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一代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或為人體細胞提供多種功能

2020-12-13 生物谷

2019年10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開發了一種新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方法,能夠進一步提高基因編輯的效率與準確性。

該系統稱為「prime editing」,能夠以精確,高效和高度通用的方式直接編輯人體細胞。該方法擴大了生物學和治療學研究的基因編輯範圍,並有可能校正多達89%的已知致病基因變異。

「分子生命科學的主要宗旨是能夠達到在任何位置精確地改變基因組的能力。我們認為這一新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使我們離這一目標更近」,該研究的作者之一David Liu說到。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雜誌上。該研究第一作者為Andrew Anzalone。

「prime editing」不同於以前的基因組編輯系統。Cas9蛋白是最早在人類細胞中進行基因組編輯的CRISPR工具,它是由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率先開發。Cas9能夠切割DNA鏈,從而可以在特定位置破壞靶基因,然後通過將新的DNA重組到靶位點而添加新的序列。

最近這項由Liu等人開發的「prime editing」工具,是在原有CRISPR-Cas9技術的基礎上將Cas9進一步融合到另外一個蛋白質上。後者可以進行特殊的生化反應,將一個DNA鹼基進行轉換。目前開發出的蛋白質可以有效地進行四種類型的鹼基轉換:C到T,T到C,A到G和G到A。

該編輯系統的另一大特色是將Cas9與另一種稱為逆轉錄酶的蛋白質偶聯。該複合物將目標DNA區域的其中一條鏈變為「prime」鏈,從而能夠定向地進行基因序列編輯。

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種新型的工程化sgRNA,稱為pegRNA,可將「prime editing」工具引導至其靶位點,在該位點,經過修飾的Cas9會切割DNA的一條鏈。 pegRNA還包含能夠編碼新序列的RNA片段。逆轉錄酶元件通過讀取RNA信息並將相應的DNA「寫入」靶點區域。

在《自然》雜誌的論文中,研究小組證明了prime editing技術能夠通過基因編輯的方式準確校正導致鐮狀細胞性貧血的基因變異。

「通過初步編輯,我們現在可以將鐮狀細胞貧血突變直接改回正常序列,並去除引起泰-薩克斯病(Tay Sachs disease)的四個額外的DNA鹼基,而無需完全切割DNA或需要DNA模板,」 Liu說:「該系統的優點在於對編輯的序列幾乎沒有限制。由於添加的核苷酸由pegRNA指定,因此它們與prime鏈即使僅僅只有一個鹼基的差異,也能夠做到準確識別。」

