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刊特約
2019年銀行淨息差的變化趨勢可能表現在同業負債成本大幅跳水、存款成本升高、投資收益率下降、貸款收益率上升四個方面。預計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會在2019年1季度達到相對高點,股份行在1季度淨息差獲得同比最大增幅後逐季下降,四大行的淨息差在1季度會達到相對低點,之後在低位穩定的可能較大。
在中國,目前銀行的收入大頭還是淨利息收入,一般可以佔到銀行總收入的70%~80%。而且,銀行淨利息收入的變化因子相對較少,主要有淨息差和生息資產規模兩個變動項。其中,生息資產規模與貨幣政策以及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相關性較大,通常用M2增速作為銀行生息資產擴張的參考標準。那麼剩下的就是關於淨息差的評估了,只要能夠預測出淨息差的變化方向,就可以對銀行的營業收入有個大體的預判。
隨著各家銀行2018年年報的披露,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因為息差的變化通常具有連續性,所以通過觀察淨息差連續變化的趨勢和原因,可以對未來的息差變化做出預測。下面就通過幾家典型的銀行來分析不同銀行在未來一段時間淨息差變化的趨勢。
樣本一: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000001)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其中貸款主要是以高息的個人信用貸款為主,而存款中定期存款佔比較高。筆者查詢了平安銀行2018年的3季報和年報,將相關的數據拼接成表1。其中的第4季度單季數據是用1-9月和1-12月數據推測出來,推測的大致方法為:假設在全年中對應的日均餘額近似於不變設為m,設1-9月的利率為Y1,1-12月的利率為Y2。那麼第4季單季的利率Y=(m×Y2-m×Y1×0.75)×4/m=4×Y2-3×Y1。
通過表1可以看出,平安銀行的貸款利率還在持續上行中,這與它將大量低利率的對公貸款替換為高利率的個人信用貸有關。債券投資、同業等資產的收益率都有較明顯地下降,這些資產由於流動性充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產荒,所以,這類資產的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兩種作用相抵消,結果資產的收益率在下半年保持了動態平衡。而負債端,由於平安銀行的存款一直是依賴高息攬儲,所以其成本本身就已經偏高,短期並未繼續上行。而同業存單和同業負債受益於市場流動性充裕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2019年1季度銀行間流動性進一步充裕,所以在上述的資產和負債中,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同業存單、投資等都會不同程度下降,唯一的看點是平安銀行是否可以繼續通過調整貸款結構拉高貸款收益率抵消其他資產下跌的效應。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在1季度平安銀行的淨息差環比可能出現進一步走闊或者至少保持現有水平,而同比去年1季度的2.25%有較大的同比漲幅(11.56%)。
樣本二: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600036)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同業存單佔比非常低。其中貸款是對公和個人貸款相對均衡配置,同時在個人貸款中也是低收益的按揭貸款和高收益的信用貸款並重。而存款中活期存款佔比明顯偏高。相比於平安銀行的年報,招商銀行的年報更友好,會在年報中直接披露第3季度和第4季度的成本收益率。將這些數據整合成表2。
從表2可以看到,招行第4季度在資產端收益率的擴張主要來源於貸款收益率的走高。而投資資產的收益率表現出對市場流動性充裕的一種抵抗性波動,並未大幅走低。而在負債端佔比最高的存款成本並未跟隨市場上浮。這個完全得益於招行在負債端以客戶黏性為基礎獲取的大量活期資金。同業存單利息下降較其他股份銀行明顯偏低,這個是由於招商銀行持有的同業存單久期偏長,2018年上半年部分高息的同業存單還沒到期。
根據筆者掌握的同業存單發行數據推測在2019年1季度這部分成本將從4.2%快速下行到3.7%左右,帶動總負債下行2個基點。而資產端招行的收益率有望環比持平或微增。最終1季度的淨息差有望增大到2.68-2.7%,同比2018年1季度淨息差漲幅為5.1%。
樣本三: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主要配置了貸款,且個人貸款中收益率較高的信用貸佔比很低,更多的是收益率較低的個人按揭。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但是零售存款中定期佔比偏高。同業存單佔比非常低。建行的年報僅僅披露了全年成本收益率,筆者只能藉助3季報公布的淨息差估測第4季的淨息差,通過中報公布的成本收益率推測造成問題的原因。現在將數據拼起來得到表3。
