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橋北你會想起什麼,弘陽商圈?長江大橋?柳洲東路地鐵站?今天,從高空視角帶你見識不一樣的橋北。
提到橋北就不能不提長江大橋,作為萬裡長江自主建造第一橋,南京長江大橋也被成為「爭氣橋」,自從1968年建成通車以來,已經走過了52個年頭,於風雨中見證金陵變遷。
南京長江大橋自建成以來便一直是聯通江南江北的重要通道,從長江大橋南堡至南京站只有4公裡,天塹變通途後,可以說橋北的空間價值被挖掘出來,這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開發橋北的重要基礎。
不過,由於前期政府財政緊張,重點發展方向不在江北,所以橋北地區的開發基本都是以開發商為主導,這也是目前橋北住宅聚集,公共資源相對缺乏的歷史遺留原因。
3號線通車後,橋北又增加了一條直達主城的軌道交通,從柳洲東路到大行宮只需8站,在便捷交通和購房低門檻的雙重加成下,新南京人蜂擁而至,橋北也成為了剛需重地。居住人口急速增加。
同時,這裡也成為很多初入金陵年輕人的承載夢想的地方。
但是,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由於前期開發模式的原因,無統一規劃、整體容積率過高、公共資源缺乏等問題日益凸顯,現在,一提到橋北,大部分人的影響就是遍地房子。
不過,從航拍圖中可以看出,橋北的高容積率住宅多集中在鐵路北側,幾個代表小區就是海德北岸城、迎江雅苑、弘陽旭日上城、威尼斯水城臨江的幾個街區等。
在鐵路北側的片區中又體現出,中間低,四周高的格局,海德北岸城、旭日上城、威尼斯水城3、11街區,北外灘水城、天潤城16街區等這些高層住宅形成一堵圍牆,把以天潤城1-9街區為中心的多層住宅圍在中間,猶如一座城堡。
而鐵路南側部分容積率和建築密度都相對較低,在道路擁堵等問題上要比北側小的多。而且還有不少未來可開發、置換的土地資源,例如中車浦鎮及其四周土地。
總體來說,橋北目前主要矛盾在於日益增長的居住人口和由於前期缺乏統一規劃而造成的諸多公共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
尋求變局,醫療、教育、商業、交通、公園即將爆發,橋北未來可期
自從江北新區成立以來,尤其是橋北地區成為江北直管區後,雖然橋北地區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金有限,但是直管區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橋北地區公共資源改善的問題。
同時,隨著人口增加,商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爆發。
商業配套
橋北的商業歷經多年發展已經發展出了被譽為江北新街口的「弘陽商圈」,總建築面積達110萬方的弘陽商圈已經成為整個橋北最繁華的地方。
除了弘陽商圈之外,橋北在商業建設上持續發力,於長江大橋北堡兩側正在建設兩大旗艦級商業綜合體,華東首家王府井購物中心和華潤在南京的首個商業綜合體—華潤萬象匯。
王府井購物中心是集零售、餐飲、娛樂、生活配套為一體的江北新區超旗艦全業態商業綜合體,總體量達22萬方,5星級酒店—洲際皇冠假日酒店已經入駐。
江北首家一站式新零售體驗中心—盒馬鮮生、華東首家全系列運動體驗中心—迪卡儂旗艦店,均已入駐。該項目還將引進大型精品超市、健身會所、特色餐飲、電玩、KTV、IMAX影院等其他業態。
和王府井購物中心相距不遠處就是華潤萬象匯,這是華潤置地在南京的首座商業綜合體,目前項目招商籤約完成率已超40%,預計將於年底開業。規劃業態包含集市、精品超市、餐飲精品店、趣味商店等於一體的主題餐飲社交空間。
這兩大旗艦級商業綜合體的建成將進一步加強以弘陽商圈的虹吸效應,江北的商業中心在橋北的格局進一步加強。
公園
公園不僅僅是城市的基礎建設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橋北目前的公園建設相對來說確實稍顯落後,大型公園只有濱江公園。
