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孩子都會有,各種年齡階段的叛逆期,只是有些孩子善於表現,行為會很明顯,也有些孩子偶爾才表現出來,是不容易被發現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3-6歲低年齡段的孩子們這5種行為和解決辦法。
這5個毛病,不能慣
孩子的行為1:發脾氣、摔東西、躺地打滾
好多家長認為「叛逆期」不是只有青春期才會有嗎?其實早在孩子2歲之後,就會有叛逆的表現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躺在地上打滾等等之類的行為。
如果我們家長這時候用打罵來管教孩子的話,那就很有可能讓孩子形成「暴脾氣」,往後要再想管他(她)就真不好辦了。
家長如果真的碰上了也不要著急,我們首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很高的重視和關注,再抽出些時間多陪陪孩子。主動跟孩子聊聊天,談談心,陪孩子一起看看書、逛逛公園、看看電影、做做手工等等。來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其實非常愛他(她),也會一直陪伴著他(她)。這樣的陪伴也可以促進孩子對父母的理解。
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孩子的行為2: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見到孩子這種低齡段的「叛逆期」,很多家長雖然也很是頭疼和生氣,但因為孩子小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儘量妥協,但是很多父母都不明白這樣一味的妥協,會導致孩子壞脾氣的滋生。
一旦養成了這種脾氣,只要是她們想要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目的,甚至不惜地去威脅你。當家長遇到這類情況的時候。
你只要通過冷處理的方法就好了。等孩子哭鬧完了,發現這樣哭鬧已經沒有作用的時候,就會慢慢平復下來。然後我們再去跟孩子講道理,談條件。
不懂得尊重長輩
孩子的行為3:不懂得尊重長輩
家裡老人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是有很多不同的, 幾乎每位老人都會表現出對孩子很寵愛。還有些老人用這種「隔代親」的方式,讓過度的溺愛到沒有底線。只要孩子願意,想幹什麼、吃什麼、玩什麼都是可以的,就是這種無限的妥協和溺愛,才導致了孩子這種驕縱的性格,
只要他(她)稍微有點不順心、不滿意,就會向老人大打出手。甚至有的老人還滿嘴誇讚!這樣的孩子怎會懂得對長輩的尊重呢?
這種場景其實也讓很多父母們很頭疼,一邊是自己的父母,一邊是鬧騰的熊孩子。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發現孩子有錯誤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糾正,指出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表達自己對老人的愛才是正確的。然後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會懂得尊重老人了。
孩子沒有規矩
孩子的行為4:孩子沒有規矩
說到規矩,這真的要說到我們家長本身了,我們一定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給孩子當好老師,要懂得去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規矩和待人方面的禮儀。孩子如果不懂規矩,就會成為一匹狂躁的小野馬,長大後一旦進入社會,會遭受很多與人交際的困難而且還會被社會排斥。
孩子總愛撒謊狡辯
孩子的行為5:孩子總愛撒謊狡辯
低年齡段的孩子愛撒謊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錯誤的表達方式,引起了撒謊的假象。由於孩子年齡偏小,還不能把事情的過程正確的敘述出來。
另一種就是孩子害怕做錯事會受到懲罰。這就要反思日常咱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待孩子是否過於嚴厲,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
其實要弄清楚孩子說謊的緣由,並不難。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說謊,要從根源上解決孩子愛說謊的問題,就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開始。即使孩子犯了錯,我們也要想辦法給孩子補救的機會。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反省,同時也可培養孩子,如何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的習慣。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愛撒謊、愛騙人」之類的標籤。多給孩子一些機會,也多一些理解。就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5個「毛病」千萬別慣著,只有從源頭糾正「壞習慣」,才能避免他們長大後吃虧。
總的來說,每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小天使,相信我們孩子都是很棒的,只是孩子與我們之間缺少了一些陪伴和傾聽,看到孩子這些壞習慣的背後,也說明父母與孩子之間其實還是有疏離感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多拿出點時間用高質量的溝通和陪伴來化解孩子這些方面的問題。那樣我們一定會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優點和潛力。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父母你們平常遇見孩子這幾種情況都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