Liu的團隊打算繼續優化prime editing技術,包括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許多不同細胞類型中的效率,進一步研究prime editing對細胞的潛在影響,在患病的細胞和動物模型中進行額外測試,並探索動物體內的遞送途徑,以提供潛在的用於人體治療的途徑。(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來源:藥明康德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摘 要眼下,楊輝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在楊輝看來,相對於漫長、艱難的新藥研發進程,基因編輯技術能更快為罕見病患者找到治癒的希望。但是,針對單個基因的編輯行為,會不會導致其他地方發生意外,出現組織異常生長、引發癌症等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尤其是使用CRISPR進行人體治療時,很難精確地知道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範圍,有的細胞可能會被修復,而有些則不會,這種「馬賽克」效應充滿了未知。隨後出現的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則是被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
  • 《自然》: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它究竟牛在哪裡?
    ▎學術經緯/報導昨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她們「研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方法」,重寫了「生命密碼」。這種技術工具名為CRISPR/Cas9。但它到底是什麼?有何潛力?是誰為它奠定了基礎?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7日報導,它是一種生物學工具,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編輯基因組,而且比以前的其他任何方法都更簡便、成本更低。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啟五大門派—新聞—科學網
    這家非營利公司是論文作者經常儲存研究中使用的分子工具的地方,也是其他科學家立即獲取這些分子工具的地方,還是一些科學家可以即刻得到相關試劑的地方。「一篇熱門論文發表之後,我們幾分鐘後就會接到電話。」這家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市的公司執行主任Joanne Kamens說。 從2013年年初開始,Addgene公司接到的電話就不斷增多。
  • 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CART細胞中實現多基因編輯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細胞治療是非常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法,中文翻譯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由人工設計合成的跨膜蛋白,包括細胞外、跨細胞膜以及細胞內三個部分。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複合物的作用機理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凍存正在發揮作用時的這種基因編輯複合物,從而揭示它的工作原理的高解析度細節。Sternberg說,「我們在我們之前的研究中展示了如何利用INTEGRATE在細菌細胞中進行靶DNA插入。這些新的圖片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分子細節揭示這種基因編輯複合物的生物學機制,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改進這種基因編輯系統。」
  • 《科學》:美國首次完成新一代基因編輯T細胞抗癌臨床研究
    近日,頂刊《科學》上刊登了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最新進展,3名難治性癌症患者接受了一種結合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新型T細胞療法的治療。這是美國首次在癌症患者身上測試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手段改造的細胞療法。
  • 賀建奎實驗的「致命」問題:基因編輯女嬰未來或會折壽
    術語 CCR5-Δ32 突變的意思是,基因拷貝發生了 32 個鹼基對的缺失。CCR5 基因編碼一種人體細胞表面稱作CCR5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是HIV的入侵位點,相當於HIV進入人體免疫細胞的「門把手」。而部分人群的 CCR5 基因發生了 CCR5-Δ32 突變,突變後的蛋白 CCR5 就失去了細胞表面的部分,「門把手」掉了,HIV 也就難以侵入細胞。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可以對人類基因做出類似的修改以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和基因疾病。1990年,由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聯合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試圖解開人體基因的秘密,並在2003年完成了人體全序列的基因測定。
  • 【Nature Biotechnology】高彩霞課題組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基因翻譯調控!!
    ,實現了對目的基因的翻譯調控,表明了編輯植物uORF提供了一種通用有效的方法來操縱mRNA的翻譯,該方法可進一步用於揭示生物機制和改良作物。     通過轉錄調節控制基因表達在生物體產生表型多樣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翻譯後轉錄調控也參與調節蛋白水平。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來開發操縱mRNA翻譯以改變細胞內蛋白質水平用於達到治療或改善性狀的目的。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收錄於話題#細胞出版社Trends綜述30個作為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的權威綜述月刊,Trends系列旨在為科學家們提供具有權威性且易於理解的科研趨勢。
  • 給Cas9一個'on'開關,以更好地控制CRISPR基因編輯
    CRISPR-Cas9是一種革命性的工具,部分原因在於其多功能性:由細菌產生的咀嚼病毒,它在人體細胞中同樣有效地進行各種遺傳技巧,包括切割和粘貼DNA,製造精確突變以及激活或滅活一個基因。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提供「開啟」開關使其更加通用,允許用戶在除指定目標之外的所有細胞中保持Cas9基因編輯器關閉。經過重新設計的Cas9酶 - 研究人員稱之為ProCas9 - 除了含有一定長度的蛋白質外需要在酶結合併切割DNA之前進行剪切。
  • IDT Alt-R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
    IDT(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作為核酸定製合成領域的知名企業,依託30年來的技術研發,推出了Alt-R系列CRISPR-Cas9基因編輯產品,通過對gRNA序列、Cas9核酸酶優化,對RNP轉染效率、同源重組修復HDR效率的提升,形成了從crRNA設計到CRISPR編輯結果檢測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讓CRISPR-Cas9系統更高效
  • Salk研究所開發「通用型」基因編輯工具,可靶向多種突變和細胞類型
    基因編輯技術為治療各種遺傳疾病帶來了希望。然而,許多類型的基因編輯工具都無法靶向DNA的關鍵區域,對於包含分裂或非分裂狀態的不同細胞類型的組織開發通用且有效的體內基因組編輯工具仍然是一個挑戰。 繼上周「CRISPR先驅」張鋒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Randall Platt教授帶來了CRISPR-Cas技術革命性突破——實現同時對細胞內基因的25個靶點進行編輯,甚至理論上能進一步增加到數百個基因。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晚期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教授通過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對三名晚期癌症的血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醫生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免疫系統細胞研究人員檢查基因表達的變化和群落交替,作為沿著環境變化的這些軸塑造群落轉錄組的潛在機制,並展示了它們在多種生物地球化學相關過程中個體如何發揮不同功能。結合遺傳篩查的成像技術將推進基因的發現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展出一項新技術,它結合了大規模的基因庫篩查以及基於成像的細胞行為分析。
  • 基因編輯消除疼痛:CRISPR造就的是天使還是魔鬼?
    研究團隊將此前發現與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相結合,正在開發一種可阻斷由糖尿病、癌症或外傷引起的嚴重疼痛的基因療法,同時不會造成阿片類藥物成癮性。這項研究由Ana Moreno領導,她現任初創公司Navega Therapeutics執行長,該公司正在計劃推動該治療方案商業化。
  • 盤點 | CRISPR的十大經典應用
    2016年10月,Nature雜誌報導,中國華西醫院的盧鈾教授團隊已開啟了全球首個CRISPR技術的人體應用,即從招募患者體內分離出T細胞,並利用CRISPR技術對胞內PD-1基因進行基因敲除,然後當T細胞擴增至一定量後,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對腫瘤進行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