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大學校長:基礎研究是創新的養料,技術轉讓要講究系統化

2020-12-17 鳳凰衛視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科技創新中心,它不僅擁有令人驚嘆的創新成果,還擁有強大的創新成果商業化的能力,而特拉維夫大學是以色列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高等學府,它是這個創新孵化生態系統的源動力和建造者之一。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緊密聯繫,令學術領域的突破可以迅速走向市場。

《領航者》本期嘉賓

特拉維夫大學校長 約瑟夫克拉夫特 (Joseph Klafter)

1978年,獲特拉維夫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79年,於麻省理工進修化學博士後

1980年,加入埃克森公司研究及工程部門

1989年,於特拉維夫大學擔任化學系教授

2002年,任以色列科學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席

2009年,任特拉維夫大學校長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養料

特拉維夫大學鼓勵學生和科研人員將更多精力放在創業上,但校長克拉夫特強調,大學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基礎研究,不能跑步進入商業化,「基礎研究,是現階段把一個創意變成創新的重要養料。」以色列研發經費佔GDP比例約為4.8%,美國和OECD經合組織平均比例為2.5%。以色列人均研發開支也在世界上居於首位。

技術轉化要注重公平分配

以色列學府在技術轉化領域走在世界前沿。特拉維夫大學擁有約2500項專利,並擁有專業化的技術轉讓機制。它已連續四年躋身世界十大最具創新能力大學榜單,在校友成功創業和獲得風投方面與美國斯坦福、哈佛大學等並駕齊驅。

特拉維夫大學不僅有技術轉化公司Ramot幫助研究者申請專利,去嘗試商業化,還從外部投資者那裡募集了一個基金,讓他們可以投資大學內的早期項目,並獲取部分智慧財產權。克拉夫特指出。在技術轉化過程中,智慧財產權的公平分配非常重要。「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他們的主意,學校和公司則認為自己擁有智慧財產權,所以你必須非常小心的合作,才能使這兩種相反的力量能夠,和諧共存。」 項目商業化後,一部份分成給予外部基金投資人,給予學校的部份40%歸發明者、40%歸大學,20%歸發明者所在學院反哺科研。而學生則完全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大學並不僅僅是看經濟效益。從教育的層面來講,如果能夠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者,對於大學來講,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有益的。」

創新只能鼓勵,不能強迫

如何在不破壞基礎研究的前提下,帶來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克拉夫特的答案是不要強迫,要鼓勵。「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在系統中遊刃有餘,同時我們也必須傾聽來自學生、研究人員的想法。所有大學校長的門應該常打開,讓學生們可以走進來。」除了重視基礎研究、創建技術轉化公司、募集外部資金支持大學早期項目,特拉維夫大學還有導師系統、跨學科合作平臺等舉措鼓勵創新創業。

學界與業界緊密互動,良性共存

在以色列,大學與業界之間有良好、緊密的互動,大學著力於基礎研究、創建鼓勵創業的氛圍和機制,企業則為學生提供平臺、設備、獎學金、方向指導和創業機會。克拉夫特指出,大學一直被認為是象牙塔,業界是不能來玷汙學術的,但以色列人認為,大學要幫助學生準備進入社會,面對和解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前提下,學校和業界應保持良好對話。

對抗學校人才流失,大學要轉變思維,政府應介入幫忙

在以色列,所有大學都是公立大學,對研究人員來說,這意味著每間學校的工資是一樣的。另一方面,企業能提供豐厚的薪水吸引研究者進入業界。為了對抗人才流失,克拉夫特認為,學校要轉變將研究者整日留在校園的思維方式,允許他們部分時間進入業界,同時在學校擁有學生和辦公場所,仍負擔責任。「對於學校來講,這並不容易接受,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他指出,以色列政府也有介入幫忙,比如花錢在招聘上,想方設法把人才帶回以色列,因為所有以色列大學教授都必須在國外呆過,這樣才能帶來國外的經驗和證實自己的能力。政府還會投入資源,鼓勵跨學科、跨校合作,讓大學可以在不同學院開設與高科技相關的課程等。不過,他強調,政府投入資源時是給一個指導性的方向,在這個方向裡面,學校擁有完全的自由。

