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年年增長,為何股息分紅卻年年不盡人意?

2020-12-20 貝殼投研

關注新聞的小夥伴不出意外前段時間會關注到一條消息,池子和公司吵架,中信銀行涉及違規操作,最終躺槍,事後中信銀行誠懇道歉,並下令徹改。中信銀行的迅速回應並未平息掉輿論,外界開始對中信銀行的可信度產生質疑,引發了一陣銷卡潮。其實我個人已經對於信息洩露這種事免疫了,不僅是銀行,證券和保險甚至中國移動等具有公民信息的機構都沒有什麼清白可言。對於投資者來說,我們需要研究一下,銀行出現公關危機,對銀行股價值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我們這些投資者而言,「棄暗投明」的好還是「趁勢低吸」的好?

這件事情發生在5月6日,截至中信銀行發稿,股價下跌0.78%,報收5.14元/股,持續發酵至5月15日,股價下跌1.3%,報收5.08元/股。似乎市場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映並不大,但是二季度的財務報告還沒有出來,我們還無法真正的去估計中信銀行實際的損失,所以本文先對中信銀行之前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進行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佔個坑,後續第二季度報告出來,我們再去實際分析,這件事情的後續影響。

一、經營效益穩步提升,資產保持合理增長

2019年,總資產達67504億元,較上年年末增加6837億元,增幅11.27%,客戶存款總額4.04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1.68%。實現歸母淨利潤480.15億元,較去年增長7.87%,扣非淨利潤增長8.04%,增速近五年排名第一。就銀行業總體趨勢而言,2019年呈復甦趨勢,消沉了近五年的銀行有望帶來新一波的快速盈利增長,但真的很不幸的是,2020年遇上新冠疫情,又把銀行拉入「沼澤」,可無論如何疫情終會過去,最後看的還是銀行本身的經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所以拋出疫情帶來的暫時無法估計的損失,從2019年末去看,中信銀行總體經營效益還是呈現向好趨勢。

二、利息淨收入仍是營收主要來源

2019年,營業收入1875.84億元,環比增長13.79%,利息淨收入1272.71億元,佔比68%,非利息淨收入佔比32%,就帳面上看,收入結構佔比同2018年幾乎無變化,同比例增長。但是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起,中信銀行對會計估計進行了變更,原本屬於非利息收入的信用卡現金分期收入重分類進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原本佔比36%,縮小了4個百分點的佔比,增加了利息淨收入的比例,人為擴大了兩者的差距,但歸根到底利息淨收入仍是營收的主要來源。

影響淨利息收入變動的一個是淨利差、淨息差的變動,這是銀行的經營能力,盈利能力的試金石。2019年中信銀行淨息差為2.12%,比上年上升了0.03個百分點;淨利差為2.04%,比上年上升0.04個百分點。生息資產收益率為4.48%,與上年持平,付息負債成本率為2.44%,比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淨息差和淨利差幾乎與上年維持不大的變化。淨利息收入的增長另一個因素是生息規模增長、資產結構持續優化以及加強定價管理,這是中信銀行利息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貸款及墊款利息收入平均收益率5.08%,是利息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由於利率下行,對於存放同業資產配置力度隨之降低。

三、資產質量明顯改善?

2019年,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較去年明顯改善,主要體現在不良率的下降,撥備覆蓋率的上升。截至2019年年末,貸款總額39979.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80%;不良貸款率1.65%,較去年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率175.25%,較去年年末上升17.27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9%,較上年年末上升0.10個百分點。

近五年,儘管資產的增幅大於不良貸款增幅帶來不良貸款率的階段性下降,但不可避免的是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持續上升,不良率仍然處於較高水平,比較招商銀行的不良率近1.1%,興業銀行不良率最高1.65%,中信銀行的不良率控制的實在不夠出色。當然我們也不否認中信銀行在2019年資產質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撥備覆蓋率的上升伴隨著不良率的下降,對於投資者具有很高的欺騙性,或者你可以反過來看,中信銀行顯然一直倒掛,不良率的上升伴隨著撥備覆蓋率的上升才是避免資產質量惡化、資產質量持續向好的正常現象不是嗎?

