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進修有感

2021-03-01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

時間飛逝,在北京進修的三個月時光就這麼過去,回想起我九月份去往北京的路上,心中一份憧憬、肩上一份行囊,回到科室上班以後,學習、工作的回憶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心中感慨萬千,寫下這份心得體會,是想寫給我與我同樣迷茫和執著的護理同仁們。

在外學習過的人可能會和我一樣的心路歷程,初次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租房、通勤、不同的飲食習俗、不同的語言習慣,除了客服學習上的困難,還要面對在陌生城市的失落,離鄉千萬裡,怎麼學習?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學習什麼?

是不是出去進修了就可以成為腎內科腹膜透析領域的專科護士?

種種問題在我心中,迷茫、疑惑、懷疑困擾著我,特別是融入北醫三院的醫護團隊後,更加認清差距,感覺自己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與老師一起分管病人後,壓力驟然增加,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下班了也不敢回家,抱著老師發的書籍一遍遍閱讀,一到腹透門診接待病人時,那種壓力和責任感還是會讓我很不適應,其中幾乎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我都在考慮我是否適合做一名腹透專科護士。

直到我在北醫三院的帶教老師孫玲華老師與我的一番促膝長談中,我明白了原來我不是這條路上迷茫的第一個人,她告訴我,腹膜透析專科護士最重要的並不是專業領域的知識有多麼強大,那些都是可以去學習的,腹透護士真正需要的是責任心和人文關懷,因為我們護理的這部分病人他們太特殊,如果選擇了這條路,趁年輕多學習,是有許多好處的,腹透的護理之路會遇到許多困難,但這幾乎是所有腹透中心都會遇到的問題,腹透病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後,必定會有許多問題,她還告訴我,我們科室派我出來進修學習,一定是我們科室遇到了困難,想要克服這些困難,才會讓人出來尋求解決之道,她讓我不要著急,我還年輕,未來還有很多學習和拓展的機會,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感謝孫老師的關心和開導,經過她的指導後,我與北醫三院的那些病人相處間也找到了一些管理和溝通上的訣竅,不再畏懼上腹透門診,三個月的學習,收穫滿滿。

眾所周知,北京的醫療技術是全國領先的,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301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海澱醫院等等都在北京,我選擇去的是在腹膜透析管理上較為知名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腎臟內科床位25張,床位周轉率很快,我所去的腹膜透析中心在冊隨訪患者321人,腹透手術登記患者1500人左右,腹透門診配備醫生2人,護士4人,專職營養師1人,他們的患者平均透齡5年以上佔50%,8年以上佔30%,10年以上佔百分之十幾,他們有四十多個患者腹透齡超過十年,腹透患者月(一種腹膜炎感染統計的數據)超過80個患者月,甚至有患者透析16年沒有出現一次腹膜炎,雖然他們在冊隨訪的患者並不算多,但是他們的患者管理質量高,特別是營養管理這方面,非常有特色。

腹透門診是每周一、周二、周四上午接待病人,下午抄錄化驗數據,每周二下午查房,醫護人員將本周來門診隨訪的患者的病歷拿出來討論,針對患者本次來隨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陽性症狀體徵、有問題的化驗結果、腹膜炎、併發症、營養問題、容量負荷、毒素清除問題等等做一系列討論,然後擬訂患者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每周三上午由腹透護士電話隨訪本周來院複查的患者,指導飲食、用藥、運動、治療方案並且確定下次隨訪時間。每周三下午腹透醫生手術,周四周五由腹透責任護士培訓新置管手術患者,時間安排合理,門診的預約制管理落實嚴格,這樣避免了病人扎堆複診的情況,真正做到了忙而不亂,連續性的護理。

腎內科的學習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由腹透專職醫生為我們講解CKD(慢性腎臟病)和腹膜透析的診療與腹透方案制定,腹透護士為我們講解護理操作、腹透患者隨訪、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容量控制、併發症的監測與管理,營養師為我們上營養科,三者相互結合,配合查房時提問,讓我們把理論知識應用到患者身上,教學效果好。

