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一直忙於籌備直播工作,未能及時更新精神分裂症康復系列文章,收到了大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長的來信,都是關於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療,如何康復訓練的問題,未能及時回復大家,在此發自內心的說聲,抱歉。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有溫度的精神科醫生。根據本人30年的工作經歷來看,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治療真是一項耗時費力還要花錢的工作。在此,集中回答精神分裂症家長關心的問題。
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原因問題,在前期的文章中,已有較多的解釋和說明,這裡不再具體闡述,為此專門寫了一篇精神分裂症四維發病模型的文章,四維模型可以比較完善地解釋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閱。
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問題,因各個家庭的文化背景、疾病認知和經濟水平,本人傾向於分層次地去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重點應放在病情的控制上面,也就是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症狀,改善病情,減少復發,通過在長期服藥的過程中,自然成長和進步,增加對社會生活的適應,來達到提升康復水平的目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對病情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同時也可以節省費用,減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可以配合醫療保險、申請慢性病、評定精神殘疾、申請免費服藥等措施,來節省治療康復費用。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費用。
目前國家對精神疾病的投入和支持是很大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費用,患者家庭承擔的部分是有限的。如果家庭經濟非常困難,還有大病託底救助、二次報銷、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扶持,貧困家庭需要花費的錢是看得見的。
作者提出的藥物治療,從現行的情況來看,難以根治精神分裂症,這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主要治療方法,雖然不夠完美,但是至少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同時弊端也是不少的。
首先是有不少患者拒絕服藥,經常發生拒藥、藏藥、擅自停藥的情況,導致病情反覆波動,大大增加了以後治療的難度。對於這類患者,目前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是使用長效製劑來減少服藥的難度。
對於既不服藥,病情較重,特別是具有衝動、傷人、毀物風險較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人又管理不了的,只有送醫院住院治療,如果自己家庭解決不了,可以請警察護送到醫院。2013年精神衛生法實施以後,加大了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權利保護,醫院和醫生已不再上門去接收患者了,否則就有可能成為被告。
藥物治療的另一個難題,就是精神分裂症治療藥物對體重、血糖、血脂的影響,對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的影響,這在目前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問題,任何藥物都是有利有弊,抗精神分裂症藥也不例外,只能通過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使用藥物,來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經常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對藥物治療質疑、謾罵、甚至對作者和醫生人身攻擊。對此,本人不想就此講多少,沒有醫生要去主動治療患者,治不治是患者的權利,治療都是在家庭和法律雙重要求之下進行的。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常有患者在網上控訴精神分裂症藥物,藥物治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還有電休克等非藥物治療方法,也只是針對不便使用藥物或藥物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採用的權宜之計,同樣不能根治精神分裂症。
作者放棄時間寫下這些文章,如果患者不願意看,請直接用手畫一下下飄過,無鬚髮錶針對作者的攻擊性言論,作者只是寫給那些需要閱讀的人,只是中立性地陳述問題而已。至於最終如何選擇,並不在作者手中。
至少是目前,抗精神分裂症藥物的副作用,是無法完全解決的。在病情控制和副作用之間有衝突的情況下,只有選擇利大弊小的方案,解決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
如果患者能夠找到一條真正可以替代藥物治療的途徑,那麼誰還會要求患者去用藥治療呢!
通過藥物控制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對於精神分裂症這個問題而言,萬裡長徵走完了三分之一還不到,但是達到了大多數患者及家庭的要求,事實上也是如此,多數患者就此止步。
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終都是要回歸家庭、回歸社區、回歸社會的,這才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在這個最熟悉、接觸最頻繁的環境裡,患者仍然不可避免地要重複之前經受的各種考驗。
有的家庭對康復的期望和要求較高,特別是對於初發病的、未成年的患者,他們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由於涉及漫長的人生發展問題,包括不限於讀書、就業、戀愛、婚姻、生育等一系列問題,希望尋求更廣泛的康復治療方法,來獲得康復水平的提升。
在藥物治療以外,心理治療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你去仔細觀察,絕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經歷了人生失意、心理失衡到最後行為失常的發展過程,不能是全部,但肯定是絕大部分,這裡的人生失意,不一定是大眾理解的人生重大挫折,也可能是家長從小忽視、過度保護、父母長期吵架驚嚇等等。不能只站在成人的視角,看待兒童時期的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很多父母往往總是想按自己的意志,自己臆想的模型去塑造的孩子,最後往往都是失敗告終,即使孩子可能取得了暫時的所謂成功,也是不穩定的、不易持久的,或者是很難感受快樂的成功。
在前期的文章中,我已講過,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都是某一階段的某些發展任務沒有順利完成,導致下一階段的發展任務來臨後,無法有效應對而產生了問題。比如兒童早期安全感沒有發展好,孩子可能一生都在尋找全安的感覺,早期沒有得到父母愛的滋養,一生都在為「愛」而奔波。
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形成偏差的三觀後,就會戴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看世界,覺得世界是灰色的,周圍的人都是有敵意的不安全的,自己總是不受歡迎的,社會對自己是不公平的。
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患者就很難與環境互動,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學習任務,問題積累到一定的時候,超過個體的承受極限,只需要一根稻草,人的精神系統就可能全面崩潰。
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康復的重要性,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精神病學》1-8版均有論述,之所以這裡直接推薦,原因有很多。
一是社會對此認識不足,成熟的心理專業人才匱乏,匹配的精神分裂症心理專家難找,半瓶醋的心理師很多,治療不當反受其害;二是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是漫長的過程,心理治療耗時費力,時間成本巨大,而且不在醫保報支範圍,一般家庭難以接收;三是心理治療需要一定的條件,既需要患者的自知力有所恢復,同時需要父母和家庭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心理治療操心勞碌,抵不上父母或家庭的一頓鄙視,前功盡棄。
有人說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沒有作用,這種現象肯定是存在的。心理治療的效果取決於很多因素,特別需要心理醫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情感,如果將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僅僅當成了一份工作任務來完成,沒有與心理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密切掛鈎,那效果是必然要打折的。有的人以為三五次、十次八次心理疏導,就可以將精神分裂症治好,誠如是,那精神分裂症又如何稱之為世界難題呢!
精神分裂症的人生是經過了十多年、數十年的成長和發展後,人格基本定型或完全定型後發生的,如同一顆大樹扭曲長成,再去試圖育正,可以想像需要費多少力氣才能實現,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療是同樣道理。
所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更適合輔以心理治療。特別是一些早期發現的、病情不是特別嚴重的,尚未完全泛化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者認為可以先使用小劑量藥物,配合系統規範的心理治療,只有真正實現了個性修正、衝突整合後,激發出一個人內在的自我療愈動力,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精神分裂症才有可能真正地康復,而這一切只會在少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發生。
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治療是複雜的艱巨任務,患者家庭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條件和家庭情況採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治療措施,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應該將堅持服藥、控制症狀、緩解病情、減少或避免復發、正常生活和工作作為主要目標。
對於經費預算寬裕、以獲得康復最大值為主要訴求的少數家庭,在藥物控制了症狀以後,應將心理治療、社會功能訓練作為重要任務,通過持續的、系統的、規範的心理治療和康復訓練,來漸進性地提升患者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最終實現與正常人群的無緣對接,重新融入正常的社會群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康復。
黃紅
《精神分裂症深層心靈重塑康復訓練系列》恢復更新。關注我,支持你。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有溫度的精神科醫生,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關注@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收閱康復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