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身上有這5個毛病,千萬別慣著,放任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2020-11-12 一燈照隅

我們每個孩子都會有,各種年齡階段的叛逆期,只是有些孩子善於表現,行為會很明顯,也有些孩子偶爾才表現出來,是不容易被發現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3-6歲低年齡段的孩子們這5種行為和解決辦法。


這5個毛病,不能慣


孩子的行為1:發脾氣、摔東西、躺地打滾

好多家長認為「叛逆期」不是只有青春期才會有嗎?其實早在孩子2歲之後,就會有叛逆的表現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躺在地上打滾等等之類的行為。


如果我們家長這時候用打罵來管教孩子的話,那就很有可能讓孩子形成「暴脾氣」,往後要再想管他(她)就真不好辦了。


家長如果真的碰上了也不要著急,我們首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很高的重視和關注,再抽出些時間多陪陪孩子。主動跟孩子聊聊天,談談心,陪孩子一起看看書、逛逛公園、看看電影、做做手工等等。來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其實非常愛他(她),也會一直陪伴著他(她)。這樣的陪伴也可以促進孩子對父母的理解。


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孩子的行為2: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見到孩子這種低齡段的「叛逆期」,很多家長雖然也很是頭疼和生氣,但因為孩子小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儘量妥協,但是很多父母都不明白這樣一味的妥協,會導致孩子壞脾氣的滋生。


一旦養成了這種脾氣,只要是她們想要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目的,甚至不惜地去威脅你。當家長遇到這類情況的時候。


你只要通過冷處理的方法就好了。等孩子哭鬧完了,發現這樣哭鬧已經沒有作用的時候,就會慢慢平復下來。然後我們再去跟孩子講道理,談條件。


不懂得尊重長輩


孩子的行為3:不懂得尊重長輩

家裡老人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是有很多不同的, 幾乎每位老人都會表現出對孩子很寵愛。還有些老人用這種「隔代親」的方式,讓過度的溺愛到沒有底線。只要孩子願意,想幹什麼、吃什麼、玩什麼都是可以的,就是這種無限的妥協和溺愛,才導致了孩子這種驕縱的性格,


只要他(她)稍微有點不順心、不滿意,就會向老人大打出手。甚至有的老人還滿嘴誇讚!這樣的孩子怎會懂得對長輩的尊重呢?


這種場景其實也讓很多父母們很頭疼,一邊是自己的父母,一邊是鬧騰的熊孩子。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發現孩子有錯誤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糾正,指出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表達自己對老人的愛才是正確的。然後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會懂得尊重老人了。


孩子沒有規矩


孩子的行為4:孩子沒有規矩

說到規矩,這真的要說到我們家長本身了,我們一定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給孩子當好老師,要懂得去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規矩和待人方面的禮儀。孩子如果不懂規矩,就會成為一匹狂躁的小野馬,長大後一旦進入社會,會遭受很多與人交際的困難而且還會被社會排斥。


孩子總愛撒謊狡辯


孩子的行為5:孩子總愛撒謊狡辯

低年齡段的孩子愛撒謊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錯誤的表達方式,引起了撒謊的假象。由於孩子年齡偏小,還不能把事情的過程正確的敘述出來。


另一種就是孩子害怕做錯事會受到懲罰。這就要反思日常咱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待孩子是否過於嚴厲,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


  其實要弄清楚孩子說謊的緣由,並不難。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說謊,要從根源上解決孩子愛說謊的問題,就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開始。即使孩子犯了錯,我們也要想辦法給孩子補救的機會。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反省,同時也可培養孩子,如何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的習慣。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愛撒謊、愛騙人」之類的標籤。多給孩子一些機會,也多一些理解。就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5個「毛病」千萬別慣著,只有從源頭糾正「壞習慣」,才能避免他們長大後吃虧。


