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城市國際化,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人才,中東不夜城,智慧候鳥,夜經濟,夜生活,國際移民,國際化創新之都
作者簡介
杜瑋
先後主持或參與海澱區上莊鎮鎮域發展戰略研究、眉山田園型智能產業新城、眉山加州智慧小鎮、成都錦城綠道、鄭州上街產業新城、合肥肥東東城新市鎮、深圳中央科學公園、武漢鄭店產業新城、南京龍潭產業新城、河南武陟產業新城、環霸州區域戰略研究等項目。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中國城市的國際化夢想,源自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 「內外大勢」。
「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已成為舉國共識。在此格局下,提升全球輻射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無疑是全國各大城市提升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任務。「推進國際化城市建設,打造國際化大城」,順理成章地成為各大城市的新時代夢想。那麼距離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夢想,各大城市究竟有多遠的路要走?回答這一問題,要先從國際化夢想的本質說起。
1.大城之夢,四遠雲來
如果說國際化夢想是「鱗次櫛比、樓宇密集」,中國的城市離夢想已經很近:早在2014年,中國200米以上的高樓數量就已經是美國的2倍、日本的10倍左右;據統計,2018年,世界摩天大樓有48%在中國① 。這樣的高樓雲集,不僅僅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縮影,武漢、重慶、成都、天津等眾多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也早已「鋼鐵巨獸」雲集,儼然一派國際風範。
建設國際化的「殼」,中國的城市太擅長了:我們有國際一流規劃建築團隊設計的作品,我們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動員能力把「世界標準」的建築、街區呈現在城市的大地上;作為「基建狂魔」,中國眾多城市甚至還擁有超一流的空港、陸港、水港……
然而,擁有國際化的「殼」,就等於實現了國際化嗎?答案顯而易見。
真正的國際化大城,「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國際人才」之謂也。信息、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以及供應鏈、服務鏈等的全球化配置,其本質是國際人才作為行為體,進行跨國遷徙、交流、工作的結果;一個城市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其本質是匯聚全球人才,以全球智慧推動城市發展的成果。
一言以蔽之,城市發展的「人本位」,才是中國城市國際化建設所應具備的初始動因和終極目標!
當「國際人才」作為真正實現國際化的「瓤」時,中國城市距離夢想的實現並不樂觀:如今,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移民來源國,然而中國大陸地區的國際移民佔比卻是世界最低。截至2017年7月,中國大陸約有100萬境外遷入移民,僅佔中國總人口的0.07% [1] 。對比全球的國際化大城市,這一數據更顯得微不足道。據統計,各大城市的國際移民佔本國總人口百分比,美國紐約為22%、洛杉磯為33%,英國倫敦為37%,法國巴黎為25%,新加坡為38%……②
真是所謂「建殼」容易,「裝人」難。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城市的「人才移民潮」已開始萌芽。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位列滙豐全球職業發展排行榜的第二位;據中國人口跨境流動數據顯示,如今中國的出國留學生人數增速放緩,相反,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迅速③ 。截至2017年底,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達到313.2萬人,僅2017年回國人數就達48.09萬人,回流率高達79%…… ④不論是全球精英的「外來雁」,還是海外華人的「歸來雁」,這些真正推動國際化城市發展的推手們已經就位,但如前文所述,僅僅依靠「築城」引人,並不是引鳳還巢的最佳答案。
於是我們拋出一個看似「老土」的問題,中國城市需要什麼樣的國際人才?他們從哪裡來?他們為什麼能來?
2.他們都是追夢人
不同於為了生存而移民的「技術勞工」,如今中國國際化城市需要的,是能真正推動城市發展的科技創新者、經濟推動者、文體成就者……是一群為了「自我實現」而遷徙的「智慧候鳥」。
這群「智慧候鳥」對實現夢想、獲得個人成就抱有最熱烈的渴望。以科學家為例,據《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科學家選擇理想的工作城市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先進的科研機構」和「領先的基礎設施」⑤ 。在《2018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中,將「成長性」列為重要的評判維度,其中包括:終身學習、容易獲得的機遇等⑥ 。
「一個音樂家必須作曲,一個畫家必須畫畫,一個詩人必須寫詩……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就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從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這一論述中,或許能找到中國城市吸引國際人才的辦法:給追夢人「造夢」,為國際人才營造一個能科研、能創業、能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的城市,這群「智慧候鳥」自然就會來!
中國城市的國際化建設有眾多的「非標準答案」,但毫無疑問,從「築城」到「築夢」,是建設國際大城「非標準答案」中的普遍選擇!
