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財政部權威解讀為何提前下達專項債新增限額

2020-12-16 和訊債券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導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局面,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六穩」政策進行了升級,對外釋放積極信號,逆周期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其中有系列安排圍繞地方政府專項債展開。

  9月6日,財政部召開「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財政部預算司巡視員王克冰解讀了政策出臺的背景及具體安排。

  以專項債作為手段,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是出發點。有專家簡單測算,「提前批」中20%資金可用作項目資本金,這部分可撬動投資萬億元。加上其他「提前批」債券資金,簡單加總就可達到2萬億的投資額。

  許宏才反覆提到「實物量」,「督促各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其他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如準備充分、短期可形成實物工作量,也可以給予支持」——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是專項債精準施力的重要方面。

  發布會還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財政、發改、金融等部門間的協同將進一步加強。發改部門提供項目需求單子,財政部門吸收符合條件的,省級政府予以批准確認,與金融單位銜接好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

  主動作為:進一步擴投資

  許宏才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提問介紹了專項債政策出臺的背景,上半年我國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此,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增強緊迫感,主動作為,把做好「六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圍繞辦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在落實好已出臺政策基礎上,梳理重點領域關鍵問題精準施策。

  加快發行使用專項債、提前下達2020年額度等系列部署,就是積極財政政策主動作為、精準施策的表現之一。

  對於2019年地方專項債,要著眼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上,督促各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至於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專項債額度,許宏才表示,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以後年度,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限額(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授權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券部分新增額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許宏才表示。

  政策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還要守住底線。財政部重申,地方政府舉借債務堅持中央不救助、堅持誰舉債誰負責。

  王克冰指出,以合格合規為重點,堅持項目合格合規。加強項目儲備,必須要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履行各項審批程序,優選經濟社會效益比較明顯、群眾期盼、遲早要幹的項目,決不能一哄而上、「蘿蔔快了不洗泥」,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以風險防控為底線,明確項目投資方向。專項債券必須用於有收益的政府投資項目,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平衡,聚焦地方政府早投晚投都要投的項目和補短板、強弱項的基礎設施項目。優先考慮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好的地區,重點支持財力好舉債空間大的地區,對地方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王克冰表示。

  擴大範圍:撬動更多社會資金

  除了提前下達2020年額度,專項債可用於資本金的項目領域進一步擴大,將進一步放大債券資金的帶動作用。

  今年6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對外印發,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對於專項債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具有較大示範帶動效應的重大項目,主要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鐵路,國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電,供氣項目。在評估項目收益償還專項債券本息後專項收入具備融資條件的,允許將部分專項債券作為一定比例的項目資本金。

  允許專項債作為項目資本金,釋放明確的穩基建的信號,這本是年中積極政策的一次加碼。但是政策嚴格限定在鐵路、高速公路等4個領域,地方可適用的這類項目並不多。

  許宏才表示,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領域,由現有的4個領域,進一步擴大到10個領域:鐵路、收費公路、幹線機場、內河航電樞紐和港口、城市停車場、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城鄉電網、水利、城鎮汙水垃圾處理、供水。

  「鼓勵地方在符合政策規定和防控風險的基礎上,儘量多安排專項債券用於項目資本金。以省份為單位,專項債券資金用於項目資本金的規模佔該省份專項債券規模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0%左右。具體還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作出安排,更好發揮專項債券的帶動作用。」許宏才表示。

  這樣一來,專項債可撬動的投資量進一步放大。「提前下達2020年專項債額度控制在60%以內,以2019年2.15萬億專項債規模來計算,意味著最多可以提前下達1.29萬億額度。這1.29萬億中20%可用於項目資本金,大概可帶來2000億元項目資本金,這部分可撬動萬億投資,加上其他非資本金專項債,可帶動的投資可達到2萬億元。」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毛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擴大專項債使用範圍,擴大用於資本金的項目領域,這些都源於地方實際需要。許宏才指出,本次專項債券使用範圍較原來有所擴大,主要是財政部根據地方上報項目和實際情況,擴大投資用於民生領域。

  精準施策:儘快形成實物投資量

  精準施策是這次政策調整的核心定位。專項債政策更趨積極,也圍繞此展開。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此次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額度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不得用於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喬寶雲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提前下達的專項債額度,是為了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列舉的鐵路、軌道交通、生態環保等項目,相對土儲、房地產等作用要更為明顯。

  「在『房住不炒』調控背景下,也在藉此引導地方政府行為,這只是針對這批提前下達額度的專項債。2020年地方專項債資金分配中,仍然會考慮地方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等合理資金需求。」國泰君安交易投資委員會首席研究員周文淵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提前批」資金分配上,也側重於儘快形成實物施工。許宏才表示,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按照「資金跟項目走」的要求,此次擬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額度向手續完備、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的項目傾斜,優先考慮發行使用好的地區和今冬明春具備施工條件的地區。主要是想發揮好投資帶動作用。

  有西部省份財政廳預算處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項目施工與項目結算存在時間差,有些項目今年冬天可以啟動,但資金結付可能要到明年。2020年發行的地方專項債,其對應的項目可能在2019年冬季就啟動建設了。

  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搜集對應的項目,財政部門從發改部門拉取項目清單,對項目的現金流等情況進行核實,再上報合適的重點項目。

