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讀:被判無期十三年後改判無罪!張志超案的3大疑點

2020-09-24 胖乎律師

2005年2月11日,臨沭二中高一女生張婷(化名)的屍體,在學校綜合樓一間廁所裡被發現。

此時距離她被報失蹤已經一個月。當地警方迅速展開偵查,並最終鎖定嫌疑人張志超

經過問訊,他被正式逮捕,距案發一年後被法院判決無期徒刑。

此後,五年時間,張志超在獄中服刑。

直到2011年,一次母親的探視時,張志超對其說,自己是冤枉的,並沒有殺人。

此後這位母親開始各處尋求法律幫助,找律師,找媒體,向法院申訴,駁回又申訴,到最終2017年最高法決定再審此案,再到2020年1月13日,本案再審宣判無罪。

(本文寫於張志超案再審改判無罪之時,如今真兇疑似現身,回顧張志超案,可謂疑點重重,而真兇又究竟是誰?)

學生時期的張志超

本案時間線:

—2005年2月11日:臨沭二中的高一女生張婷(化名)遇害,張志超(當時16歲)被鎖定為犯罪嫌疑人。

—2005年5月26日:張志超被警方正式逮捕。

—2006年1月:臨沂市檢察院提起公訴。

—2006年3月:張志超因強姦罪、故意殺人罪被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2006年4月:張志超被送進少管所。

—2011年:服刑五年的張志超(當時21歲)在獄中向母親自訴沒有殺人。

—2012年:張志超向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申訴,被駁回。接著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申訴,被駁回。

—2012年-2015年期間:其母一直為此奔走。

—2015年5月:張志超代理律師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訴。

—2017年12月28日:最高法再審決定書,認為該案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指令山東高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此案進行再審。

—2018年2月8日:山東高院開啟再審程序,此後歷經六次再審延期,共計18個月。

—2019年12月5日:山東省高院在淄博中院進行不公開開庭審理,檢察院最終建議改判張志超無罪。該案將擇日宣判。

—2020年1月13日:本案再審宣判無罪。

從被抓捕,到判決無期徒刑,再經過漫長申訴路,曾經的高一少年,現已30歲。

本案三大疑點:

對於為何當時承認殺人,後又翻供一說,張志超回復自己當時曾遭受了不公正的「刑訊逼供」。

而對於為何在判決生效甚至服刑五年後,才自訴蒙冤一說,張志超做出的解釋是:(當時還是學生)並不懂法,在少管所看了很多關於法律的書籍後,得知近年來許多冤假錯案被平反,讓他看到了希望。

結合相關新聞報導中,張志超本人、代理人律師以及當時參與調查審訊的有關責任人的陳述說法,總結本案存在的3大疑點:

【1、是否存在「刑訊逼供」】

在06年3月的法院判決書裡,對張志超的「作案過程」進行了說明:

本案之前的判決書顯示

在警方的訊問筆錄裡顯示:張志超歸案後,對強姦殺人的事實供認不諱。

而在後來張志超本人的自訴中,他明確表示,自己是被逼供的。

張志超說,每次提訊都會挨打,最嚴重的一次,他向縣檢察院翻供時說自己沒犯罪,當晚刑警隊就把他提走,一整晚都在提訊,用電棍毆打,不讓睡覺。

同時根據《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規定》:

訊問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時,根據調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當通知其家長或者監護人或者教師到場。

而張志超當時的班主任在接受採訪時說,審訊時,自己並不在場,而是在審訊後被警方叫去在筆錄上簽字。這與警方記錄中顯示的「班主任在場旁聽」也存在不一致。

如果本案存在「刑訊逼供」,那麼依據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通過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材料視為無效,同時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刑事追責。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刑訊逼供罪

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2、證據鏈不足?】

判決書裡對證據事實部分認定中,最關鍵的證據是當時幾位證人的證言。(涉及案發時間張志超是否具備作案時間)

在判決書裡顯示,張志超主動告知了王廣超自己殺了人,而如此關鍵的證言,王廣超在日後竟然明確表示「並無此事」。對此張志超說,自己當時是按照刑警隊的「提示」編出的謊言。

而其中證人王緒波的證言,其是否屬實也理應得到同時在場的楊同振的辨認,但是實際情況並沒有。(在日後記者實地調查過程中,王緒波和楊同振始終拒絕出面。)

至於其他的幾位同學的證言,其中有可以證明張志超不具備作案時間,但是偵查機關未將此作為證據上交法院。

此外,後來(申訴代理)律師在整理案卷過程中,也發現除了「證言」,認定張志超犯罪事實的證據幾乎「空白」。

「警方始終沒能找到所謂的作案兇器小刀,也沒有找到被認為是誘使張志超犯罪的黃色書籍,對於屍體身上的那個編織袋的來歷,也沒能搞清楚,而對於現場的血跡,也沒有做出鑑定歸屬。

同時按照判決書的描述,張志超與被害者應有大量的身體接觸,那麼對於現場的指紋、毛髮提取,偵查機關也沒有出具相應鑑定

那所謂的「證據鏈條」又是如何成立的?