即使是從投資回報角度考量,「築夢引人」也是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最優選擇——如果說建設樓宇的「築城」是不確定能實現國際化的「非保本風險投資」;那麼「築夢」,是對於人本動力的撬動,是通過吸引國際人才而實現城市國際化發展的一本萬利的「動力飛輪」。
然而,真正的國際化在實踐中並非只是紙上談兵,尤其對於那些對「築城」駕輕就熟的城市管理者來說,「築夢」聽起來是個虛幻縹緲的詞彙,難道「築夢」真的可以通過城市規劃管理得來嗎?即便答案是肯定的,「築夢」也需要更為精明的政策、更加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好在想要「築夢」並非沒有榜樣,世界上確實存在一座國際人才的「夢之城」,一座由精明的城市管理者精巧策劃出的「築夢天堂」。
3.特拉維夫,夢想的「操盤手」
特拉維夫,一座完全由移民建立起來的城市,是以色列的經濟中心、創新中心,也是另一個文明古國的夢想之城。統計表明,在「創業的國度」以色列,77%的初創企業、81%的投資機構、72%的孵化機構, 以及85%的研發中心均設在特拉維夫⑦ 。這座城市依靠移民的力量,成為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神經中樞。
特拉維夫,圖片來源:全景網
特拉維夫屬於全世界的追夢人,近40萬移民在這座城市自由地交流、碰撞,創造新的知識和財富,共同譜寫著這座「中東不夜城」和「地中海酷都」的創新奇蹟。
顯而易見,對於吸引移民創新,特拉維夫確實先天不足,不比矽谷擁有最好的高校,也不比紐約擁有最多的財富,這座城市幾乎是在白紙上作畫。特拉維夫的成功,取決於40萬移民背後一隻「看不見的手」——取決於政府和城市管理者們的幕後「操盤」。他們扮演著全球移民的「夢想中央伺服器」角色,為匯聚全球的追夢人,精心謀劃出一個國際人才可以召喚夢想、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夢之城」。
那麼,特拉維夫是如何巧妙編織 「造夢—築夢—圓夢」夢想故事的呢?
共鳴召喚夢想:「造夢」新故鄉
「築夢」的第一步,是要喚醒夢想,是讓全世界的人才知曉、認同,產生共鳴,是讓大家相信並願意前來自由求索、實踐。或許與耕耘這片創新的沃土相比,在吸引人才之初更為重要的是——讓大家知曉這裡地肥水美,並心生嚮往。
特拉維夫深知這一點,城市管理者們在決定特拉維夫城市的戰略之初,便決定要打造屬於全世界人才的「夢想共同體」。這項決定不只是特拉維夫的某一規劃舉措,而是寫入頂層設計的城市內核。
政府通過頂層謀劃,設計出代表世界創新人群共同意志的城市精神「永不停歇的城市」(Non-Stop City),意在讓特拉維夫成為喚醒世界創新人群心中共鳴的「新故鄉」。
「永不停歇」 代表包容與開放——要讓特拉維夫真正成為所有居住和創造這座城市的人群發現自我的一面鏡子;「永不停歇」代表自由——不論新的移民是什麼樣的人,特拉維夫都必將用最大的包容,讓他成為「他想成為的人」;「永不停歇」代表創新——讓城市在每一個層面都可以塑造和引領未來 ⑧ 。
「永不停歇」也絕不止於一句簡單的宣傳口號。政府通過多項舉措,將城市精神落在實處。
特拉維夫,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最基礎的是,特拉維夫營造了「不停歇的生活」,比如多樣的創業空間和24小時熱鬧的「夜經濟、夜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特拉維夫尤其強調讓城市實現市民和公眾可以真正參與的「不停歇的創新」——「全域Wi-Fi 計劃」作為特拉維夫實踐創新和數字革命計劃的一部分,將免費Wi-Fi 覆蓋全市80個不同地點,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免費服務,其中20個地點甚至是由市民通過臉書(Facebook)頁面自由選擇的 ;「智慧城市」戰略更是追隨科技的進步不斷創新:市政府向公眾開放了數十個資料庫,開發了超過70個應用,覆蓋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字城市卡」通過對特拉維夫居民進行分類來給予他們個性化的折扣;「數位化住客俱樂部」,為住客提供個性化、定位化的信息和服務;如今,「數字特拉維夫DigiTel」平臺的服務人群甚至已經擴大到狗主人「Digi-Dog」和幼兒父母 「Digi-Taf(taf 在希伯來語意味著幼兒)」 …… ⑧
「特拉維夫有最聰明的居民,他們推動我們前進,特拉維夫不僅要成為一個智慧城市,更要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城市管理者如是說。
造「永不停歇」的夢,只完成了喚醒夢想的一半,造夢的另一半是要向世界人才「宣傳夢想」並激發共鳴。為此,特拉維夫專門成立了政府公司「特拉維夫全球城市辦公室」,專門負責運營、宣傳城市的國際化品牌。
全球城市辦公室重點聚焦三個方面:經濟發展、城市訪問和全球交流,旨在通過服務全球受眾,讓特拉維夫處於全球城市的前沿。對外宣傳營銷是全球城市辦公室工作的一大重心。
