通過搶奪或買賣等手段,吞併平民的土地,霸佔大量的依附人口,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因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車船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而此時期,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為封建莊園經濟的發展推波助瀾,規模和影響大大提高。

長沙阿彌嶺漢墓就出土有「萬石倉」糧倉模型,靖州水釀塘電站淹沒區內鸕鷀江發掘的一批晉代墓葬中,出土36件陶罐,形制特別大從器形看應為專門儲存糧食的器物,也就是大型糧倉的通風口所有這些,反映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湖南封建莊園經濟也在逐漸興起。封建莊園經濟的興起,推動了城市工商業形成和發展。此時期湖南城市工商業突出表現為農副產品加工、陶瓷、紡織、金屬冶煉及金屬器、玉器等手工業的興盛。如釀酒業的發展,產生了聞名全國的「酃湖酒」,紡織業出現了荊城跨南楚之富…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的盛況。封建莊園經濟的興起,也催生了另一種特殊城市商業經濟形態—官僚商業。

官僚商業主體是封建大莊園主,他們既是地方官吏,同時又兼做商人。官僚商人通過巧取豪奪,湧現了一批富王侯的大富商。他們「競收罕至之珍,遠蓄未名之貨,明珠翠羽,無足而馳,絲文章,飛不待翼」。鑑於官僚商人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各個王朝對此都採取了縱容甚至優待的態度,在湘為官的經商者也就不乏其人。如西晉著有《晉陽秋》的文化人孫盛在任長沙太守時,竟以家貧為口實,「頗營資貨」;東晉長沙郡公陶侃在任武昌太守時,「立夷市(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互市)於郡東,大收其利」;南齊柳世隆任湘州刺史時,「在州立邸(貨棧)治生」。

這些官僚貴族們非但享有免除賦役的特權,更兼權勢在手,擁有大量勞動力,因此獲利豐厚的大宗貨物的販運幾乎為他們所壟斷。魏晉南北朝政府在放任官僚貴族對商業壟斷的同時,放鬆了對商業的壟斷,榷鹽、榷酒被鹽稅、酒稅所取代,政府較多的是通過「和市」,也就是官府與百姓議價,來控制市場交易,滿足封建統治集團的需要。南方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投放市場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數量大增,南朝政府曾多次以「和市」方式進行大規模徵購,官營商業應運而生。劉宋水初元年(420)詔曰:「臺府所需,皆則遣主帥與民和市,即裨稗直,不負責租民求辦。」《通典·食貨·輕重》也載:「齊明帝永明中,天下米谷布帛賤,上欲立常平倉,市積為儲。」

南齊永明六年湘州官府拿出庫錢200萬,大量收購米、布、蠟等農副產品,轉銷各地,既調節了物價,又充實了政府庫存和財政收入,滿足了多方面的需要。陳朝湘州刺史華皎也「善營產業,湘州地多所出,所得入朝廷,糧運竹木,委輸甚眾,至於油密脯菜之屬,莫不營辦。」另外,當時交通面貌也大為改觀,用來運輸糧食的大型船隻大量出現,南朝時,長沙地區商品交換使用錢幣,文獻也有明確記載:「京師及三吳、荊、郢、江、湘、梁、益用錢,其餘州郡,雜以谷帛交易。」可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封建莊園經濟的興起,湖南城市工商業得到較大發展,城市經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o^)/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英國農村史丨怎樣的農業發展歷程讓英國鄉村經濟變為城市經濟?
