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英法火拼,美國挑釁加拿大,結果華盛頓被偷襲,連白宮也被燒

2020-12-11 生書是用一無百

沒能打贏韓戰的確是美軍歷史上極為恥辱的一幕,但和那把在華盛頓燃起的熊熊大火相比,那就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

有什麼能比得過首都被佔領,白宮和國會大廈等重要建築全被付之一炬更加讓美國臉上無光的事情呢?

事情還要從19世紀初說起。

當時美國雖然已經獨立成國,但並沒有將北美大陸的英國殖民地盡數收入囊中:幅員遼闊的加拿大依然屬於英國。

而且英美兩國向來不合,英國搞的禁運法給美國經濟帶去了沉重打擊。

美國人因此對英國人恨得牙痒痒,打到大不列顛雖然不現實,但欺負一下加拿大的膽子還是有的。

於是1812年,英法兩個大國在歐洲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美國趁機向英國宣戰了。

面對美國這一手不講武德的偷襲,英國是很頭痛的。要知道,英國在歐洲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拿破崙,他們根本沒有餘力派兵支援加拿大,只能調集加拿大當地的軍隊和民兵武裝進行防禦性抵抗。

不過雖說加拿大的兵力不強,但美國也沒有多少軍隊可用。在開戰之初,美國陸軍總人數連一萬人都不到,到了1812年年底,也才擴充到1萬5千人左右。

這點兵力雖然在加拿大橫行肆虐了一陣子,但並未能將加拿大徹底徵服,反而激起了加拿大人復仇的決心:美國軍隊打著解放殖民地的口號打過來,卻對加拿大平民燒殺搶掠,犯下不少罪行。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814年,隨著拿破崙在歐洲戰場的徹底失敗,英國人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支援北美。於是,復仇行動開始了。

1814年8月,英國將領羅伯特·羅斯率孤軍劍指華盛頓,而美國人則誤以為這支英軍的目標是巴爾的摩,故此分散了防守兵力,並未對華盛頓重點設防。

8月24日,美國人做夢都沒想到,英國人居然就這樣直奔著自己的首府來了。倉促之下根本來不及調兵,只能依靠大約7000名沒受過多少軍事訓練的民兵在布萊登斯堡進行防禦。

然而這些民兵隊伍根本就是烏合之眾,儘管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親臨前線督戰,卻也無濟於事,面對衝殺過來的英軍,他們毫無鬥志,很快就被打得潰不成軍。

見勢不妙,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趕忙撒丫子就跑,帶著一眾軍政要員迅速撤出華盛頓,一路狂奔逃到了位於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的溪鎮,溪鎮也因此被人們送上了一個「美利堅一日首都」的綽號。

不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華盛頓還是落到了英軍手裡。由於是孤軍,這支英軍並沒有打算長期佔領這裡,他們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在英軍開進華盛頓之後,國會大廈成了他們的第一個目標。在把國會大廈劫掠一空後,英軍試圖用火將大廈燒掉。不過這座建築的主體都是石制,他們只好把家具什麼的都堆在一起,撒上火藥之後才成功點燃。

火燒國會大廈之後,英軍並沒有停手,他們雄赳赳氣昂昂,沿著沿賓夕法尼亞大道來到了總統官邸。

總統官邸也就是現在的白宮,英國士兵又在總統辦公室裡放了一把火,怕火燒得不夠旺,他們還添了很多燃料進去。

此外,英軍還燒掉了美國財政部、戰爭部的大樓,只有專利局的大樓在戰後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據說當時英軍準備炮轟專利局,但專利局的負責人索頓勇敢地用身體堵在了炮口之前,他義正言辭地質問英國士兵:這裡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你們憑什麼毀滅它?專利局大樓也因此倖免於難。

有意思的是,在英軍縱火後不到一天,一場大型雷暴席捲而來熄滅了大火,一股龍捲風還捲起兩門大炮,砸死砸傷了幾名英軍士兵和美國平民。

當時有英國士兵和華盛頓當地百姓交談,問道:「老天!你們國家經常出現這種鬼天氣嗎?」

那位美國人毅然道:「當然不是!這是老天爺要把我們的敵人趕出這座城市!」

英國士兵回擊道:「我怎麼覺得這是老天爺在幫你們的敵人毀滅這座城市呢?」

於是乎,美國人開始鼓吹「風暴拯救華盛頓」,英軍作惡多端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英國人則認為火已經燒了一天,該燒的都燒得差不多了,再來一場風暴這才是老天爺的神助攻啊。

