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地方債,沒有地方不借債!

2021-02-15 地產簡訊

前言:

本文轉載自科工力量,作者杜建國,原標題為《 談「地方債」色變,大可不必》,小編近日聽到一個話「地方債、地方債,沒有地方不借債!」,覺得更為貼切,所以修改為本標題。

----規劃師筆記

近日,一則「獨山縣如何燒掉400億」的短視頻熱播,讓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再次被廣泛關注。貴州獨山的政府債務問題是很嚴重的——即使並沒有網傳的「400」億那麼多,如貴州與獨山方面指出的,也存在著「因盲目舉債、亂鋪攤子遺留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爛尾工程問題」。根據7月16日貴州省的通報情況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6月末,獨山縣政府債務餘額135.68億元,三都縣政府債務餘額97.47億元,其餘為企業債務等。

自去年以來,好多人以獨山為例,批評地方政府通過借債來發推動方建設與發展的做法。在我看來,獨山的案例,主要體現出來的是地方領導缺乏責任心、亂折騰以及藉機搞腐敗的問題,並不能以此來全面否定地方政府依靠舉債搞建設的做法。下面予以詳述。眾所周知,經濟要發展,首先就需要進行投資,無論是工業的投資,還是服務業的設施,還是水電氣等城市基礎設施,還是交通通訊基礎設施,都需要獲得資本,需要投資,才能予以啟動直至完成。理性來分析,每一個經濟體,無論國家還是地區還是企業還是個人,很難有充足的自有資金,極少有單靠自有資金就能完成投資與發展的,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借債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通過借債、融資來啟動發展,邊借債邊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企業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這本來是經濟學常識與社會常識。因此,債務也有合理性。先借債,通過借債完成投資實現發展,賺到錢後再償債,償債後繼續借新債支撐進一步的發展,再還債,如此一來,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債務,也就是良性債務,不必過分擔憂。債務問題本來是天經地義的,債務問題的解決,也沒有那麼困難:借債促成發展,發展帶來償還債務的能力,這樣就把問題解決了。不過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認知,總是覺得欠債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總有人一聽到有債務存在就認為「要完了」;只要借債的結果是維持了經濟的正常高速發展——而不是或消費或去搞高風險的投機,那麼債務問題就不用擔心。這才是事實求是的態度。事實也正是如此。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多年,期間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債務危機。中國經濟的特點是高積累、高投資、高增長,高投資必然意味著高債務,但是,由於高投資帶來了高增長,整個經濟或資產規模做大了,相比之下,債務就不高了。當然借債—發展—還債是理想狀態下的設定,要平衡兩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也不排除在這期間出現企業或地方決策者做出錯誤決策甚至違法違規情況,導致出現較嚴重的債務問題,比如獨山以及一些大型或小型的企業。讓人擔憂的是,近年來,輿論醜化了中國的高增長,誇大了債務問題即槓桿問題,以至於形成了降速與「去槓桿」即強行減少債務的大勢。當前誇大債務問題尤其顯得荒謬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經濟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不讓這些資金閒置,讓這些資金轉化為新的投資,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與發展,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當務之急。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藉助債務這一形式來完成。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方面靠的是億萬人民的努力奮鬥,一方面靠的是中國無數大小企業自身的努力,再一方面靠的是中國各級政府的努力,其中政府的努力,不光存在於中央層面,地方各級政府也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縣市級地方政府的努力與他們之間展開的競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源泉,這已經得到了公認,無須贅述。