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銀行淨息差四大變化趨勢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刊特約

2019年銀行淨息差的變化趨勢可能表現在同業負債成本大幅跳水、存款成本升高、投資收益率下降、貸款收益率上升四個方面。預計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會在2019年1季度達到相對高點,股份行在1季度淨息差獲得同比最大增幅後逐季下降,四大行的淨息差在1季度會達到相對低點,之後在低位穩定的可能較大。

在中國,目前銀行的收入大頭還是淨利息收入,一般可以佔到銀行總收入的70%~80%。而且,銀行淨利息收入的變化因子相對較少,主要有淨息差和生息資產規模兩個變動項。其中,生息資產規模與貨幣政策以及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相關性較大,通常用M2增速作為銀行生息資產擴張的參考標準。那麼剩下的就是關於淨息差的評估了,只要能夠預測出淨息差的變化方向,就可以對銀行的營業收入有個大體的預判。

隨著各家銀行2018年年報的披露,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因為息差的變化通常具有連續性,所以通過觀察淨息差連續變化的趨勢和原因,可以對未來的息差變化做出預測。下面就通過幾家典型的銀行來分析不同銀行在未來一段時間淨息差變化的趨勢。

樣本一: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000001)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其中貸款主要是以高息的個人信用貸款為主,而存款中定期存款佔比較高。筆者查詢了平安銀行2018年的3季報和年報,將相關的數據拼接成表1。其中的第4季度單季數據是用1-9月和1-12月數據推測出來,推測的大致方法為:假設在全年中對應的日均餘額近似於不變設為m,設1-9月的利率為Y1,1-12月的利率為Y2。那麼第4季單季的利率Y=(m×Y2-m×Y1×0.75)×4/m=4×Y2-3×Y1。

通過表1可以看出,平安銀行的貸款利率還在持續上行中,這與它將大量低利率的對公貸款替換為高利率的個人信用貸有關。債券投資、同業等資產的收益率都有較明顯地下降,這些資產由於流動性充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產荒,所以,這類資產的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兩種作用相抵消,結果資產的收益率在下半年保持了動態平衡。而負債端,由於平安銀行的存款一直是依賴高息攬儲,所以其成本本身就已經偏高,短期並未繼續上行。而同業存單和同業負債受益於市場流動性充裕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2019年1季度銀行間流動性進一步充裕,所以在上述的資產和負債中,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同業存單、投資等都會不同程度下降,唯一的看點是平安銀行是否可以繼續通過調整貸款結構拉高貸款收益率抵消其他資產下跌的效應。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在1季度平安銀行的淨息差環比可能出現進一步走闊或者至少保持現有水平,而同比去年1季度的2.25%有較大的同比漲幅(11.56%)。

樣本二: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600036)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同業存單佔比非常低。其中貸款是對公和個人貸款相對均衡配置,同時在個人貸款中也是低收益的按揭貸款和高收益的信用貸款並重。而存款中活期存款佔比明顯偏高。相比於平安銀行的年報,招商銀行的年報更友好,會在年報中直接披露第3季度和第4季度的成本收益率。將這些數據整合成表2。

從表2可以看到,招行第4季度在資產端收益率的擴張主要來源於貸款收益率的走高。而投資資產的收益率表現出對市場流動性充裕的一種抵抗性波動,並未大幅走低。而在負債端佔比最高的存款成本並未跟隨市場上浮。這個完全得益於招行在負債端以客戶黏性為基礎獲取的大量活期資金。同業存單利息下降較其他股份銀行明顯偏低,這個是由於招商銀行持有的同業存單久期偏長,2018年上半年部分高息的同業存單還沒到期。

根據筆者掌握的同業存單發行數據推測在2019年1季度這部分成本將從4.2%快速下行到3.7%左右,帶動總負債下行2個基點。而資產端招行的收益率有望環比持平或微增。最終1季度的淨息差有望增大到2.68-2.7%,同比2018年1季度淨息差漲幅為5.1%。

