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福看到這條評論時,很難想像一位83歲的老人還在不辭辛勞的照顧全家,在福大爺的印象中這個年紀的人都應該是兒孫滿堂、子女承歡膝下,過著頤養天年的日子,每天就出門溜溜彎,或者拿把團扇坐在陽臺上曬曬太陽。讓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支撐著一個家,背後的辛酸該多麼沉重。
事情的真相的確十分曲折,也讓人心痛:在河南省項城付集鎮,一位佝僂著脊背的老母親照顧著自己三個癱瘓在床長達30多年的兒子。原來一家6口人中除母親曹愛蘭5人均患有漸凍症,父親和大哥患漸凍症已經去世,目前就剩83歲的母親曹愛蘭和三個同樣患有漸凍症的兒子張海軍、張海亮、張海濤。儘管曹愛蘭已經有83歲的高齡,但不幸的是三個兒子生活無法自理,只能靠年邁的母親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一位年近百歲的老母親,拖著虛弱的身軀,四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病兒,兒子是她唯一頑強支撐活下來的力量。而已近百歲的她縱然萬般堅持,終究有離開的那一天,"我最不放心兒子,死了以後就沒人疼他了……"98歲的許張氏說完這句話丟下了照顧40多年的兒子,果然老人臨終前最牽掛的依然是兒子未來的生活。
看到前文老人的生活狀況,年邁的老人還需照顧兒子,實在是老人的悲哀!如此讓人不得不懷疑老人長壽究竟是福還是禍?
但是,先天疾病是天災,不是兒子不願養老,而是沒有能力養老。而作為母親,也不可能拋下自己的兒去獨自逍遙快活。可憐一些老人終其一生只為了兒女勞苦奔波,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卻唯獨忽略了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世間唯有父母的愛,是不求回報的。
但是,老年人也要學會愛自己,天災人禍咱們避開不了,雖然未來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預料,但是也得有防患意識,老年人也應將關注點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如何才能預防和降低老年生活風險?
1.為自己積累一份獨立的財產,以防萬一,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人吃五穀,我們不能保證自己不生病;我們也無法預料哪天會不會遭遇天災人禍,整日祈求上蒼不如早做準備,為的就是在困難來時不會手忙腳亂。所以應該在還有能力的時候,為自己積累一份獨立的財產,以防萬一,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2. 學會尋求社會幫助
在遇到個人或家庭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尋求政府以及社會的幫助,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3. 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哭泣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與其哭泣,倒不如學會苦中作樂,調整心態,希望總會在明天。
困難家庭缺失幫助,社會和政府都有責任
政府既然是人民的政府,就得要有所作為,擔當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
加強從群眾中來又從群眾中去的思想觀念,真正成為人民公僕,而不是無視民間疾苦。落實民情探訪工作,登記困難戶,提供經濟上的援助,發動社會力量。
社會是由一個個公民組成,老人也是社會公民,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不應該成為拋下的物件。如果社會每一個人都能獻出一點力量,對社會弱勢群體多加關愛,社會問題也不會日益嚴重。
福大爺在關注|八旬老人照顧三個癱瘓兒子30餘年不離不棄,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文由福樂潮老俱樂部原創,感謝您的閱讀!
福樂潮老俱樂部:專注為中國老年人提供最實用有益的信息,支持每一位老人能與時代共同進步,再次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