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媒體報導系列#流域映像 羌塘荒野靈韻——媲美東非大草原的生命協奏曲

2021-12-29 IBE官方

羌塘荒野靈韻

——媲美東非大草原的生命協奏曲

欄目主持 /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

文 / 左凌仁

位於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羌塘草原,是中國最人跡罕至的荒野之一,因為自然條件惡劣,不利於人類生存而被稱作「生命的禁區」。但這裡同時也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動物天堂。這裡數量龐大、系統完整的野生動植物群落,尤其是大型有蹄類野生動物集結的數量和壯觀程度,完全可與北美的黃石國家公園、非洲的塞倫蓋提大草原野生動物景觀相媲美。

在羌塘瑪依崗日附近的河谷裡,懷孕的雌性藏羚羊正在遷徙的路上補充營養。這裡有時會聚集上萬隻北上產仔的藏羚羊,場面蔚為壯觀。 攝影/左凌仁

羌塘位於青藏高原的最西北部,平均4500~5000米的海拔讓羌塘這片臺地牢牢佔據著中國地勢的最高一級臺階。2000年設立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僅次於格陵蘭國家公園的世界第二大陸地自然保護區,它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保存完整的、獨特的高寒生態系統及多種大型有蹄類動物。

西藏那曲申扎縣的草原上,一隻藏野驢和攝影師乘坐的汽車賽起了跑。在羌塘,很多藏野驢都有與汽車賽跑的習慣。有的藏野驢甚至會一直跑,直到超過汽車,然後從車頭前攔路跑過,跑遠後再停下來。 攝影/彭建生

喬治·夏勒,美國最著名的野外生物學家,是這樣評價羌塘所屬的青藏高原的:「在地球上存在著一些獨一無二的地區,它們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狀態。青藏高原就是這樣的一片土地,對野生動物棲息來講,這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

棕熊是羌塘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它們主要以鼠兔和旱獺為食。它們會用自己的利爪挖開這些小型食草動物的洞穴,捕食它們。近些年來,隨著人類的足跡逐漸向羌塘腹地邁進,以及棕熊種群數量的增加,棕熊傷人或者進入牧民定居點殺羊、吃酥油、搞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攝影/劉思遠

羌塘擁有亞洲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地,以及相對完好的脊椎動物區系和種群龐大的稀有瀕危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在這個完好無損的高山草原區域,這裡的動物們所能集結的數量,在整個亞洲、整個世界都會讓人嘆為觀止。當春風簇擁著涓涓細流叮噹作響;當多刺綠絨蒿張開懷抱釋放黃色的激情粉末;當伏地而臥的紫花針毛草迎風揮舞著毛髮;當長頸在碧藍湖泊中跳起美麗的舞蹈;當佇立懸崖的獵隼如在閃電向地面俯衝;當好奇的鼠兔從洞口探出小小的腦袋;當肥嘟嘟的旱獺走出洞口懶洋洋地曬著太陽;當身姿颯爽的藏羚羊踏破大地上夕陽的最後一抹餘光;當頂著碩大頭顱的藏野驢群揚起喧囂飛舞的屢屢灰塵;當數百重達一噸,高近兩米的野犛牛踏著震天裂地的步伐席捲一切地奔跑;當盤羊在山谷中咆哮著向對手衝刺;當棕熊走出冬眠的山洞迎接新春的到來;當雪豹在深夜幽靈般尋覓自己的美餐……這片荒原頓時變得生動而美麗。

5月的羌塘,經常能夠在大大小小的湖裡看到鳳頭在求偶。求偶的時候,它們會在湖面上成對地翩翩起舞,相互表達愛意,然後結成眷屬,開始繁衍後代。 攝影/彭建生

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同一個個悅動的音符,它們共同演奏著屬於這片荒原的生命協奏曲。其旋律映襯在遼闊而空寂的原野舞臺上,時而高亢,時而婉轉,時而清新,時而雄壯,千迴百轉、美妙動人。可以說,羌塘是一處絲毫不遜於非洲塞倫蓋蒂草原的所在,這裡數量龐大的哺乳動物譜寫的宏大、完整、健全、自然的生命協奏曲,完全可以媲美非洲大草原的動物多聲部合奏。