    中世紀至21世紀的英國農村農村史,可以分為中世紀,近代早期以及19世紀後三個階段。中世紀的英國農村生產力水平不高,主要是土地制度和以農民為中心的社會經濟制度與社會關係。近代早期英國農村出現許多變化,圈地運動、鄉紳約曼和農村手工業興起、農業改革。
  • 歐洲城市興起的雙向根源
    當時,歐洲還處在中世紀的封建經濟階段。過去的觀點一般總是把封建經濟看成是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比較落後的經濟形態,近些年來這種看法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把封建經濟視為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相結合的二元形態。但是,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西歐的封建經濟還是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對外貿易始終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對外貿易發揮的作用總是盡到中世紀條件所能提供的最大可能。
  • 越南興起「莊園經濟」
    尤其是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之後,一些土地被拋荒了。應運而生的「莊園經濟」,為扭轉這種局面和進一步進行農村經濟改革、提高農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支持和鼓勵「莊園經濟」,越南政府規定,凡有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的人,可以跨地區、跨行業,到農村承包和租用土地,搞「莊園經濟」。莊園主租用土地無論屬於國家的,還是農戶個人的,租期最長可到50年,並享有不同的優惠待遇。
  • 歐洲莊園制的三大典型特徵:土地剝削、經濟壟斷與司法獨立
    農奴制我們很好理解,那是西歐的封建領主通過控制土地,從而實現對農奴的殘酷剝削制度;然而對於歐洲的莊園制度,很多學者對它的定義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所謂的莊園制度就是一塊土地地產,應該當做社會經濟生產方式來研究;也有學者認為,歐洲的莊園事實上是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每個中世紀的歐洲莊園通過土地來控制農民的經濟生產,擁有實際上的經濟壟斷和司法獨立。
  • 湖南「最無奈」的城市,省內排行老二,經濟卻只是三線城市
    我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年輕的時候,有著大方的服裝,發揮個性的本錢,離開一個可以睜著眼睛閉著眼睛看到的城市,逃離周圍的混亂,尋找一個可以讓心靈安靜、乾淨的地方,變得像水晶一樣透明。湖南人民對這個省還比較熟悉,湖南長沙屬於中國演藝傳播之都,這裡的電影和電視廣告比中國任何一個省都發展得更好,當然收益也很高,湖南的省會是長沙,長沙不及武漢,但是這個城市的發展是有實力的,也有發展很可惜的城市。
  • 【考點強化】九上歷史: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著《世界通史》材料二 西歐的莊園經濟,是一種典型的土地與人身依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封建農奴制經濟模式……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本來就使農奴缺乏勞動的熱情……更加無法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迫於生活的壓力和為領主服勞役以及繳納地租的多重負擔,很多莊園的農奴經常出逃……尋求新的生活。
  • 中世紀西歐封建莊園
    中世紀時,在西歐各地盛行莊園經濟。莊園是這個時期西歐農業生產中的一種特定的組織形式。中世紀初期,西歐國家的生產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產生活,所以國王、教會和大封建主都建立莊園。典型的莊園一般是一村一莊,但是也有一些大的莊園可以包括幾個村莊,當然有些小莊園也只有一個村莊的一部分。莊園土地一般分為領主自營地和農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農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錯的條田組成,耕作時各地條田統一輪流進行。另外,莊園上還有供集體使用的森林、牧場、水塘等。
  • 湖南「面積最大」的城市,經濟排名落後,人民反而過得很好
    湖南是中國中部的重要省份,總面積為21.88萬平方公裡,橫跨長江和珠江, 有13個省級城市和一個自治州, 但是今天我們談論的是湖南的一個經濟落後的城市,但是這裡的人民為在這裡成長而自豪,為什麼?懷化市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70.97%,居全省第一位, 懷化是全國九個生態良好的地區之一,被稱為「呼吸之城」, 懷化市拋棄了房地產積累GDP的落後模式,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希望大規模建設汙染嚴重的工廠, 那是國家生態城市的典範, 懷化市的一些居民說,我住的地方經濟總體上有點落後,但我們的環境很好,長沙這個省會城市永遠無法比較,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
  • 湖南「最頹廢」的城市,過去經濟省內第一城,如今經濟卻成了倒數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經濟方面的增長速度非常快,特別是所有城市都因自己的努力而不斷被強調, 其中也有在自己優秀的條件下取得了很大成績的城市,以前是很熱鬧的場面,但進入現代後,明顯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今天是湖南最消極頹廢的城市,屬於省內第一城, 現在經濟是倒數。
  • 從中西「封建」概念的差異看對「封建」的誤解
    「封建法律」:西歐中世紀從11世紀後期起,產生了這樣一些法律體系:教會法、封建法、莊園法、商法、城市法和王室法。由於教會部分地處於封建經濟體系之中,所以教會的財產法部分地具有封建性質,同時又具有部分的資本主義性質。而王室法中也有一些鼓勵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容。