樣本三: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且個人貸款中收益率較高的信用貸佔比很低,更多的是收益率較低的個人按揭。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但是零售存款中定期佔比偏高。同業存單佔比非常低。建行的年報僅僅披露了全年成本收益率,筆者只能藉助3季報公布的淨息差估測第4季的淨息差,通過中報公布的成本收益率推測造成問題的原因。現在將數據拼起來得到表3。

3季度建設銀行的淨息差2.34%,由此可以推算出建設銀行第4季度淨息差只有2.22%左右。這個代表了四大行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息差發生了趨勢上的收縮,而且這個環比收縮幅度還是相當大的。通過分析可以看到主要的因素是存款成本的抬高,而且考慮到3季度的淨息差還是沒變,說明存款的負債成本前3個季度估計最多在1.35%-1.36%。那麼可以推論出第4季度單季建設銀行的存款成本高達1.48%-1.51%左右。

這說明四大行這種依靠網點而不是客戶黏性維持的低成本存款在同業高息攬儲的衝擊下成本會有較大的上升。預計第1季度淨息差維持2.22%,比2018年1季度收縮幅度在5.5%。

樣本四: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600000)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配置的貸款佔比相對來說不足50%,有大量的類信貸資產放在投資分項中。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但是相比之下,浦發銀行的同業存單和同業負債佔比會遠高於四大行和招行。由於浦發的年報中並未披露單季度的數據,而第3季度中也沒有披露淨息差信息。所以,只能對比中報和年報的數據,如表4所示。

浦發銀行代表的是股份行中一大批依靠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銀行,比如,興業銀行(601166)、民生銀行(600016)、中信銀行(601998)等。從表4可以看到,浦發銀行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年報都比中報要好,特別是負債端。通過中報和年報的息差數據可以推算出下半年的淨息差大概是在2.11%左右。按照流動性的變化看,第4季度的淨息差應該會高於下半年的2.11%,最終可能在2.15%左右。而這個趨勢在明年1季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強,那麼在1季度浦發的淨息差同比增幅可能會高達25%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生息資產不變的情況下,淨利息收入的增幅可能是類似的。

2019年銀行淨息差四大變化趨勢

通過上面4個樣本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些共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如何演變則會直接影響到銀行在2019年淨息差的變化趨勢:

1.同業負債成本大幅跳水。這一趨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所表現,並且有望在2019年1季度達到高潮。各家銀行受影響的程度取決於各自對同業負債的保有量和久期,一般保有量越大得到的利好越大,久期越短影響體現得越快。但是,從現在銀行間市場利率的情況看,未來同業利率繼續大幅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後面可能保持低位震蕩。

2.存款成本升高。4個樣本中有2類銀行的成本有明顯地上升,一類是依賴網點保持存款優勢的4大行,這些銀行受到了同業高息攬儲的壓力。另一類是存款基礎不強需要通過高息攬儲增加存款的銀行。

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代表的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存款本身多數來源於高息攬儲,成本不會再顯著上漲,另一個是依靠客戶黏性穩住了存款成本。銀行間利率大幅走低的背景下,存款成本的上升和目前監管機構要求的同業負債限制比例有關。很多銀行由於同業負債佔比太高了,即使同業成本下降也不得不去高息攬儲,這種行為反過來影響了其他銀行,造成整個銀行系統存款成本的趨勢性上行。

但是,這種趨勢隨著流動性的充裕會開始受到限制,2019年開年以來各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已經有了顯著的下降,所以存款成本上升的趨勢估計會在2019年達到頂峰。

3.投資收益率下降。這和銀行間流動性充裕造成的資產荒有關,這一影響目前還在持續發酵中,估計到了下半年隨著銀行高息資產的陸續到期,這一態勢會愈演愈烈。

4.貸款收益率上升。這一趨勢和前期銀行負債成本上行後提高貸款利率以及調整貸款結構(提高高收益的零售信用貸)有關。由於貸款的久期偏長,這種利率上行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最終負債成本的下降會最終傳導到貸款上。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會在2019年1季度達到相對高點,後面負債成本下降的因素會基本消除,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的作用會逐漸顯現。不同的銀行表現可能會不盡相同。同業佔比較高的股份行在1季度淨息差獲得同比最大增幅後會逐季下降,最終全年的淨息差可能和2018年保持持平或略向好。四大行的淨息差在1季度會達到相對低點,後面在低位穩定的可能較大。