特拉維夫的「宣傳營銷」絕非簡單的舉大旗辦活動,而是針對目標群體的「靶向打擊」。首先,特拉維夫尤其注重針對「全球媒體」的對外營銷,他們為記者們提供便捷的工作交流平臺、最鮮活的城市活動資訊,為記者們策劃深入城市生活、體驗城市文化的旅行等,旨在通過媒體的「喉舌」們,事半功倍地提升特拉維夫的全球媒體形象。其次,針對全球創新、創業人士,特拉維夫全球城市辦公室推出了 「特拉維夫創業城市之旅」(TelAviv Start-Up City Tour):帶領科技人群甚至是來訪的世界政要參觀特拉維夫的創業公司、孵化器、加速器、圖書館等,讓大家實地體驗特拉維夫的創業生態和輕鬆自由的城市生活。此外,特拉維夫還尤其強調針對「小眾群體」的營銷,並針對這些特殊受眾,設計針對性的公關計劃和市場營銷計劃……[2]
總結來看,特拉維夫通過頂層戰略設計和精準的城市營銷,為全球的人才成功「造夢」,喚醒他們對這座「永不停歇的創業新故鄉」的嚮往。
打通移民渠道:「築夢」全球城
「造夢」成功後,重要的是打通世界人才的移民渠道。特拉維夫為國際人才鋪設了從定居到就業、從生活到工作的全方位移民通道。
特拉維夫關於國際移民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以色列移民吸引部(Ministry of Aliyah and Integration)的吸引和保障作用。移民吸引部原為移民部,隨著以色列對移民的重視,更名為移民吸引部,與國防部平級,專門負責人才的引進。
移民吸引部在特拉維夫都會區開設了11 處辦公室,從多方面吸引和保障城市移民:在最基礎的「生活融入」層面,制定了包括「生活資助、希伯來語言輔助、住宿資助、就業輔助」等系列服務舉措,讓移民真正留下來;此外,移民吸引部尤其注重針對國際高技能人才的特殊吸引,其下學家、返鄉居民、僱傭科學家等提供包括就業諮詢、聘用補助(前兩年,科學吸引中心負責支付科技移民工資的80%~85%,用人單位只需支付15%~20%)等。
落實移民吸引部政策的同時,特拉維夫同樣注重對移民的吸引和保障。城市政府針對不同專業、背景的移民分別設置了多個「專項移民就業服務機構」。針對美英移民設立了「Nefesh B Nefesh」,針對南非、澳洲、荷蘭移民設立了「Telfed」, 針對軟體工程師設立了「Olim in TechCommunity」……
在吸引「移民」之外,特拉維夫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吸引、歡迎「非移民人才」:即那些不選擇移民,但可能前來就業的國際人才。城市政府特別為與特拉維夫建設「全球創新之都」願景高度共振的國際人才提供特殊工作籤證(專家籤證、創業籤證等)和移居項目,如專家長期工作籤證、專家短期工作籤證、國際先鋒企業家創新籤證、BETA 科技人才安置項目等。
打通「移民」或「移居」的政策渠道後,特拉維夫扮演起了專業的「科學中介」,為新移民開啟事業提供了多方位的後續保障。一方面,城市利用以色列多部門協作機制,保證了各層次人才的就業:如移民吸引部、科技部聯合了其他學術機構、企業代表等開辦了「克裡泰克思」職業介紹所,為國際創新人才和高科技企業牽線搭橋;另一方面,城市政府定期舉辦「特拉維夫移民就業分享會」(Introducing Tel Aviv Talks),舉辦提供職業發展研討、社交組織、以色列文化講解、就業演講等多項活動,讓移民儘快完成從「安居」到「樂業」的轉變。
順暢的移民通道和便捷的就業服務,只是國際人才「試水夢想」的第一步。為保證國際人才的夢想開花結果,特拉維夫在「孵化夢想、陪伴成長」上也下足了功夫。
以色列移民融入服務保障
陪伴人才成長:「圓夢」科創都
豐富的資本、人脈、技術、平臺,首席科學家統籌、國家政策資源主導的「孵化器計劃」……特拉維夫作為科創之都,其完善的「創新生態圈」已經無須贅言。這座以「移民」為根基的城市更是深知一個道理:完備的創新生態,不僅要孵化已融入當地的「本地人」,同樣更需要陪伴「水土不服」的外來移民,讓他們真正成為完備創新生態的貢獻者和受益者,真正「圓夢」成長。
在科技創新源頭端,以色列政府直接參與並協調跨國研發工作,保障移民以色列的人才可以對話國際、同步國際。以色列政府成立了「科學、技術與空間促進部 」(Minist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pace)、「以色列科學學院」(Israel Academy of Science)等機構,負責監管及提升以色列的科學成就,規劃科學發展路徑等,為本地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科學意見」,讓科學更加面向未來、面向市場。
在國際多邊創新工作中,以色列政府分工明確:外交部負責洽談並籤訂科研合作協議,工貿部主管工業技術相關研發的國際合作,科技部負責協調微觀國際科研合作……以色列產業研發中心籌建了「雙邊研發基金」,為國際人才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給予初創企業協助。目前,美國及歐洲、亞洲多個國家均與以色列籤訂了多邊合作計劃。