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地方政府要想發展經濟,但手裡本身並沒有太多錢可直接用於發展經濟,城市開發、工業園區建設等等,都需要預先投入大量資金,而政府手裡又沒有那麼多錢,那該怎麼辦?很簡單,很大程度上要靠借錢來搞先期建設。比如一個工業園區要想吸引投資者,最起碼要實現七通一平(指基本建設中前期工作的道路通、給水通、電通、排水通、熱力通、電信通、燃氣通及土地平整等的基礎建設),而七通一平要花很多錢,誰來幹?某家企業會自己來幹嗎?可能性很低,畢竟回報太少。再如,中國現在城市化發展很快,很多城市需要修建地鐵來緩解交通擁擠堵塞,修地鐵的前期投入很大,錢從哪兒來?這些只好由政府出面。現在政府不允許直接借債,於是通過城投公司等形式,借債來完成投資與建設,日後有回報了再償還債務。城市開發也是如此,一些鼎鼎大名的新區建設,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債務來完成的。不借債,就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難以把新城區建設得那麼好。可以說,如果不允許地方政府通過城投公司等形式借債,如果沒有地方政府債務平臺,那麼地方經濟與建設就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快那麼好,整個中國經濟也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快那麼好。當然,同時要注意規避風險,不排除個別地方個別人的把事情辦砸了。應該說,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誇大,始自2008-2010年的四萬億之後。從2011年起,地方債務問題就成了媒體報導的熱點。一位經濟學家當時曾信誓旦旦地說,2011年中國地方債務平臺必將崩盤。2012年9月27日,某報刊登文章《國家審計署摸底發現 地方債務較兩年前幾乎翻番》,國內國際輿論反響強烈,一時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地方債務危機」似乎真的來了,「中國崩潰」似乎的真的要來了。結果不久之後,該報刊登道歉聲明,承認數字是記者自己「推算」出來的,並沒有找專家與權威部門核實。某位經濟學家在2011年曾言之鑿鑿地預言道,中國將在2013年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主要原因就是「地方債務危機」,「到2013年前後,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要破產」,進而「爆發一場社會危機」。該經濟學家甚至對危機爆發時間的預測精確到了月份:「最可能是2013年七、八月份」。巧得很,2013年7月18日,傳來了美國底特律因債務危機申請破產的消息。莫名其妙的,中國好多人竟然如獲至寶,藉機掀起了「中國地方債務危機比底特律嚴重」的輿論浪潮。某位曾有過「上世紀30至50年代為蘇聯赫魯雪夫統治時期」高論的財經評論員,就拋出了一篇《挽救中國版底特律 要解決地方債務危機》。而早在2011年11月就斷言中國已經開始爆發地方債務危機的那位經濟學家,此時則以其一貫聳人聽聞的風格乾脆宣布中國有「330個底特律危機」。美國底特律爆發債務危機,城市面臨破產,結果在中國好多人看來,這竟然又成了「中國輸了」,出現了很多「某某市能成為中國的底特律嗎?」之類的報導。2013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上,前財政部長項懷誠就曾對地方債務危機論進行了批駁:「我個人覺得中國政府的債務還不是一個當務之急,不是說已經非常危險,我之所以這麼說,第一,因為債務率本身不是特別高;第二,中國政府的債務基本上是內債,內債佔到整個債務總量的95%-98%;第三,中國債務總體上看還沒有看到特別特別壞的、效率特別特別差的案例。」為應對鋪天蓋地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輿論,中國政府於2013年下半年組織了大規模的政府債務審計行動,結果於2013年12月公布,截止2012年底全國政府性債務的總負債率為39.43%,低於國際通常使用的60%的負債率控制標準參考值。可以說,整體看,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是良性的、可控的,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危機」。自此次大審計之後,地方債務危機即將爆發的輿論,冷卻了不少,但是,對地方債務的貶低與負面看法,卻一直存在。