羌塘腹地,一頭孤狼在湖畔行走。狼作為青藏高原重要的食肉獸,一般以藏羚羊、藏原羚為食,群狼有時還會捕食體型龐大的藏野 驢。不過即便是在羌塘這個野生動物遇見率極高的地方,狼也是 一種很難見到的動物。 攝影/崔林

更難能可貴的是,數千年來,青藏高原在保留眾多的原生大型哺乳動物,並一直延續著獨特的生態過程和進化現象的同時,也養育了很多遊牧的牧民。青藏高原的遊牧部落一直與這裡的動物共生共存。這也給了今天的我們一個明示:人類可以,也應該與其他野生物種共存。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如何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延續並保護這種難能可貴、經過數千年檢驗的寶貴經驗。那羌塘和生活在這裡的野生動植物,還有這裡的人們,也將在這荒原之上繼續演繹屬於這裡的生命樂章。

西藏那曲尼瑪縣附近的色林錯湖畔,一隻母藏羚羊漫步在傍晚的霞光裡。攝影師說:「當看到那美麗的霞光時,我就開始祈禱能夠遇到藏羚羊,沒想到,真的遇上了。不過要是一隻雄性藏羚羊就更完美了。」 攝影/左凌仁

【IBE簡介】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是一家由專業攝影師創立的自然影像機構。

IBE即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的簡稱,它是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自主研發的一種生物調查方法,通過收集帶有科學數據的影像來作為證據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一次調查由多位專業自然攝影師合作完成,在分工拍攝不同生物類群後將影像和科學數據匯總成為調查成果。

IBE希望解決中國自然影像缺失,公眾對中國自然了解匱乏的問題。其宗旨是用影像記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傳播中國的自然之美。

曾獲獎項:

2012年第七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GORE-TEX最佳公益環保精神獎

2013年「福特汽車環保獎」自然環境保護傳播獎一等獎

【攝影師簡介】

彭建生,IBE生態旅遊總監,自然攝影師,藏族,作品曾多次在國內攝影比賽獲獎。資深的生態旅遊專家,致力於通過自然影像和高質量的生態旅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著有《橫斷山區高山觀賞花卉》、《納帕海的鳥》等。

左凌仁,IBE傳播/媒體總監,自然報導作家,自然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撰稿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曾任《華夏地理》雜誌編輯多年,致力於中國自然保護題材的報導。

劉思遠,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越野車活動獎得主,IBE攝影師,自由撰稿人,網名:關山飛渡。CCTV紀錄頻道《關山飛渡單車穿越無人區》主人公,著有《長頭-尋找藏地密碼》。熱愛荒野,珍重生命,野生動物始終是最熱愛的領域。

崔林,IBE攝影師,生態設計師,畢業於北師大生物系,攝影作品多次獲獎,致力於拍攝中國的自然之美,並用生態設計來展現它們。

(以上為本期流域映像內容節選,更多內容可翻閱雜誌一覽)

……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


這裡是IBE官方微信,歡迎關注並分享內容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IBE)是一家由專業攝影師創立的自然影像機構。我們致力於用影像記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傳播中國的自然之美,來解決中國自然影像缺失,公眾對中國自然了解匱乏的問題。

我們做什麼

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自然紀錄片拍攝製作、自然影像展覽、自然圖書出版、自然產品設計製作

如何找到我們:

微博:@IBE官方微博

郵件:xujian@ibewildlife.com

網站:www.ibewildlife.com

相關焦點

  • 在東非大草原上做科研,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你的想像中,去東非大草原上工作是怎樣的畫面?埋伏在池塘邊靜候鱷魚獵食,追著遷徙的角馬一路北上,還是開著敞篷吉普四處巡邏、抓捕偷獵者?就留給後續的工作來驗證吧……總結一下他們在東非大草原上的研究工作,大概就是:曬曬太陽,開開腦洞,數數螞蟻,然後解決一下科學問題。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看起來,這兩人一羊在嚮導的帶領下也玩得很開心呢!肯亞大草原上的科研小隊。從左至右: 菲利克斯·哈格 , 彼得·姆瓦西·龍目(Peter Mwasi Lombo), 山羊, 和凱薩琳·克勞薩. | Felix A.
  • 艽野塵夢——羌塘無人區
    這是湘西王陳渠珍在《艽野塵夢》中描述當年兵退西藏,誤入羌塘地區時,那種九死一生的慘烈旅途。1911年11月,陳渠珍率115人從江達出發北行,經凝多過哈喇烏蘇(今那曲),後進入藏北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過通天河,到崑崙山口,入青海返回內地。
  • 那些穿越羌塘的人 - 文章 - 8264戶外
    大羌塘無人區,北至崑崙山—可可西裡山,東抵唐古拉山,南部、西南部以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脈為界,涵蓋藏北、阿爾金、崑崙山、可可西裡無人區。氣候寒冷,年均氣溫零度以下,最低氣溫零下40℃;是世界獨有的超級荒原,人類生命禁區。
  • 從羌塘草原到雅江河谷,這800多個孩子開學啦
    小康來了【從羌塘草原到雅江河谷,這800多個孩子開學啦!】8月24日起,西藏中小學陸續開學。在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800多名學生又迎來了輕鬆愉快的校園生活。位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的森布日,是西藏極高海拔地區居民生態搬遷安置點,去年12月,來自羌塘大草原上的數千牧民搬遷至此,跟隨他們的子女也開始了全新的學習和生活。 「從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到3600米的森布日,孩子們呼吸順暢,睡得更香了,而且上體育課也能跑跑跳跳,天性得以自由發揮!」
  • 《天下泰安》系列映像 | 玉泉勝景
    為充分展示泰安、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新發展、新變化,進一步提升泰安、泰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特推出《天下泰安》系列映像網絡視頻版,綜合運用全媒體傳播方式,進一步鑄造泰安城市品牌。本期推出《天下泰安》系列映像之玉泉勝景。 深山藏古剎,銀杏葉如金。
  • 中國4大生命禁區 有一處被稱為"魔鬼三角區"(圖)(1)
    在中國,有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生命的禁區,它們分布在人煙稀少的西藏以及新疆,無人區的神秘莫測被列為旅行社的黑名單。但這些禁區卻是動物們的宜居地,因為沒有被外來物的打擾,所以無人區呈現的各種奇觀,是有生命力、有資源力的一片淨土。
  • 在非洲大草原,與兒時的夢重逢
    在動物大遷徙的季節,我終於踏上非洲大草原,與兒時的夢重逢。安博塞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位於肯亞南部,靠近坦尚尼亞,這裡是觀賞非洲象的好去處。神同步的長頸鹿奈瓦沙湖( Lake Naivasha)  奈瓦沙湖屬東非大裂谷區的淡水湖之一,是河馬和400多種鳥類的棲息地。
  • 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⑩丨安吉的「綠色協奏曲」
    在距離建黨百年還有365天之際,浙江日報7月1日啟動「從起航地出發——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以此作為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致敬與紀念,也吹響全體浙報人在新時代踐行「四力」再出發的號角。10支小分隊分赴省內外,從紅船起航地嘉興出發,尋找紅色足跡,感悟精神偉力,展現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展示浙江作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擔當。
  • 東非大裂谷是否是地球產生新大陸的暗示?
    最初的大陸上是多災多難的,火山與乾旱遍布了整個大陸,但是一切自從大陸分裂後與海洋融為一體時,地球上才逐漸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人類。現如今在地球運動穩定過後一切看起來都變得更加安穩起來。但是就在近些年,科學家們發現東非大裂谷出現了一條巨大的新裂縫,與原本的大裂谷斷裂方向基本一致,這是否是地殼運動產生大陸分裂的前兆呢?