四、資本充足率年年吊車尾

資本充足率與監管標準的差額影響分紅的可持續性。非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0.5%、8.5%、7.5%

中信銀行對比同類型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各指標都逐漸接近監管底線。對於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方法,最常用的必然是大幅度降低分紅率,要麼進行股權再融資,投資者思量一下,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的分紅率是不是比起其他銀行來說更低,而且多次發行各種可轉債,甚至經常定向增發?(ty008)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480.15億元 較上年增長7.87%
    紅網時刻3月27日訊(通訊員 彭姣 李牧天)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代碼:601998;香港聯合交易所代碼:0998)公布了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集團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淨利潤480.15億元,較上年增長7.87%;實現營業淨收入1,875.84億元,較上年增長13.79%;資產質量顯著提高,不良貸款率1.65%,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75.25%,較上年末上升17.27個百分點;資產規模保持合理增長,總資產達67,50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837億元,增幅11.27%;貸款總額4萬億元
  • 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480.15億元 增速創6年新高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導1月8日,中信銀行發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拉開了銀行年報季的大幕。數據顯示,該行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875.84億元,同比增長13.79%;營業利潤565.11億元,同比增長3.64%;歸屬於股東淨利潤480.15億元,同比增長7.87%。同時,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持續向好。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65%,比上年末下降0.12%;撥備覆蓋率175.25%,較上年末上升了17.27%。
  • 中信銀行(00998.HK)擬於7月23日派發2017年年度股息 每10股派3...
    中信銀行(00998.HK)宣布, 公司擬定於2018年7月23日向H股股東派發2017年年度股息。擬分派2017年度現金股息總額為人民幣127.72億元,佔合併後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0.01%。以A股和H股總股本數為基數,每10股現金分紅2.61元人民幣(稅前),以人民幣計值和宣布,以人民幣向A股股東支付,以港幣向H股股東支付。
  • 被低估的銀行股:工商銀行2019年淨利潤3000億,日淨賺8個億
    銀行的可轉債可能會更好,最起碼利息有保證,遇到行情還能還能跟著漲一點。農行的高股息,是靜態數據,未來會不會降低分紅?分紅要除權,股價幾年會漲嗎?前復權走勢,是考慮分紅的走勢,如果前復權走勢好幾年震蕩,就說明哪怕分紅了,也沒什麼收益。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順序永遠是,股市先見底,接著統計部門公布經濟數據見底,然後是專家確認見底,最後散戶開始衝進來。當我們都看到經濟數據後,除非你能從中看出大眾看不到的東西,否則看到數據就已經遲了,股價已經反應了數據。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淨利潤貢獻增長77%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2016年內,中信銀行信用卡產能加速釋放,淨利潤貢獻增長77%,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168.86億元,佔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的72.82%,佔全行非利息淨收入的35.4%。  實際上,由於業務前期的投入較大,客戶積累周期很長,信用卡是一個需要有數年的經濟周期和經營才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
  • 中信銀行(00998)Q3業績明顯好轉,H股估值極低,具有極其罕見的投資...
    我們看到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了19.7%,這個數據還是值得大家高興的,還有一個數據值得大家高興。2019年不良增加40億,但撥備總額增加了180億,如果維持去年的不良和撥備量,也就是三季度再核銷40億的不良,然後撥備總額維持年初的1000億,中信銀行的淨利潤可以達到40%的增速,您也可以理解為他隱藏了利潤,但如果穿透看,放在境外財報不怎麼調節撥備的角度看,中信銀行淨利潤實質上就是增長了40%。
  • 雙匯發展賺43億分紅41億
    3月27日,五糧液在年報中披露了2015年利潤分配方案,擬按37.95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現金分紅8元(含稅),合計分紅金額達到30.37億元,佔其2015年淨利潤的一半左右。五糧液年報顯示,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16.59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為61.76億元,同比增長5.85%;基本每股收益1.627元。
  • 廣發證券2019年淨利潤增長75.32% 全年分紅41.92億元
    原標題:2020年報風雲丨廣發證券2019年淨利潤增長75.32% 全年分紅41.92億元   2019年A股市場行情好轉,
  • 工行2019年淨利潤增長4.9% 或將現金分紅936.64億元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2020年3月27日,工商銀行公布2019年經營情況。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工行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客戶存款增加1.57萬億元,市場遙遙領先。實現淨利潤3134億元,同比增長4.9%;撥備前利潤5707億元,同比增長6.9%。實現了質的提升,「三率」同步改善,其中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至1.43%;撥備覆蓋率提升23.56個百分點,至199.32%;資本充足率提升1.38個百分點,至16.77%。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行業較好水平。
