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上可謂是橫行霸道、無所顧忌,即使把時針再向前撥幾十年,冷戰時期蘇聯最強盛時,也只能做到略微壓制美國。至於更多的時候,美國處理事情只需要簡單地橫著走就完了,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更是再無短時間內的強敵。
從入侵伊拉克,到轟炸利比亞,再至介入敘利亞內部事務,美軍用教科書式的外科手術精確打擊以及跨代際的武器裝備碾壓更是給其它國家深深地上了一課。一時之間,氣焰無雙,在民主的大旗下四處煽風點火,扶持代理人,它國稍有不服從的苗頭,少則經濟政治制裁大棒揮舞而下,多則直接率領一眾小弟赤膊上陣,以北約的名義直接進行軍事幹預。
鋪天蓋地的美軍空中武裝力量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數百年前,強大如斯的美國也曾被一群民兵揍得滿地找牙,甚至連自己的首都華盛頓都淪陷了,總統居住的白宮也被憤怒的敵人放火焚燒。
那是1812年的事情了,適時正值英法戰爭期間,英國人的力量極大地被法國人牽制在歐洲區域,北美防務略顯空虛。也就是在1803年,美國人剛剛花費1500萬美元就從法國手中購買到了路易斯安那,因而此時的美國上下摩拳擦掌,準備給予英國人致命一擊。
一方面可以擴張西部邊界、開疆拓土,另一方面也能肅清西北部印第安人的武裝抗爭,維護合眾國的統一與華盛頓的權威。特別是對以特庫姆塞為首的部族武裝更是視若心腹大患,他們長期煽動印第安原住民反抗華盛頓的統治,襲擊商旅、軍隊,此次誓要將其一舉剷除,一勞永逸。
美國領土擴張圖
至於為何此時會牽扯到加拿大人與英國人,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美國建國時代了,是時,華盛頓領導的聯軍擊敗了英軍,英國人元氣大傷,被迫承認了美國的獨立。但仍有一部分人忠於大英帝國,他們選擇北上加拿大,在五大湖區域定居,對新成立的美利堅持敵視狀態。
英國政府雖然將軍隊撤出來了,但仍未放棄重新佔領的想法,屯兵於美加邊境,不時騷擾美方,令美方不勝其擾,這也是促成華盛頓下決心解決該問題的原因之一。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準備工作一步一步也在不斷完成。1812年6月1日,國會通過了麥迪遜總統關於對英宣戰的提議,6月18日,美國正式對英宣戰,史稱第二次美英戰爭。
事實上,早在1812年初,美國陸軍部即制定了關於對英作戰的方略,首要戰略目標:奪取加拿大。此時因為歐洲局勢的緊張,英軍在加拿大的駐兵僅有4500人,還分散在不同的位置上。在美國人看來,侵佔加拿大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美加戰爭中的軍人
戰爭伊始,一切都在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著,因為早有預謀,美國在短暫的時間內,緊急總動員擴軍,使得由正規軍與民兵組成的志願軍總數到達65000之眾,同時還擁有強大的海上打擊力量:包括10艘軍艦,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
此時的英國正在因歐洲亂狀而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北美,因而,美軍勢如破竹,僅半年的時間,就在大西洋上取得了擊沉敵艦3艘,俘獲船隻500多艘的輝煌戰果,可謂大勝。
至於加拿大呢?縱然是通過緊急動員也只募集到1萬民兵,英國也僅能從北美洲其它殖民地調動來2500名士兵(所以現在英軍共7000人 加上1萬加拿大民兵)。在大家看來,接下來的劇情都不用看了,肯定是美軍如摧枯拉朽般,橫掃英軍,佔領加拿大。
但是我們可以看看現在的世界地圖,加拿大仍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屹立在美洲大陸上。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美軍在陸上分三路自美國西北部入侵加拿大,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想像中的凌厲攻勢並未到來。英國人只花費了很少的代價就擊退了美軍醞釀已久的進攻,不但如此,英軍還乘勝追擊,跨越邊境線將戰場推進到了美國境內。
一舉攻佔美國西部數個重要的軍事堡壘,更糟糕的是,美國陸軍戰鬥意志之弱令人髮指,簡直是不堪一擊,駐守底特律的2500名美軍一槍未發就向「包圍」他們的700名英軍投降,其表現比之二戰中的義大利陸軍也是不遜風騷。
中路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由史蒂芬·范倫塞勒率領的約3100名先頭部隊渡過尼亞加拉河後,在高地懸崖上建立陣地,這次是據險防守情況應該會好些了吧?
