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六大國有銀行盈利能力無可比擬 淨息差同比收窄 日均淨賺...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截至今天,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的業績報告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從發布的年報數據來看,資產規模均實現穩健提升,資產質量逐步向好,盈利能力依然無可比擬。據統計,過去一年,六大行的歸母淨利潤合計達到11167億元,日賺超30.6億元。

下面,金融界《數說》梳理了六大國有銀行的核心數據,以饗讀者。

看點一:工行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 郵儲銀行總資產超越交行

從資產規模來看,工行終於突破30萬億元,以30.11萬億元的規模遙遙領先,增速也處於中等偏上水平達8.7%。

建行以25.44萬億元的總資產位居第二,增速也同時位列第二,達,9.53%;農行總資產達到24.88萬億元,排名第三,但是增速高達10.03%,位居第一,正在與建行總資產規模的差距逐步縮小。

中行的總資產為22.77萬億元,增速為7.06%;郵儲銀行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超越交行,增速為7.36%。交行資產總額達9.91萬億元,增速最慢,不過已經逼近10萬億元大關。

看點二:工行日賺8.55億元 郵儲銀行淨利增速位居六行之首

從經營情況來看,工行的宇宙行之稱名副其實,該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8551.64億元,增幅高達10.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22.24億元,日賺8.55億元。

建行、農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667.33億元和2120.98億元,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中國銀行淨利潤實現1874.05億元,位居第四位;增幅均徘徊在4%-5%之間。

交行實現淨利潤772.81億元,在六大行中位列第五,增幅4.96%;郵儲銀行實現淨利潤609.33億,排名墊底,但是16.48%的兩位數增速卻位居六行之首。

 看點三:五家銀行淨息差均有下降 今年或將繼續收窄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銀行淨息差逐步收窄。對比六大國行的淨息差,只有交行的淨息差呈現回升,數據顯示,交行全年日均淨息差同比上升7bps,有分析認為主要得益於負債成本改善,計息負債付息率同比下降6bps。不過,交行的淨息差也是最低的,僅有1.58%。

郵儲銀行、農行的淨息差為2.5%、2.17%,分別較上年下降了17個和16個基點,建行、工行、中行分別較上年下降了5個基點、6個基點、6個基點。

農行副行長張克秋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農行NIM(淨息差)的運行在合理區間,符合預期。張克秋認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行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隨著LPR定價貸款佔比的進一步提升和預期市場利率中樞總體波動下行,加強對銀行資產負債的雙向組合管理,對NIM的管理是十分關鍵的。

建設銀行財務長許一鳴同樣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指出,預計2020年淨息差大概下降10個基點左右。工行也在發布會上坦言,預計公司今年淨息差仍將繼續收窄,但壓力或主要來自資產端。

看點四:建行資本充足率最高 郵儲銀行壓力最大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的資本總額對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是衡量商業銀行抵禦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從2019年報數據來看,六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除郵儲銀行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建行的資本充足率最高,達到17.52%,較去年上升 0.33個百分點,對此,建設銀行在年報中分析,資本充足率提升主要得益於合理開展外部融資,實現資本內生式發展。2019 年末,資本淨額增長 12.30%,提升資本充足 率 1.92 個百分點。通過利潤留存等形式,實現內源性資本較快增長,順利完成資本工具 發行和外部資本補充。

其次,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77%,16.13%,排在第二及第三位。工行在年報中指出,該行在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持 續推進資本工具創新,增強資本實力、優化資本結構併合理控制資本成本。

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59%、14.83%,分別較上年提升0.62%、0.46%。中國銀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長期以來,中行資本規劃始終堅持內部積累與外部補充並重的原則。一方面努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不斷提高資本內生能力;另一方面,結合監管要求和資本狀況,以及市場資金的情況,合理推進外部資本補充。2019年,中行陸續完成了400億元永續債、1,000億元境內優先股、700億元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全年補充資本2,100億元,創我行歷年新高。下階段,中行將儘快完成股東大會批准通過的剩餘400億永續債發行計劃,同時啟動制訂新一輪的資本補充計劃,適時啟動相關發行工作。