除了腎內科安排的課程,北醫三院護理部的老師們也為我們安排了護理質量管理課程,讓我們見識到了北醫三院強大的護理團隊和先進的管理系統、信息系統。

在北醫三院學習的這三個月,是我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三個月,我與這樣的上班模式磨合,這樣的管理模式也讓我成長,我有過迷茫和委屈,但幸好我有一個非常強大和優秀的老師指引我,我的帶教老師孫老師她已經從事腹膜透析二十多年,她見證了中國的腹膜透析從無到有,她見證了三院的改革變遷,她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了,五月份她就要退休了,她告訴我,「你還是太嫩了,不過你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她告訴我她在我這個年紀時的故事,她給我講了許多病人的往事,她總在說管理腹膜透析的這些年,看盡人間百態,她雖有感慨,但她從來不抱怨,她五十多歲了還能跟著醫生上臺做手術到十二點,管理腹膜透析這麼多年,也沒見她說累,她帶了那麼多學生,她的學習遍布五湖四海,但她從來不敷衍任何人,她給我的第一本書我看完了,她就給我看第二本,直到我把她的書架子翻的亂七八糟,她還笑我要把她的老底吃空,可她還是會不斷的給我新的書籍,讓我充實自己,我也和她拌嘴,她就笑話我固執,她是那種老一輩的醫護人員,思想略保守,但是人格很高尚,回來以後我有問題、遇到困難也會和她發消息,她還是一如既往的開導我、指引我,給我安慰和幫助,雖然我們只有三個月的相處時光,但她在我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想對護理同仁們說,當你打開了一扇門,會有另外一個世界等著你,雖然它是未知的,但它也是足夠精彩的,不要懼怕困難,也許它會讓你痛苦和迷茫,可是它也會讓你成長,願那些和我一樣不知道如何選擇的年輕人,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與北醫三院骨科籤約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
    近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骨科論壇暨骨科專科醫聯體成立大會上,通過嚴格審核和資格評定,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被評為北醫三院首批骨科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骨二科主任鞠玉亮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代表醫院籤署合作協議並接受證書。
  • 北醫三院開通「微信就診」
    記者29日獲悉,北醫三院已開通微信就診全流程線上服務。患者通過微信就能享受到建卡、預約掛號與繳費、診間費用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服務。患者通過微信關注「北醫三院服務號」後,可在線填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基本信息,上傳身份證照片,申請辦理就醫卡進行預約掛號與繳費。
  • 北醫三院:科技創新 驅動學科群建設
    作為北京大學的附屬醫院,北醫三院既是一家疑難疾病會診中心,又是一家醫學新技術的研發中心。醫院創新的動力源於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源於他們面對患者病痛、希望給予幫助的醫者仁心。 作為醫院,對創新的激勵方式,除了營造創新文化之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創新平臺。所謂創新平臺,就是要為創新者提供最好的資源和服務,同時去承擔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
  • 北醫三院建檔時間更新,建檔流程攻略整理
    北醫三院建檔時間: 截至1月11日,北醫三院預產期2021年8月31日名額已滿;預測2021年1月26日,預產期2021年9月15日滿。
  • 北醫三院:夜間手術對病人不便,我們安排在周末白天
    在金昌曉看來,「北醫三院取得的成果符合政策預期,相比過去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本輪醫改以來,北京穩步前行推進改革,成為醫改明星地區之一。北醫三院在一系列醫療服務流程再造的過程中,形成了哪些寶貴經驗?日前,健康界獨家專訪金昌曉,了解背後的細節和故事。
  • 北醫三院建檔條件最新更新,準媽媽不可錯過
    北醫三院建檔條件更新了,新手媽媽們知道嗎?趕快來收下這份最新的北醫三院建檔全流程攻略吧。 北醫三院建檔條件 1、海澱區的母子健康手冊,母子手冊在非海澱區的建檔名額非常少。
  • 助力國家公共安全 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開診運營
    2018年3月,首都機場集團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下稱北醫三院)進入合作探討期;9月7日,雙方籤署《委託經營合作協議書》;今天(12月26日),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啟動會在該院區新樓召開,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揭牌儀式在啟動上舉行
  • 崔麗為北醫三院打call 鼓勵醫院擴大宣傳
    2018年2月9日下午,國家衛生計生委崔麗副主任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許樹強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人事司南春梅副司長、北大醫學部王維民副主任等領導陪同下慰問北醫三院醫務人員。喬傑院長、金昌曉書記等領導陪同。崔麗副主任一行首先來到北醫三院急診科,在搶救室、留觀室和醫生辦公室了解醫務人員工作情況。
  • 北醫三院vs海澱婦幼
    很多坐標北京海澱的準媽媽來找我,糾結是選擇北醫三院還是海澱婦幼建檔,希望小編給出一些建議。小編也實地去考察了北醫三院和海澱婦幼這兩家醫院,下面說一下關於這兩家醫院的優缺點,希望對準爸爸媽媽們在選擇建檔醫院的時候,能有所幫助。
  • 北醫三院將建順義院區 擬定於板橋核心區
    原標題:北醫三院順義院區項目籤約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日前與順義區政府籤約,共同建設北醫三院順義院區。   北醫三院順義院區地址擬定於板橋核心區。新址交通方便,西鄰京承高速,南鄰昌金路,東鄰天北路。