  要形成實物投資量,需要加強部門協同。王克冰表示,在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建立財政、發展改革、金融管理等部門協同配合機制。各地財政部門上報專項債券需求時,由同級發展改革部門提供項目需求單子,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財政部門全部吸收採納,最終需要省級政府批准確認。加強地方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與金融單位之間的溝通銜接,支持做好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負責做好此次地方上報專項債券項目的審核把關;金融管理部門指導金融機構做好配套融資工作。(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如何用?債務風險怎麼防?蘿蔔快了會否...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在201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當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之前,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務限額5800億元、新增專項債務限額8100億元,合計13900億元;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以後年度,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
  • 國常會要求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專項債,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穩投資再加碼,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全國發行地方債規模達15291.97億元。其中,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343.85億元。
  • 新增專項債資金怎麼用?財政部:堅持不安排房地產相關項目
    7月29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稱,對近期下達及後續擬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通知》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確需調整用途的,原則上應當於9月底前完成。
  • ...北京市2020年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限額及市級預算調整方案議案的...
    其中,一般債務2290.17億元,專項債務3872.04億元。總體看,本市政府債務規模適中、風險可控。  二、本市2020年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限額及安排方案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目前已累計下達本市2020年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限額1354億元。按債務類型劃分,一般債務222億元,專項債務1132億元。
  • 排險地方債
    對於提前下發的債券額度,全國人大常委會規定提前下達額度不得超過上一年度新增額度的60%。《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2月,財政部先後提前下達兩批地方債新增額度,共計18480億元,佔2019年新增額度3.08萬億元的60%,達到債券額度的授權上限。
  • 新增地方債額度快速下達 生態環保項目投資將加碼(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財政部最新消息,為了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近期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18480億元。據統計,今年1月共發行專項債7148億元,其中用於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2870億元,鐵路、軌道交通、機場、收費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2060億元,醫療衛生、教育、鄉村振興等社會事業1203億元,農林水利、汙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1015億元。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專項債結構中,土儲及棚改板塊佔比最大的局勢被打破,房地產所佔額度被分配到其他民生短板。
  • 專項債的優勢和作用
    專項債提前發放,發債節奏加快今年共計準備發行3.75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經過上半年的「三連發」,前8月已累計提前下達專項債券約3.18萬億元,專項債的提前下發就是為了在疫情結束後,加快基建復工,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拉動經濟鏈條產生連鎖反應,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可以看出政府刺激基建投資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 地方政府怎樣用好專項債新增額度?來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同時提出專項債額度向手續完備、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的項目傾斜,優先考慮發行使用好的地區和今冬明春具備施工條件的地區。各地如何用好新增額度,確保項目實效?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 明年專項債新增多少?如何影響基建?
    如果明年專項債的四分之一流向基建,全口徑基建增速或將升至5.5-6%左右,這一比例究竟如何將對明年基建增速產生顯著影響。明年的新增專項債可能達到3.3-3.35萬億元。近五年的新增專項債限額呈現出明顯的非線性增長趨勢,我們認為專項債新增額度的確定並非線性思維,一方面體現了地方政府對專項債的把控程度不斷提升。
  • 發改委已反饋八批專項債項目清單 將按月開展發行使用情況調度
    「通過調度可以看到地方專項債資金是否已經支出,是否已經按照項目進度支付專項債資金,確保儘快形成實務工作量。」北京某從事專項債諮詢的公司高管表示。專項債於2015年首度發行,當年發行1000億。2016年、2017年,其發行量分別擴張到4000億、8000億,2018年首度超過1萬億,2019年擴張到2.15萬億。
  • PPP與專項債的交替輪迴
    7月29 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關於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新增專項債券與抗疫特別國債、一般債券統籌把握髮行節奏,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專項債券期限原則上與項目期限相匹配,降低期限錯配風險。
  • 到底什麼是專項債?為什麼它如此重要
    首先,2018年專項債限額13500億元為增量限額,而非存量限額,也並不包含置換專項債。其次,新增限額只與上年度規定的餘額限額有關,因此若上一年度實際新增債務低於規定限額,理論上報財政部備案後可供新一年度繼續使用。今年專項債的發行進度如何?
  • 財政部:各地正抓緊按規定推進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加強統籌協調,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優惠力度大的減稅降費措施,其中既有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應急措施,也有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困難行業的措施,還有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措施,特別是聚焦幫扶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加大稅費支持力度。這些政策措施加上去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在今年形成的翹尾減收,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 青島市財政局「2021年青島市政府專項債政策研討會」舉辦
    中國山東網12月9日訊 12月8日,由青島市財政局舉辦的「2021年青島市政府專項債政策研討會」成功召開。會上,來自三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從各自專業角度,為青島市政府專項債2021年的發行準備工作提供了建設性的指導。
  • 青島市財政局「2021年青島市政府專項債政策研討會」成功舉辦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   2020年12月8日,由青島市財政局舉辦的「2021年青島市政府專項債政策研討會」成功召開。會上,來自三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從各自專業角度,為青島市政府專項債2021年的發行準備工作提供了建設性的指導。
  • 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 誰來接單?
    在5月超萬億元的地方債發行之後,新增的約1.5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已在路上,確保順利發行不僅是後期政策發力的重點,同時也將考驗市場的接單能力。5月28日,央行公告稱,為對衝政府債券發行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公開市場進行了24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
  • 地方債未來五年改革方向,財政部劃出兩項重點
    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近些年地方政府發行政府債券規模快速攀升,今年底債務餘額近2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逼近國際警戒區間下限(100%),地方債風險有所加大。「十四五」時期地方債管理有何新趨勢?如何防範地方債風險?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近期發表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給出答案。
  • 新版地方債發行管理辦法出爐 四條規定放開發行期限額度限制
    放開地方債發行期限以滿足需求《辦法》首先對地方債發行額度和期限提出了四條規定:一、地方財政部門應當在國務院批准的分地區限額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新增債券、再融資債券、置換債券發行規模不得超過財政部下達的當年本地區對應類別的債券限額或發行規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