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13.52%,排名最低壓力最大,3月17日,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已成功完成2020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這是郵儲銀行自A股上市後的又一大動作,同時也是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完成發行的首單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根據募集說明書披露,本期債券發行完成後,募集資金能夠提升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約1.67個百分點。

看點五:農行不良率下降最多 交行撥備覆蓋率最低

不良貸款率是衡量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具體來看,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僅為0.86%,與上年持平,撥備覆蓋率389.45%,較上一年提升了42.65個人百分點。

其它5家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均有改善,其中農業銀行的不良率下降最多,較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較上一年提升了36.57%。

交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達1.47%,此外,撥備覆蓋率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僅有171.77%,而且是六大行中唯一較去年下降的銀行。

相關焦點

  • 2018年六大行共賺1.06萬億:淨息差承壓、中收佔比待提高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銀行2018年報披露完畢,六家國有大行的盈利狀況尤其備受關注。年報顯示,2018年六大行淨利潤共為1.06萬億元,比2017年多賺了495億元。在這1.06萬億的淨利潤中,利息淨收入貢獻了絕大部分。不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差不斷的縮小,2019年各大行在淨息差方面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 六大行2019年共賺1.12萬億 淨息差承壓、尋路零售市場
    年報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穩步提升,共實現了1.12萬億的淨利潤;國有大行資產規模座次略有變動,工行以30.11萬億顯著優勢穩居第一,郵儲銀行以高達16.48%的增速領跑增幅榜,並超過交通銀行總資產。不過,在大行的盈利能力上,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淨利差等指標的下行也頗受關注。
  • 2019年國有銀行利潤增長無憂 六大國有銀行2018年報解析
    ■武 雯  2018年度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銀行各項指標同比均實現改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 淨利滑坡息差收窄 國有行高管怎麼說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孟凡霞 馬嫡 宋亦桐六大行「中考」成績單悉數出爐,在疫情衝擊下,國有大行歸母淨利潤紛紛滑坡,合計同比少賺700億元。與此同時,六大行的淨息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且各行不良率也均出現了上漲。
  • 六大行年報看點:淨利增速持續回暖 淨息差改善
    截至3月29日披露完畢的六家國有大行2018年年報顯示,六大行取得了資產規模的穩步增加,淨利增長較2017年呈持續回暖,淨息差出現改善,同時在不良控制上表現較好,不良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對於2019年而言,幾家大行高層認為淨息差未來的走勢依舊不樂觀。
  • 央行:利率市場化讓銀行淨息差收窄壓力大增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和市場競爭加劇,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壓力上升   「金融機構中長期盈利能力仍面臨挑戰,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尚需增強
  • 3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業績大降超千億,近六成銀行淨息差...
    同時,記者分析了第二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下滑的30家銀行,其中包括六大行、9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7家農商行,佔比分別為20%、30%、26.67%、23.33%。進入三季度以來,隨著經濟不斷修復,銀行撥備計提力度有所放緩,三季度當季實現淨利潤4874億元,同比降幅較二季度大幅收窄。另外,金融系統向實體讓利的目標也即將達成。這些因素有利於緩解市場對銀行基本面的負面擔憂,緩釋此前對銀行板塊盈利的壓制,板塊或將迎來業績拐點。  17家銀行三季度貸款餘額同比增速較二季度放緩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影響,國內經濟增速放緩。
  • 15家上市銀行前3季淨利增6.6% 11家現2位數同比增長
    目前已披露三季報的15家銀行中,除農業銀行和渝農商行外,其餘13家銀行均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同比增長率。淨利潤方面,除工行、農行、交行和鄭州銀行外,其餘11家銀行均實現了兩位數的淨利同比增長率。五大行中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已經發布三季度財報。