在之後的「去槓桿」行動中,壓縮地方政府債務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來,經濟在正常運轉,借債還債處於良性循環當中,現在突然卻要求大規模地「去槓桿」,立即償債,或者不許再借新債了,這樣一來,極有可能破壞了正常的經濟運轉,破壞了地方或企業的贏利能力,從而也就破壞了地方或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誇大了債務問題的危險,對正常的債務問題過分擔憂甚至形成了恐慌,進而強行採取去槓桿、禁止借債的應對措施,這非但無助於解決債務問題,反而會加重甚至惡化債務問題。如餘永定教授強調的那樣,正確的去槓桿思路,應該是做大資產,做大分母,資產做大分母做大了,債務分子不變,或者,資產分母的增長比債務增長得快,這時候債務率槓桿率就下降了。反之,如果藉口去槓桿而把重點變成了壓制資產分母的增長,那麼負債即使沒有增加,槓桿率或負債率反倒上升了。去槓桿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了一個悖論。所以我們看到,包括壓制地方債務在內的各種去槓桿,實踐中導致經濟下滑過快;經濟下滑過快後,不得不暫停去槓桿,不得不重新降息降準以及允許地方政府繼續借債。比如,財政部於2014年10月出臺43號文件,對地方債務運轉予以壓制,但是進入2015年後,迫於經濟下行壓力,又於5月出臺40號文件進行了鬆綁。有的地方,本來地鐵項目已經開工了,可是,後來以這會增加地方債務為由,給下馬了;再後來,需要穩增長,又重新允許工程上馬了。如此波動,已經成為這幾年的常態。去槓桿、去債務——經濟下滑——加槓桿加債務以穩增長,這一循環已經出現多次了。本來中國經濟的特點是高積累高投資,即一方面為了發展經濟要借債,一方面在個人消費領域則量入為出不借債。現在,由於在實體經濟領域搞去槓桿,大量資金被閒置,導致了另一個後果,這些資金轉而投向金融投機領域,近年來持續不斷的P2P暴雷就是例證。此外,五花八門的個人消費信貸猛然增加,即個人「加槓桿」。不該去的地方去了,不該加的地方加了。中西部省份身處內陸,本來區位優勢就遠不如東部沿海地區,歷史上的發展水準也遠遠低於沿海地區,包括資本在內的各種積累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中西部省份要想撬動自己的發展,要想追趕東部地區,更是需要藉助債務的槓桿作用。身處西南的四川、貴州、重慶(以及最近兩年的雲南),近十幾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此間「借錢發展」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重慶、成都我都去參觀過,這兩個內陸城市的發展可以說是令人震撼的。2019年春天,我去成都天府新區參觀時,當地幹部說,2008年的時候,天府新區一代還是一片田野,沒想到短短十年間,就換了人間。天府新區的市容市貌,在我看來堪與中國最發達、最漂亮的新城區上海浦東、深圳等相比美。如果靠自有資金,怎麼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之大的建設成就呢?2020年初,中國政府制定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規劃,債務將在這一規劃的實現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貴州也是如此。貴州本來是全國最窮的省份,這十幾年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堪稱天翻地覆。前兩年我去貴州參觀時,當地的一位幹部說,「過去,貴州實在是太落後了,有人問我們是什麼地方人時,我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貴州的,就拿自己的祖籍來搪塞矇混過去,比如說自己是江蘇的,是山東的,是重慶的,是湖南的。現在,貴州經過了快速發展後,我們也不再覺得當個貴州人會抬不起頭來了,開始大大方方地對人說:我是貴州人。」貴州過去交通極其落後,現在,貴州已經成為西南的高鐵中心,高速公路數年前也已做到了縣縣通。如果不借債,貴州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做到這一點?中國有全球最好最高效的交通施工運營技術與能力,有龐大的資金積累,貴州把二者的潛力都發揮出來了。經過幾十年的高速追趕與發展後,中國工業科技的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了,中國的資本積累也因為高儲蓄率等原因而非常雄厚。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一個較為落後的地方領導人具有較高的水平與豐富的產業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同時又能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即能借到錢,那麼,就可以推動該地方實現跨越式發展。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坐落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