  • 運動醫學等多臺手術在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完成
    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自2018年12月27日正式運行以來,作為醫院傳統品牌學科和醫院重點輸出的優勢學科,婦科和運動醫學科第一時間入駐新院區開展工作。在院領導、麻醉科、手術室和病理科的鼎力支持下,經過院區各部門科室通力合作,機場院區完成多臺手術。
  • 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已順利完成30臺手術
    2018年12月27日,北醫三院首都機場院區開始正式運行。此舉是首都機場資源優勢與北醫三院專業優勢相結合後,「立足社區,惠及全國」的集中體現。據了解,作為北醫三院新院區,首都機場院區從門診開診到成功實施手術,各部門團結協作、敬業高效,充分展現了院區「服務航空、發展特色、精醫強院」的宗旨。作為該醫院傳統品牌學科和醫院重點輸出的優勢學科,婦科和運動醫學科第一時間入駐新院區開展工作。1月11日,記者從北醫三院獲悉,經過該院區各部門科室通力合作,機場院區已順利完成30臺手術手術。
  • 北醫三院帶動我國骨科接軌國際
    陳仲強院長介紹,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始建於1958年,至今已五十周年,在脊柱,關節及創傷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突破性的發展,從北醫三院骨科的發展見證了中國骨科學術水平的騰飛。比如,國際上對頸椎病的手術治療開始於上世紀的50年代,北醫三院骨科是國內最早開展頸椎病研究的單位,歷經50載幾代骨科工作者的努力,累計完成頸椎手術近2萬例,在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形成了國內最完善、最科學的頸椎病診斷和治療體系。  進入九十年代後,三院骨科在脊柱外科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在國內率先將脊柱外科進一步細化,成立腰椎組。
  • 北醫三院護理團隊:溫暖新冠肺炎患者的「三米陽光」
    在此次援鄂抗疫戰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護理團隊秉持這一護理理念,被視為溫暖武漢的「三米陽光」。1月26日至4月4日,北醫三院先後分三批共派出137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開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北醫三院專場舉行
    5月8日15:00,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專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廳正式舉行。北醫三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沈寧,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援鄂醫療隊副隊長葛慶崗,北醫三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吳超,北醫三院急診科主管護師、援鄂醫療隊隊員崔曼參加新聞發布會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
  • 【燕園學人】創新路上又一程:訪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
    團隊負責人、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興奮地宣布:臨床觀察的初步結果,證實了3D列印頸椎人工椎體和頸椎椎間融合器用於頸椎固定與融合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優越性。北醫三院也成為最早在中國將3D列印技術引入骨科治療領域的醫院之一。
  • 北醫三院專家完成震後首臺骨科手術
    9日,北醫三院骨科吳奉梁、危重醫學科李強,作為國家醫療隊專家組成員乘機赴綿陽救治傷員。據悉,首批到達綿陽中心醫院的國家衛計委派出的醫療專家共有9名,專家組分為醫療、心理疏導和防疫三個組。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強任組長。
  • 北醫三院骨科成功切除脊索瘤
    後來聽說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最擅長治療頸椎病,便抱著一線希望找到了北醫三院骨科。經CT、核磁影像顯示頸部有一個大瘤子,已經侵蝕了頸椎骨這個重要的生命樞鈕,壓迫脊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為了救治朱雲亮,三院骨科的專家們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無影燈下,一場挽救生命,清除腫瘤、重建頸椎、支撐頭顱的手術在黨耕町教授、劉忠軍、劉曉光、田雲等大夫共同配合下,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 北醫三院全新「微官網」上線
    目前,北醫三院院利用這種新一代網站,正式開通手機微信客戶端平臺。內容包括:醫院概況、門診導航、科室特色、專家介紹、就診信息、預約掛號、候診提醒、報告查詢、通知公告、住院指南、健康教育、互動平臺、醫院交通、消息等,著重考慮了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所關注的一些問題。11月27日開通僅一天時間,微信平臺點擊率達12.4萬,成功關注人數762,成功預約掛號127人次。
  • 北醫三院參加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從今年1月至7月5日,北醫三院共接診急診患者81644人次,其中急症孕產婦3432人次;完成各類急診手術1449臺,做到了全院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零感染。付衛付衛從加強組織領導與制度建設層面切入,詳細介紹了北醫三院深入推進急診急救重點的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