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2020-12-20 中根網

掛年畫、剪窗花、貼春聯、壓歲錢……

中國人過年,不同地域的人會有很多習俗,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北方地區

在天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泡臘八蒜。還有俗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而初五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街坊鄰裡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在山東,臘月二十三為辭灶日,大家會蒸饅頭、做包子、棗糕等。除夕日會在大門及院門上貼春聯,貼年畫,灶間貼灶王像,門兩側貼門神像。

在山西,春節的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的時候,還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求吉利。

在東北,過年時,會將酸菜與肥肉、血腸一起放在大鍋裡燉,俗稱「殺豬菜」。在三十晚上,家家戶戶會掛起紅燈籠,且保持徹夜通明,意味著益壽延年。秧歌和高蹺也是這裡的傳統項目。

南方地區

在福建,春節期間都有祈福祭祀的習俗。新年迎神也是福州鄉村會在正月你舉行的意習俗。而老福州人「做年」, 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曆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頭牙),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裡,即「年暝兜」;其三,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曆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在江蘇:在春節期間,除了貼年紅、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如: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在廣東:廣東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沿承著原汁原味的過年習俗。按照「老廣們」的舊習俗,從年廿四的掃塵日開始入「年關」,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夜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 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購買與製作過年食品以及掃屋、貼年紅(揮春)等。大年初一,拜祭太歲神及天地眾神,迎禧接福。年初二,開年日,拜祭神靈祖先,吃開年飯,然後開始走親串友拜年。開年後至元宵節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舞龍、敬神、遊神、飄色、做大戲、遊標旗、遊大鑼鼓、武術表演等傳統節儀與娛樂活動,各種民間活動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在海南:「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

在湖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有民謠云:「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髒跡;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而湖北沙市、荊州一帶,新一年吃第一餐有個奇特的風俗,那就是吃荷包蛋,這意味著新的一年裡,家人都能「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或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獲取相關資訊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有哪些?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春節習俗有哪些?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 春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嗎?春聯象徵著喜慶歡樂。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寓意過年、新年,增加節日氣氛,看起來非常喜慶。
  • 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諺語習俗呢?
    二、過年諺語都有哪些呢:臘月二十三糖瓜沾;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著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跨境新藍海又有哪些? 2020-01-14 11:08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呢?目前過春節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東亞、東南亞。那這些國家是怎麼過春節的呢?最受歡迎商品又是什麼......
  • 春節旺財習俗有哪些?趕快記下了,沾沾財氣
    春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會隆重慶祝的一個節日,春節也就是中國年,象徵著團圓喜慶,在春節期間,有很多的習俗,這些習俗是從古流傳下來的,一代一代往下傳,至今我們都保持著很多習俗。過年就圖個喜慶,當然人們也會祈求來年諸事順心,財源廣心,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說一說春節期間都有哪些旺財習俗,從古流傳至今,不一定真的能招財,可是也不能不知道哦。春節旺財習俗有哪些?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歷史由來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比較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即: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小年夜和拜灶神合併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說,先秦有之。在不同的地方,小年日期各有不同。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漢族習俗姓氏來源及各種節日
    許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後來,姓和氏就沒有多少差別了。而中國漢族之姓則多出於黃帝,炎帝之後,故又稱「炎黃子孫」。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 過春節,全國各地的吃飯習俗都是有哪些?
    今天是春節,小編帶大家看看全國各地吃什麼?大家看完後,可以留言分享自己家的習俗。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2020年春節送禮都有哪些習俗?這三樣是禁忌
    小年過去了,離春節只剩下4天了,今天小編休假就和父母在超市轉轉,看看有需要準備的年貨,剛走進超市,眼前出現擁堵的一面,各種禮品琳琅滿目,看得人眼睛都花了,好多人的推車都塞得滿滿的,有的人一手推著兩個車,推車上各種各樣的禮盒,小編心想,過年送禮每家都是一樣的嗎?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中國過年歷史悠久傳承,在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無論這一年多麼的辛苦,我們都願意放下所有,與一家人開心的過個快樂年。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我是四川本地人,因此先介紹咱們四川的風土人情。四川人過年喜歡殺年豬、灌香腸、燻臘肉,這是必備的。
  • 春節歌曲:春節裡有哪些傳統習俗?
    春節歌曲:春節裡有哪些傳統習俗?2015-01-27 10:54: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窗花與「福」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 【我們的節日·春節】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關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你了解多少呢?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節的由來及習俗吧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
  • 臘月二十七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七有什麼習俗風俗
    是漢族春節傳統習俗,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 愛好唱山歌的壯族人,都有哪些獨特習俗?習俗背後有什麼文化淵源
    二、壯族習俗形成背景壯族人在不斷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民族習俗,同時也沉澱出了很多民族智慧,壯族有一句俗語的「刀有鋼就利,人懂理就乖」,雖然只有十個字但卻講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流傳的壯族習俗,都是經過歷史演變之後一點一滴沉澱下來的。
  • 【文化常識】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氣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