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2020-12-20 小島知風

因為老三胤祉是廢太子胤礽的的死忠,胤祉的兒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比較親近,所以雍正對他不是很喜歡,而且胤祉在「九子奪嫡」時並未在明面上支持過雍正,看雍正繼位後對待老十三胤祥的待遇就能看出如果胤祉支持過雍正,他就不會被罷官奪爵圈禁起來了。

胤祉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全能的兒子

胤祉是康熙所有的兒子之中最為全能的兒子,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得到了康熙親傳的幾何學,胤祉在清代能精通天文學和幾何學是非常難得。

除了這些,胤祉還頗有武力,在騎射方面也很厲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歲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他和一向善於騎射的父親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可見胤祉不止精於文學,在武力騎射方面也毫不遜色。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次親徵葛爾丹,胤祉奉命掌鑲紅旗大營出徵。可以說胤祉是文能著書立作,武能帶兵打仗,是康熙諸子之中最為文武雙全的兒子。

胤祉一直熱衷於著書立作,他曾經奉康熙之命負責編撰了清代科學巨作《律歷淵源》和大型百科巨作《古今圖書集成》,編撰這兩部書就耗費了胤祉23年的時光,而胤祉一生也不過活了56歲,可以說胤祉半生都在編書,他對皇儲之位並不熱心。

胤祉與廢太子胤礽感情極深

胤祉其實從沒有想過爭奪太子之位,他一直是太子胤礽的鐵桿支持者,眾多皇子中誰最支持胤礽,那就非胤祉莫屬,胤祉一直支持胤礽到最後。

在康熙一廢太子時,朝廷上下沒有人敢替太子求情,只有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以及老九胤禟不懼康熙天威震怒,為胤礽求情,可見胤祉與胤礽兄弟之間感情極其深厚。

而且老四雍正之前也一直是支持太子胤礽,所以他與胤祉在即位之前兄弟感情也比較不錯。

胤祉對胤礽的極其忠心,他與胤礽感情關係深厚也獲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認為胤祉是重兄弟情義的好兒子,所以也因此晉封胤祉為誠親王,和他一同晉封的還有老四雍正被晉封為雍親王,他們倆都是因為關鍵時刻力挺胤礽而獲得了康熙的好感。

廢太子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主要就是毀於大阿哥胤禔在背後使壞,所以胤祉當胤礽第一次被廢時就對胤禔恨意頗深。

胤祉也是因此開始密切關注胤禔一舉一動,最終讓胤祉調查得知胤禔曾經聯合蒙古喇嘛鎮魘胤礽,因此胤祉將此事上報康熙,盛怒之下的康熙將胤禔圈禁起來,而胤礽也得以在第二次被復立為太子,可以說胤礽第二次復立太子多虧了胤祉不離不棄,幫他調查大阿哥胤禔,最終胤禔被圈禁,胤礽被復立為太子。

胤祉一生除了著書立作就是忠於太子胤礽,即便胤礽二次被廢後,胤祉都一直在幫著胤礽說話,希望父親康熙能再度復立胤礽為太子,也因為此,在康熙時代胤祉一門心思著書立傳,而且對其他兄弟尤其是對胤礽還不落井下石,患難之際還堅持幫胤礽說話,所以深得康熙喜愛。

但是康熙喜愛決定不了胤祉的結局,主要得看他四弟雍正喜不喜歡他,雍正繼位後比較反感這位三哥,一是胤祉太忠於廢太子胤礽了;二是胤祉的兒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交往密切,有黨附八爺黨之嫌疑,儘管胤祉與胤禩關係並不是很親近,但是因為兒子弘晟原因,所以胤祉也被雍正所猜忌;三就是歷史上的胤祉好像與雍正的鐵桿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兄弟關係不是太和睦,大家都知道雍正非常喜愛和信任十三弟胤祥,因此雍正很不喜歡這個三哥胤祉。

胤祉與老十三胤祥兄弟不睦最終也成為雍正對他下手的藉口

胤祉一生之中遭遇過兩次比較大的處罰,一次是在康熙時期遭受過處罰,然後就是在雍正時期最後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景山的處罰,這兩次處罰全都是因為雍正的鐵桿支持者老十三胤祥。

胤祉第一次康熙時期遭受處罰是因為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此前一年胤祉剛剛被康熙晉封為誠郡王,結果胤祉在胤祥生母敏妃去世百日喪期內剃頭,這件事康熙得知,康熙非常震怒,嚴厲懲處了胤祉,將他剛封的郡王爵位降級成了貝勒,連帶著胤祉誠郡王府的長史和下屬都被康熙一併處罰了。

