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險地方債

2021-01-09 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從政治局會議提出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在「更可持續」和「適度支出強度」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也將適當收縮。

多位評級公司人士預測,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發力點仍是專項債,考慮到2021年經濟復甦仍不穩定,加之抗疫特別國債和擴大專項債額度等政策的退出,2021年新增專項債的發行規模會低於2020年的3.75萬億元,預計規模在3萬億~3.5萬億元左右。

債券提前下發預期

提前下發下一年度部分新增債券額度,成為近年來地方債發行方式的一種特點。「提前下發部分債券額度,從中央的角度考慮是希望地方政府通過這部分債券帶動更多社會資本融資,從而拉動基建投資。」一位基層財政部門人士坦言。

對於提前下發的債券額度,全國人大常委會規定提前下達額度不得超過上一年度新增額度的60%。《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2月,財政部先後提前下達兩批地方債新增額度,共計18480億元,佔2019年新增額度3.08萬億元的60%,達到債券額度的授權上限。

上述基層財政部門人士指出,按照人大常委會的規定,提前下發債券額度需要遵循不得超過上一年度60%的上限要求,但這一要求並非嚴格不能調整。2020年我們經歷了疫情影響,穩增長的需求提升,在這樣的條件下突破限額也屬正常,但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向相關部門報備。

基於2020年全國人大會議推遲召開的特殊情況,為不影響地方債發行進度,財政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申請相關程序後,在2020年4月提前下達了第三批地方債新增額度。在三批債券提前下達完成後,年內提前下發的債券總額度為28480億元,超過了2019年新增額度60%的比例限制。

中國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政府與公共諮詢事業部諮詢總監朱磊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從債券額度下發到正式發行都會有時間差,這幾年穩增長任務突顯,中央提前下發債券額度,一方面有利於縮短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時間,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率。

據記者了解,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對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實行限額管理。按照規定,每年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的限額內提出分地區限額方案。

額度下達到地方後,地方政府需要經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可以發行地方債。受此規定影響,2015至2018年,地方債發行工作都是在全國兩會召開後才正式發行。

2019年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財政部可提前下達部分債券額度。由於債券提前下達,2020年首個工作日,近10省市披露了3000多億元的債券發行計劃,其規模遠超2019年同期水平。

那麼2021年是否會提前下發債券額度?上述基層財政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往年12月份財政部都會通知各地申報債券使用額度,2020年截止到12月底我們並沒有收到相關申報通知,因此2020年不會提前下發2021年的部分新增債券額度。「但是新增債券額度應該會在一季度陸續下達,估計全國兩會召開之前會形成一定規模。」

專項債口徑收窄

儘管債券額度沒有提前下達,但2021年專項債的發行規模依然是市場關注熱點。根據財政部的統計,2020年1~11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2602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22305億元,發行專項債券40297億元。

截至目前,新增專項債重點用於國務院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並積極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

大嶽諮詢總諮詢師何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專項債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和優化,並在疫情防控、基建投資、紓困企業等領域發揮了明顯效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為對衝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新增了1萬億元財政赤字、並增發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同時提高新增專項債額度至3.75萬億元。在一系列強對衝舉措下,2020年前11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這說明隨著經濟的恢復,市場性的投資在增加,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民間投資累計增速由負轉正反映了這樣的特點。

然而,積極財政政策的持續發力,一定程度上也推升了政府槓桿率並加劇了地方財政壓力。根據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率(專項債務餘額/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已攀升至100%以上,專項債務餘額增速也已超過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專項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汪苑暉認為,從近年來數據看,2020年專項債新增額度屬於超常規發行,未來專項債進一步擴容的空間也有限。但基於穩增長和化解隱性債務需要,新增專項債額度也不宜出現大幅下降。「我們預測,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定在3.2萬億元左右。」

來自券商機構的預判顯示,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將逐漸恢復到「常態化」,相應地,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需要有所減少,同時赤字率也應該下調至3%左右。

國泰君安宏觀研究院的報告指出,當前專項債面臨著項目資金閒置、收益不及預期等風險,加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釋放加速,2021年財政政策的寬鬆力度可能不及2020年,按此推測,預計2021年新增專項債的發行規模約為3.5萬億元,較之前的3.75億元有所減少。