當然,不排除某些地方的領導人,像獨山縣的爛尾工程案所揭示的,既缺乏責任心,又不講科學決策,一拍腦門就上馬一些既投資浩大又缺乏回報的項目,從而造成了重大損失的。獨山這種現象與問題說明了什麼?說明的是地方靠舉債來發展與建設是不可行的嗎?我看不能這麼說。這個案例更多是說明,借債有風險,作為地方領導人要懂的規避風險,切忌因自己的決策失誤導致「債臺高築」。這個案例的教訓應該是,領導要加強責任心,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獨山的案例,提醒我們的不是要不要借債發展,而是該如何借債發展。獨山案還有一個具體的教訓,那就是提醒我們注意,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要不要上馬那麼多服務業、文旅業的大型項目?過去一講招商引資、一講上項目,一般都指的是上馬工業項目,這幾年呢,國內興起了一股忽視、貶低工業的輿論或思潮,「退二進三」(退出第二產業即工業,進入第三產業)論大行其道。在這種輿論的影響下,地方政府在考慮選擇哪一種產業或哪一類項目來推動經濟發展時,常常就把文旅業納入首選,或者誇大了文旅業的收益,低估了風險。比如,近年來各地上馬了好多特色小鎮之類的文旅項目,不說千篇一律,也是大同小異。這些項目有好多就是地方政府舉債啟動完成的。好多這類項目的收益前景,令人堪憂。相對而言,涉入文旅服務業,專業知識門檻較低,如果引進、上馬、整合工業項目,得要求相關負責人懂太多的產業知識或專業知識,比文旅業的專業門檻要高得多了。因此,好多經驗少、知識少的領導,更多地選擇了文旅業項目。而大型文旅業項目,看似進入門檻低,但實際上先期投入大,回報不確定,風險很高。貴州這些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第一個靠的是改善交通,第二個靠的是「工業強省」戰略。未來貴州還是要把重心放在工業強省上,這才是徹底擺脫貴州落後面貌的根本之策。工業起來後,服務業或第三產業的跟進自然會水到渠成。大型文旅項目不能草率上馬,尤其是在工業根基還不牢固的時候,試圖通過上馬一些大型文旅項目來從根本上改變當地,這種情況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是概率還是比較低的,獨山就是個典型的失敗案例。發展經濟,世上不存在捷徑,除了極少數資源富集區與地理位置優越區之外,大都只能靠發展工業的路子。搞工業,確實很辛苦,而且現在比過去的進入門檻也高得多了,但是,不發展工業是不行的。一個經濟落後地區或純農業地區,不踏踏實實地發展工業,而想著走捷徑掙輕快錢,想藉助文旅服務業一口吃個胖子,最後可能適得其反。比如,海南在文旅業方面的自然稟賦在全國來講是得天獨厚的。不過,幾十年來,過分倚重文旅業、忽視工業,使得海南經濟始終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上。即使海南這種省區,也還是需要發展一定的工業項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獨山案並不能說明地方政府舉債發展經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說明的是,地方幹部需要提高自己的管理經濟的能力與水平,包括如何更好地通過舉債來發展當地經濟、如何選擇何種產業、何種項目來具體落實,等等。凡事各有利弊。借債一方面能促進一地的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面也確實存在著還不上債、產生債務危機的風險。對此要權衡利弊,全面考量,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這幾年的問題是,好多人總愛用非建設性的思維,用誇大弊端忽略有利端的思維來對待、分析、判斷事物,十年來對地方債務危機的不斷渲染就是一個典型例證。甚至有的學者,竟然主張中國要支持地方政府破產,這種態度就尤為不可取了。我們做事的出發點,是要趨利避害,把事情辦好,讓地方政府藉助債務推動經濟發展,而不是故意讓事情做不成、讓事情失敗、或是乃至讓地方政府爆發債務危機、讓地方政府破產。

