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娃,是什麼造就了一批低欲望的「三不」年輕人?

2020-12-22 九個頭條

在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一批「佛系」年輕人,他們提倡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娃,擺出了一副滿不在意的輕鬆樣子……

1.你老大不小了,怎麼還不結婚?

「我怕我遇見的不是愛情,而是有人打著愛情的旗號,綁架了我的生活。」

「不結婚你不過是一條單身狗,結婚就是要了你的狗命,結了婚生活質量會下降。」

「為什麼想結婚?結婚圖什麼,又能得到什麼?能漲工資還是能免交個稅?能變美變帥還是多給你十年壽?能分房子還是給發質量過硬的奶粉和疫苗?」

2.一輩子不買房,一直租房現實嗎?

「可我就是買不起啊!」

「從剛開始的合租變成單租,從租一居變成兩居,自己越來越有能力讓自己住到更好的環境,幸福感也慢慢地得到提升,這比一開始就透支自己的積蓄去買房更實際」。

「這幾年,為了還錢還房貸,我倆拼命賺錢,正職工作求升職加薪,還開了淘寶店賺外快。我爸媽看我倆心疼,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想盡最大能力幫我減輕負擔。唉,想想挺對不起他們的。」

3.若國家和社會輿論不限制,家人也不插手,你會生幾個娃?

「拋開外界因素的影響,我會選擇做丁克,不要孩子。我是獨生子女,眼看就奔三了,但現在能力有限,還沒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更別說結婚、再養一個孩子了,想都不敢想。」

「我應該是結婚特別早的一批90後了吧,現在孩子6歲了。說實話,這些年我一分錢都沒攢下,還欠了20多萬。家裡的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這麼多年一直是我和妻子養大的,經濟和家庭壓力確實大,反正二胎是絕對不會再要了。」

原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

在這批低欲望的「三不」年輕人的心底,被一塊塊石頭壓著: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個富裕的人,就算不是腰纏萬貫,也起碼要有車有房,要有萬元打的彩禮錢,可這對一個年輕男子來說有多難,家裡本身有礦不說,絕大部分畢業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怕是都很難拿出結婚所需的彩禮錢、房子錢。

算起來租房也許比買房划算,以價值100萬/套房為例,首付30萬,商貸70萬,按房貸利率5.52%和10年期計算,總利息約22.8萬元;以中等租金水平1800元/套計算,10年租金共21.6萬元。可誰不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給足一家人「安全感」的房子,給自己一個租房更好的理由更多是想讓自己舒坦些。

現在的生活雖不至於擔心溫飽問題,可有多少年輕人還未能完全達到養孩子無負擔的地步,生活的不穩定因素太多,頭疼腦熱、教育資金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到錢,再者,如何平衡好工作與孩子的陪伴,時間和精力方面的壓力也接踵而至。

