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威尼斯北歐館今年的策展人稱, 「堅不可摧的玻璃天花板」將才華橫溢的建築師趕出 瑞典和挪威。David Basulto和James Taylor-Foster認為,這兩個國家的建築遺產限制了最新一代的設計師。
他們聲稱,20世紀的建築師,例如Gunnar Asplund,Sverre Fehn和Alvar Aalto,創造了一種既定的北歐美學,年輕的建築師正在努力樹立自己的身份。相反,許多人選擇離開自己的祖國並出國工作。
Basulto在一次對北歐館的新聞訪問中告訴北歐博物館,北歐建築「處於停滯的邊緣」,北歐館在兩周前作為201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一部分開幕。
泰勒-福斯特補充說:「某些建築人物的重量和引力使人們對北歐建築的概念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你在教育中看到它,在實踐中看到它。」
他說:「這是一個牢不可破的玻璃天花板,最終您最終會發現這些年輕的建築師離開了這個國家。」
「來自瑞典和挪威的一些最有趣的新興建築師,而不是芬蘭,更多的是在其他歐洲國家,僅僅是因為他們放棄了試圖突破的機會。」
斯堪地那維亞和北歐的設計在1950年代和60年代特別有影響力,現代主義美學的出現將最小的結構與簡單的內飾和原材料結合在一起。
北歐館位於威尼斯雙年展的兩個主要場館之一賈爾迪尼(Giardini)中,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其原始混凝土結構和細長支柱的頂棚。它由Sverre Fehn在1959年設計。
儘管Basulto和Taylor-Foster都不來自北歐國家,但他們均應邀參加了該館的雙年展展覽。
策展人Basulto 居住在智利,是建築網站ArchDaily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編,而英國的助理策展人Taylor-Foster是該網站的歐洲一般編輯。
他們的雙年展展覽被稱為對北歐建築的當代調查,展示了過去七年在瑞典,挪威或芬蘭完成的300個項目。他們認為這將為建築師提供一個反思當前狀況的機會。
他們將展覽命名為「治療」,以強調其目標–鼓勵這些國家的討論和變革。
泰勒·福斯特說:「作為外國策展人,從觀察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能夠使[北歐國家]接受治療,甚至可以甩開一些羽毛。」
展覽的核心是一個木製金字塔,構成了所有展出的300個項目的展示架。這種結構掩蓋了涼亭中心的樹幹,也使遊客可以爬上並觸摸屋頂。
據泰勒-福斯特(Taylor-Foster)稱,在雙年展即將開始於大雨之前,該屋頂的一部分塌陷,需要進行認真的維修。
他說展館非常脆弱,館長被禁止從牆壁或天花板上懸掛任何物品。
他對Dezeen表示:「天花板看起來很堅固,但實際上確實很脆弱,因為威尼斯的溼氣已導致鋼筋隨時間腐蝕。」
「這座建築確實有失去其宗旨的風險。與此同時,這座建築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認為它永遠不會被拆除。」
他補充說:「作為這個展館的館長,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代表了這些國家的新興建築師所面臨的一些相同問題。」
北歐館作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一部分開放至2016年11月27日 。
這裡的其他亮點包括瑞士館中的海綿狀雲霧狀結構和澳大利亞館內的遊泳池。
攝影是 Laurian Ghinitoiu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