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可憐天下父母心,打情罵責的背後是無言的呵護

2020-12-20 書筋巧談

《鶴唳華亭》作為新一代以古代為題材的人生哲理劇,隨著劇情逐漸發展的出乎人們的意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打心底牴觸這部古裝劇,他們或許會選擇轉向右邊的《慶餘年》亦或者是其他。但是可能這些人都還尚未理解到編劇的良苦用心,可這又怨得了誰呢?一部好的電視劇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會這樣的屢遭挫折,但這一路編劇和演員們會一起挺過來,一直到大家認可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才會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天下之大,在這個愛與被愛都需要勇氣的時代下,父母給予的愛似乎也沒有最開始的那麼純粹了,在其中夾雜著很多社會的嚴寒冷暖,甚至還可能會摻雜著個人色彩,但這些都不重要,只需要清楚父母所做的一定不會把自己的孩子置之於死地。那麼看似嚴打罵責的背後實際上是發自內心的呵護,是父母對孩子步入社會的考驗與打量。

童年不幸、母親早逝,狠心的父親對自己不是加倍關心而是無休止的責罵

在太子還是幼年的時候,因一次出宮沒有及時回來而被關鎖在懿德宮門外,而恰好是這次太子外出的節骨眼上,讓「有心之人」察覺到這或許是一次機會,一次除掉皇后陛下的大好時機。那是已是深冬,而且宮門一旦緊鎖沒有陛下的命令誰都不能進宮,這一切就好像陛下早就知道一些什麼一樣,提前準備的好的「裝備」以及早已到場的除了太子殿下以外的眾人。從一定層面上來講一個孩子的幼年時由父母雙方的愛編織而出,而一旦有一方的愛出現缺失,另一方就需要用雙倍的關懷去託起孩子那處在狂風暴雨裡的脆弱的浮萍。

一朝儲君為了見自己母親的最後一面,這一切於情於理都是恰當的,但他的爹爹卻不允許這麼做,最後還是嘉義伯謊報軍情來得以打開皇宮讓太子進宮去,雖然也沒有見到最後一面,但至少自己努力過了。從那以後太子就好像變了一個人,從主觀上認為別人給予的好是理所當然,到之後學會了去挽留那些曾經悉心照顧自己的人,那些人從一定意義上講不是親人,但卻遠超過親人能給予的愛。爹爹在娘去世以後不但沒有更加愛護還在孩童時期的阿寶,反而是在很小的時候就給其設下重重難關,甚至可能自始至終連自己孩子的生辰都未曾記住,這該是有多可悲?

君子忠孝難兩全,天子仁義愛悌過而甚之,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古往今來傳承下來的亙古不變的真理:忠孝兩難全,於國家盡忠、於父母盡孝,既然陛下對自己已然是從明面上沒有絲毫親情可言,那麼這對父子之間能維繫至此的就只有君臣之義了,於情與理身為臣子必須忠於國家,而選擇了衷也就意味了對於應當給予爹爹的孝也就沒有辦法兌現了。從一定層面上講忠與孝是一派謙謙君子所不得不具備的品質,如若沒有這兩樣那麼就算生而為人也不配做人。一個人如果不忠於自己的國家,那麼對於國家、對於社會而言都將會是一個不小的禍害;而一個人如若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那麼如此絕情、狠心之人於社會又有何用?

君子尚且是如此,一朝天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身為統御一方的天子要做的比尋常君子多得多,不僅僅要考慮自身忠孝,還有思考天下百姓的愛戴天子和他們的父母孝悌之義。或許換一個角度在於情於理之間,陛下在天下數以萬計的人與自家私事而言選擇了前者,一朝天子不得不做到先忠於國家,才配擁有家人的關懷。從這個層面上講一朝國君也不見得是件是個尋常人就能駕馭的了的,在忠孝與仁義愛悌之間如若必須有所取捨的話,不管怎麼選最後的結果都一定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許是抱憾終身,亦或許是痛在心頭、有苦莫言。

張尚書為子心酸勞累,遮陽傘下成長的張紹筠經不起社會的考驗

在《鶴唳華亭》裡最有深意的還是張尚書與其長子張紹筠的父子之情,它與陛下、殿下的「虛作之愛」形成了了鮮明的對比,從客觀的角度向觀眾分析如若陛下選擇了仁義愛梯,那麼最後的結果必然與張尚書無兩樣。現如今的一介中書令張尚書身居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職位、高權威給其帶來的不僅僅是數不盡的榮華富貴,還有著不可告知的心酸。張尚書那從一定意義上是自己的拖累的長子張紹筠自小就非常不懂事,本以為長大後會好上許多,可奈何自身的養育方式就出現了很大的紕漏,這也就導致了後來的各種本不應當發生的事件發生在他身上。

