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作為曾經的京西「時尚聖地」,位於西三環與長安街交會處的公主墳商圈已逐漸落伍。5月11日,新京報記者從海澱區商務局了解到,公主墳商圈提檔升級初步設計方案已「出爐」,城鄉和翠微北側的地面停車場將有「大動作」——把停車引入地下,北側開放一層底商的品牌店大門,改造成一條有活力的步行商業街。同時,面向長安街東側和南側的停車場將進行微循環改造,讓商業街循環起來,將公主墳商圈地形瘦長的「尷尬」轉變成為優勢。
今年,北京市商務局制定了《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將用3年時間重點對全市商圈提檔升級。不僅公主墳商業圈,王府井商圈、西單商圈等將轉型升級。
5月11日,翠微百貨門前。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前世今生
早期交通便利帶來客流,後嘗試升級仍難敵頹勢
公主墳商圈可以說是北京西部最早最成熟的商圈,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這裡就是北京市一個地區型的商業中心。1992年城鄉貿易中心開業,不僅吸引了周邊客群,石景山、門頭溝、豐臺西南等區域的人們都會來這裡購物。之後翠微大廈開業,兩家商場加起來將近10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基本滿足了北京西部居民的購物需求。
在很多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裡,那時的真維斯、班尼路就是現在的「快時尚」,還有比肯德基和麥當勞更火的洋快餐艾德熊……在很長一段時間,公主墳商圈區域消費十分強勁,人口密集,而且客戶質量高,購買客單價也非常高。
公主墳也可以說是北京最早做手機專賣的區域之一,城鄉貿易中心也根據這個特點,在商場改造後開闢出五層作為手機大賣場,將近2000平方米,年銷售額過億,成為這個商圈的一大特點。
公主墳商圈的發展一個很大的機遇是交通便利,這裡是西三環邊一大交通樞紐,公交、地鐵四通八達,兩邊都有停車場。但交通樞紐也有它的弊端,業內人士表示,就是因為這裡交通發達,很多人都是在這裡換乘車,如果這裡的商業沒有特色,就很難留住人。
隨著西部其他商圈崛起,公主墳商圈面臨很大壓力。後起商圈發展勢頭迅猛,公主墳商圈逐漸落伍。由於物業形態老舊,客流被新興商圈分流,衰退趨勢明顯,從整個北京西部的核心商圈,沒落成西部商圈中的一個區域性商圈,曾經「高大上」的老百貨商場已經被老舊感籠罩。
面對頹勢,老牌商場也在探索調整轉型。2016年底,原城鄉華懋商廈和城鄉貿易中心進行閉店改造,2017年重新開業後,更名為城鄉購物中心,兩個商業項目被打通。改造後的購物中心增加了位於6層的餐飲區,有很多特色餐飲,記者走訪看到,一到飯點兒,餐飲區非常熱鬧。但是,餐飲區的火爆卻不能帶動整個商場的客流,在大眾點評上,城鄉購物中心的標籤依舊是檔次低、打折多等。
在翠微百貨,購物環境相對更舒適,但餐飲業態所佔比例只有7%。凱德MALL翠微路店在2018年迎來命運轉折,作為凱德集團出售的20家購物中心項目之一,如今這座商場已經更名為北京印象城。
翠微百貨商場內,顧客在選購商品。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翠微百貨門前過往車輛很多,停車場已「滿員」。 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記者探訪
停車場分割,車行、人行、停車都不方便
5月9日,記者來到公主墳商圈探訪。在公主墳橋以西路北近2公裡的距離內,從東往西分布著城鄉購物中心、翠微百貨、凱德晶品,北京印象城稍微靠北側。記者探訪發現,除印象城外,幾個商場的功能區布局均存在偏少的問題,用顧客的話來說就是「沒得逛」。
這幾個商業項目位於地鐵公主墳站到萬壽路之間,作為地鐵1號線和10號線的換乘站,公主墳站人流非常密集,通往商圈的公交車線路更有10餘條之多。但是乘坐公共運輸在商圈內移動,往往會陷入「不坐車有點兒遠,坐一站又過了」的尷尬。