不管怎麼說,在風暴過後,這支英軍從容撤離了華盛頓。

直到11月份,麥迪遜總統和國會才先後回歸華盛頓。由於國會大廈等建築被毀,他們不得擠在郵局和專利局辦公。

至於總統官邸,由於被大火燒得黑漆漆,重建的時候乾脆就把牆面塗成白色,這才有了後來的「白宮」。

相關焦點

  • 不僅衝入了美國國會,連白宮都給燒了?發生了什麼,誰幹的?
    圖為白宮內被焚毀時殘留的框架而我們很有理由同情一下被燒的美國人,因為燒白宮和國會的,便是燒圓明園那幫傢伙的祖宗:英國的遠徵軍。1812年美國對英宣戰,試圖奪取加拿大,戰鬥時斷時續。此前有法國人掣肘,現在英國人終於有力量來增強自己在美洲的攻勢了。於是,前線的兩位陸海軍將領羅斯和科克伯恩得到授權,發起了新的進攻。注意這兩個人的名字,對美國人來說十分的不吉利。其中的陸軍指揮官羅伯特.羅斯將軍(Robert Ross),他的名字羅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玫瑰,似乎是個浪漫的象徵。
  • 華盛頓淪陷,白宮遭火燒,美利堅慘遭民兵蹂躪?
    鋪天蓋地的美軍空中武裝力量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數百年前,強大如斯的美國也曾被一群民兵揍得滿地找牙,甚至連自己的首都華盛頓都淪陷了,總統居住的白宮也被憤怒的敵人放火焚燒
  • 美國敗的最慘了一次:300人的軍隊打進華盛頓,還燒了白宮!
    這次戰爭對推動加拿大國家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成為加拿大國家認同的開端。加拿大歷史上,美加戰爭是唯一一次外敵入侵的戰爭,關乎加拿大生死存亡。這場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美國,美國希望通過武力吞併加拿大的希望徹底破滅。
  • 加拿大首都靠近美國,火燒白宮之後,他們為何不遷都?
    加拿大和美國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兩個國家,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軍事領域,兩國都互為最信任的合作夥伴。從美加之間漫長的國境線,就能看出它們之間的信任程度。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擁有漫長的邊境線,總長度達到了8891千米,其中美國本土與加拿大的邊境長6414千米。
  • 美國對加拿大領土沒有想法?不是沒想法,是怕了
    當年,美國的擴張史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僅僅在一百年的時間裡面成為了領土面積名列世界前排。美國有2個鄰居,南方的墨西哥和北方的加拿大。美國曾從墨西哥奪取了大片大片的領土,可是,對於北方的鄰居,美國卻沒有吃過它的領土,這是為何呀,加拿大,也不是什麼軍事強國呀,甚至比墨西哥還不堪呢!
  • 相信「天命」的美國,為什麼沒有「解放」加拿大?
    圍繞對魁北克的控制,英法打了7年,最後法國戰敗,英國掌握了加拿大,所以別看「魁獨」運動鬧得兇,日子還得一起過。加拿大畢竟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二,美國真的沒想過染指嗎?當然想過,美國歷史上曾經兩次入侵,關鍵是,沒佔到便宜。美國人第一次入侵加拿大,是1774年,和魁北克還有點關係。
  • 第二次獨立戰爭,一場令美國人感到極度屈辱的戰爭
    白宮被燒,總統逃亡,對於美國來說這絕對算是最為屈辱的歷史了。作為世界霸主,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都將戰爭攔截在本土之外,哪怕是波及範圍最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影響到美國本土,而作為美國政府辦公的白宮就更是一片遠離戰火的場所了。
  • 距今已200多年歷史,華盛頓「美國總統教堂」被燒,預示著什麼?
    此次被燒的美國總統教堂名叫聖約翰聖公會教堂,是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地標建築,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美國歷屆總統都經常去的地方。而且這個聖約翰教堂離川普辦公的白宮僅僅只有300米左右的距離。然而就在川普的眼皮底下,這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著名教堂就被抗議者給輕易地燒了。
  • 解密:歷史上的美國為何不統一加拿大?
    歷史上美國曾經想要吞併加拿大可是最後連總統府都被燒了不得不刷成白宮,而後來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後加拿大已經成為其小弟了,因此基於這兩個原因美國最終沒能夠吞併加拿大。美國國父華盛頓獨立後的美國感受到了領土擴張的好處後進行了大肆的擴張運動,通過美墨戰爭和美西戰爭等一系列戰爭以及購買等手段,加上吞併夏威夷王國使得美國躍居地跨三洋的領土大國。
  • 加拿大就在美國嘴邊,為什麼美國沒有吞併加拿大?
    如果問1812年發生過哪些大事,很多人會說這一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率領60萬軍隊侵略俄國,結果大敗而回。同樣是這一年,在遙遠的美洲大陸上,一個後來成為超級列強的國家首都被佔,總統官邸被燒。它就是——美國!
