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種"毛病",父母一定要好好慣著,長大後可能是"人才"

2020-08-26 小不點媽咪

寶寶只要一出生,只能安靜幾個月,到了四五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已經開始不安分了。到了一兩歲的時候更是了得,恨不得把家裡的房頂都鬧翻了。孩子調皮搗蛋,讓我們家長頭大,實在是沒法子了。

但其實孩子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小腦袋在發育,催促著他們這樣冒險。孩子有毛病我們家長輕易不能慣,但孩子如果有這&34;毛病,我們家長可一定要慣著,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有大出息。

孩子有這4種「壞毛病」,父母一定要慣著,孩子長大後會很優秀!

1、孩子喜歡頂嘴

寶寶一般從兩歲起。他們的自我意識就已經發展起來了,此時他們不滿足家長的權威,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此時如果我們有什麼令他們不滿意的地方,他們就會說不,甚至會跟我們頂嘴。此時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很生氣。&34;但我們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不是這樣的。

孩子頂嘴,說明他們已經學會向大人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而且他們明知道自己在談判中處於弱勢,但他們還是勇敢地鼓足勇氣向我們陳述他們的觀點。因此這是值得表揚的

此時我們應該感到欣喜,因為孩子已經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個體了。不再是那個跟在我們後面我們說什麼他們就是什麼的孩子了。因此此時我們不應該生氣,要坐下來好好地與孩子&34;。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34;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動機也比結果要重要,問清楚原因後我們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2、喜歡&34;

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特別喜歡撕紙或者是亂寫亂畫。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那麼我們家長千萬別阻止,甚至可以幫助孩子玩出點&34;孩子亂寫亂畫首先說明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得不錯。

咱們可別小看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孩子剪紙繪畫拿筆等進行各項有創造力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個好的精細動作能力。其次孩子喜歡亂寫亂畫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好,孩子亂寫亂畫的,往往是自己大腦想表達的東西。因此鑑於以上兩點,我們家長不能阻止孩子們亂寫亂畫,而且可以和他們一起亂寫亂畫。

此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在畫什麼呢?為什麼要畫這個呢?讓孩子的思維跟著手中的筆一起跳動。這樣可以給孩子們更多更好的思考。關於亂寫亂畫的姿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趴在地板的毯子上,這樣是比較好的。

3、孩子是&34;

如果孩子平時話比較多,而且一說起來感覺說個沒完的話,那麼也要恭喜我們家長了,這說明孩子是比較喜歡表達自己的,他們的表達能力比較強。有比較好的語言天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的思維也是比較敏捷的,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輸出方式之一。此時我們不能打斷孩子,要尋找有意思的話題讓孩子多說。

而且可以每天讓孩子給我們做一個演講。比如就說說每天學校裡發生的事情。通過這樣的小活動,我們就可以把孩子的這種語言天賦完全培養和利用起來。小孩能面對父母說話,現在是兩個人,自然長大了也能面對大庭廣眾。有清晰表達能力的孩子其發展一般是比較好的。因為有句老話說:&34;。那麼啥是不俗,不是滿嘴之乎者也,這裡的不俗正說的是孩子具有清晰的表達交流能力。

4、孩子愛搗蛋

孩子搗蛋真氣死個人。孩子搗蛋其實不只是搞破壞,其實他們只是想去探索和冒險。因此不知不覺把家裡好多東西弄壞了,那麼此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給孩子買許多專門用來&34;的玩具,讓他們拆卸。

但如果孩子搗蛋比較過分的話,或者是出現了一些攻擊性行為,此時我們就要嚴格教育了。需要告訴他們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堅持原則。那麼孩子就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比如用碗來當球踢,這樣就是不可以的,如果是玻璃碗也是很危險的。