  • 滙豐銀行和投資者們開了一個不太好笑的「玩笑...
    愚人節,滙豐銀行便和投資者們開了一個不太好笑的「玩笑」――取消派息。4月1日一早,在港上市滙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將取消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派息,同時「承諾」今年將不進行任何的股票回購。受此影響,滙豐控股當天暴跌9.51%,今日跌勢仍不止,截至收盤,兩天股價跌超12%。
  • 2020前三季度:富滇銀行淨利潤為何增長88.6%?
    此前10月30日,總部位於雲南昆明的富滇銀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則顯示,該銀行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淨利潤3.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3億元,同比增長88.6%。那麼,近年來富滇銀行利潤增長情況如何呢?為何今年前三季度可以實現88.6%這麼高的同比增長呢?
  • 工行2019年淨利潤3134億元 同比增長4.9%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丹丹)2020年3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公布2019年經營情況。年報顯示,2019年工商銀行實現了量的突破,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客戶存款增加1.57萬億元,市場遙遙領先;淨利潤3134億元,同比增長4.9%;撥備前利潤5707億元,同比增長6.9%。
  • 廣發證券:從滙豐暫停派息到價值陷阱 港股高股息是偽命題嗎?
    對於偏好「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動」的價值風格投資者而言,2019年以來的持股體驗並不好,港股高股息策略非但沒帶來必要的超額收益,也未顯著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但為何19年以來港股高股息策略表現不及預期?我們認為,本地股或是最大的拖累。考慮到香港經濟衰退趨勢的延續,加上滙豐暫停派息事件的「餘波」,預計我們仍要忍受香港本地高股息個股的相對疲弱。
  • 2019上市券商淨利潤排行榜 興業證券淨利潤猛增12倍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2019 年全國133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05億元, 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1231億元,同比增長85個百分點。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431.4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90%;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22.2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23%。分行業看,證券投資業務營收最多,達到122.41億元,毛利率達到52.63,較上年增加11.23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浙江省營業收入最高,達到102.17億元,毛利率為26.26%,較上年增加23.67個百分點。
  • 金地集團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4.4% 連續四年現金分紅佔淨利潤超30%
    原標題:金地集團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4.4% 連續四年現金分紅佔淨利潤超30%    4月22日晚間,金地(集團)股份有限
  • 站在當前時點,如何看待銀行股的估值?如何找到一隻高ROE的銀行股?
    近日,大摩發表研報下調中國四大行評級,此舉為何?有觀點表示大摩「唱空」四大行或許是為了搶更便宜的籌碼。大摩究竟是為了在5月底即MSCI將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由5%提升至10%,搶相對便宜的籌碼,抑或是銀行股本身估值不合理,增長前景不確定?
  • 違規補課年年禁,為何年年禁不住?
    違規補課年年禁,為何年年禁不住?□小墨先生每年寒暑假臨近,從教育部到市教體局都會下發嚴禁中小學在職教師違規補課的相關通知。然而,在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一再禁止的情況下,為何每年都有一些在職教師「鋌而走險」?違規補課年年喊禁,卻年年禁不住究竟問題出在哪?
  • 2019年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淨利潤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2019年業績排位: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淨利潤穩坐頭把交椅1月20日,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了2019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隨之浮出水面的是,信託行業龍頭公司2019年淨利潤排位。整體來看,2019年信託業績向優。有分析指出,2019年,信託行業面臨低位運行的宏觀經濟和不斷加強的監管力度,行業受託資產規模穩步下調。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共識。
  • 21家上市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淨利和營收均保持穩健增長
    雖然上市銀行年報季的序幕還未正式拉開,但截至目前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1家公布了業績快報。整體來看,2019年,21家上市銀行資產質量不斷改善,盈利能力穩健增長,其中18家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  「上市銀行2019年經營業績有所改善,整體在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風險總體可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 佛系譚木匠:年入3億不打折變賣點,上市十年市值增長124%大方分紅8億
    1957年,譚傳華出生於重慶開縣,18歲,因為炸魚發生意外,他失去右手手腕以下部分,成為殘疾人。他當過老師,也曾下海經商,都沒有闖出名堂。1993年,他瞅準機會,在一個廢棄的種豬場建廠,創立「譚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