  • 線上演唱會:「靈韻」的缺失|微觀世界
    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靈韻」的界定是描述性的、感受性的:「在一個夏日的午後,一邊休憩著一邊凝視著地平線上一座連綿不斷的山脈或一根在休憩著身上投下樹枝,那就是這座山脈或這根樹枝的靈韻在散發」。 「靈韻」這一概念強調的是通過「即時即地性」和「獨一無二性」來組成原真性情境。
  • 日本美術留學|與武藏美映像學科前輩聊聊非定義映像表達
    但是,說到這個專業的具體實踐是相當的廣泛,尤其是在展覽中的應用,很多策展人會使用映像的手法來表達展覽內容,從我個人來說,映像是最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的一種展現手法了。那麼,映像到底是什麼呢?簡單概括來說,映像就是在探索人的「所見」與「所得」之間的關係。
  • 驢友羌塘無人區失聯月餘 女友坐地上哭他頭也沒回
    (原標題:徒步愛好者羌塘無人區失聯30多天,女友坐地上哭他也沒回頭)獨自穿越無人區的90後徒步愛好者馮浩,至今已經失聯30多天了。3月5日,他與女朋友林夕,隊友李志森三人同行,準備徒步穿越1500多公裡的羌塘無人區。
  • 中國版圖上的幾個生命禁區,幾乎無人敢進入
    1、 生命禁區——羅布泊人跡罕至的羅布泊充滿了神秘色彩,這裡被稱為生命的禁區,發生在這裡的傳奇故事常常伴隨著失蹤和死亡,但羅布泊有著誘人的另一面,它是世界地質演變的活化石和氣候變化的記錄儀,是探險者和科學者的樂園
  • 東非大草原最全動物圖鑑!除了五大獸外你還能發現什麼?
    長頸鹿也是大草原上的標配啦,每次看到實物都會感嘆它的個頭,4.8到5.5米的身高讓它在草原上有「鶴立雞群」之感,遠遠地就能看見它的身影,而它和草原的日出日落也總是能形成最亮麗的風景線。在《獅子王》裡那個搞笑擔當「蓬蓬」也是大草原的常客,疣豬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在數月無水環境下存貨的豬了,是加強版的「豬堅強」,但和迪士尼動畫裡不同的是,其實疣豬是獅子的主要捕獵對象,尤其是在雨季時,獅子會把它們活活地從溼土洞裡挖出來。在草原上,我還看見了正在進食的禿鷲!
  • 莫迪參加《荒野求生》,對貝爾直言:我的教養不允許我殺戮生命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張曉雅】印度總理莫迪參加的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還未上映,便因各種預告片段賺足了噱頭。在9日最新放出的預告片中,莫迪對該節目主持人貝爾直言:我的教養不允許我殺戮生命。印度《先鋒》報導截圖據印度《先鋒》報9日報導,當天,知名探險類節目《荒野求生》在網上放出了一段新預告。預告片中,冒險家兼主持人貝爾·格裡爾斯遞給莫迪一支由樹枝臨時製作而成的「長矛」,用來防範老虎襲擊並保護自己。然而,接過貝爾給的「武器」時,莫迪說了這樣一番話。
  • 20200902【古典-協奏曲】三大洲大提琴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大...
    藝術家:揚·沃格勒 作曲家:Nico Muhly(1981-),Sven Helbig(1968),Zhou Long(1953-) 德國大提琴家Jan Vogler的新專輯以兩首現代大提琴協奏曲為特色。
  • 《荒野求生》和《單挑荒野》,貝爾和埃德,你更喜歡哪一個
    當今最火的紀錄片非《荒野求生》莫屬。貝爾也隨之成了世界知名的網紅。在《荒野求生》節目裡,小到螞蟻,大至鱷魚,都是他的食物。所以他又被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在貝爾眼裡,一切皆可食用。不過說到《單挑荒野》,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自然也就不知道《單挑荒野》的主角——埃德。在網上搜索,就能輕易找到他的驚險事跡。埃德·斯塔福德是一名前駐阿富汗英國陸軍上尉。1976年出生,被譽為"現代魯濱遜。2010年4月,斯塔福特與一名同伴鑽進秘魯熱帶雨林,踏上沿亞馬孫河徒步之旅。他花了860天才完成了這一徒步旅程。在小編看來,他完全可以和貝爾相提並論。
  • 驢友心中的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 身體下地獄(圖)
    去年10月23日,他逃票進入西藏羌塘無人區後失聯至今。圖片來自網絡原標題:穿越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劉銀川,30歲,徒步愛好者,2017年10月23日逃票進入藏北羌塘無人區進行徙步穿越,迄今失聯已逾85天。
  • 青藏科考尋找生命演化奧秘
    青藏科考  尋找生命演化奧秘  今年9月,新京報我們視頻作為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務七地層古生物專項2020年科考隊的獨家報導團隊,跟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的專家們一起見證了科考的整個過程,為科考系列科學傳播打造示範效應。這是中國科學院地層古生物科考和新媒體融合報導傳播方式的首次探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