培養學生的方式以及學生本身才是創業之國的真正含義

「這個國家舉國之力發展人力資本,是引領我們走向知識經濟道路的原因,也是我們成為成功的創業國家的原因。」以色列學生高中畢業後要服兵役,然後才進入大學。因為經歷了軍營的艱苦訓練,他們來讀大學時更加成熟;也因為進入大學更晚,需要擠壓課程時間,因此以色列大學生是認真而有目標地去學習。克拉夫特指出,質疑而不把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是以色列學生的天性,「紀律很重要,但是紀律不能抹殺了質疑、挑戰的可能性。」這種天性來自於猶太文化傳統,也來自於家庭教育。

在線教育與個性化學習是教育的未來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克拉夫特指出持續學習至關重要,大學的未來除了要加強與業界的合作,還應重新發明教育形式。比如將在線教育引入大學,打破在家學習、在學校討論的平衡,而大學還應該完全開放,讓學生來決定他們想學什麼,成為個性化學習的場所。

訪談結束前,克拉夫特給年輕人寫下贈言:

2017年

『發現』就是指,看到大家都看到的,但想到別人都想不到的。

——約瑟夫·克拉夫特

撰稿:徐然

編輯:黃雪迪、巴塔木

相關焦點

  • 以色列大學校長怎麼看中國高教發展和科研創新?
    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源構建上不斷改進、持續提高,我們為此深深折服。我本人也多次要求以色列的政府部門學習中國做法,改變高等教育投入方式,更好地促進以色列高等教育的發展。 創新、創業是兩國高教合作的基點 從1925年建校以來,希伯來大學就一直致力於促進教學和研究中的卓越事業--創新和創業。
  • 深度揭秘以色列:教育創新之道
    當基礎研究獲得充分的支持,下一步的技術轉化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在特拉維夫大學,校長克拉夫特也再三強調,大學應該把最多的資源投放到基礎研究。因為基礎研究是把一個創意變成創新的重要養料,而大學的本質就是為了創造知識而去創造知識。
  • 復旦MBA海外課程走進特拉維夫大學,感受智慧與創新的碰撞
    此次特拉維夫大學《創新思維與戰略》課程僅是復旦MBA海外課程的「重要一課」,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倫敦商學院等暑期海外課程也在同期進行著。四大獨具特色的頂尖名校集結為復旦MBA學生構建了最頂級的課堂矩陣,呈現出與眾不同的一站式海外課程體驗。
  • 華高萊斯丨技術要點:特拉維夫——夢想中的國際大城
    關鍵詞:城市國際化,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人才,中東不夜城,智慧候鳥,夜經濟,夜生活,國際移民,國際化創新之都作者簡介杜瑋先後主持或參與海澱區上莊鎮鎮域發展戰略研究、眉山田園型智能產業新城或許與耕耘這片創新的沃土相比,在吸引人才之初更為重要的是——讓大家知曉這裡地肥水美,並心生嚮往。特拉維夫深知這一點,城市管理者們在決定特拉維夫城市的戰略之初,便決定要打造屬於全世界人才的「夢想共同體」。這項決定不只是特拉維夫的某一規劃舉措,而是寫入頂層設計的城市內核。
  •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
    雙方領導在會前親切會見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鄭樹山與特拉維夫大學校長約瑟夫·克拉夫特親切握手主會場主持人: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軍先生籤約儀式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醫學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軍主持
  •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成功舉行國際合作網絡會議
    ,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為兩校今後開展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簡介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 是以色列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擁有9大學部、超過125個學院和學系、數百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覆蓋文、理、工、生命、醫學、藝術等多個門類。學校是一所以色列國立大學,校址位於以色列第二大城、第一大都會之心-特拉維夫。
  •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設立聯盟創新中心
    該中心將致力於加速創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與以色列初創公司之間的獨特合作模式,以及與以色列創新局(IIA)的獨家合作關係。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設立聯盟創新中心聯盟創新中心-特拉維夫(Alliance Innovation Lab Tel Aviv)專注於開發適用於自動駕駛、網絡安全和大數據的傳感器。
  • 以色列留學系列之三「特拉維夫大學介紹及申請」
    一、特拉維夫大學介紹特拉維夫大學(英語:Tel Aviv University;希伯來語: )簡稱為TAU,是一所以色列國立大學,校址位於以色列第二大城、第一大都會之心-特拉維夫;至2006年為止,特拉維夫大學學生總數有29,000名。
  • 吉林大學副校長吳振武一行訪問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
    12月28日,吉林大學副校長吳振武帶領吉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梅花、科員李悅,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副院長王守宏訪問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同特拉維夫大學副校長拉南·瑞恩(Raanan Rein)、國際交流處亞洲區域負責人艾丹娜(Danna Mattas-Applerot)、特大孔院外方院長郭志松(Asaf Goldschimdt)以及特大孔院中方院長吳洋共同商討孔子學院項目及中以高校合作等相關事宜
  • 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協辦2016特拉維夫大學「中國之夜」中文晚會
