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父親,當著兒子的面,與兒子喜歡的女人云雨,這在當今看來似乎是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但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帝王家就顯得沒有那麼奇怪了。帝王之家的親情向來冷漠,天下都是皇帝的,所有的女人也都是皇帝的,就算是親生兒子也不能和皇帝爭奪,這就是皇權至上的社會下發生的事情。
《康熙王朝》裡,清康熙十五年,葛爾丹起兵反叛朝廷,在蒙古草原上所向披靡。
有"草原月光"之稱的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家人被屠殺,部落土地被奪走,不遠千裡逃到北京,想借康熙之兵復仇。但當時康熙還沒下決心和葛爾丹翻臉,一直把寶日龍梅放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
日久生情看慣了大家閨秀的大阿哥,對寶日龍梅這樣風一樣的蒙古族女子十分神往。大阿哥想與寶日龍梅在一起,不僅僅因為喜歡,背後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寶日龍梅是蒙古的公主,在草原上有很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大阿哥一直以來都暗地裡為自己招兵買馬,籠絡大臣,為的就是為奪嫡儲備力量。
如果大阿哥能夠和寶日龍梅結成秦晉之好,蒙古王公大臣就會站到自己一邊,那就可以為自己的奪嫡增添不少籌碼。
但是寶日龍梅想的卻不同,她心中深深鐫刻著「復仇」二字,這廂大阿哥剛剛表白完,她已經跑到康熙面前請求康熙納她為妃子。康熙年紀大了,對寶日龍梅發起的第一輪攻勢婉言謝絕了,勸她去尋找一個更好的歸宿。
寶日龍梅作為喀爾喀草原的公主,她的部落被葛爾丹消滅,她知道只有依靠大清的保護,她的部落才可能重新振興。所以她逃亡到北京來尋求大清的保護,是大阿哥救下了她,並對她一見鍾情,但是寶日龍梅面對大哥的痴情,她只能選擇躲避,因為大阿哥不是大清的皇帝,她現在需要的並不是什麼愛情,而是要消滅葛爾丹,振興自己的部落。
寶日龍梅是個很有目的性的姑娘,她知道她想要的大阿哥絕對給不了她,只有康熙才能為她報仇。所以對於大阿哥,寶日龍梅一方面感激,一方面也是看不上的,提不上什麼愛不愛。看大阿哥表白的那一段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遇到困難一味躲避的人,絕對無法幫助寶日公主完成她的復仇大計。
所以寶日公主即便失敗了一次,她還是要向康熙發起攻勢,直到拿下康熙為止。
所以寶日龍梅想盡辦法接近康熙,她知道只有成為皇帝的女人,並為他生下孩子,才能真正得到皇帝的保護。可是康熙心裡知道,當時機還不成熟的時候他不能接納寶日龍梅。所以面對寶日龍梅的主動示好,他只能選擇迴避。但是漂亮的女人哪個男人不喜歡?當他親徵葛爾丹的時候,帶上了寶日龍梅。
在徵戰中,康熙糧草被燒,這下就麻煩了。進攻沒有底氣,退軍影響士氣,眾將士都束手無策,只能向附近的蒙古王公尋求支持。這時候,寶日龍梅蒙古公主身份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只有她能說服蒙古王公大臣,找到糧草和援軍。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也只能拉攏寶日龍梅。在古代,皇帝寵幸誰,就代表著要拉攏背後的勢力;反過來也一樣,皇帝要拉攏那些勢力,同樣會寵幸代表那些勢力的妃子。
而康熙與寶日龍梅有了這層關係後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否有後代,寶日龍梅就是他的妃子,草原穩定,避免了大清的後顧之憂,康熙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不能怨康熙,只能怨大阿哥愛錯了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