  • 喬治·華盛頓的神預言:美國的黨爭將引發騷動和叛亂,毀滅公共自由
    之所以說這次是時隔了207年,美國國會再次被攻陷。是因為在歷史上國會山曾經被攻陷過一次,那次是在1814年,當時來的是英軍,就是把華盛頓特區包括白宮都燒了的那次。但相對較少知道的是,挑起那次學名1812戰爭的不是英國,而是美國人趁著英國忙著對抗拿破崙之機,想吞併加拿大,在1812年首先入侵英屬加拿大而開始的。當時美國幻想加拿大人民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歡迎解放他們的美國大兵。結果沒想到加拿大人站在英軍一方,堅決抗擊美國入侵。加上沒過多久拿破崙兵敗莫斯科,英軍緩過手來,藉助皇家海軍的優勢,直接反攻到了美國首都。
  • 臥榻之側,加拿大是美國的附庸嗎?
    在聯盟內部,加拿大究竟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可謂智者見智,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加拿大絕不是美國的附庸。 從歷史上看,加拿大絲毫不畏懼美國,甚至在面對這個強鄰時多少有些優越感。起初美加同為英法北美殖民地,但在18世紀末期逐漸走上不同的道路。
  • 白宮到底是不是美國總統府
    川普住白宮。白宮在哪?如果想給大統領川普寫信(有點土哈)地址如何寫,白宮的地址是: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白宮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總統府。美國總統全家都住在這裡。但白宮實在一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房子。與美國超級大國身份相比確實有些寒酸。白宮其實不是宮,也不是白色的。最初的美國總統府是棕色的。
  • 軍武次位面:白宮當年居然被加拿大燒掉,為遮醜才塗成白色的
    1809年3月上任的新總統麥迪遜只好撤銷「禁運法案」,以「貿易管制條例」代之,允許與英、法以外的國家通商,並與英國進行談判,卻不料被英國無視——早就看你們這幫北美叛賊不順眼了,幾十年前得了便宜,現在還想再來BB? 英國的輕視使美國人感到憤怒,再加上由英國武裝的印第安人在邊境時常與美國發生衝突,以及英國還沒有移交幾十年前《巴黎和約》中劃給美國的土地這些因素,美國決定出兵加拿大。
  • 美國國會大廈被川粉攻陷,上次在206年前,起因:美攻佔加拿大
    美國的新年「混亂」美國國會大廈建成於1800年,一直是美國國會所在,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中心,所有建築物以它為中心四周輻射,而且都不能高於國會大廈。比起白宮和自由女神像,國會大廈才是美國的真正象徵。然而就是這樣一棟權威象徵性的建築,在2021年第六天以後,卻成了混亂的中心,被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攻陷。
  • 美國小弟加拿大,曾經暴打美國火燒白宮,為何如今屈於人下?
    加拿大的人口數量為3789萬,但是北部廣大地區人口密度非常低,而且人口增長主要靠移民,所以加拿大和美國相比,差就差在太靠北了,雖然土地是多,但是難以居住。人不夠,怎麼會有更深的發展潛力呢?從地理環境上來說加拿大就已經略輸一籌了。不過咱們也別小瞧加拿大,人家曾經打到過美國首都華盛頓,這事一般人能做到嗎?
  • 地圖看世界;美國為何沒能吞併加拿大?
    (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裡,人口僅7.6萬)事實上美國人對吞併加拿大極度渴望:1783年,富蘭克林就提出要將加拿大割讓或者賣給美國,結果慘遭英國拒絕。華盛頓之後的美國總統亞當斯曾說過:「美國命裡註定將擴張到北半球的整個西部。」19世紀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甚至大放厥詞道:「我們將奪取加拿大」(西奧多羅斯福航母)但為何美國沒有能吞併「臥榻之側」的加拿大?
  • 地圖看世界;美國為何沒能吞併加拿大?
    2,16萬平方公裡,人口僅7.6萬)事實上美國人對吞併加拿大極度渴望:1783年,富蘭克林就提出要將加拿大割讓或者賣給美國,結果慘遭英國拒絕。華盛頓之後的美國總統亞當斯曾說過:「美國命裡註定將擴張到北半球的整個西部。」
  • 美國名將:喬治·華盛頓,作為英人後裔,大敗英軍,完成獨立事業
    當時,英法兩國正為爭奪北美殖民地劍拔弩張,角逐不息。而當時維吉尼亞西北的俄亥俄地區是雙方爭奪的目標,法國軍隊從當時的法國殖民地加拿大南下而來,英軍則可越過阿勒根尼山脈到達那裡。雙方都把這片富饒的土地看成是自己的土地,寸土必爭。
  • 喬治 華盛頓是擔任美國首屆總統,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 美國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美國開國元勳、國父、首任總統。北接加拿大,西臨太平洋。面積17.65萬平方公裡。人口501.8萬(1991)。首府奧林匹亞。最大城市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