此外,在創新創業轉化端,政府通過政府主導和多邊合作,成立了多項針對國際人才的孵化項目,為科技移民提供技術支持、勾兌資源等。
技術「溫箱」計劃由政府部門針對科技移民設立。「溫箱」針對科技移民的不同技術專長,為他們提供管理、技術、設備支持和商業指導;同時負責幫助他們尋找合伙人和投資資金,幫助科技移民開辦公司。政府對移民創業支持力度非常大,在技術「溫箱」計劃中,工業貿易部負擔其預算的85%,項目成功後,技術「溫箱」才需通過繳納銷售額的方式,向工業貿易部返還投資。
在政府主導設立針對移民的創業孵化器之餘,特拉維夫尤其注重與國際機構、企業合作,吸引世界頂級的科技公司,成立真正具有國際基因的「跨國孵化器」和研發中心⑨ 。
這些跨國孵化參與者一個個都如雷貫耳:谷歌(Google)、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微軟(Microsoft)、三星(Samsung)……創新創業者在與一流企業零距離合作中了解實戰經驗、獲得指導,並與投資者和行業專家建立聯繫,甚至可以深度參與他們的共享創新空間……當然,「國際孵化」得以落地,同樣離不開政府的系列優惠政策,如,針對外企出資比例超過90% 建立的研發基地,法人稅僅為10%,同時,若錄用當地的技術人員還將獲得豐厚的補貼……[3]
總結特拉維夫的「築夢」故事,從造夢召喚,到逐夢遷徙,再到圓夢成長,這座城市的管理者精巧地編織了一張國際人才的捕夢網,成就了一個矽谷之外創新創業最為密集的城市,也真正實現了從「白手作畫」到「國際化創新之都」的蛻變躍遷。
4.小結
在科技立國的新時代,要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因此,「為國際人才築夢」是新時代中國城市打造國際大城的「硬指標」。「夢之城」的故事不僅在特拉維夫上演,中國深圳同樣是一座通過吸引外來移民實踐個人夢想、安家興業而快速崛起的夢想之城。
中國不僅需要一座屬於本國人的「夢之城」,更需要學習特拉維夫的經驗,通過精明的制度設計,打造出更多屬於全世界人才的,讓滿懷夢想的國際新移民聚集、碰撞、協作的「世界夢之城」;也期待未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最終能通過「夢之城」的打造,以人本動力帶動產業資本和城市發展,真正實現「國際化大城夢」!
參考資料:
①「中國摩天大樓數量全球第一,十年間暴增606.12%」,界面新聞;「世界摩天大樓數量排名2018,48%在中國」,排行榜123 網②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Global Migration Tre nds Fact sheet 2015」. https://gmdac.iom.int/global-migration-trends-factsheet。③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移居外國工作者全球報告(2017)》。④ 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2018 年4 月。⑤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2018 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http://www.sohu.com/a/271929817_466843。⑥INSEAD,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2019)Entrepreneuria l Talent and GlobalCompetitivenesshttps://www.insead.edu/news/2019-global-talent-competitiveness-indexnurturing-entrepreneurial-talent-identified-as-key-to-competitiveness。⑦ Exlpore Israel Tech,Mapped in Israelmappedinisrael.com。⑧ tel-aviv.gov.il/en/Pages/HomePage.aspx。⑨Tel aviv smart cityhttps://www.tel-aviv.gov.il/en/WorkAndStud。參考文獻:[1] 王耀輝, 苗綠. 國際人才藍皮書: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8)[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2] 關鶴. 特拉維夫:創業城市的全球推廣[N]. 東方早報,2014, 1-14.[3] 杜海清. 以色列: 創新強國的典範[J]. 科技智囊, 2011( 2).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