【3、死亡時間?】

發現被害者屍體時,是其失蹤一個月左右,由此警方推斷死亡時間也是在一個月左右。這顯然不合理。

對於死亡時間認定中,最關鍵的法醫鑑定報告也存在缺失。但是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結合現場勘察照片,顯然「一個月」的推定,是有不合常理的。

為什麼死亡時間如此關鍵?因為如果死亡時間認定存在錯誤,那麼前述問題中,認定張志超犯罪的關鍵證言就不成立了,進一步張志超的犯罪事實也就被推翻了。

綜上種種,可以看出當時的調查取證過程存在很大的問題:取證程序上的不合法,以及證據事實模糊不清。

同時,本案既改判無罪,如今又疑似真兇出現。希望還了張志超清白以後,司法能再給被害者家屬一個交代。


相關焦點

  • 現場視頻丨張志超案終審改判無罪
    現場視頻丨張志超案終審改判無罪
  • 「張志超案」15年後再審宣判無罪 法學專家解讀疑點還原始末
    在這場姍姍來遲的庭審中,本應唇槍舌劍的控辯雙方最終同時建議法院改判張志超無罪。在庭審的舉證環節,檢方向法庭提交的第一組證據,成為了整個庭審的關鍵,這組證據就是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DNA實驗室,在2018年作出的一份鑑定書。 在這份檢方提供的鑑定書上,證明死者的屍體上沒有被告人張志超的任何DNA生物痕跡。
  • 入獄13年後,改判無罪!「張志超案」案件大梳理
    」再審宣判,宣告張志超無罪。2016年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別於2016年4月25日、2016年12月13日和2017年5月2日通過遠程接訪系統進行了3次視頻接訪,在了解了張志超的案情後,最高法正式立案審查。
  • 早在張玉環之前,山東的張志超同樣被羈押15年後改判無罪!
    張玉環一案的熱度想必大家都見識到了,幾乎佔據了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憨厚老實的張玉環、難言善變的宋小女成為所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與張玉環有著相同命運的山東臨沂小夥張志超同樣是在羈押了15年後,改判無罪!近日張志超發布的小視頻引起熱議,讓大家再次對這個「15年」小夥引起關注。
  • 張志超案再審 同案被判包庇罪者:當年曾遭刑訊逼供
    (原標題:山東張志超案再審今日宣判,同案被判包庇罪者:當年曾遭刑訊逼供)
  • 改判無罪後的張志超和他失去的15年
    2005年,不滿16歲的高一少年張志超以強姦罪被判無期徒刑,他的同學王廣超以包庇罪被判3年徒刑,緩刑3年,最終在看守所待了13個月。2020年1月,此案再審,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張志超、王廣超無罪。張志超不願意再提起過去的15年,「15年就像是活了一天一樣,沒什麼變化,永遠重複著同一天。」
  • 案件再審改判無罪 張志超:想學些技能撐起這個家
    辦案過程存在明顯的瑕疵   再審判決亦指出,辦案過程中的一些程序問題:在案證據證實,張志超被傳喚到案時間是2005年2月12日1時30分,同日13時30分解除傳喚,2005年2月13日18時被刑事拘留。
  • 「臨沭二中姦殺案」平反,張志超被改判無罪,法官辦錯案應該追究
    【案情簡介】發生在2005年2月的「臨沭二中姦殺案」,一個不滿16歲的高一學生張志超以強姦罪判決無期徒刑。同年級的王廣超被控犯包庇罪,獲刑三年緩期三年執行。2020年01月13日,山東「張志超案」再審宣判,改判張志超、王廣超無罪 。
  • 15年後改判無罪重獲新生!迷霧重重的張志超姦殺案詳情始末
    15年後重獲新生2015年5月2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迷霧重重的中學生姦殺案》,報導了山東省一名年輕服刑人員張志超喊冤一事。2020年1月1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15年前的案件再審,張志超被改判無罪,當庭釋放。
  • 張玉環案26年後再審改判無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審判無律師為張玉環辯護。因不服判決,張玉環上訴。1995年3月30日,江西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此後,案件陷入了長達數年的停滯。張玉環的申訴代理律師在查閱案卷材料後向澎湃新聞總結出該案現存的六大疑點:物證缺乏鑑定,無法直接證明張玉環作案,無法排除其他可能性並形成證據閉環;全案僅有的兩份有罪供述之間存在很大出入;江西高院終審時沒有律師為張玉環辯護,涉嫌程序違法。
  • 張志超獲332萬元國家賠償
    此前,因被認定是一起校園兇案的兇手,16歲的張志超被判處無期徒刑。在被羈押5449天後,法院於2020年1月改判其無罪。
