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你在坐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裡有另外一個人,你和他是不是會保持比較遠的距離?當電梯裡有3個互不相識的人時,你們是不是又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就是我們自帶的一種「距離感」。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裡,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被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乾脆明確表示:「你想幹什麼?」
這個實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就一般而言,交往雙方的人際關係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範圍。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人際關係上的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係相稱。
與人相處需把握好交往過程中彼此的空間距離、心理距離,要考慮到彼此間的關係、客觀環境的因素,過近不好,過遠的做法同樣也不可取
1、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是人際交往中最小的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