相關焦點

  • 不婚不生不買房日本已陷「低欲望社會」?
    (原標題:不婚不生不買房日本已陷「低欲望社會」?)專題文字 新華什麼是「低欲望社會」?在大前研一眼中,「低欲望社會」指: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對於車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
  • 低欲望青年:「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餘生皆假期」
    偏偏房子還和婚姻綁在一起,想結婚就得先買房,想讓孩子有學籍,就得先有房,所以想過好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就得掏空家裡三代人的錢包,也許還得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貸,才能在一個城市立足下來。而房貸又把人綁定在工作上,你得保證自己不失業才有錢還每個月的房貸,但是職場也動蕩不安,裁員減薪,招聘條件很多規定在35歲以下,怎麼辦呢?
  • 日本進入了低欲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 中國呢?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師」之一的大前研一,寫過一本《低欲望社會》,副標題叫「大志なき時代(胸無大志的時代)」,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
  • 三胎被「它們」堵住?年輕人不願生娃的背後,不只是高房價?
    2018年,遼寧為了鼓勵大家生二胎,直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但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彭希哲教授卻認為,即使放開三胎,不想生的還是不想生。 年輕人不願生娃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有專家認為,高房價「功不可沒」。
  • 高房價副作用已經被證實:年輕人開始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
    1998年,我國將房地產、教育、醫療這三樣東西,完全市場化了。平心而論,房地產市場化之後,很多家庭的住房面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我們中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9平米,甚至於比發達國家人均33平米還要出許多。而且,房地產業的繁榮,以及基建投資的興盛,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結不結婚無所謂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身邊的朋友抱怨過,甚至自己也曾說過這樣的話。事實上,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僅對結婚這件事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買房、生育後代、夢想這些事情大多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現在很多人把年輕人這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稱之為「佛系」。什麼是佛系?簡單來說就是物慾、性慾、雄心壯志都喪失了,就差遁入空門當出家人了。
  • 中國低欲望群體準備崛起,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孩子、不消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個人還不錯」這句話在成人口中成為了一種標配。養貓,開個小便利商店,一部手機,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個人還不錯,這也逐漸成為當下年輕人對生活的新追求。短短的幾年,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幸的青年。數年前的一個場景,是否代表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
  • 現在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房為什麼呢?
    「我跟男朋友分手了,因為他要求我畢業一年之內就要跟他結婚,但我不想結婚」。和劉夢有相似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說明,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
  • 《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的評論
    《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的評論 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7/06/219520265.html 思客是新華網傳播思想力的高端智庫平臺,聚攏海內外智庫專家與行業領袖,聚焦戰略決策與公共政策,共同生產和傳播有深度的原創內容、智庫報告,並依託新華社的媒體基因,將思想轉化為決策影響力與社會傳播力。
  • 「催婚令」又來了,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家長咋催都沒用
    「催婚令」又來了,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隨著生活的變化,以往人們到了二十出頭就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可是放眼現在,身邊三十而立卻依舊單身的人比比皆是。年輕人倒是無所謂這些,可是老人們、長輩們,總是會催促著自己結婚生子。
  • 「不結婚、不生娃」,年輕人到底怎麼了?國內生育率該如何提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現實生活中,不少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也不願意生孩子……有單身人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與其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有年輕的女士還直言,結婚能帶來什麼?自己能賺錢、能洗衣做飯,一個人生活挺好,那麼,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其實,從短期來看,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導致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劇,未來勞動力出現「斷層」,嚴重的可能還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衝擊。
  • 「這屆年輕人太自私,連娃都不生」不是不生,是生不起
    「現在的年輕人啊,太自私,不想承擔責任,連孩子都不願意生」,這是許許多多所謂的「老人」得出來的結論。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只想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想抱孫子都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時候了。但是有多少人站在現在的「年輕人」角度想一想,社會生育率變低了,難道真的是帶不動這屆年輕人了?養兒防老的思想洗不動了嗎?有網友曾經算過一筆帳,從孕期到孩子高中畢業,總共至少要花掉大約70萬元,其中超過一半的金額都用在了教育支出上,但這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水平。
  • 年輕人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房價高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中不結婚,不打算生孩子,不買房的越來越多,很多人把出現這種情況都歸結為房價太高,年輕人承受不起,自然也就被動的形成了這種觀念。的確現在的房價已經超過了一個普通人可以承受的範圍,特別是一線大城市,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助,想在大城市立足一套房子就需要1000萬左右,根本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目標,沒有房子結婚就交代不了父母,不結婚就更談不上養育小孩了,而教育投資又是一個無底洞,一些專家把年輕人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小孩歸結為沒有社會責任。
  • 低欲望群起的崛起,都是年輕人苟活的錯?
    即:原本應該作為社會主力的年輕人,開始對周圍的一切喪失了興趣,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買房,沒有物慾沒有成功欲甚至沒有性慾,漸漸變成沒有欲望的一代。這種現象不僅在日本形成一種穩定的狀態,在中國也開始慢慢的蔓延擴散。
  • 年輕人不願意生娃,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然而,當輿論熱議「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意味著什麼」之時,卻鮮有人意識到,我們有可能已經一隻腳邁進了「低生育率陷阱」。一「低生育率陷阱」是什麼?在解釋「低生育率陷阱」之前,有必要先來簡單科普一下啥叫總和生育率。
  • 二貨脫口秀|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
    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羅,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我大多數人一般都是先談戀愛,然後結婚,最後生娃,我覺得不是很多年輕人不願生,而是很多年輕人卡在了戀愛或結婚的階段,這就導致很多年輕人無法走到生孩子的階段,當然也有直接跳過了戀愛和結婚,就生孩子的。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結婚一定得買房?
    近日韓國發布的一項「無住房新婚家庭佔比近6成」的數據,引起我國網民對於「結婚有必要買房嗎」這一話題的熱議。在韓國一結婚就有房子的年輕人很少,大多以租房為主,這種情況也同樣發生在日本。在國內多數人結婚,都會考慮房子的問題,似乎房產成為了婚姻的保障或者準入證。為什麼在中國年輕人一旦論及結婚,就逃不開買房的問題?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上熱搜,生了娃的你後悔了嗎?
    文 | 團媽 部分圖片自視覺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上熱搜,生活壓力大、教育成本高、時間被擠壓……往往成為首當其衝的理由,甚至有的年輕人發出靈魂反問:為什麼要生娃? 每當婚姻與生娃的話題上熱搜,評論區幾乎儘是否定的態度。當年年輕人為什麼恐婚恐育?
  • 《不求上進的玉子》:用心理學解讀「低欲望社會」原因及優化方法
    那麼什麼是低欲望社會?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我將以《不求上進的玉子》中的玉子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詳細闡述;第二部分,我會通過現實分析低欲望社會出現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後我會結合現實情況談談怎樣優化低欲望生活。
  • 農村「新三怪」:年輕人不結婚、離婚快、不買房,這又是咋回事?
    雖然說現在的年輕人思想觀念有所改變,但他們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農村和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做出任何改變,那麼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非常困難,總不能像老一輩人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只有改變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