總的來說,每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小天使,相信我們孩子都是很棒的,只是孩子與我們之間缺少了一些陪伴和傾聽,看到孩子這些壞習慣的背後,也說明父母與孩子之間其實還是有疏離感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多拿出點時間用高質量的溝通和陪伴來化解孩子這些方面的問題。那樣我們一定會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優點和潛力。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父母你們平常遇見孩子這幾種情況都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肯定會有家長會慣縱著孩子。一次我去外地出差坐動車時,有一個「熊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剛上車這個孩子就很吵一直在大聲講話,把周圍的乘客都吵得不能好好休息。因為是個小孩子,並沒有人去開口讓孩子安靜點,只是任由孩子吵鬧,而這位孩子的家長也並沒有管孩子,應該是習慣孩子這種行為了。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其實當孩子3歲之後,他們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意味著已經進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了,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發脾氣、摔東西每一個人都會有叛逆期,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很明顯,但是有的人沒有表現出來。
  • 千萬別讓孩子染上這三種病,影響孩子一生
    誰家的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看了擔心的不得了,連忙送去醫院治。但相比較身體,如果孩子性格裡,患了這3種病,可能會影響他一生,不治後果很危險。因為孩子的教育是「管,」而不是「慣!」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爸媽的無限妥協,會滋生孩子愛慕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這樣的孩子長大必定適應不了社會,註定沒出息。
  • 孩子若有這幾個行為,別慣著,一定要及時糾正。
    家庭是孩子從小長大的地方,而父母則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比學校的教育更加重要,公安大學教授、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經表示過:「孩子小時候吃越多的苦,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強,特別是有男孩的家庭,千萬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因為不孝子都是被寵出來的。」
  • 餵飯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別不信
    如果說餵飯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你一定覺得危言聳聽,那請你花兩分鐘時間看看下面的真實案例:案例一A姑娘是我的前同事,特別愛吃,辦公室抽屜裝滿了零食,飯量1個人頂我們三個。每天就是吃、吃、吃!7歲多的男孩,如果媽媽不餵自己就吃不了飯,這是多麼可怕呀!不僅如此,成成對吃飯沒有一點興趣。媽媽的餵飯毀掉了一個小男孩最基本的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 孩子有這3種毛病,萬不可慣著
    不過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現在自己打總比將來被別人打好!因此,父母可以沒脾氣,但絕不能不立規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當孩子有以下這3種毛病時,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能慣著!孩子還小,如同一張白紙,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 孩子如果有這四種「毛病」,長大很可能成才,慣著沒毛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一些父母很頭痛,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某些「毛病」不一定是錯的,而是好的行為。例如,許多偉大的發明家從小就愛問為什麼,這種孩子很好奇,肯鑽研,因此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所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孩子的壞毛病,家長可別慣著,該打就得打,一旦有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就會大發脾氣,剛開始朋友還覺得孩子小沒什麼,等孩子長大自然就好了,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朋友發現孩子的脾氣非但沒有改變,還變本加厲。
  • 如果父母一慣寵愛著孩子,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父母的希望。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付出了大部分精力。可是付出的越多,越得不到好的結果。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家長只會抱怨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看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有出息,其實聰明的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你的自身行為和教育出了問題。
  • 「別讓你的驕傲」,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眾多家庭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孩子」成了一個家庭中的核心,作為父母,最關注的就是孩子!這是生活中普遍的現象,我們都知道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需要愛護他(她)們。孩子的成長也關係到父母,孩子的一切都與父母息息相關。
  • 孩子有這4種"毛病",父母一定要好好慣著,長大後可能是"人才"
    孩子有毛病我們家長輕易不能慣,但孩子如果有這&34;毛病,我們家長可一定要慣著,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有大出息。孩子有這4種「壞毛病」,父母一定要慣著,孩子長大後會很優秀!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那麼我們家長千萬別阻止,甚至可以幫助孩子玩出點&34;孩子亂寫亂畫首先說明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得不錯。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娃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孟子》的《離婁章句上》中有這樣一句話「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不僅僅是治國之道,也是治家之道。我個人不贊同「放養」式教育,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越是豪門家庭,家裡的規矩越多。比如《紅樓夢》中賈府的規矩就很大,不僅坐次講究,吃飯的時候也是規矩重重。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家長千萬別忽略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三歲之後就開始慢慢和家長對著幹了。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否則日後惹大禍一、用摔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寶寶自兩歲半之後就具備了情緒表達能力
  • 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得打,家長千萬不要慣著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也慢慢變得富足,對於孩子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養。有些時候我們可以慣著孩子,但是發現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一定要及時的制止,以免長大後難改。但是就是有的時候會耍賴,耍起賴來父母看著平時很乖,就依著她。總覺得孩子那麼小就那麼乖,耍小賴也不覺得有什麼,長大以後懂事了就能夠自己改過來。於是對孩子耍賴的行為就很放縱,不忍心去約束。可是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家長就發現事情在慢慢變壞了,從那個平時很乖的小孩子,變成了經常耍賴的大孩子。在某些事上也很叛逆,在學習上也不好好學習,怎麼勸都不聽。
  •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這些習慣
    沒想到,父親竟然這樣回應:「他還是個孩子,這是我們的家務事,不需要民警幫忙教育了。」更為嚴重的是,溺愛孩子甚至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有個被溺愛的孩子,從小好吃懶惰,只想著如何快速致富。這些事件無一不讓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就像一頭白眼狼。不僅毀掉了孩子,還反噬到自己身上,而且刀刀致命。莎士比亞曾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 老師提醒:毀掉你孩子的,大多在於這6個字
    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去看看,這「六個字」的教育方式,是如何毀掉你的孩子的。而父母的暴力行為則很好的為孩子提供了施暴的藉口與參考。還有一種暴力,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他的一生。父母對孩子實施冷暴力(語言暴力),孩子會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比如孤僻、冷漠、自閉症等。
  • 孩子有這5個特徵,是被寵壞的徵兆,不能再慣著!
    文丨悠悠愛孩子,不能嬌慣溺寵,要有分寸,不要把孩子寵成「熊孩子」還不自知。下面這5個特徵,是孩子被寵壞的徵兆,家長們千萬不要再繼續慣著。1、做事先談條件當家長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孩子的反應總是談條件,不管家長是想讓孩子做自己分內的事還是幫家長的忙,孩子總是有各種條件才肯做。家長們可千萬不要把孩子的這一反應誤認為是「聰明」的表現,這種「小聰明」恰恰是被寵壞的表現。
  • 心理學教授:孩子6歲前,有幾個壞毛病別慣著,以免小孩越養越廢
    因此在孩子鬧的時候,父母可以坐著那看著他鬧,表明自己的姿態,一次就會讓他知道鬧是沒有用的,無理的要求不會一直被允許,父母的愛有原則和邊界,因此自身也會逐漸養成有原則的習慣,不會動不動就用極端手段要挾父母。
  •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文:高能能1文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分享了一件最近親身經歷的事兒:鄰居家孩子媽媽來請教她,怎麼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文呢?3不要輕易幹涉孩子,這句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卻艱難地多。儘管我們可能不會像那個爸爸一樣固執執拗,但大多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毀掉」孩子。我們常說,中國的孩子想像力差,在全球排倒數第一。不是我們的孩子差勁兒,而是我們孩子的想像力都被父母「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