在對天子盡忠、對天下盡忠與對家親的愛悌面前,張尚書也不得不也有所取捨,而恰恰與陛下相反,他選擇的是自己的家親。從一定意義上講張紹筠的人生之路是父親用自己的心酸勞纍堆築的,這人生漫漫長道一路走來張紹筠都是躲在遮陽傘驕氣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那麼必然會顯出原形甚至可能頂不住社會稍加給予的小小考驗。張尚書如此良苦用心身為子女在還尚未知曉實情之前是不會有絲毫的波瀾,而反觀殿下這邊自小就經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種種磨難,所鍛鑄的一顆堅定的赤火之心是張紹筠無法比擬的。

打在兒身,痛在爹心的苦悶陛下又該與何人訴說,無言的愛又該如何傳達

其實我們也跟太子一樣只看到了明面的東西,那些別有用意的眼神、風格迥異的苛責從一定意義上講或許是對太子的另一種關懷,這些種種都是身為旁觀者很難覺察到的。從客觀者的角度上來看,陛下對殿下還是有著些許感情的,雖然那種感情摻雜著不想皇位落於他性的別有用心,但至少父愛是不會缺少的。隨著劇情的花樣反轉,人們開始淡忘那些陛下摸著頭呵護殿下的場面,那一幕幕隔著屏幕都能散發而出的深情是父親所能給予的最好的關懷。

看著《鶴唳華亭》裡相愛相殺的父子兩,人們就會不禁想起自己早些年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長大了而做出的實在荒唐的種種事跡,在那個時候自己何嘗也不是如此在父母的責罵與慰藉中慢慢走出來的。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大社會裡,馬不停蹄地拼命工作著為了自己的夢想或是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人們越來越不在意事情想要表達的真相,甚至對於一些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也是淺嘗輒止。

在古代尚有忠孝難兩全的苦衷,但現代人卻在一定意義上並不存在這樣的抉擇性問題,而哪怕是這樣現代人又能有幾人做到了所謂的孝悌呢?不過爾爾罷了,與父母之間能做到同桌共食就已然不錯,更又何來孝敬贍養父母一說呢?面對著各方給予的各色各樣的壓力,青年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或許會忽略了身在家中等候著孩子回家訊息的期盼,這當然也不能怨得了誰的,在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上某一段就會出現這樣的抉擇問題。

古人常言:父子在,不遠行,可是真的能做到這樣的兒女又有幾人呢?從一定意義上自己也需要養家餬口、也想要為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些就與所謂的忠孝產生了衝突,甚至可能這一產生就是父母的一輩子。當然放棄手頭的工作回家贍養父母也是不切實際的,只需要儘可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即可,因為只有你們的存在,在父母心中這才算是個完整的家。莫要等得像女主陸文昔一樣父母相繼離開才開始懷念曾經的美好,成為又一樁「子欲養而親不在」遺憾。

