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隨著時代的優勝劣汰生存之道越來越明顯,時代在進步、新生命的出生卻明顯下降,為了改善人口老齡化嚴重、新生命降生率大連破的情況,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的確是讓新生命下降的數據得到升緩,但這也只是頭一年的流行熱潮罷了。
2016年1月1日二胎政策正式實施,那一年新生兒出生人口攀升到了1786萬人,這一數據為二胎政策打下頭陣、也創下了新生兒出生量的歷史新高,本來大家都以為二胎政策開放後出生量會一直持高,不曾想到了2017年出生量就下跌到1723萬,2018年出生量還比2017年少了200萬,只達到1523萬人出生量,而2019年末雖然我國總人口突破了14億人口,但是該年的新生兒出生量僅為1465萬人。
從2017-2019這三年的新生兒出生量來看,不難發現新生兒出生量已經呈現了三連跌的情況,2020年又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的經濟情況都不太樂觀,很多企業都面臨倒閉、破產的情況,而普通階級的工人更是面臨失業、或負債纍纍的壓力,種種壓力和困難在先想必今年的新生兒出生量不會出現反彈,更何況現如今年輕人不是選擇丁克就是不結婚,這樣壓根沒有生孩子打算的規劃,新生命誕生的數目又怎樣增長得起來呢?
在這樣的趨勢下,老人急白了頭髮、陌生人是旁觀的一頭懵,那麼形成年輕人不是丁克就是不結婚的原因有哪些呢?
1、女性化力量在不斷崛起、前進
在新時代的男女平等力量展現下,女性化的力量在不斷崛起、前進,家庭不再以男孩為重心,甚至有很多家長對女兒的培養要積極於男孩,再加上平時有爸爸媽媽的寵愛,內心不缺愛的姑娘不會輕易被繁華世界沉迷,更不會輕易就被幾句花言巧語哄騙,再加上姑娘們先天性培養的條件在不斷優越,很多女孩小小年紀眼光就特別高,隨著女性化力量在不斷崛起、前進,姑娘們當自強、不再是小鳥依人,她們自然是更傾向於自由自在的單身快樂。
2、姑娘們都把婚姻比作「墳墓」
放眼去瞧當下的社會環境,老齡化嚴重、離婚率持高,唯有結婚和新生命出生率降低,這些大多數都是受周圍和家庭因素影響,當童年裡埋下父母感情不和、爭吵不休的影子,和周圍親戚朋友離婚、各種婆媳不和橋段浮出,這些環境因素都直接給年輕人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姑娘們害怕所託非人、婚後不幸,很多都是寧願單身也不願意被婚姻束縛著。
關於婚姻,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佔據上風!
比如:
「婚姻是墳墓」
「男人靠得住、豬都能上樹
「飯我會做,錢我會做,架我會打,請問要男人幹嘛」
……
種種橋段,不難看出女性朋友對婚姻沒有安全感,再加上自己完全可以養活自己為父母養老,所以年輕姑娘們的世界不再是以家庭、婚姻為主,她們的內心更期盼自由和快樂。
3、年輕人自己都養活不了、小孩就是累贅
除了以上兩種積極和消極的因素,導致女性朋友們恐婚、不信任婚姻之外,還有優勝劣汰環境下年輕人自己生存困難的壓力所迫,現如今啃老族、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情況大有人在,對於他們來說小孩就是生活的負擔,可能很多人對「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說法太過誇張,實際上啃老族世界的年輕人就是在拿父母的錢瀟灑,離開父母之後真的會落魄到連飯都吃不起。
當然,在人人都是強人、優秀者的比較下,結婚的有房有車是基礎的生活條件,結婚要風光大娶、風光大嫁,這樣的架勢幾乎很多結婚後的年輕人都經濟緊張,那些有房有車的的風光下很多都是背負著房貸車貸,一個月各種負債和生活支出能夠保持每月不再積累新的負債已經是萬幸了,所以很多年輕人要麼是結婚後因為負債「不敢」生孩子,要麼是直接選擇不結婚、不負債,一個人單身自由地瀟灑而生活。
總體來說,新生兒出生量三連跌,年輕人不是丁克就是不結婚,都是受家庭、社會和經濟三方面因素影響,即便是大家不丁克、也都結了婚,未來選擇只生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家庭也會成為主流,一方面是受到優生優育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經濟基礎。
那麼,在新生兒出生量三連跌的背後除了以上幾種誘因之外,大家認為還有哪些隱藏的原因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討論!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