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前一秒看到寶寶吃飽滿足的笑容,很幸福,可沒想到下一秒寶寶就吐奶了,很心疼,還很擔心!寶寶吐奶是新手媽媽常遇到的事情,如何區分吐奶與溢奶?
寶寶吃完奶後,如果讓他馬上平躺在床上,剛吃的奶水會從嘴角流出來,甚至會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來。但是餵奶後把寶寶豎抱起來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情況就會明顯減少,這就是所謂的溢奶。
吐奶、溢奶是新生寶寶容易發生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新生寶寶的胃比較淺,並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括約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吃完奶後,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括約肌肉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寶寶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隨著寶寶的長大,這種情況就漸漸消失了。
溢奶(生理性吐奶)
一般奶量很少,是因為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吃的太快了,或是邊哭鬧邊吃奶,導致胃裡吸進去空氣,胃裡壓力升高,所以把剛吃進去的奶擠壓出來,回流到食道,從嘴角流出來,一般寶寶到半歲左右這種情況就消失,所以新媽媽們寶寶生生溢奶不用緊張,不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
吐奶(病理性吐奶)
就不一樣了,而且大口大口往外吐奶,並且是噴射性的往外吐,嚴重時奶液還會從鼻孔裡流出來,這時爸爸媽媽就必須特別注意了,這不是日常吐奶的症狀,有可能是感冒、肺炎等引起咳嗽而發生的嘔吐,或者是患上了消化功能障礙等疾病引起的吐奶,這種一般會對寶寶生長造成影響,應儘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兩者區別:
其實生活中,很多媽媽描述的吐奶其實指的是寶寶溢奶。往往這兩者概念傻傻分不清,但我們只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溢奶是正常生理情況。
第一招:餵養方法要對,有技巧拍嗝
新生寶寶首先提倡母乳餵養,但是特殊情況配方奶粉餵養的話,不能頻繁的給寶寶更換奶粉,這樣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會加重溢奶的情況發生。
寶寶吃完奶後要及時給寶寶拍嗝,一定要拍出飽嗝,而不是隨便拍拍就可以了。具體方法是:在吃奶中間可以停一下哺乳,給寶寶拍拍背,因為有的嬰兒胃裡積氣比較多,寶寶不舒服,就會有大量吐奶的情況。
吃完奶之後再做一個拍嗝是很重要的,用中空的手掌給寶寶拍背、輕輕的振動,寶寶會很舒服。有的寶寶吃奶以後20分鐘、半個小時還會吐奶,這種寶寶吃完奶以後,要進行一到兩次甚至三次的拍嗝,一次拍嗝可能不會完全有效果,要是寶寶如果沒有很好的打嗝,沒完沒了的話,寶寶會有疲勞感。
寶寶一般會使勁的扭動身體,面部發紅,上肢使勁,這個時候把寶寶及時抱起來,寶寶一般都會打出一個很大的嗝,這說明胃內多餘的氣體被排出,再將寶寶放下時就不會因為氣體過多導致吐奶。
第二招:讓寶寶側睡減少溢奶
減少寶寶溢奶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讓寶寶吃完後側睡,一般這個睡姿可以保持2小時左右,寶寶睡覺時,需要準備一塊小方巾,疊成三角形,從寶寶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這樣就算寶寶有溢奶也不會弄髒枕頭,更不會流到耳朵裡。
第三招:餵奶時用剪刀手,避免寶寶吃的太快
很多寶媽的奶水特別充足,而且寶寶如果吃奶的時間隔的有點長了,媽媽因為積奶過多,會感覺很脹,寶寶吃的時候就母乳也會會流勢兇猛,容易嗆著寶寶引起咳嗽導致寶寶吐奶,所以可以用一種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將母乳的導管壓住幾個,這樣母乳流速度就慢了,寶寶也不會嗆到了。
第四招:每天讓寶寶運動助消化
寶寶在水中可以自由發揮,讓全身都運動起來,而且寶寶也很喜歡在水裡,因為水對身體有溫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外,遊泳對寶寶消化能力發展有很大幫助,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
寶寶溢奶吐奶都是育兒道路中的常見情況,媽媽們了解情況,正確對待就可以,無需過度緊張!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