這件事很可能就是胤祉與胤祥交惡的開始,胤祥生母敏妃家族是包衣出身,身份地位並不高,直到死的時候都只是沒有名號的庶妃,所以胤祉很可能是瞧不起胤祥生母的出身地位,所以才在百日喪期內剃頭。

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繼位後,為了表示對胤祥的喜愛和信任,雍正在即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胤祥生母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貴族地位,同時還立刻追諡胤祥的生母敏妃為敬敏皇貴妃,一下給胤祥生母連升兩級,並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從葬帝陵的先例,將胤祥生母葬進了康熙帝陵之中,與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為胤祥生母開創的先例而來,本來康熙生前根本就沒有想過讓胤祥的生母敏妃與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進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舉進去的。

《清史稿》中記錄雍正給出的理由也很強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這理由就是告訴全天下人,之所以能讓敏妃死後埋進康熙帝陵,完全是因為她兒子胤祥很賢能,其實就是因為胤祥對雍正是忠心耿耿。

雍正即位之後,對於忠於廢太子胤礽的胤祉比較猜忌,所以雍正即位後就以胤祉與廢太子胤礽素來親睦為由,派他和老十四胤禵去給康熙守陵。

也就是在守陵期間,胤祉肯定會對雍正這麼安排不滿意,所以他和老十四胤禵肯定會對雍正大發牢騷,這些話自然就會傳到雍正耳朵裡,因此雍正更加厭惡三哥胤祉。

可以說自打雍正派胤祉去守陵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胤祉與雍正的兄弟感情徹底破裂,兄弟之間隔閡越來越深。

而在胤祉守陵期間,他的兒子也就是誠親王世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來往親密,被雍正認為是黨附胤禩,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弘晟和老十胤同時都被雍正打擊,胤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不過雍正卻並沒有因此深究弘晟的問題,只是將弘晟的誠親王世子之位削除,讓他成為了閒散宗室。

再之後雍正就開始各種挑胤祉的問題和毛病,而最先倒黴的就是胤祉的兒子弘晟,之後雍正以胤祉納賄為由,將胤祉降為郡王,然後將罪名加在弘晟身上,將其囚禁在宗人府中。

最後就到了老十三胤祥病逝,此時的胤祉剛剛被雍正恢復了誠親王爵位不到三個月,在胤祥的葬禮上胤祉遲到了,而且還表現得毫無憂傷之色,這讓雍正十分震怒,而忠於雍正的老十六胤祿查看局勢覺得雍正想收拾胤祉,於是趕緊帶頭上書彈劾胤祉。

果然雍正準了胤祿的彈劾,同時雍正翻舊帳還給胤祉加了兩大罪名,這兩個罪名其實很搞笑,一個是雍正最寵愛的年妃在雍正三年(1725年)去世時,胤祉沒有悲痛之情;另外一個是雍正和年妃生的最喜愛的兒子福惠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時,胤祉還是表現的不夠悲傷,還有幸災樂禍之情。

看完雍正給胤祉定的這三個罪名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真的很想知道歷史上的胤祉當時是什麼心情,估計胤祉只能表示很特麼無語,鍋從天降,什麼罪名都能扣身上,想整就整唄,還找那麼藉口幹嘛。

兄弟媳婦去世,大伯哥需要表現的披麻戴孝很悲傷嗎?侄子去世做伯父的也要給他戴孝嗎?唯一說得過去也就是老十三去世,作為哥哥的胤祉表現的不夠悲傷,而且本來胤祉與胤祥感情就不甚,甚至還有些不睦,所以這頂多算是沒良心,不講兄弟情義,但也不至於往死了整吧。

不過雍正還真是借著這些藉口把老三胤祉褫奪爵位圈禁在景山永安亭,胤祉被雍正圈禁兩年之後就抑鬱去世了,享年56歲,不過好在胤祉死後,雍正還是講了下兄弟情義,恢復了胤祉的郡王爵位,按以郡王禮儀安葬了胤祉。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可能覺得父親雍正對三伯父有點過分了,乾隆推翻了老爹雍正加在三伯父胤祉身上的罪名,然後給胤祉上了諡號,乾隆追諡胤祉為「誠隱郡王」。

寫在最後

胤祉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忠於廢太子胤礽,與雍正不是一條心,而且能力也比較卓越,所以備受雍正猜忌,再加上胤祉的兒子弘晟黨附胤禩,這很讓雍正生氣,最關鍵的是胤祉還與雍正十分喜愛和信任的老十三胤祥不睦,這些都是造成雍正要對胤祉下手的原因。