另外,長條形的商圈分布也給放鬆休閒造成制約。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商場和商場之間的間隔看似不遠,但互通並不便利。商場各自都圈有停車場,分別有入口和出口,一不小心就停錯了地方,在商場間選擇步行,也是「不遠不近」,從商圈最東端的城鄉購物中心,步行至最西端的凱德晶品,需要差不多15分鐘,一樓底商沿街都是臺階,想溜邊兒蹭點陰涼都不行,只能在停車場穿行,頭上沒遮沒攔,火辣的太陽晃得人睜不開眼。停車場之間並不平坦,停車場出入口還有隔離護欄,要緊盯腳下小心絆倒,還要注意隨時出入的車輛。
「從一家商場走到另一家商場太費勁了,連個遮陽的地方都沒有,別說夏天了,現在這個氣溫都受不了。」一名顧客表示,商場外圍完全沒有逛街的感覺。
在城鄉購物中心北側停車場,電子顯示屏顯示有空的停車位。 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城鄉購物中心北側停車場。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提檔升級
措施1:停車場引流到地下,建商業步行街
令人期待的是,公主墳商圈即將迎來新一輪升級改造。
5月11日,海澱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初步的設計方案已經「出爐」,只待設計公司將方案完美呈現出來。
根據方案,公主墳商圈一共有5個商業主體,分別是翠微大廈、城鄉購物中心、北京印象城、凱德晶品,以及新興賓館。翠微和城鄉是整個商圈今後要亮起來的「核心」。這一個大區域的改造升級將在3年內完成。
此次改造變化最大的,是商業項目周邊的景觀打造和外立面提升。翠微和城鄉的正面緊鄰長安街,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北側將會進行大膽改造創新。目前北側從城鄉到翠微,有好幾個停車場,計劃將把這一部分停車引流到地下停車場,騰出的地面部分建成商業步行街,同時一層底商的品牌店打開北門,讓這條街「活起來」,由於大廈北側不會受到長安街的管控限制,將會在整個商圈改造升級的過程中,有很多新的嘗試。
靠近長安街的東側和南側也是停車場,這部分會進行交通和微循環改造,讓商業街從北往南流動起來。上述負責人表示,這部分地面停車場的車輛是否全部引入地下,還需要考量。在設計改造時,要充分考慮到停車位是否能夠應對龐大的交通流量,會先對翠微和城鄉地下停車場車位進行摸底,統計近幾年的客流量,測算改造後引流的客流量,分區域逐步遞減,先北側後南側分階段實施。
比如說,改變目前停車場「各自為政」的現狀,取消原有停車場的出入口,車輛進入商圈則依靠外圍的大循環。把馬路牙推平,取消隔離帶,先讓行人能無障礙地通行。
措施2:各商場錯位經營減少重複業態,優勢互補
品牌選擇和業態重組和布局,由各個項目主體自主完成,但也提出了大致的要求,總體來說是錯位經營減少重複業態,優勢互補。
城鄉和華懋組建成城鄉購物中心後,主打生活化;翠微主打現代時尚、年輕化品牌。新興賓館除了住宿餐飲,也時常會舉辦一些展銷活動,賓館周邊還有一些小散商戶,這片區域計劃以老字號、旅遊產品為定位,這也是發揮現有的優勢條件,再豐富一些跟旅遊相關的業態。
印象城位於北側,與核心區跨度較大,步行需要500多米,中間還隔著部隊和學校,在改造時,將發揮設計的作用,利用城市家居和街區設計,把核心區的客流吸引到此。印象城以三四口之家的「家庭化」為核心,打造品質化的生活服務中心。
西邊的凱德晶品,在現有的基礎上,依託軌道交通的便利,打造時尚精品。由於凱德晶品與公主墳商圈核心區相隔較遠,中間形成了斷帶,兩個商業項目中間還有一片小平房商戶,這部分商戶也會進行業態調整。從整個改造的設計來說,從翠微引流到凱德晶品是一大難點。
同時,還將重點提升翠微百貨內部硬體環境,突出智能化建設,同時增加商圈導流品牌,部分品牌置換升級,相關企業還將設計主題餐飲樓層的改造方案,並對殘疾人設施和公共衛生間進行改造提升。
全市商圈改造
3年內實現每區1個高品質商圈
老牌商場改造升級成為近年來的熱點話題,面對消費新變化,北京不少老商圈也到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今年,北京市商務局制定了《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將用3年時間重點對全市商圈提檔升級。