相關焦點

  • 四大行上半年盈利穩定增長 預計LPR對淨息差影響有限
    農業銀行資產質量控制得較好。農業銀行201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223.72億元,同比增長5.5%,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3.9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7萬億元。不良貸款餘額1853.1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6.90億元,不良率1.43%,較上年末下降0.1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出現「雙降」。撥備覆蓋率達到278.38%。
  • 一文讀懂工行業績發布會四大要點:LPR對銀行淨息差影響有限
    一文讀懂工行業績發布會四大要點:LPR對銀行淨息差影響有限 騰訊財經8月29日訊今日,中國工商銀行公布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工商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686.9億元,同比增長5%。
  • 安永:上市銀行貸款佔比上升拉動整體淨息差增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安永15日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8年回顧與未來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2.17%,較上年增長7個基點。「據觀察,2018年延續到2019年一季度,金融資產構成出現一定變化,貸款增速快於其他資產,儘管貸款收益率有一定下降,但是相對於同業資產和債券投資還是更高,因此貸款佔比上升拉動整體淨息差上升。」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金融服務合伙人許旭明表示。
  • 3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業績大降超千億,近六成銀行淨息差...
    同時,在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讓利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淨息差也普遍承壓。  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同時今年受疫情衝擊,政策進一步引導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程度的背景下,作為體現商業銀行資產負債重要指標的淨息差在2020年前三季度較去年同期表現並不如人意。  此外,資產質量風險也逐漸顯現。
  • 六大行2019年共賺1.12萬億 淨息差承壓、尋路零售市場
    利息收入仍是國有銀行收入的大頭,不過,衡量利息收入的盈利能力指標如淨息差、淨利差等結果來看,六大行普遍承壓。六大行中,除了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1.58%,同比提升7個基點外,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的淨息差分別有5-17個基點的收窄。
  • 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是怎麼被招商銀行超越的?
    PE,PB估值對比:PE在2017年前,三個銀行都差不多。甚至2014年前後,民生銀行的PE最高。真正的分化點在2017年。PB的趨勢也一樣,分化點也在2017年。估值是主觀的,反映的是市場對這三個銀行的看好程度發生了變化。從估值是看,2017年是分化點。估值是主觀的,估值的拐點在2017年。
  • 全面PK四大行業績:招商銀行還屬於「優質股」嗎?
    招商銀行各項指標均處於行業前列,基本面優異,不良率為上市國有銀行和股份行中最低;零售業務的發展也推動其資產質量穩中趨好,撥備覆蓋率也領跑股份行;穩健的資產質量及堅實的風險抵禦能力賦子充足的利潤反哺空間,,App用戶及月活持續高增長,僅次於四大行。
  • 存款成本攀升 大行淨息差上漲趨勢可能不保
    本報見習記者 徐曉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北京報導淨息差是商業銀行最關鍵的經營指標之一,反映的是其資金成本、資產分布和定價能力。2018年,中國銀行的淨息差逐季上漲,然而四大行均預測淨息差上漲的趨勢可能不保,2019年可能拐頭向下。
  • 郵儲銀行2019年淨利610億 淨息差同比下降17個基點至2.50%
    據悉,2019年郵儲銀行加速向數據驅動、渠道協同、批零聯動、運營高效的新零售銀行轉型,有力推動差異化的零售銀行戰略定位有效落地。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郵儲銀行淨利息收益率(NIM)和淨利差則均有所收窄。
  • 六大行年報看點:淨利增速持續回暖 淨息差改善
    截至3月29日披露完畢的六家國有大行2018年年報顯示,六大行取得了資產規模的穩步增加,淨利增長較2017年呈持續回暖,淨息差出現改善,同時在不良控制上表現較好,不良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對於2019年而言,幾家大行高層認為淨息差未來的走勢依舊不樂觀。
  • 穆迪:低利率將令2020年中國的銀行淨息差和保險投資收益承壓
