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我的29歲生日。
希望這20代的最後一年裡,生活能夠繼續精彩。
記得上學的時候,每每到了開學的前一天,就會徹夜的輾轉難眠。
「假期的時光真的是光陰似箭」
「明天開始就是新學期了,我一定要xxxxxxx「
從小到大,好像每一次到了尾聲的時候,總會特別的感嘆;
但總也意味著新時代的開始,不舍的同時又充滿了期待。
前不久還說著最後一批90後成年了,
幾個月後,作為最後一批80後的我,迎來了我20多歲的最後一個生日。
29歲的我,站在20代的尾巴,30歲的起跑線上。
想起高中畢業那一年,
和青春時期的好友難捨難分,
其中有個玩的特別好的男生朋友,
我和他合影、擁抱,
臨別前約定:如果我30歲還沒嫁出去的話,你要娶我哦。
彼時的我,覺得30歲特別特別的遙遠。
想像著自己的30歲,一定已經成家立業,
事業有成,或許是個年薪百萬的女強人,
家庭幸福,也一定有了自己的寶寶。
然後,畢業以後我上大學、工作、戀愛、分手,
相比較過去單純的上課做題,每天都有著做不完的事,
幸福並不一定會眷顧每個人,但每一年的終點對所有人類卻都是平等的。
春去又秋來,一眨眼的時間,真的面臨了30歲這樣的關口。
我還是那個我,看似沒有一點變化。
沒有年薪百萬,也沒有成家立業。
金錢可以獨立,但感情確沒有任何依靠。
在這樣的歲月裡,
「結婚」這個問題,
困擾著大多數的同齡人。
看著身邊人來人往,
每隔幾周就會參加好友的婚禮,
我們是不是該也結婚了?
日本著名作家石田衣良的小說《我們是不是該結婚了》,
講述的就是飽受同樣困擾的女人們的故事。
作為一個疑問句的命題,
相信100個讀者心中,各自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其中有一段被很多讀者奉為金句:
所謂戀愛,基本上和運動很相似。一旦從訓練中停下來休息,心理和生理都無法恢復到競技狀態了。身體也倦了,心靈也倦了。越是疏遠越容易疏遠,障礙也越來越大,這就是戀愛。
只有年少時的結婚才能做到勇敢無畏,不計後果。
長大後的我才漸漸明白,「結婚」再不是年少時一句話的承諾。
首先是心動變得越來越難了。
學生時期的戀愛對象大都是同學,朝夕相處,
有共通的圈子,相同的目標,有著說不完的話。
再者,就連戀愛本身就充滿著神秘和叛逆,
是學習之餘刺激不過的遊戲。
如今的戀愛,
幾乎很難有共同語言,見面幾乎是尬聊,
大多約會時間只能是吃飯看電影,
戀愛的進程中大多是套路,
漸漸變得無趣。
其次,戀愛的附加條件也逐條增多。
比起年少時單純因為喜歡而開始的戀愛,
長大後要考慮的因素變多了。
仿佛不管戀愛如何,「結婚「總能像枷鎖一樣的捆綁著我們。
越長大越膽小,我再也沒法像那時輕鬆的說出「我如果嫁不出去,你就娶我哦」這樣的要求。
但與此同時,
比起從前,生活似乎正逐漸變得快樂。
所有的事情都逐漸明朗化,
喜歡的事情就是喜歡。
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在戀愛中我或許很懷念年少的情感,
但生活工作朋友這其他的一切,
我都更喜歡現在的狀態。
不是迷惘,不會依靠,獨立踏實,
這是單身生活賦予我最好的禮物。
也很懷念20出頭時的青春懵懂,
但卻更珍惜如今的審時度勢。
那些年渴望的轟轟烈烈,
現在來看也就是一笑置之。
讓我展位未來的10年,
我也清晰的知道,
未來的生活依然忙忙碌碌、平淡如水,
但這才是生活本來的常態。
而我珍惜這每一個最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