3季度建設銀行的淨息差2.34%,由此可以推算出建設銀行第4季度淨息差只有2.22%左右。這個代表了四大行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息差發生了趨勢上的收縮,而且這個環比收縮幅度還是相當大的。通過分析可以看到主要的因素是存款成本的抬高,而且考慮到3季度的淨息差還是沒變,說明存款的負債成本前3個季度估計最多在1.35%-1.36%。那麼可以推論出第4季度單季建設銀行的存款成本高達1.48%-1.51%左右。
這說明四大行這種依靠網點而不是客戶黏性維持的低成本存款在同業高息攬儲的衝擊下成本會有較大的上升。預計第1季度淨息差維持2.22%,比2018年1季度收縮幅度在5.5%。
樣本四: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600000)的資產負債特點是資產端配置的貸款佔比相對來說不足50%,有大量的類信貸資產放在投資分項中。而在負債端主要配置的是存款,但是相比之下,浦發銀行的同業存單和同業負債佔比會遠高於四大行和招行。由於浦發的年報中並未披露單季度的數據,而第3季度中也沒有披露淨息差信息。所以,只能對比中報和年報的數據,如表4所示。
浦發銀行代表的是股份行中一大批依靠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銀行,比如,興業銀行(601166)、民生銀行(600016)、中信銀行(601998)等。從表4可以看到,浦發銀行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年報都比中報要好,特別是負債端。通過中報和年報的息差數據可以推算出下半年的淨息差大概是在2.11%左右。按照流動性的變化看,第4季度的淨息差應該會高於下半年的2.11%,最終可能在2.15%左右。而這個趨勢在明年1季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強,那麼在1季度浦發的淨息差同比增幅可能會高達25%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生息資產不變的情況下,淨利息收入的增幅可能是類似的。
2019年銀行淨息差四大變化趨勢
通過上面4個樣本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些共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如何演變則會直接影響到銀行在2019年淨息差的變化趨勢:
1.同業負債成本大幅跳水。這一趨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所表現,並且有望在2019年1季度達到高潮。各家銀行受影響的程度取決於各自對同業負債的保有量和久期,一般保有量越大得到的利好越大,久期越短影響體現得越快。但是,從現在銀行間市場利率的情況看,未來同業利率繼續大幅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後面可能保持低位震蕩。
2.存款成本升高。4個樣本中有2類銀行的成本有明顯地上升,一類是依賴網點保持存款優勢的4大行,這些銀行受到了同業高息攬儲的壓力。另一類是存款基礎不強需要通過高息攬儲增加存款的銀行。
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代表的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存款本身多數來源於高息攬儲,成本不會再顯著上漲,另一個是依靠客戶黏性穩住了存款成本。銀行間利率大幅走低的背景下,存款成本的上升和目前監管機構要求的同業負債限制比例有關。很多銀行由於同業負債佔比太高了,即使同業成本下降也不得不去高息攬儲,這種行為反過來影響了其他銀行,造成整個銀行系統存款成本的趨勢性上行。
但是,這種趨勢隨著流動性的充裕會開始受到限制,2019年開年以來各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已經有了顯著的下降,所以存款成本上升的趨勢估計會在2019年達到頂峰。
3.投資收益率下降。這和銀行間流動性充裕造成的資產荒有關,這一影響目前還在持續發酵中,估計到了下半年隨著銀行高息資產的陸續到期,這一態勢會愈演愈烈。
4.貸款收益率上升。這一趨勢和前期銀行負債成本上行後提高貸款利率以及調整貸款結構(提高高收益的零售信用貸)有關。由於貸款的久期偏長,這種利率上行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最終負債成本的下降會最終傳導到貸款上。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會在2019年1季度達到相對高點,後面負債成本下降的因素會基本消除,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的作用會逐漸顯現。不同的銀行表現可能會不盡相同。同業佔比較高的股份行在1季度淨息差獲得同比最大增幅後會逐季下降,最終全年的淨息差可能和2018年保持持平或略向好。四大行的淨息差在1季度會達到相對低點,後面在低位穩定的可能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