■ 來源: 科工力量

■ 編輯: 規劃師筆記 

如何抓住疫後振興農康旅小鎮及田園綜合體的政策機遇?

面對疫情農康旅企業如何重啟市場?

如何振興農康旅項目形成消費增長點?

如何研判農康旅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引爆業態和產業布局?

如何推動傳統農莊、農場、合作社向「田園綜合體」轉型?

如何拓寬農康旅小鎮及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投融資渠道?

中國康養·文旅小鎮實操峰會優質產業資源對接會

面向全國開啟!

本次會議行業20多位一線項目操盤手齊聚,從政策機遇、國家扶持、創建申報、頂層設計、盈利模式、策劃創意、規劃設計、產業導入、落地要點、操盤實踐、運營模式、IP打造、投融資模式、資源連結、項目考察等15個緯度分享!

【會議時間】: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為期3天,含實地項目考察】

【會議地點】:中國·成都

【參會對象】:政府機關、開發商、建設單位、運營商、規劃設計機構、投融資企業及相關產業鏈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管參加(大會400人規模)

【主辦單位】:北京壹方城智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壹方城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

【峰會特色】:實操專家講解+案例分析+模塊總結+實地考察

喬潤令丨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原副主任、現城鎮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中國小城鎮及城鎮化研究專家

胡   林丨 農村土地整治專家、和盛家園董事長

柳   俊丨中國旅遊策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規劃委員會委員、旗鑑旅業常務副總

康養·文旅項目頂層設計與國際知名案例核心體系構建解析

威  廉 Guillaume Hubert de Fraisse 丨 PVCP璞蔚房地產董事長及執行長

葉劍明丨法國薇姿公司大中華區代表、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溫泉專業委員會特聘顧問

陳延年丨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壹方城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戰略委員會主席、萬科十年千億戰略顧問

林昆範丨  日本大學藝術學博士、北京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文創委員會執行主席、漳科文旅設計研究院院長

圓桌對話丨康養·文旅產業最新政策及當前產業發展遇到的核心問題探討及答疑

郭   強丨 壹方城文化產業研究院農文旅操盤負責人及高級合伙人、袁家村河湟印象操盤顧問

雷藝礴丨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壹方城文化產業研究院農文旅項目操盤顧問、壹方城幻光總經理

盧強生丨超級文和友廣州項目合伙人

劉   煒丨青普九州創始人、壹方城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阿那亞九州會前總經理

陳   放丨 博士、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策劃委員會執行主席、國家商務部策劃標準特聘顧問、北京創意江山規劃設計院院長、北京創意村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國(CCC/UN)特聘策劃專家

楚   雲丨麓湖策劃負責人

汪   勇丨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水印養老社區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

袁   璿丨 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某上市地產公司康養產業公司總經理、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醫院管理MBA、親睦家創始合伙人、成都醫療健康投資集團特聘專家顧問

劉  磊丨錦上添花董事長、大唐不夜城項目策劃者、中國文化街區重新定義者

何小建丨春雨醫生集團副總裁、北京市青年農工黨員、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養老地產與大健康專委會智庫專家、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康養產業專委會委員

圓桌對話丨當前康養·文旅小鎮頂層設計及落地運營過程中主要問題探討及答疑

模  式丨產業資源優勢講解及深度合作接洽【現場對接/線上視頻會議】

康養·文旅小鎮土地獲取、項目申報及醫養項目設計實踐專題研討

柳   俊丨中國旅遊策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規劃委員會委員、旗鑑旅業常務副總

陳   放丨 博士、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策劃委員會執行主席、國家商務部策劃標準特聘顧問、北京創意江山規劃設計院院長、北京創意村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國(CCC/UN)特聘策劃專家

甘   霖丨上海精典董事合伙人、總建築師,科圖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醫養結合設施規劃設計標準》參編人、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建築規劃專家、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康養產業專委會委員

康養·文旅小鎮創新項目路演、專家團問診及需求對接【需提前提報審核】

  專家團隊丨 郭  強 、柳  俊、陳延年、葉劍明 等

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專家團隊及操盤團隊項目現場答疑

  線路一丨多利農莊-松鼠部落

  線路二丨幸福公社-朗基集團稻香漁歌

簡訊報名:編輯公司名稱+姓名+職位+對接電話發送到 13439543430

微信報名:(掃碼請備註「諮詢成都峰會」否則不予通過)

(正式的報名流程:領取報名表→填寫報名表審核 → 辦理報名費用→開具發票)報到通知在開始前三天發放,請提前預定機票,如需會務組協助請聯繫楊經理。


壹方城 是中國文旅康養、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圈服務的領跑者,是創新企業家學習平臺、文旅康養、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方案集成者、創新項目IP孵化的實踐者。公司致力於推動文旅康養、特色小鎮行業的從開發到運營、從空間到內容的轉型。依託強大的線上線下運營能力,致力於完善相關 產業鏈周邊生態,成為最大的文旅康養、特色小鎮產業綜合服務平臺。

