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首次將「教」和「育」合併在一起使用——著作《孟子·盡心上》
2.利託爾諾、沛西能:生物起源說
3.孟祿:心理起源說
4.米丁斯基:勞動起源說
5.孔子:有教無類(關於教育平等的思想);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憤不發」);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中國最早使用啟發性教學的人;
6.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注重實用技術;認為獲得知識的途徑有「親知、聞知、說知」
7.老子:主張「道法自然」;「絕聖棄智」;「復歸本性」
8.蘇格拉底:西方最早的教育思想家;產婆術,西方最早使用啟發性教學的人
9.柏拉圖:《理想國》;最早提倡「寓學習於遊戲」;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
10.亞里斯多德:《政治學》;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11.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也叫《雄辯術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
12.培根:《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首次指出應該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13.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標誌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學著作、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教育學之父;周全教育;班級授課制;
14.福祿貝爾:《人的教育》;「幼兒教育之父」;恩物;教育史上第一個承認遊戲價值的人;
15.盧梭:《愛彌兒》與柏拉圖的《理想國》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譽為教育史上的三大裡程碑;自然教育理論;
16.洛克:《教育漫話》;提出「白板說」(外鑠論);倡導「紳士教育」;個人本位論;
17.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要素教育論
18.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教人發現真理」;
19.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重視教育的民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
20.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標誌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範、獨立的學科;「傳統教育三中心」;四階段教學;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代表人物;
2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現代教育三中心;「四個即」;從做中學;五步教學法;教育無目的論;經驗課程代表人;生活起源說;生活本位論;
22.斯賓塞:《教育論》;最早將課程用於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在於教導每一個人怎樣去過"完美"的生活;生活本位論;
23.馬卡連柯:《教育詩》;平行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倡導「嚴格要求學生與熱愛學生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24.凱洛夫:《教育學》此書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勞動起源說;
25.楊賢江:《新教育大綱》此書為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育學著作
26.孟子:內發論(性善論);個人本位論
27.弗洛伊德:內發論(性本能);(遺忘)動機說;
28.威爾遜:內發論(基因複製)
29.格賽爾:內發論(成熟勢力說)
30.霍爾:內發論(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
31.高爾登:遺傳決定論的創始人;內發論(優生學)
32.荀子:外鑠論(性惡論)
33.勞倫茲:提出「關鍵期」這一概念
34.華生:外鑠論(環境決定論);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
35.羅傑斯: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提出教學的「非指導模式」
36.保羅·朗格朗:《論終身教育》,此報告的發表標誌著終身教育的概念化和體系化
37.孔穎達:「教護課程」,最早提出課程一詞
38.朱熹:「寬著期限,緊著課程」;神話起源說
39.泰勒:現代課程之父、課程評價之父;課程內容即學習經驗;垂直組織的基本標準:連續性、順序性;
40.博比特:課程內容即學習活動
41.富蘭:課程實施取向
42.艾拉斯莫斯:首次提出並使用「班級」一詞
43.洛扎諾夫:暗示教學法
44.魏書生:「六步教學法」
45.嘎斯基:「合作掌握學習」
46.德魯克:目標管理模式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