    低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將令銀行的淨息差和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承壓,但會降低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租賃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融資成本。穆迪報告表示,因信用環境轉弱,穆迪對中國金融機構2020年的展望為負面。銀行領域,不良的角度來看,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不良貸款生成率仍將較高;近年來銀行已經收緊了不良貸款識別標準並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寬鬆的政策和低利率將使得企業償債負擔保持在可控水平;民營企業貸款的增加蘊含風險;不同銀行的資產表現將分化,小型銀行的逾期壓力可能上升。
  • 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年年增長,為何股息分紅卻年年不盡人意?
    就銀行業總體趨勢而言,2019年呈復甦趨勢,消沉了近五年的銀行有望帶來新一波的快速盈利增長,但真的很不幸的是,2020年遇上新冠疫情,又把銀行拉入「沼澤」,可無論如何疫情終會過去,最後看的還是銀行本身的經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所以拋出疫情帶來的暫時無法估計的損失,從2019年末去看,中信銀行總體經營效益還是呈現向好趨勢。
  • 「數說」六大國有銀行盈利能力無可比擬 淨息差同比收窄 日均淨賺...
    來源:金融界網站截至今天,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的業績報告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從發布的年報數據來看,資產規模均實現穩健提升,資產質量逐步向好,盈利能力依然無可比擬。據統計,過去一年,六大行的歸母淨利潤合計達到11167億元,日賺超30.6億元。
  • 利率市場化衝刺 銀行淨息差收入現分化
    在這一背景下,銀行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從2017年A股上市銀行年報來看,銀行淨息差收入已現分化,國有四大行的淨息差在幾年連續下滑後整體上升,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則普遍還呈下降態勢。有分析人士認為,利率市場化會倒逼銀行加快經營模式和經營戰略轉型。
  • 2018年六大行共賺1.06萬億:淨息差承壓、中收佔比待提高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銀行2018年報披露完畢,六家國有大行的盈利狀況尤其備受關注。年報顯示,2018年六大行淨利潤共為1.06萬億元,比2017年多賺了495億元。在這1.06萬億的淨利潤中,利息淨收入貢獻了絕大部分。不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差不斷的縮小,2019年各大行在淨息差方面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 富民銀行四年三換帥,楚龍春遭遇「老大難」
    這意味著行長一職空缺10個月後,中西部第一家民營銀行——富民銀行終於迎來「新掌門人」。 【分析解讀】 楚龍春具有央行系統工作背景,在重慶金融系統工作多年,曾任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委員、副主任。他的到來,有望給富民銀行帶來新變化,但也面臨資本充足率連年下跌等「老大難」問題。
  • 2019年國有銀行利潤增長無憂 六大國有銀行2018年報解析
    全年來看,淨息差企穩回升、非息收入逐步企穩帶動營業收入正增長;費用剛性上漲,但費用收入比同比繼續下降;資產質量保持改善,風險抵補能力有所提升,但加大減值力度對淨利潤增長具有較大負面效應。預計2019年國有銀行利潤增長無憂,向好態勢有望延續,全年淨利潤增速預計為4%-6%之間。
  • 央行:利率市場化讓銀行淨息差收窄壓力大增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和市場競爭加劇,淨息差可能有收窄的壓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壓力上升。」央行在昨日發布的《201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強調,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上升也可能增大信用風險管理的難度。利率更為靈敏地反映資金供求和市場預期變化,也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巴菲特大幅減持銀行股背後:貸款規模上不去、淨息差壓縮或成常態
    因此,今年以來他不斷減持美國的銀行股,自然是讓所有美國銀行股的投資者精神緊繃,畢竟就在一年前,他所有二級市場投資中,有45%投的都是銀行股。 如圖1可見,除了美國銀行和美國合眾銀行以外,過去一年,所有其他銀行股都慘遭減持,而且減持幅度都不小。
  • 浦發銀行發布年報及一季報 2019年末資產總額首次突破7萬億
    日前,浦發銀行發布2019年度報告以及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浦發銀行2019年末資產總額首次突破7萬億,達到70059.29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163.23億元,增長11.39%;實現實現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89.11億元,同比增長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