從航拍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長江的水位已經下降了很多,原先被淹沒的區域也都顯現出來。
雖然橋北目前公園建設不足,不過在整個橋北地區預留了諸多公園用地,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寶塔山公園,這也是橋北地區最大的綠肺。
與寶塔山公園一路之隔的就是被成為橋北最難工程的菸斗湖公園,2018年南京市政府發布的《2018年南京市城鄉建設計劃》文件顯示公園佔地總面積約1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7.2公頃,2018年項目計劃投資41800萬元。
除此之外,在柳洲東路地鐵站處還規劃建設了一個橋北中心公園,目前航拍顯現該地塊還未開啟建設。
同時也可以發現,在柳洲東路四周還有大幅空地,留白意味著充滿想像空間,這片土地未來可期。
醫療資源
醫療資源一直都是橋北乃至江北地區的短板,尤其缺乏綜合性三級醫院,南醫大四附院於2016年9月動工,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基本結束,預計將於今年開診。
南醫大第四附屬醫院是一所科教研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也是橋北首家三級醫院。項目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擬設置800張床位,醫院職工1360人,門診量5000人/天。
在南醫大四附院東側就是正在建設中的江蘇省殘疾人康復中心,中心總投資3億元,,設有床位400張。項目屬於三級殘疾人康復中心,診療科目有急診科、康複診室、內科系統診室、外科系統診室、中醫科、眼科、口腔科等。
南醫大四附院建成後,橋北人民將真正實現看病不過江,醫療資源的留白將不復存在。
交通
在交通方面,橋北一直存在存在過江難的問題,目前,在地面交通方面,橋北居民基本都是依靠長江大橋通勤南北,不過隨著和燕路過江通道的建設,橋北將多一個選擇。
和燕路過江通道南接紅山路快速路,向北沿和燕路穿越長江,在八卦洲上與浦儀公路交叉後止於浦儀八卦洲互通,預計2022年建設完成,建成後免費通行,目前夾江大橋部分已經完成合龍。
和燕路過江通道的建設對橋北、高新、大廠板塊意義重大,尤其是高新、大廠區域的車輛將通過該過江通道直達江南主城,便利性大大增加。
教育資源
隨著橋北人口的不斷增加,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嚴重,關於教育資源的訴求也越來越多。
新區政府通過多方面、多角度來解決教育資源供求不平衡的問題,其中包括,新建學校、擴建原有學校的建築面積,如琅小明發分校、一中明發、浦口外校等。花費20多億資金回購土地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用於教育用地等。
在不斷的努力下,橋北教育資源緊張情況日益改善,而且隨著多所學校的開間和即將建成招生,橋北教育即將迎來大爆發。
就在8月14日,天華東路中小學地塊北側,天華東路幼兒園設計規劃出爐,橋北教育資源再次添磚加瓦。
與其一路之隔的就是天華東路中小學,其中,天華東路小學項目其中總用地面積約44217平方米,項目擬建設一所六年制8軌48班小學。
天華東路小學旁就是天華東路中學,項目總用地面積約74392平方米,天華東路高級中學擬建設一所20軌60班中學。
除了這兩所即將招生入學的學校外,距離天華東路中小學不遠的京新中學即將建設完成,京新中學為18軌54班全日制中學,可容納學生2700人。
目前京新中學已經封頂,主體結構基本建設完成,我在工地現場了解到,項目已經進入到內裝和外立面建設階段,預計9月交付。
從宏觀角度看,橋北相當於江北的老城,在城市框架已經基本落定的情況下只能進行有限的優化設計,而在土地資源日漸緊張的情況下,橋北地區把土地分配的重點放在了公共基礎設施上。
在可預見的未來,橋北公共資源投入力度將會越來越大,人均資源不足的現象將會逐步改善。讓我們期待一個更加美好的橋北。
推文摘自@安家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