事實並非如此,12日夜,1000名英軍擊潰了3000名美軍,兵敗如山倒,許多美軍在雙方還未交火之時,就開始逃跑,逃兵嚴重影響了其他士兵的戰鬥意志,美軍一觸即潰,而就在附近的紐約民兵卻對此視若無物,眼睜睜的看著友軍為英軍所擊潰。
雙方鏖戰於郊外
形勢愈加糟糕了起來,情況陷入了焦灼狀態,東路攻勢同樣未能達到既定的目標。美軍與各地民兵的配合「默契」之至,令人嘆為觀止。
開戰次年,大英帝國的海軍開始發力,大批英國軍艦遊蕩在美國東海岸上,美軍喪失了制海權,僅數月就有200多艘美國艦艇被捕獲。美國海軍龜縮於各港灣內,無多大的作為,唯有極個別的艦艇得以突破英軍封鎖,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陸上,美軍開始組織力量反攻重要的工業城市底特律,此次還是分三路進攻,其中兩路為英軍擊破,但有一路在哈裡森將軍的指揮之下,佔據了伊利湖附近,切斷了英軍的戰略供給線,失去了補給的英軍只好撤出底特律。美軍3500餘人乘勝追擊,10月5日雙方激戰於莫拉維安,英軍陣亡500餘人,被俘600餘人,美軍取得了一場大勝。英軍的盟友,印第安人著名領袖特庫姆塞也在這場戰役中陣亡,被美軍殘忍的處置了,這引起了印第安原住民極大的憤慨,他們紛紛投向英軍。
美軍共1.3萬人分兩路再次侵入加拿大,劍鋒直指蒙哥馬利,然而,戲劇性的結果再一次出現了,英加聯軍以僅2000人的兵力,擊潰美軍.到了年底,戰場再一次轉移到了美國境內,英軍全線開始反攻.同時,英軍開始在美國東海岸進行試探性的登陸嘗試,這段時間裡,雙方互有勝負,在諾福克保衛戰中,美軍取得了勝利,擊退了2000名英軍進攻.
一次戰役中的雙方
然而,勝利的天平並不是總在美國這一方,在米克斯堡戰役中,印第安原住民組成的軍隊擊敗了美軍,一舉殺敵400多人,並俘虜500多人.8月19日,羅斯將軍率4000人於切薩皮克灣登陸,直插首都華盛頓.情況讓美國人不得不做出反應了,美軍集中精銳兵力與民兵共7000人與英軍大戰.本以為,這是保衛首都的戰爭,美軍的表現會稍微好一些,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英軍一支僅300人的先頭部隊一發起衝鋒,美軍就四散而逃.
時任美國總統麥德遜與幕僚們倉皇逃竄至維吉尼亞山區.英軍幾乎沒受到多少抵抗就佔領了華盛頓,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為了報復美軍當年縱火焚燒加拿大多倫多市國會大廈之仇,憤怒的加拿大人放火燒掉了美國的總統府邸:白宮、權力機關代表地表:國會大廈.一直到現在白宮裡面也有一些細節的地方可以看出被燒過的痕跡,也許就是為了不忘掉過去的恥辱. 此役之後,美國人徹底放棄了對加拿大的覬覦之心,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以及同為鄰居的墨西哥.
在烈火中熊熊燃燒的白宮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在美加戰爭之中,美國人被打怕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工業革命在美國廣泛開展,極大的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美國的國家實力也一升再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因而得以遠離戰爭的漩渦,歐洲的老資本主義強國們都因為戰爭的原因,元氣大傷.美國卻大發戰爭財,一步一步的替代了英國的地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各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大英帝國榮光不再,日漸淪為美國的附庸.雖然美其名曰:盟友,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時間到了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此時的美國早已對那片貧寒之地失去了原本的興趣,加拿大日益淪為美國的小弟,甚至將雙方邊境線的所有軍隊都撤走,將自己的國家安全託付給了美國,真可謂世事難料!
雖然時光已過去許久,但是作為初生的美國所發動的第一次對外戰爭,這段歷史還是值得被我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