2015年9月成立,2014年初在全國範圍首先發起中國房地產網際網路高端總裁峰會,成功舉辦三十餘屆文旅康養、特色小鎮產業峰會,海外遊學、國內遊學成功舉辦近100次、社群分享近200屆,聚合了包括融創中國、碧桂園、富力地產、中鐵集團、保利地產、鑫苑中國、遠洋地產、金科地產、上海浙商實業、雨潤集團、億利資源、利海集團等8000多家一線企業及區域標杆企業

【書籍購買請聯繫】

1、電話報名:楊老師:13439543430(同微信)

2、長按二維碼添加微信:(備註「購買書籍」)

相關焦點

  • 地方債務|規範地方債的關鍵是政府轉型
    2020年下半年將成為地方政府借新債還舊債的重要窗口期,再加上疫情拖累經濟,城投債違約風險較大,不容小覷。二、地方債的政治經濟學邏輯獨山縣的債務問題,只是非常普遍的中國地方債問題的冰山一角。事實上,獨山縣並不是借債最多的縣級地區。
  • 排險地方債
    多位評級公司人士預測,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發力點仍是專項債,考慮到2021年經濟復甦仍不穩定,加之抗疫特別國債和擴大專項債額度等政策的退出,2021年新增專項債的發行規模會低於2020年的3.75萬億元,預計規模在3萬億~3.5萬億元左右。
  • 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 什麼是地方債置換
    每個人創業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很多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資金流轉不開,一旦出現了資金問題很容易導致公司破產,所以一些公司老總們為了公司資金的流轉費勁了心思,很多企業擁有者會詢問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地方債置換對債權人是有利嗎的相關內容
  • 地方專項債發行全面加速,地方債增發有著什麼深層含義?
    三季度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債發行明顯提速。據統計,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地方政府債共發行784隻,發行總額已超3.5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前三季度共發行超過1.4萬億元,按照年初計劃,已完成全年新增債券計劃總量的86%。
  • 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和利率債的含義
    文/希財網債券市場的發展一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債券分為信用債還是利率債,那麼作為債券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債是信用債還是利率債?信用債還是利率債的含義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吧。
  • 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李德水認為光看債務這麼大,就判斷地方政府還債有風險是不準確的,還要看地方政府有多少資產。 劉尚希也認為,除了土地之外,地方政府還有大量的資產,國企還有大量的經營收益。「即便如此,中央和地方的債務加起來也沒有突破60%的國際警戒線,中央和地方現在的債務加起來還不到50%。」劉尚希說。 而針對目前地方政府通過借新債來還舊債的質疑,劉尚希也認為不必過分炒作。
  • 張利寧:拉好警戒線,地方債不恐怖
    這幾年美債和歐債危機導致的國際金融動蕩,使得國際國內普遍對中國的地方債格外擔憂,認為那似乎是個大定時炸彈。地方債真的有那麼恐怖嗎?中國的地方債在數字上與歐美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內涵上更是截然相反。美歐債務的成因和內涵要麼是窮兵黷武,要麼是福利過度,都是吃光用光的結果。
  • 樓繼偉: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 降低專項債佔比
    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12月8日在「錨定高質量 服務雙循環——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議上表示,要優化債務結構,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降低地方專項債佔比。
  • 如何看待地方專項債用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供職單位】(二)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並非沒有訴求從以上四個細節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並非沒有訴求。1、地方政府專項債是由地方政府的財政部門(省級、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經濟特區)作為主體發行,意味著中小銀行可轉債、永續債的認購方為地方政府及其財政部門。
  • 海富通基金陳軼平:用ETF解決地方債流動性難題
    擬任基金經理陳軼平表示,他們做這樣一隻產品是希望為目前國內龐雜而缺乏流動性的地方債市場注入流動性。  地方債過多過雜不利於投資  陳軼平表示,目前地方債的特點是數量大而產品單一。「地方政府債現在上千隻,很難對每一個都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陳軼平做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要做一個ETF將雜亂的地方債個券納入到ETF的範疇。
  • 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鄭春榮:解決地方債關鍵在穩定地方收入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地方債的解決問題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鄭春榮,他認為治本之策在於給地方穩定的收入來源。地方債質押提高流動性NBD:您如何看三部委對地方債券發行的支持?鄭春榮:地方債可以採用質押,能夠提高流動性,比如投資者將地方政府債券質押獲得資金,這能提高投資者的意願。
