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工作中常看見,體制內工作任務比較重的往往都是年輕人,尤以35歲以下的人居多,而年紀偏大,特別是50多歲,臨近退休的體制內的老人,往往工作十分清閒,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呢?為什麼體制內,年輕人總是特別忙呢?
一、擔當責任的分內工作
小編身邊有一個朋友在鄉鎮政府上班,今年三十歲整,僅憑他一個人,便承擔著多種類型的工作。鎮黨委層面,每次班子會的會議記是他做,上級來領導的端茶倒水和拍照是他做,鄉鎮主官出行的陪同很多時候也是他去,徵遷組的合同協議也是他做,鎮一級兩三萬字的大材料也給他寫;在個人業務層面,他要組織機關支部每月例行的「三會一課」,督促十幾個村支部每月的基層黨建工作完成,著實辛苦。
不論是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年輕人都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做中心工作最不可或缺的幫手。有了這麼一個前提條件,年輕人自然承擔著比老一輩人更重的分工。
二、難以拒絕的人情工作
依然是上文小編提到的這個很忙的朋友,他已經做得非常的辛苦了,有一次忙完了一天,正打算和小編出去吃飯時,接到分管宣傳的一個領導的電話,說第二天有電視臺來採訪,需要臨時改一個稿出來,事實上,這並不是這個朋友的工作,但是分管宣傳的領導,就說他寫材料寫的多,能夠拿捏好分寸,相信他的能力,於是朋友又放了一次小編的鴿子。
我們作為年輕人,作為後輩,很多時候對於領導和前輩提出的「需要幫忙」工作,我們難以拒絕,這也是壓在現在體制內年輕人肩膀上的很大的重擔。
三、繁瑣複雜的程序工作
舉一個最簡單,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村委會換屆。在換,屆時我們需要完成,事前登記、公示,事中選舉過程走程序、投票等,都有非常嚴格的時間標準和人數標準及比例標準等等,因此一次換屆可能就要動用整個鎮近200號人一個多月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一家企業規模越大,程序就越複雜、越繁瑣,更何況是國家機器這麼大的一個體系呢?我們很多時候在工作中,這項工作看似馬上就完成了,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步驟要做,當然啦,這些流程絕不是說多餘,而正是因為考慮的十分周全,基本上避免了可能有爭論的大部分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工作量怎麼可能減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