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社交上的4種空間距離,把握好合適的度

2020-12-20 第一管理學派

不知道你們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你在坐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裡有另外一個人,你和他是不是會保持比較遠的距離?當電梯裡有3個互不相識的人時,你們是不是又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就是我們自帶的一種「距離感」。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裡,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被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乾脆明確表示:「你想幹什麼?」

這個實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就一般而言,交往雙方的人際關係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範圍。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人際關係上的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係相稱。

與人相處需把握好交往過程中彼此的空間距離、心理距離,要考慮到彼此間的關係、客觀環境的因素,過近不好,過遠的做法同樣也不可取

1、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是人際交往中最小的間隔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的4個心理學法則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需要明白不管再熟的朋友都必須保持合適的距離。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一旦人們靠近15釐米以內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氣息和氣味時,下一次就會產生排斥的感覺,除非是親密的朋友或者家人才能保持這麼近的距離。因此在社交場合之下,我們大家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小臂長度的距離,如果你貿然的接近對方,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 人際交往心理學
    學習人際交往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洞悉人性,指導我們讀懂並把握他人心理,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情緒情感、心理需求、行為意圖有一個準確的預斷,能夠讓我們抓住人心去交朋友,把話說得暖人心,把事做得合人意,從而贏得人心,成為大家喜歡並重視的人,達到自己的社交目的。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有關的學者還指出,認知者在與熟人交往時,近因效應起較大作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起較大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的初期,彼此還處於比較生疏階段,首因效應的影響重要;而到交往的後期,在彼此已經非常了解階段,近因效應的影響就比較大。因為隨著人際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對認知的影響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最後的印象就會衝淡或蓋過以往的印象,對眾人的認知選擇產生重大影響。
  •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如何把握好度?如何給這個人際關係投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不能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了。心理學家霍曼斯,曾經指出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在本質上屬於一種社會交換,而這種交換,跟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守的那些原則是相同的。
  • 如何保持合適的人際距離?
    如何保持合適的人際距離? 文|韓三奇人際關係的衝突,歸根結底,是不適當的人際距離造成的。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二、「利人利己」定律社交活動,除了滿足感情需求外,也離不開利益上的互相助益,或者利益上的相互爭奪,所謂「無利不起早」,在社交上也依然是適用的。對社交各方而言,既要有所得,又要有所付出,做到利人利己,如此,才能將良好的關係長期維持下去。
  • 微課堂•家和工作室|親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
    微課堂•家和工作室|親子交往中,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最後,經過幾番聚散,它們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距離,既可以滿足彼此取暖的需要,又不至於互相刺傷。這就是有關人際距離的故事,人際距離指的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雙方的距離感,或者說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人際距離是不一樣的。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裡,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者她的旁邊。
  • 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
    在人際關係中,有些心理學理論是需要我們理解的,只有理解了,你才知道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去面對周圍的人。我舉三個最常見的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02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最簡單的人際吸引和交往的原則,叫做「接近效應」。
  • 人際交往心理學:這3種人往往不值得交往,早知早受益
    人際交往心理學:這3種人往往不值得交往,早知早受益。隨著性會在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人際關係不管是在生活上,在職場上,還是在社會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際交往關係處理得不好,往往會引起很多的糾紛。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我們的成長,提高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技能,還能夠修養身心。但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夠交往。那些會對我們的發展產生影響的人還是敬而遠之比較好。
  • 大學生人際交往言語不得體現狀分析
    由此個案分析知:大學生人際交往言語不得體的具體表現為虛擬平臺交流用詞或稱呼不當,與現實生活的體距不協調,出入較大。「體距」即「身體距離」,指兩個個體在日常交往過程中的身體距離,體距學研究者指出,英美等國的體距劃分如下:4m及以上為公共空間,1.5m-2m和2.5-4m分別為近距離和遠距離社交空間,60cm-90cm的距離為人身空間,60cm及以內為密切空間。
  •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人際交往障礙?#你為何越活越累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交往障礙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一、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 人際交往六大心理定律,分享給社交恐懼的你
    其實人際交往也是一門心理學,明白下面相關知識,希望能對我們社交會有一定幫助。著名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男嘉賓根據平板電腦上的平面照,把女嘉賓分成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然後男嘉賓進行自我介紹後,女嘉賓再反選拍燈。短短幾分鐘就能成就美好姻緣,可見第一印象有多重要。
  • 量化語言親密度|性別和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人際交流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意思是說與交情淺的人深談,是人際交往之中的大忌,這反映了社會文化中關係遠近對於語言親密度的約束。在這一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套量化語言親密度的數據標註方法和一個用於測量語言親密度的NLP模型,並使用八千萬 Reddit, Twitter, 書籍和電影對話數據研究了性別、社交距離和匿名性對於人際交流中語言親密度的影響。
  • 12個高情商的厚黑社交技巧!(人際交往必備)
    而且,厚黑不僅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這一點在社交場合體現得最為明顯。以下分享12個高情商的厚黑社交技巧!人際交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掌握了這12個高情商的厚黑社交技巧。1.保持微笑。在社交場合,無論和哪種人相處,都請儘可能地保持微笑。微笑可以讓對方放下戒備心理,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並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微笑還能增強你的信心,無論在哪種場合,不管與誰相處,都不會怯場。
  • 心理學:小心你的身體語言,揭秘人際距離對應的關係
    不同的性別、環境、社會地位、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溝通的人際距離。人際距離包含了四種,分別是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以及親密距離,對此我將分別給大家舉例。公眾距離公眾距離通常指的是,在正式場合、演講或其他公共場合溝通是的人際距離,這個距離溝通一般都是單向的,通常在12到25英寸之間。明星開演唱會時,往往就是一個公眾距離。明星在舞臺上表演,觀眾在舞臺下吶喊喝彩。此時,粉絲們與明星的距離就屬於一個公眾距離。
  • 心理學:越是情商高的女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而在生活中,真正高情商的女人,並不是那些在人際往來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而受人歡迎的「交際花」,相反,她們恰恰是那些不喜久居人群、與人交往的「孤獨」的人。她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於是更懂得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感」、以及如何在自處中實現自我價值。
  •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從一般的角度講,在社交時應主要掌握以下心理原則:是互酬原則。人際交往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其行為有互酬性。因此,在我們的交往中,應該常常想到「給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會失去朋友。是自我袒露的原則。一個人把自我向別人敞開比死死關閉更能使人感到滿足,而且,這種好的感覺也會再次傳染給別的人。是真誠評價的原則。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不懂得這3個原則,往往很難交到高質量朋友
    我們必須明白人際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如魚得水。在今天這篇文章裡曉雨就要和大家分享下,人際交往中需要遵守的三個原則:自我增值、互相尊重、合理距離。第一,成為為高價值的人,是一個人能為人際交往所做的首要貢獻。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10條交往秘訣,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
    我也曾細細品讀過這本書,一開始我是懷著讀雞湯的想法讀的這本《人性的弱點》,但是,最後被他徵服了,不愧是被譽為社交技巧的聖經之一。讀書要順藤摸瓜,於是我又找來了這本《人際交往心理學》,果然也沒有失望,確實能幫助解決很多現實裡常遇到的各種難題。很多人經常不經意就得罪人了,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