  • 地方債未來五年改革方向,財政部劃出兩項重點
    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近些年地方政府發行政府債券規模快速攀升,今年底債務餘額近2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逼近國際警戒區間下限(100%),地方債風險有所加大。「十四五」時期地方債管理有何新趨勢?如何防範地方債風險?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近期發表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給出答案。
  • 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 誰來接單?
    面對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從投資者角度看,商業銀行對地方債需求的依然旺盛,而央行也有望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以配合發行。地方債快速擴容:1.5萬億增量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地方債發行情況,今年1-4月,全國發行地方債發行量分別為7850.64億元、4379億元、3875億元和2868億元。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 地方債自主發債不是唯一選擇
    有學者倡議,建立一個以地方債(或稱市政債)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來逐步取代目前以貸款、信託和其他理財產品為主的較不透明的融資方式。針對這種說法,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並不認同。劉尚希26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債務需求大的還是市縣一級,但它們沒有發債權,而是由省(直轄市)級政府發債然後轉貸給市縣一級政府,這種方式與中央幫地方借債沒有區別。這樣代發債增加了許多環節,風險更加不可控。
  • 南財快評:地方隱性債風險的防範化解需要橋歸橋、路歸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6號據媒體報導,國開行前行長鄭之傑稱,今年國開行成功參與了山西省的債務化解,但是江蘇省鎮江市的隱形站務置換方案並沒有獲財政部的通過。 隱性債是地方債風險防範化解的重點。鎮江和山西隱性債化解方案不一樣的結果,更表明了地方隱性債風險的防範化解需要突出橋歸橋、路歸路的基本思路。市場化隱性債解決方案,只能基於市場。任何讓市場承擔額外代價的應對方案都不具有可持續性,會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如強行讓市場接受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解決方案,則後果是嚴重的。這與其說是解決問題,還不如說是嚴重的問題換成了更加嚴重的問題。 地方隱性債不一定都會轉化為地方債。
  • 地方債風險權重降為0?沒那麼簡單
    商業銀行對前款所列公共部門實體投資的工商企業的債權不適用20%的風險權重。」可以看出,在我國現有的資本監管中:(1)省級地方政府屬於公共部門實體,省級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適用20%的信用風險權重;(2)地方國有企業發行的債券(包括城投債)的信用風險權重不適用20%,適用一般企業的100%權重。
  • 地方債納入政績考核 國家應該有統一模板(圖)
    地方債納入政績考核 國家應該有統一模板(圖)  地方債納入政績考核 國家應該有統一模板(圖)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組織部印發  不能簡單將GDP作提拔依據  解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來,「考核要不唯GDP」一直有爭議,但事實操作還是以GDP為標準。為何地方政府熱衷於追求GDP?一是其可以給官員帶來升職,二是便於操作「見效快」。比如教育、環保,投入效果一兩年顯現不出來;GDP則不一樣,拉來一個100億元的項目,效果立竿見影。
  • 地方政府怎樣用好專項債新增額度?來聽專家怎麼說!
    趙全厚建議:「各地可以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項目庫,構建高效的專項債融資項目篩選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項目的科學化管理和信息公開,讓專項債項目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目前各地雖然有所踐行,但總體來說在專項債券項目融資管理和信息公開程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 地方債風險權重有望調降至零,享受與國債、國開債同等待遇
    地方債風險權重調低後,在總資本不變情況下,銀行可投資地方債總量增加。地方債風險權重調至零,意味著在風險資產佔比上,地方債將享受與國債、國開債同等待遇。地方債收益率高於後兩者,對銀行吸引力預計將顯著提升。一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銀行是地方債最大買家,地方債80%資金來自銀行。上述政策一旦實施將對地方債帶來大利好。
  • 國常會要求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專項債,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穩投資再加碼,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全國發行地方債規模達15291.97億元。其中,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343.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