  • 【九年級複習】九上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歷史必背知識清單及真題演練)
    ④影響:歐洲封建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出現一個個自給自足的莊園;各自區域封建主各自為政,中央集權勢力大大削弱,教皇得以掌控全歐洲。三、西歐莊園:1、興起和發展:    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是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 湖南的一座城市,雖然經濟方面不是很好,但卻聞名全球
    近幾年來旅遊業大力發展,基本上大家都會趁著節假日的時候去到不同的地方遊玩,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湖南坐落在中國中部,一直以來都是人傑地靈,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人文,在交通方面更是不用多說,四通八達,從很多地方都能夠來到這裡,並且這裡出過很多大家喜歡的明星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世界經濟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二、中古歐洲莊園與城市的興起   中古歐洲莊園是構成中世紀西歐社會的基礎。每一個莊園都是封建領主統治下的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同時也是一個由領主統治下的相對獨立的政治體。在莊園裡,領主擁有土地、農奴,農業是莊園經濟的主體,與此同時,莊園也相應存在手工業。
  • 城下町化,日本封建時代下城市化的產物
    四新興工商業座大量產生,海外貿易獲得了突出發展,自治城市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領域的變化影響到階級關係、權力結構和政治體制方面的舊有模式。掌握中央政權的莊園領主勢力,在農民運動反抗地方領主篡權的雙重壓力下衰落,其經濟收益減少,政治權力下移。
  • 陳恆:城市歷史不同於「城市史」
    城市史研究的興起不僅是快速城市化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更是史學研究快速發展的結果,同時還受到其他研究學科的影響。當今學科意義上的"城市史"發端於"二戰"後,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努力,城市史研究已為學術界所接受,啟發人們從這一角度審視人類文明的變遷。如果把城市史研究的時間範圍放寬到整個20世紀,可以發現在這一過程中,城市史研究發生了幾次重要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 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發布,湖南懷化入榜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多維度比較研究兩岸四地291個城市公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該榜單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與2020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榜兩個榜單發布!兩個榜單懷化都在列,其中,2020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懷化排名228名,在湖南上榜城市永州之後(永州205名),在湖南上榜城市張家界之前(張家界247名)!另一個榜單,2020年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榜懷化排名233名,在湖南上榜城市邵陽之後(邵陽220名),在湖南上榜城市張家界之前(張家界253名)!
  • 兩宋都市化形成的特點:城市人口逐步增長 城市經濟意義日趨增大
    經濟學界通用「都市化」來指稱城市人口逐步增長、城市經濟意義日趨增大這種現象。圖3例如西歐各國在11世紀初相繼完成封建化過程,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城市逐步興起,獨立的工商業階層成為自治城市的主體居民,二是導源於地主階級及其國家的工商業膨脹,例如我國自中唐以後所顯示的情況那樣。
  • 東漢莊園經濟:本意為抑制地主,卻促成莊園主掠奪財富、瘋狂奪權
    一、莊園經濟 最初莊園經濟的形成是西漢初期,西漢建立之後,國家要發展社會經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新的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統治者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鼓勵經濟的發展。
  • 這座城市是湖南的旅遊勝地,改名後更出名,但經濟卻排行最後
    以前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有點落後,大家的生活質量也是如此,那時,我們都對生活沒有特別的追求,要是我們能吃夠穿暖和就好了,但是現在我們大家的經濟水平上升了很多,所有城市都穩步發展,大家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了。
  • 湖南境內「最大的」城市,面積等於2個長沙,但是經濟卻差強人意
    湖南省是華中地區重要的經濟強省,其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4590.56億元,是我國面積較大的省份,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裡,轄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長沙的經濟,按城市面積和經濟來看,在全省排名第一,其GDP總量達10535億,長沙不是湖南最大的城市,它的面積只有11819平方公裡,在全省排名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