孩子有以上四個毛病,我們家長不能制止孩子。要好好地把孩子的這些毛病培養利用起來,讓他們最終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孩子如果有這四種「毛病」,長大很可能成才,慣著沒毛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一些父母很頭痛,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某些「毛病」不一定是錯的,而是好的行為。例如,許多偉大的發明家從小就愛問為什麼,這種孩子很好奇,肯鑽研,因此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孩子若出現這些「毛病」,家長可要慣著,長大後可能是個人才
    導讀:孩子若出現這些「毛病」,家長可要慣著,長大後可能是個人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若出現這些「毛病」,家長可要慣著,長大後可能是個人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1.說謊。孩子有時候為了一時的利益對人說謊,這是萬萬不能慣的毛病,現在許多孩子說謊話,這都是家長對孩子小時候說謊不加制止的結果,如果孩子小時候說謊,家長給以制止或懲罰,不讓他養成習慣,長大就不會有這種臭毛病。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李玫瑾教授給家長的建議是,孩子有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難改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指的是哪3個壞毛病呢?1.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孩子愛發脾氣摔東西是一定不能慣縱的,這不僅關於孩子性格好不好的問題,嚴重以後孩子會做出更衝動的事。通常孩子會出現這個行為是孩子進入了兩歲之後的叛逆期。這時候孩子總是喜歡逆著父母來。
  • 孩子有這四種毛病,家長一定要慣著,長大後是個人才!
    每個孩子的言行都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每一位家長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變得優秀並成長起來。尤其是為了孩子的生活和個性,他們總是追求完美。然而,有些家長並不清楚,當孩子有這四個問題時,家長必須習慣,長大後才能成為人才!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可能等長大了,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其實打孩子也是一種不得不做的教育方式。比起孩子將來長大後過得一塌糊塗,這點身體的傷害可以被忽略。如果對孩子多次教育,以後孩子仍然不改正,總是在同一件事上犯錯誤,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打。在將來孩子可以自己管住自己,有良好的行為規範以後,我們就可以採用說教,而不是用打的方式教育。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每次放學之後寫作業都特別的懶散。甚至有時候還會撒謊說,老師並沒有布置作業。
  • 孩子有這3種毛病,萬不可慣著
    不過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現在自己打總比將來被別人打好!因此,父母可以沒脾氣,但絕不能不立規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當孩子有以下這3種毛病時,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能慣著!孩子還小,如同一張白紙,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 孩子三歲前出現幾個「壞毛病」,父母慣著,娃將來可能有出息
    ,但是專家建議,寶寶三歲前有幾個「壞習慣」父母千萬不要管,否則後者可能適得其反。「壞毛病」要慣著1、語言壞毛病——話癆、頂嘴在常人的眼中,文靜、溫順的孩子最討喜,而那些一件事說個不停,甚至隨意駁斥別人說話的孩子,最讓人心煩、嫌棄了。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為此李玫瑾教授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孩子3、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孩子14歲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呢?,一旦有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大發脾氣,剛開始朋友還覺得孩子小沒什麼,等孩子長大自然就好了,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朋友發現孩子的脾氣非但沒有改變,還變本加厲。
  • 慣出來的孩子,長大後會有這4種表現,不孝順還啃老
    一個沒原則的父母,很難教育好孩子,只會走進惡性循環。在此奉勸各位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則,不能因為某些原因「鬆動」對孩子的溺愛,只會讓孩子有恃無恐。長大後會有這四種表現,不僅不孝順還啃老,中一條都父母難受!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表現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那麼是哪4個表現呢?我們經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最基本上的禮儀和規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規矩,不管是現在還是長大後進入到社會,都會被排斥的。
  • 孩子有這3種性格特徵,長大後多半是領導者,父母要好好培養
    俗話說「三歲看大」領導能力除了後天的培養之外,還有的孩子在兒童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高層次的領導力不僅僅是當上公司的領導,而是一種內心的激情和拼搏的品質,如果你家孩子有這3種性格特徵,長大後多半是領導者,父母要好好培養。
  • 發現孩子身上有這5個毛病,千萬別慣著,放任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們每個孩子都會有,各種年齡階段的叛逆期,只是有些孩子善於表現,行為會很明顯,也有些孩子偶爾才表現出來,是不容易被發現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3-6歲低年齡段的孩子們這5種行為和解決辦法。>孩子的行為4:孩子沒有規矩說到規矩,這真的要說到我們家長本身了,我們一定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給孩子當好老師,要懂得去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規矩和待人方面的禮儀。
  • 隔代教育不一定有問題!但是孩子的這幾種習慣不能慣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帶孩子,這多半是因為孩子的父母也比較忙,家庭情況不好。大家都知道隔代教養可能沒有父母親自教育來的,一是因為老人容易寵溺孩子,而是因為新舊兩代人之間有代溝,長輩們對於現在科學教育接受程度比較低,所以常常衍生出不少的問題。
  •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父母一定要從小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有這4個壞習慣,那麼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去糾正這些壞習慣就晚。
  • 孩子若有這幾個行為,別慣著,一定要及時糾正。
    家庭是孩子從小長大的地方,而父母則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比學校的教育更加重要,公安大學教授、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經表示過:「孩子小時候吃越多的苦,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強,特別是有男孩的家庭,千萬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因為不孝子都是被寵出來的。」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怪毛病」,暗示長大後智商高,父母別不當回事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家娃是一個人才,變得越來越優秀,將來做一個各方面都突出的人。要想在各方面都突出,那麼肯定離不開孩子的雙商,而在這雙商中,智商相對於情商來說是較為重要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怎麼辦?劉女士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
  •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文/晨媽育兒一個新生兒的降生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幸福感和喜悅感,但是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家長們要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其中最讓家長掛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以擁有光明的未來。而這些,都離不開父母良好的教育。
  • 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一定要打,如果不打,將來老後孩子打你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觀念國內父母植入得很深,導致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但。。。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一定要打,不打就代表你沒威信,孩子就會不服你的管教,長大就更麻煩了。看到孫子哭,奶奶太不高興,可能始終有些慣著孫子吧。小編支持媽媽的做法,如果媽媽看到孫子打老人後,不加以制止,以後這小孩會更變本加厲,將來老後,說不定連父母都打。所以,建議父母孝敬老人時,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你對老人的重視和尊重。潛移默化的給孩子傳遞孝心,孩子以後也就不敢隨意在老人面前撒野了。
  •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李玫瑾教授表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正是因為許多家長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小時候鬧一鬧是正常的,殊不知在漸漸地形成一種行為習慣,這個習慣是好是壞,取決於教導孩子的人。為此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就難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