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在北京進修的三個月時光就這麼過去,回想起我九月份去往北京的路上,心中一份憧憬、肩上一份行囊,回到科室上班以後,學習、工作的回憶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心中感慨萬千,寫下這份心得體會,是想寫給我與我同樣迷茫和執著的護理同仁們。
在外學習過的人可能會和我一樣的心路歷程,初次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租房、通勤、不同的飲食習俗、不同的語言習慣,除了客服學習上的困難,還要面對在陌生城市的失落,離鄉千萬裡,怎麼學習?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學習什麼?
是不是出去進修了就可以成為腎內科腹膜透析領域的專科護士?
種種問題在我心中,迷茫、疑惑、懷疑困擾著我,特別是融入北醫三院的醫護團隊後,更加認清差距,感覺自己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與老師一起分管病人後,壓力驟然增加,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下班了也不敢回家,抱著老師發的書籍一遍遍閱讀,一到腹透門診接待病人時,那種壓力和責任感還是會讓我很不適應,其中幾乎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我都在考慮我是否適合做一名腹透專科護士。
直到我在北醫三院的帶教老師孫玲華老師與我的一番促膝長談中,我明白了原來我不是這條路上迷茫的第一個人,她告訴我,腹膜透析專科護士最重要的並不是專業領域的知識有多麼強大,那些都是可以去學習的,腹透護士真正需要的是責任心和人文關懷,因為我們護理的這部分病人他們太特殊,如果選擇了這條路,趁年輕多學習,是有許多好處的,腹透的護理之路會遇到許多困難,但這幾乎是所有腹透中心都會遇到的問題,腹透病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後,必定會有許多問題,她還告訴我,我們科室派我出來進修學習,一定是我們科室遇到了困難,想要克服這些困難,才會讓人出來尋求解決之道,她讓我不要著急,我還年輕,未來還有很多學習和拓展的機會,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感謝孫老師的關心和開導,經過她的指導後,我與北醫三院的那些病人相處間也找到了一些管理和溝通上的訣竅,不再畏懼上腹透門診,三個月的學習,收穫滿滿。
眾所周知,北京的醫療技術是全國領先的,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301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海澱醫院等等都在北京,我選擇去的是在腹膜透析管理上較為知名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腎臟內科床位25張,床位周轉率很快,我所去的腹膜透析中心在冊隨訪患者321人,腹透手術登記患者1500人左右,腹透門診配備醫生2人,護士4人,專職營養師1人,他們的患者平均透齡5年以上佔50%,8年以上佔30%,10年以上佔百分之十幾,他們有四十多個患者腹透齡超過十年,腹透患者月(一種腹膜炎感染統計的數據)超過80個患者月,甚至有患者透析16年沒有出現一次腹膜炎,雖然他們在冊隨訪的患者並不算多,但是他們的患者管理質量高,特別是營養管理這方面,非常有特色。
腹透門診是每周一、周二、周四上午接待病人,下午抄錄化驗數據,每周二下午查房,醫護人員將本周來門診隨訪的患者的病歷拿出來討論,針對患者本次來隨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陽性症狀體徵、有問題的化驗結果、腹膜炎、併發症、營養問題、容量負荷、毒素清除問題等等做一系列討論,然後擬訂患者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每周三上午由腹透護士電話隨訪本周來院複查的患者,指導飲食、用藥、運動、治療方案並且確定下次隨訪時間。每周三下午腹透醫生手術,周四周五由腹透責任護士培訓新置管手術患者,時間安排合理,門診的預約制管理落實嚴格,這樣避免了病人扎堆複診的情況,真正做到了忙而不亂,連續性的護理。
腎內科的學習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由腹透專職醫生為我們講解CKD(慢性腎臟病)和腹膜透析的診療與腹透方案制定,腹透護士為我們講解護理操作、腹透患者隨訪、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容量控制、併發症的監測與管理,營養師為我們上營養科,三者相互結合,配合查房時提問,讓我們把理論知識應用到患者身上,教學效果好。
除了腎內科安排的課程,北醫三院護理部的老師們也為我們安排了護理質量管理課程,讓我們見識到了北醫三院強大的護理團隊和先進的管理系統、信息系統。
在北醫三院學習的這三個月,是我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三個月,我與這樣的上班模式磨合,這樣的管理模式也讓我成長,我有過迷茫和委屈,但幸好我有一個非常強大和優秀的老師指引我,我的帶教老師孫老師她已經從事腹膜透析二十多年,她見證了中國的腹膜透析從無到有,她見證了三院的改革變遷,她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了,五月份她就要退休了,她告訴我,「你還是太嫩了,不過你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她告訴我她在我這個年紀時的故事,她給我講了許多病人的往事,她總在說管理腹膜透析的這些年,看盡人間百態,她雖有感慨,但她從來不抱怨,她五十多歲了還能跟著醫生上臺做手術到十二點,管理腹膜透析這麼多年,也沒見她說累,她帶了那麼多學生,她的學習遍布五湖四海,但她從來不敷衍任何人,她給我的第一本書我看完了,她就給我看第二本,直到我把她的書架子翻的亂七八糟,她還笑我要把她的老底吃空,可她還是會不斷的給我新的書籍,讓我充實自己,我也和她拌嘴,她就笑話我固執,她是那種老一輩的醫護人員,思想略保守,但是人格很高尚,回來以後我有問題、遇到困難也會和她發消息,她還是一如既往的開導我、指引我,給我安慰和幫助,雖然我們只有三個月的相處時光,但她在我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想對護理同仁們說,當你打開了一扇門,會有另外一個世界等著你,雖然它是未知的,但它也是足夠精彩的,不要懼怕困難,也許它會讓你痛苦和迷茫,可是它也會讓你成長,願那些和我一樣不知道如何選擇的年輕人,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