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當前各區商圈建設基礎情況和消費需求,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商圈,根據不同功能定位,分別制定改造提升方案,做到「一區(圈)一策」,分批次推進。
2019年,全面啟動商圈改造提升工作,重點推動「4+1」商圈改造提升,王府井商圈、前門大柵欄商圈 、公主墳商圈、回龍觀龍域商圈將改造升級。
在推動老商戶轉型升級的同時,鼓勵國際商業品牌企業在京設立總部,支持國際國內商業品牌在商圈內開設旗艦店、體驗店、 概念店等。據了解,2019年,北京將重點引入樂高全球旗艦店、NBA中國區旗艦店,阿迪達斯Mini北京首店等項目。
到2021年,全市商圈改造提升全部完成。東城區王府井、東西城前門大柵欄、海澱區公主墳、豐臺區方莊、門頭溝區華遠、房山區長陽、通州區萬達、順義區老城區、大興區火神廟、昌平區回龍觀龍澤、懷柔區百年老街、密雲區鼓樓等完成改造提升。通州區環球主題商圈一期工程完工並正式營業。
屆時,每區至少建設1個具有區域特點的高品質商圈,各區初步確定的 22 個商圈改造提升全部完成,全市形成一批分布合理、各具特色、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消費需求的商圈群。
連結
部分商圈改造內容——
王府井商圈
步行街北延至燈市口大街
全面實施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商業第一街」。將步行街北延至燈市口大街,步行街總長度達到892米。推動利生體育用品商廈、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穆斯林大廈等商戶的轉型升級工作,推動與國際知名品牌商達成戰略合作,力爭引進國際名品旗艦項目進駐。
前門、大柵欄商圈
重塑前門商業文化品牌
重塑前門商業文化品牌,打造首都文化「金名片」。前門大街提升文化體驗類店鋪數量,對前門大街二街,大江胡同、大柵欄商業街進行景觀提升,對大、小齊家胡同,王皮胡同等外立面修繕,王皮胡同五、七號打造大柵欄老字號文化主題民宿、歷史文化展示長廊,廊房三條44號打造老字號胡同博物館等。
西單商圈
西單-西四大街整體規劃提升
開展西單-西四大街南北向約一千米主街的整體提升規劃設計,包括前期規劃研究、產業規劃研究、規劃設計及公共空間環境提升改造方案設計,研究確定實施模式。 配合招商及業態調整情況,完成全街區的景觀環境綠化,建築立面、交通、市政公服設施等硬體基礎條件的建設,取得項目商圈街區的全面復興。
三裡屯時尚街區
架設連接工體北路的過街天橋
打造太古裡時尚街區。商圈內工體北路沿線夜間照明和燈光布景;架設連接工體北路南北兩側的過街天橋;商圈周邊交通設施改造。重點提升工體北路南側部分商圈,圍繞「永利-世茂-紅街-SOHO -通盈」五大商業綜合體,開展商圈提升工作,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全面提升商業綜合體的品質。
使館區文化購物商圈
打造壩河兩岸生態景觀軸
啟動頤堤港二期和朗園station文化購物小鎮項目建設,對項目周邊道路、基礎設施、園林景觀和商圈配套進行改造提升。在壩河兩岸打造生態景觀軸,形成生態活力繽紛水岸特色景觀,建設以生態休閒、生態健康、運動健康為中心的特色產業軸,形成將臺發展亮點,提升頤堤港商圈周邊生態建設水平。
CBD國際購物商圈
打造首個大規模建築群夜景
增加國貿地區夜景照明設備,打造北京首個大規模建築群夜景媒體立面聯動系統,提升國貿整體的夜景效果;營造優質美觀商業環境,整治朝外地區區域整體環境秩序,提升藍島大廈和僑福芳草地商圈周邊環境秩序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三環路與光華路、景茂街交叉路口地下人行步道體系,實現人車分流,便於海量行人進出國貿區域。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協作記者 吳寧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