胤祉充分說明了,即使你不爭皇位,你不和皇帝一條心也不好使,也得收拾你,而且你還與雍正最喜愛的兄弟胤祥不和睦,那肯定雍正會往死了整了。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胤祉一直潛心學術,奪嫡時也支持雍正,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但是,胤祉卻偏偏不這麼做,或許是他對胤祥的仇恨實在是太深,深到他連表面工作都不想去做。俗話說得好:「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呢!」,胤祉最終是為自己的倔強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但爵位被奪,更是被幽禁至死,其家人也深受其害,被幽禁於景山之中。
  • 胤祉不爭儲還帶頭跪雍正,為何被圈禁而死?這才是清流王爺真面目
    所以,當康熙駕崩,兄弟們擰著脖子跟雍正較勁的時候,胤祉以「大哥」的身份,帶頭跪拜了新皇。按理來說,胤祉的「雪中送炭」,足以感動雍正。事與願違,胤祉不光沒有「皇太兄」的榮寵,反而連遭打擊,他被奪去爵位,幽禁於景陵,到死都沒有離開。 難道雍正嫌三哥胤祉的大禮不香?那也不至於下這麼狠的手吶?其實都是胤祉自作自受。
  • 《紅樓夢》裡金陵十二釵正冊哪首詩詞對應了皇三子胤祉
    愛新覺羅胤祉康熙皇帝二十四位序齒皇子中的第三子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3月23日)母親為榮妃馬佳氏榮妃馬佳氏撫養過太子胤礽所以胤祉和胤礽的關係比較親切「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這兩句講了皇三子胤祉向來不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從1707年到1730年在熙春園待了23年,為康熙編成了《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兩部百科全書。算是一位清高的學者,但是作為皇家的一員也脫離不了混亂高危的政治關係,想要徹底抽身哪有那麼容易呢。
  • 雍正王朝:三阿哥胤祉,一心只讀聖賢書?他才是隱藏的奪嫡高手
    導讀:據《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的記載,歷史上的皇三子胤祉在文學書法、騎射武功方面都是康熙帝諸子中的佼佼者,按照閻崇年先生的說法,「他是一個有著大學問的人物」。這位在「一廢太子」時,一舉將皇長子胤禔扳倒;「二廢太子」時,獲得康熙皇帝特殊褒獎的書生皇子,其實才是雍正皇帝在「九子奪嫡」期間最大的對手。
  • 皇三子胤祉一心編書、無心皇儲之位,為什麼雍正還把幽禁奪爵?
    胤祉,是康熙皇帝第三子。胤祉在他的兄弟中,文學、書法、騎射都是很突出,可謂是文武雙全之才,故而他曾備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康熙三十七年,胤祉被封為誠郡王,康熙後期發生了眾子奪嫡事件,最終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其實他的結局在參與「九子奪嫡」中的兄弟中還算是好的一位了,雖然被圈禁26年,但是他至少是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之中,相比於老三胤祉被圈禁的景山永安亭還有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被圈禁在無名的小黑屋裡,胤禔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中這環境比他們好太多了,所以老大還能在圈禁的26年中生下20個子女。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關於胤俄,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劇中敢同康熙皇帝犟嘴的,胤俄排在第一位;敢罔顧朝廷規矩、肆意妄為的,胤俄排在第一位;甚至,連廢太子、皇十三子胤祥,他都是說罵就罵,一點面子都不留。皇十子胤俄,為何如此囂張?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據《清史稿》記載胤祺在9歲時還不會寫漢字,不能流暢的閱讀儒家經典。而清朝入關之後自順治始就一直是推崇漢學文化,利用漢學儒家經典治國,尤其是康熙倍加推崇儒家的仁君治國之思想,所以不精通漢文化的缺點也讓胤祺失去了繼承資格,儘管康熙十分喜愛胤祺,但是他也不能將大位傳於胤祺,因此胤祺也自知自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從而也不去參與皇位之爭。
  • 康熙圈禁幾個皇子和後來雍正圈禁那些兄弟,環境條件怎麼樣?
    牆圈就是屬於用高牆圈起來,只能在高牆裡生活和活動範圍;屋圈就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和活動;坐圈就是相當於坐牢的形式了;最慘的就是人圈,用人來當圍牆把犯人圈起來,旁邊的每天都更換,獨不變的就是被圈的人不換。有的皇子短短幾個月就離開人世,有的還能活到重見天日。這就是他們被圈禁的環境和待遇不同,遭遇也不同。
  • 皇太子胤礽和他的幾位兄弟,被圈禁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