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降低專項債發行規模除了財政政策適當收緊影響外,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也是中央考慮因素。一直以來,化解債務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關鍵。

財政部統計口徑中,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5595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批准,2020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288074.3億元。

上述基層財政部門人士解釋,當前債務率已經接近警戒區間(100%~120%)下限。如果2021年地方政府依然按照2020年的債券規模繼續發債,則2021年的債務率有可能進入警戒區間。

該人士介紹,自2015年新預算法允許地方政府舉債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就維持在高位,遠遠高於同期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發文強調,要完善以債務率為主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健全地方政府償債能力評估機制,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多位財稅人士認為,為防範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帶來的風險,財政部或將加強對違規違法舉債和隱性債務風險的防範和監管。

2020年最後一個月,財政部發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辦法》,要求地方財政部門切實履行償債責任,及時支付債券本息,防範專項債券償付風險。同時,對新增債券、再融資債券、置換債券發行規模提出要求。

按照規定,債券發行規模不得超過財政部下達的當年本地區對應類別的債券限額或發行規模上限。

何濤認為,實際上地方財政部門每年債券發行規模,都在國務院批准的分地區限額內,2020年超額發行也屬於特例,2021年債券發行會回歸到正常水平,但發行規模下降不代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會降低。

「專項債擴容背後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比如專項債作為政府財政預算內資金,需結合項目屬性、收益性等因素優選符合國家重大戰略及補短板需求的項目,減少政府債務負擔。」何濤說。

在他看來,各地政府也需要提升專項債資金與項目的匹配程度、加強募投項目篩選以及進行動態風險監測等內容,進一步細化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防範專項債潛在風險。

財政部對此表態稱,專項債券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思路,加快建立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評估、遴選等工作機制,發揮債券對經濟建設有效拉動作用。

劉昆表示,未來要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決不允許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要全面加強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和預算評審,涉及財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納入預算管理,堅決防範化解風險,以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相關焦點