    5月31日晚,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協辦的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中國之夜」中文晚會在特拉維夫大學舉行。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吳洋、以方院長郭志松、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老師、中文專業本科與部分碩士生、中國留學生等近300人參加。
  • 北大校長王恩哥出席希伯來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並訪問以色列高校
    王校長向Ben Sasson校長介紹了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燕京學堂等項目的最新發展情況,王校長表示兩校在中國學、醫學、創業創新、專利與技術轉移等領域都具有很強的實力,未來希望加強這些重點學科的交流與合作。
  •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與特拉維夫大學達成戰略合作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楊彤) 圍繞醫學繼續教育,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6日在北京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4月成立的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醫學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旨在為會員單位提供全方位學術交流、教育培訓、人才培養等服務。
  • 王晨在特拉維夫大學出席研討會並發表演講
    10月19日晚,「中國、以色列和世界經濟」研討會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舉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應邀在此次研討會上發表題為《加強交流溝通 促進合作發展》的演講。王晨在特拉維夫大學發表《加強交流溝通,促進合作發展》的演講(國新辦楊同賀攝影)    王晨主任在演講中高度評價了不斷發展的中以關係
  • 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大學引領社會的創新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路,各項改革措施都圍繞著「創新」——不論是人事制度改革還是教育綜合改革,無一不是率先進行。因為,上海交大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創新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是一位物理學家,對於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以及創新型大學的建設,有著深刻的認識。
  • 智庫丨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中國科學院孫昌璞院士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中撰文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花功夫、費力氣回歸基礎研究。文章認為,基礎研究分四大類型,即面向重大科學目標的基礎研究、國家需求牽引的基礎研究、以人才為本的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和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的基礎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持之以恆 創新圖強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上海交通大學2019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於7月7日舉辦,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寄語畢業生:放眼未來,輝煌待續,創新需要你們來傳承接力
  • 德國創新體系的奧秘
    德國政府引導創新型企業、應用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牢牢紮根於產業,推進跨界綜合應用,緊盯企業需求,快速轉化成果。在德國人看來,創新活動的全部過程,從基礎研究到新產品、新技術的擴散,都應聯結起來。  一群致力創新的「倒騰家」  汽車,無疑是德國製造的代表作。在斯圖加特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汽車有很多父親,卻只有一個故鄉。」
  • 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舉行2019年春節聯歡會
    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舉行2019年春節聯歡會。(攝影 孫伶俐)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9日晚,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舉行了2019年春節聯歡會,中國留學生和以色列大學生歡聚一堂,猜謎語、吃餃子,歡歌笑語,共同慶祝中國春節的到來。
  • 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雙一流」建設重點是要制度創新
    &nbsp&nbsp&nbsp&nbsp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3月9日電(記者程婷 楊佩穎 趙亞超)面臨國家「雙一流」建設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歷史機遇,面臨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必須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而我認為,改革的重點應該是體制機制的創新,而體制機制創新要以制度創新為載體
  • 新華製藥與中南大學籤訂技術轉讓合同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新華製藥公告,公司於2020年12月21日與中南大學籤訂了「抗肺動脈高壓創新藥物LXH-1211研發」的《技術轉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