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上海書展匯聚的不僅僅是書,更是海內外文化名人、各界大咖交流思想和見解的平臺。跟著行家逛書展,我們會看到智者眼裡閃耀的光,如何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因此,本報從今天起開設「跟著行家逛書展」系列報導,聚焦朵雲書院的設計者俞挺、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熱拉爾·奧德內、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以及上海文藝名家毛時安、金宇澄、汪大文……以他們的視線,交織出知識之路。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今天下午,開在雲端的書店——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正式對外開放。朵雲書院之高,52層樓,239米是其物理高度,而遍布在書架上15000餘種圖書,則代表了人類精神生活的高度。作為2019年上海書展的主要分會場之一,2019上海國際文學周「家園」主題展今天同時開幕,一大批國內知名出版機構的新書首發活動也將在這裡舉行,檔期已經排到了9月。
圖說:朵雲書院今天下午正式開放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窗外景色:壯觀
不用買票,從上海中心大廈西門進入,在辦公樓區域坐上直達電梯,不到一分鐘即可到52層。出了電梯,映入眼帘的便是朵雲書院四個字。
朵雲書院旗艦店面積2200平方米,整體設計由建築師俞挺主持完成。在設計師眼裡,閱讀本身是純粹的,朵雲書院與中國第一高樓的結合,則應略帶神秘,再結合窗外的城市風光,俞挺便以「山水·秘境」為理念打造了這間高空書店。
此前,俞挺已經設計了思南書局、鍾書閣等好幾個城市中令人流連的閱讀空間。第一次到上海中心觀察地形,俞挺坐電梯上到52樓時,整個樓層是封閉的,沒有光亮,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有光」;面對黃浦江時他想,要有山。但室內又如何造山?只能用層層疊疊的拱門製造出山的感覺,穿過拱門能看到雲,藉此塑造一個壯觀的景象。
圖說:俞挺 網絡圖
「在室內,你沒辦法去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山,你只能創造山給你帶來的層層疊疊、層巒疊嶂的那種感受。山裡面會有什麼?有山洞、花園、樹林、動物、仙境。我們爬一座山,更像是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試圖發現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可能是香格裡拉,或者是桃花源。所以『山水』和『秘境』是我設計的兩個主題。」俞挺說。
雲中漫步:舒適
壯觀的景色看得太久了,又使人想躲起來靜下來,於是,俞挺把朵雲書院分為黑色書房和白色書房兩大塊,保持個人的舒適度。
進入朵雲書院旗艦店,首先遇見的便是清新自然的白色書房——「山水」,用無數個連續的落地書架構成一個個連綿的書洞。書架本身的材質是透明的,一眼望去,確實有種漫步在雲端的錯覺。山水區陳列的都是中外文學類圖書,書院最具特色的豆瓣高分書房專區、「有態度的書架」都在此。首次在線下亮相的豆瓣專區,80平方米的空間裡集中展示豆瓣高分圖書、豆瓣文創及豆瓣網友的「最熱」書評信息,未來還將設置互動電子屏,讀者可通過互動獲得豆瓣推薦或生成一份個人專屬的豆瓣書影音檔案。「有態度的書架」,雲集了20位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比如作家孫甘露、建築師顧憶、跨媒體藝術家朱敬一……每人推薦10種圖書,這便是一份書單。
圖說:白色書房「山水」用無數個連續的落地書架構成一個個連綿的書洞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探索秘境:驚喜
從山水區穿過「海上文藪」展廳,就能抵達黑色書房秘境區。秘境區集中陳列了藝術人文、科技教育等領域的精品圖書,倫敦書評書店專區也在此。與山水區的書洞不同,秘境區一個個圓形的空間,圖書、文創產品散落其中。其中,金融、法律類圖書各有一個定製專區,還有一間中式書房風格的「雲間雅舍」,擺放著世紀出版集團各出版社精品圖書。
「秘境」之中大多是開放舒適的沙發座,一點也不失愜意溫馨感,是愛書人靜心品讀的絕佳之地。黑書房的盡頭有一個像人造棉花糖般的粉色甜品屋,白書房的盡頭有一個藍色的咖啡屋,像是藏在神秘空間盡頭的驚喜。
圖說:黑色書房秘境區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人文地標:高度
朵雲書院的空間都以書架作為分隔,因為消防的關係,書架只能用金屬製作,因而整體書架的重量達到260噸,「用書架形成空間,製造景觀,凝聚精神,這是意味著上海高度的人文場所。」俞挺說,由於物質條件的豐裕,思想才更需要凸顯其溫暖人心的價值。上海越來越多實體書店,轉身變成「好玩」的文創天地、善於跨界的人文美學空間,「小而美」「高而全」「微而精」的書店為這座城市打造了豐富立體的閱讀空間。
讀書有很多種狀態,在陽光特別好的時光裡,坐在白雲飄在窗前、腳邊是百舸爭流黃浦江的朵雲書院讀書,剎那間會有怎樣的感覺湧上心頭?
據悉,上海中心最高層126層上海慧眼,還將推出為中外名家名作籤名本度身定製的「天際書架」。(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連結
俞挺看書習慣:從科學到哲學,什麼類型的書都看。
薦書: 《時間的秩序》《餐桌上的語言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