  • 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 什麼是地方債置換
    每個人創業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很多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資金流轉不開,一旦出現了資金問題很容易導致公司破產,所以一些公司老總們為了公司資金的流轉費勁了心思,很多企業擁有者會詢問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的相關內容
  • 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和利率債的含義
    文/希財網債券市場的發展一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債券分為信用債還是利率債,那麼作為債券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還是利率債的含義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吧。
  • 地方債、地方債,沒有地方不借債!
    「地方債、地方債,沒有地方不借債!」通過借債、融資來啟動發展,邊借債邊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企業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這本來是經濟學常識與社會常識。因此,債務也有合理性。先借債,通過借債完成投資實現發展,賺到錢後再償債,償債後繼續借新債支撐進一步的發展,再還債,如此一來,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債務,也就是良性債務,不必過分擔憂。
  • 地方專項債發行全面加速,地方債增發有著什麼深層含義?
    三季度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債發行明顯提速。據統計,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地方政府債共發行784隻,發行總額已超3.5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前三季度共發行超過1.4萬億元,按照年初計劃,已完成全年新增債券計劃總量的86%。
  • 地方債務|規範地方債的關鍵是政府轉型
    其實,「地方債」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狹義的地方債,是指由財政部批准、通過省級政府發行的債券。這類債券的信用評級很高,應該不允許違約。我們根據財政部「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平臺」,統計了2015年-2020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的債務餘額,並計算了負債率(債務餘額/GDP)。
  • 樓繼偉: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 降低專項債佔比
    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12月8日在「錨定高質量 服務雙循環——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議上表示,要優化債務結構,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降低地方專項債佔比。
  • 張利寧:拉好警戒線,地方債不恐怖
    這幾年美債和歐債危機導致的國際金融動蕩,使得國際國內普遍對中國的地方債格外擔憂,認為那似乎是個大定時炸彈。地方債真的有那麼恐怖嗎?中國的地方債在數字上與歐美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內涵上更是截然相反。美歐債務的成因和內涵要麼是窮兵黷武,要麼是福利過度,都是吃光用光的結果。
  • 徵收拆遷中允許「督促解危排險」了?3個新問題須認真對待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在以往的徵收拆遷實踐中,「督促解危排險」的性質通常被解讀為「以拆危促拆遷」,是一種行政目的不當的違法強拆、強遷行為。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上的一些法院也在裁判中明確將其定性為「刻意規避補償程序的程序濫用」行為,構成程序違法。
  • 如何看待地方專項債用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二)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並非沒有訴求從以上四個細節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並非沒有訴求。1、地方政府專項債是由地方政府的財政部門(省級、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經濟特區)作為主體發行,意味著中小銀行可轉債、永續債的認購方為地方政府及其財政部門。
  • 海富通基金陳軼平:用ETF解決地方債流動性難題
    擬任基金經理陳軼平表示,他們做這樣一隻產品是希望為目前國內龐雜而缺乏流動性的地方債市場注入流動性。  地方債過多過雜不利於投資  陳軼平表示,目前地方債的特點是數量大而產品單一。「地方政府債現在上千隻,很難對每一個都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陳軼平做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要做一個ETF將雜亂的地方債個券納入到ETF的範疇。
  • [共度晨光]重慶:暴雨致一酒店擋牆變形 緊急排險
    [共度晨光]重慶:暴雨致一酒店擋牆變形 緊急排險 重慶:暴雨致一酒店擋牆變形,緊急排險。
  • 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 誰來接單?
    面對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從投資者角度看,商業銀行對地方債需求的依然旺盛,而央行也有望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以配合發行。地方債快速擴容:1.5萬億增量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地方債發行情況,今年1-4月,全國發行地方債發行量分別為7850.64億元、4379億元、3875億元和2868億元。
  • 地方債未來五年改革方向,財政部劃出兩項重點
    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近些年地方政府發行政府債券規模快速攀升,今年底債務餘額近2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逼近國際警戒區間下限(100%),地方債風險有所加大。「十四五」時期地方債管理有何新趨勢?如何防範地方債風險?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近期發表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給出答案。
  • 即便房屋被認定成危房,整體拆除也不是「解危排險」的唯一選擇
    在徵收過程中,如果徵遷雙方就安置補償難以達成協議,一些徵收方可能通過認定危房的方式,以「解危排險」為由對房屋實施強拆。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張先生就遇到類似的情況。對此,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的觀點是,即便房屋經過鑑定確屬危房,「解危排險」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將房屋整體拆除。
  • 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鄭春榮:解決地方債關鍵在穩定地方收入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地方債的解決問題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鄭春榮,他認為治本之策在於給地方穩定的收入來源。地方債質押提高流動性NBD:您如何看三部委對地方債券發行的支持?鄭春榮:地方債可以採用質押,能夠提高流動性,比如投資者將地方政府債券質押獲得資金,這能提高投資者的意願。
  • 南財快評:地方隱性債風險的防範化解需要橋歸橋、路歸路
    隱性債是地方債風險防範化解的重點。鎮江和山西隱性債化解方案不一樣的結果,更表明了地方隱性債風險的防範化解需要突出橋歸橋、路歸路的基本思路。市場化隱性債解決方案,只能基於市場。任何讓市場承擔額外代價的應對方案都不具有可持續性,會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如強行讓市場接受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解決方案,則後果是嚴重的。這與其說是解決問題,還不如說是嚴重的問題換成了更加嚴重的問題。
  • 策湖溼地公園羅湖圍堤三處漫堤,軍地合力排險
    策湖溼地公園羅湖圍堤三處漫堤,軍地合力排險 2020-07-09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原標題: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今年,地方政府發債額度達到4000億元,並有10個省市開始試點「自發自還」地方債,總規模為1092億元。
  • 地方政府怎樣用好專項債新增額度?來聽專家怎麼說!
    趙全厚建議:「各地可以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項目庫,構建高效的專項債融資項目篩選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項目的科學化管理和信息公開,讓專項債項目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目前各地雖然有所踐行,但總體來說在專項債券項目融資管理和信息公開程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 地方債風險權重降為0?沒那麼簡單
    可以看出,在我國現有的資本監管中:(1)省級地方政府屬於公共部門實體,省級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適用20%的信用風險權重;(2)地方國有企業發行的債券(包括城投債)的信用風險權重不適用20%,適用一般企業的100%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