  • 最高法報告寫入張志超等案,張志超代理律師:體現最高司法機關高度...
    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提到,有錯必糾,各級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774件,山東等法院依法糾正張志超等重大冤錯案件。最高法工作報告中還提到,2019年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8萬件,保障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依法宣告637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751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陝西法院依法宣告範太應無罪,避免了重大冤錯案件發生。
  • 臨沂中院受理張志超案同案人王廣超國家賠償申請
    受訪者供圖7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張志超案」同案人王廣超的代理律師劉志民、王朝勇處獲悉,7月3日,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向王廣超出具「受理案件通知書」稱,「你以再審無罪賠償為由,向本院申請國家賠償。經審查,你的國家賠償申請符合立案條件,本院於2020年7月3日決定予以受理。」
  • 學者關注,為張志超案而表達的理性建言
    他們也對張志超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該案的種種疑點和不合情理之處,明確表示該案應該提起再審。   這次研討會,使我有幸認識了李奮飛老師和陳永生老師,在研討會時還無法預料他們後來為推動張志超案平反發揮了多麼大的作用。以為研討完了,專家學者也就走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 張志超案再審無罪,正義如期而至
    前幾天,張志超強姦殺人案再審開庭審理結束後,筆者曾撰文討論此案,筆者認為依照我國「罪刑法定」的刑事政策和「案件事實存疑時有利於被告人」的刑事訴訟法原則,該案應當「疑罪從無」,認定被告人張志超無罪。因為,再審開庭審理後並沒有當庭宣判,而是定於2020年1月13日公開宣判。
  • 死刑判無罪再判死緩 !16歲少年沉屍公廁案主犯改判!為何這樣判?
    據了解,單從左德剛犯故意殺人案來看,起初左德剛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再到未予認定故意殺人罪;今天再審宣判改為死緩,此案與近年來引人關注的絕大多數涉及死刑再審案件基本都是改判無罪相反,是從無罪改判死緩,應當說具有指標意義,疑點不能等同於疑罪,不枉不縱才是公平正義的本色,必將對同類案件審理起到借鑑作用。
  • 張志超案受害女孩父親曾辦廠破產 前年在交通事故中去世
    2005年1月,山東臨沭二中新校一名高一女生失蹤,一個月後,其屍體在學校一廢棄廁所內被發現,法醫鑑定顯示,屍體下身赤裸。次日,時年15歲的高一學生張志超被警察從家中帶走。2006年3月,臨沂中院一審認定張志超強姦罪成立,判處無期徒刑。
  • 山東高院宣判:臨沂學生張志超涉嫌強姦入獄15年後無罪
    2020年1月1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判張志超無罪。據筆者了解,2005年1月10日,山東省臨沂市第二中學一名女生突然失蹤,一個月後其遺體在男廁所被發現,經臨沭縣公安局調查認定,該校時年不滿16歲的高一學生張志超涉嫌強姦並致人死亡。
  • 死刑判無罪再判死緩!16歲少年沉屍公廁案主犯為何改判?
    據了解,單從左德剛犯故意殺人案來看,起初左德剛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再到未予認定故意殺人罪;今天再審宣判改為死緩,此案與近年來引人關注的絕大多數涉及死刑再審案件基本都是改判無罪相反,是從無罪改判死緩,應當說具有指標意義,疑點不能等同於疑罪,不枉不縱才是公平正義的本色,必將對同類案件審理起到借鑑作用
  • 死刑判無罪再判死緩 !16歲少年沉屍公廁案主犯改判!為何這樣判?
    據了解,單從左德剛犯故意殺人案來看,起初左德剛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再到未予認定故意殺人罪;今天再審宣判改為死緩,此案與近年來引人關注的絕大多數涉及死刑再審案件基本都是改判無罪相反,是從無罪改判死緩,應當說具有指標意義,疑點不能等同於疑罪,不枉不縱才是公平正義的本色,必將對同類案件審理起到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