相關焦點

  • 問答|可憐天下父母心, 英語怎麼說?
    @我愛翻譯 前一種情感是天下父母都有的(common hope),而後一種則是晚輩為了讓長輩安心所採取的一種行為(hold back):可憐天下父母心:It is the common hope of the well being of the children of parents all over the world報喜不報憂:report the
  • 律師說姻緣之可憐天下父母心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共同親權是指親權共同行使,即親權內容的行使均應由父母以共同的意思決定,並且父母對外共同代理子女。共同親權原則之前的親權原則是父親專權原則,是男女不平等原則的產物。
  • 「可憐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誰,原詩是什麼?
    我們聽到這些事情,總難免感嘆一聲「可憐天下父母心」。畢竟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就是為孩子無條件付出,這種傳統的認識雖然在慢慢改變,但是實在太過強大。也正因為如此,這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咱們這個社會形態裡,激發了為人父母的國人最大共情,為天下百姓所傳頌。
  • 孩子不努力,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不努力,父母干著急也沒有用。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 電影《親愛的》作為一部2014年上映的電影,主要講述以黃渤飾演的田文軍為主與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與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 這首詩寫盡天下父母的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的上句是啥?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可憐天下父母心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 可憐天下父母心 留學生在美國過年的湘味鄉情
    海外網2月5日電 鄒媽媽的女兒去年秋天剛剛入讀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由於這是孩子第一次長時間離開父母,鄒媽媽心裡百感交集。放心不下女兒的她決定與丈夫趁著春節假期飛往加州陪伴女兒一起過年。
  • 因學習英文李小璐嚴厲管制甜馨: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  李小璐在文中說到自己沒上過大學,一直很遺憾,因此不想在甜馨的學習上放鬆,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少網友看到都被李小璐的母愛打動了。
  • 可憐天下父母心!莆田家長半夜在學校門口排起長龍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剛剛拿到號碼,手都要被擠斷了!無獨有偶,據另一網友爆料稱,8月6日在莆田梅峰小學有家長6點多就開始在門口排隊,而荔城區麟峰小學同樣也是有家長早早地就排起了隊伍。梅峰小學家長排隊現場麟峰小學家長排隊現場可憐天下父母心
  • 「可憐天下父母心」,你知道是誰寫的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吃不飽可以,不能餓到孩子,自己穿單薄也可以,不能凍著孩子。這句詩,也成為了人們對父愛母愛的最經典的寫照。那麼,這麼感人至深,又樸實無華的詩句,是哪位詩人寫出來的呢?而這首詩,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出處。由此可見,這首詩正是被後代唾罵千載的慈禧太后而寫,全詩如下: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 《天坑鷹獵》可憐天下父母心,血蘑菇在小紅果的眼中竟然是這樣
    《天坑鷹獵》可憐天下父母心,血蘑菇在小紅果的眼中竟然是這樣血蘑菇因為思念自己的女兒小紅果,所以帶著一些東西準備去看望小紅果,這也是一位做父親對子女的關心吧,不管在外面如何的壞,在血蘑菇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女兒最親,這也是無論血蘑菇做什麼都沒有傷害小紅果
  • 可憐天下父母心之私立高中學費篇
    別說其他的,只是希望孩子記得,父母真的盡力了。為了父母老去的那一天,自己掙錢的速度能趕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吧!父母也沒有嚴厲管教,現在大了,更加管不了了,壓根不聽,還跟父母唱反調的那種,真的是捉急。現在中考就是第一道坎啊,我的蒼天啊,真的太可怕了吧!
  • 慈禧寫給母親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如今媽媽版後備箱全是牽掛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是出自慈禧太后寫給自己母親的一首詩,所以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和身份的位沒有關係,都是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需要照顧的。
  • 母帶詐騙兒自首: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兒行千裡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人用很多很多的詩詞,來歌頌父母之愛。都說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一切,甚至可以為孩子擋刀。但是今天我卻看到了一位母親,親手將兒子送進監獄。警察帶走兒子後,這位母親跪地痛哭,讓人心中不忍。具體情況,咱們下面詳細了解一下。
  • 品詩|父親節翻到「可憐天下父母心」詩句,沒想到居然是她寫的!
    今天喬稀飯要和大家一起品讀的便是有著著名詩句「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這首《祝母壽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此真情誠摯的詩句是誰寫的呢?這首詩的意思大概是:在這世上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是最真摯的,可子女有時不理解甚至誤會父母,但父母仍然義無反顧地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心為子女好,由此看來: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是一個孝順的人,怎麼會寫出這樣的詩句呢?孝順不是社會公認的品德,這詩又怎會流傳下來呢?
  • 古巨基自曝每晚都盯著兒子睡覺,原因讓人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
    寶寶們剛出生,正是需要父母貼心照顧的時候。而在寶寶睡覺的這個問題上,新手爸媽們總是能使出各種絕招,就是為了防止寶寶睡覺的時候受到傷害。而新手奶爸古巨基為了防止寶寶趴睡,每晚都會藉助監控來盯著兒子睡覺,可謂是良苦用心。那麼寶寶趴著睡真的不好嗎?孩子又那到底該怎麼睡覺呢?
  • 天下父母心
    天下父母心呀!無時無刻都想面面俱到卻不曾想孩子長大了就該學著像鷹一樣去振翅高飛如果我們一味的呵護不肯撒手又怎麼會看到他們嬌健的身影他們才會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那份願望和美好時光總是在無聲中不停的向前天下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凡脫俗給你帶來驚喜和榮光可能真正成為鷹的人少之又少只要孩子們能擁有健康的體魄陽光的心態
  • 八旬老人照顧三個癱瘓兒子30餘年不離不棄,可憐天下父母心!
    讓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支撐著一個家,背後的辛酸該多麼沉重。事情的真相的確十分曲折,也讓人心痛:在河南省項城付集鎮,一位佝僂著脊背的老母親照顧著自己三個癱瘓在床長達30多年的兒子。原來一家6口人中除母親曹愛蘭5人均患有漸凍症,父親和大哥患漸凍症已經去世,目前就剩83歲的母親曹愛蘭和三個同樣患有漸凍症的兒子張海軍、張海亮、張海濤。
  • 《女兒們的戀愛》眾人皆樂,金晨爸爸卻一臉嚴肅,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金晨爸爸的話用心良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之所以給卡斯柏打出了如此低的印象分,也是因為金晨爸爸的眼光並沒有隻停留在表面,在卡斯柏幽默風趣的外衣下,他卻在思考著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老一輩人的印象裡,像卡斯柏這樣會討女生歡心的男生,總是給人一種不穩重,以及花心大蘿蔔的即視感。
  • 兒子的幽默(第二十九輯,考試失利,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回來路上直到店裡,他媽媽都在數落他,我見他委屈地低聲哭泣,也挺可憐的。寧寧性格內向,第一次在陌生學校面對兩個陌生老師的提問,怯場,表現不好,我是可以理解的。後來我讓他把10、9可分成幾和幾,寫在紙上,果然他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