  • 四大行上半年盈利穩定增長 預計LPR對淨息差影響有限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餘蕊 劉玉龍)中農工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期業績近日集中發布。上半年,四大行盈利穩定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力度加大,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盈利穩定增長 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總體看,四大行盈利保持穩定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尤其是支持民營、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的力度加大。同時,各家銀行增大撥備力度,持續改善資產質量,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 一天可淨賺30億,六大行業績成績單出爐,排名靠前的券商呢?
    近日,就是不少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19年年報的日子,可以看出來我國的銀行賺錢能力可不一般。六大行業績報告出爐隨著昨日晚間農業銀行披露2019年的年報,我國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在2019年的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從這六大商業銀行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銀行賺錢能力不可謂不強。
  • 郵儲銀行2019年淨利610億 淨息差同比下降17個基點至2.50%
    據悉,2019年郵儲銀行加速向數據驅動、渠道協同、批零聯動、運營高效的新零售銀行轉型,有力推動差異化的零售銀行戰略定位有效落地。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郵儲銀行淨利息收益率(NIM)和淨利差則均有所收窄。
  • 林曉金融觀察:商業銀行盈利為什麼和宏觀經濟背離
    上市銀行2018年淨利潤增速5.2%、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速6.8%、三季度增速7.5%。部分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重回兩位數增長區間,而在2015-2017年期間,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分別只有2.1%、2.7%和4.82%,幾近停滯。
  • 上半年銀行淨息差企穩:五大行中僅交行同比下降
    數據顯示,五大行中,除了交行上半年淨息差同比下降9個基點至1.41%之外,工行、建行、農行、中行淨息差則均有所提升,分別同比上升14BP、20BP、11BP、4BP;中信銀行淨息差同比上升0.12個百分點;光大銀行淨息差也同比上升 11 個 BP等等。「上市銀行2018年半年報的最大亮點在於淨息差全面改善。
  • 民生銀行淨利增速跌穿2% 淨息差收窄撥備計提增加
    民生銀行昨晚發布2016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集團(包括民生銀行及其附屬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23億元,同比增加4.45億元,增幅1.66%。但其基本每股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3.85%,為0.75元。民生銀行表示,淨利潤增速放緩主要是受淨息差收窄、撥備計提增加以及「營改增」等因素的影響。
  • 利率市場化衝刺 銀行淨息差收入現分化
    在這一背景下,銀行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從2017年A股上市銀行年報來看,銀行淨息差收入已現分化,國有四大行的淨息差在幾年連續下滑後整體上升,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則普遍還呈下降態勢。有分析人士認為,利率市場化會倒逼銀行加快經營模式和經營戰略轉型。
  • 大和:淨息差(NIM)收縮將影響內銀盈利能力 升工商銀行(01398)至...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大和發布報告稱,宏觀挑戰及淨息差(NIM)收縮將繼續在明年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但看到被低估的國有銀行有結構性機遇,其堅韌的基本面及具有逆周期增長特性的投資者提供支持。
  • 國有五大行擴至六大,郵儲銀行憑什麼入圍?
    這是監管文件中首次將郵儲銀行列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此前,郵儲銀行機構類型均列為「郵儲銀行」,行政級別上也較國有五大行低一級。加入國有大行,息差優勢明顯國有五大行一直佔據銀行業榜首位置,如今郵儲銀行能與五大行比肩著實不容易,雖然在某些方面與其他五大行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郵儲的優勢非常明顯。
  • 36家中國上市商業銀行畫像:1.65萬億壞帳、8700億淨利潤
    六大國有銀行之外的30家商業銀行呈現更大的活力。今年上半年,該30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1.7%,高於六大國有銀行10.3%的擴張速度。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增速放緩,與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相關。中國已經過了重工業化時代,一定程度上,未來經濟發展主要依賴那些創新與活力十足的中小微企業,而開發這樣的客戶,一些中小規模的商業銀行具備更明顯的優勢。
  • 2019銀行淨息差四大變化趨勢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刊特約2019年銀行淨息差的變化趨勢可能表現在同業負債成本大幅跳水、存款成本升高、投資收益率下降、貸款收益率上升四個方面。預計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會在2019年1季度達到相對高點,股份行在1季度淨息差獲得同比最大增幅後逐季下降,四大行的淨息差在1季度會達到相對低點,之後在低位穩定的可能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