    圈禁一共可以分為四種:牆禁,所謂的牆禁,意思就是高牆圈禁,把一塊地方用高牆圍起來,犯人只能在高牆內生活。屋禁,就是把一個屋子圈起來,犯人只能在這個屋子裡生活。坐禁,就是讓犯人困在一個只能自己一個人坐著的地方,而且只能一直坐著。
  • 雍正皇帝對兄弟們非常狠,為何單獨善待了自己的十三弟?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第4個兒子胤禛繼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繼位的初期,自己的地位並不穩定,尤其是那群兄弟們很不安分。因此,雍正開始了對兄弟們的清洗。老八和老九等政敵自然逃不掉,就連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禵也被圈禁。
  • 九子奪嫡:一廢太子,6位皇子受到牽連,為何僅大阿哥被圈禁終生
    太子被廢、儲位虛懸,讓諸位皇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逐漸公開化、明朗化,再加上之前和太子胤礽交往的皇子,以至於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共計6位皇子被捲入了這場儲君之權和皇權之間的鬥爭。
  • 康熙帝第三子——偃旗息鼓韜光養晦,最後卻因被奪爵圈禁抑鬱而死
    為平息兒子們的不滿,康熙帝封三阿哥胤和四阿哥胤為親王,胤禩等為貝勒,太子復位後,原本想要奪嫡的皇子們暫時偃旗息鼓,以圖韜光養晦,隨機應變。當然也包括那個曾經主持過公義的三阿哥胤祥,不過他的做法與其他人不同。乾隆十六年(1677年)三月,皇三子胤祥在紫禁城出生,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自小聰明好學,喜歡讀書。長大成人後,經常和幾個年長的皇子一起侍奉康熙。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胤礽的所作所為也是徹底惹來了康熙的不滿,於是二次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由此可見康熙的疼心和無奈。胤礽被廢以後,太子之位就一直空缺,這個時候康熙年紀也已經大了,很多事情都有心無力。所以,誰可以成功奪取太子之位,就意味著他是未來的皇帝,此刻「九子奪嫡」正式開始。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大阿哥胤禔終身監禁胤禔是康熙帝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惠妃那拉氏,雍正的異母兄。因為康熙的前四個兒子全部早夭,所以他續齒成了皇長子。胤禔對太子之位一直有覬覦之心,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廢時,他十分得意。加上康熙此時對他十分器重,讓他嚴加看守廢太子,負責宮廷護衛。
  • "《雍正王朝》中有關八王議政這一段,但是為何沒有看到老三允祉?"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宮」胤祉(雍正即位後改為允祉,為了方便,下面統一叫胤祉)未出現,很顯然他已經意識到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而故意躲到了一邊。
  • 《雍正王朝》中皇子爵位變遷——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真實寫照
    皇長子胤褆:貝勒爵位,生母惠妃葉赫那拉氏,「四妃」第一位;嫡子胤礽:太子,生母孝誠皇后赫舍裡氏;皇三子胤祉:貝勒爵位,生母榮妃馬佳氏,「四妃」第四位;皇四子胤禛(上述皇子爵位和其生母均按照《雍正王朝》具體劇情設定說明!)由此可見,除皇八子胤禩因為「賢明」而自幼受康熙皇帝厚愛,皇十三子胤祥因為「工於書畫、騎射」而備受康熙皇帝信任和恩寵外,其餘皇子得以較早晉封爵位基本全部得益於其生母的高貴出身。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胤祹在康熙時期無欲無求,沒有太多的表現,所以康熙想封他爵位都沒有由頭,因此他在康熙時代只被封為固山貝子的爵位。而胤裪很明顯和他四哥雍正關係可能不是親近,所以雍正將他罰俸奪爵,褫奪了他固山貝子的爵位,直接降成奉恩鎮國公了,這件事還不算完,不久雍正又發現胤裪將乾隆老媽鈕鈷祿氏誤寫成了錢氏,雍正再度將胤祹貶為了護國公,作為一個皇子,最後只成了公爵,這是非常慘的待遇了。
  • 大阿哥胤禔只因說錯一句話,就被囚禁了26年,去世後墓中空空如也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堪稱全劇最為精彩的片段,在歷史上,康熙皇帝雖然文治武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但是晚年的康熙,在立太子問題上卻一直搖擺不定,導致出現了九子奪嫡,甚至手足相殘的情況。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係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係烏雅氏第三子。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