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也慢慢變得富足,對於孩子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養。有些時候我們可以慣著孩子,但是發現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一定要及時的制止,以免長大後難改。
朋友家有個孩子可以說是在我們看著下長大的,小時候比較乖。但是就是有的時候會耍賴,耍起賴來父母看著平時很乖,就依著她。總覺得孩子那麼小就那麼乖,耍小賴也不覺得有什麼,長大以後懂事了就能夠自己改過來。於是對孩子耍賴的行為就很放縱,不忍心去約束。可是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家長就發現事情在慢慢變壞了,從那個平時很乖的小孩子,變成了經常耍賴的大孩子。
在某些事上也很叛逆,在學習上也不好好學習,怎麼勸都不聽。這個時候再去管教就很難了,在孩子小的時候他跟你鬧無非就是撒潑打滾,但是當孩子身處青春期的時候你再去管教他,它可以離家出走、甚至想到輕生。
所以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就要及時的去幫助孩子改正過來。在孩子小的時候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我們應當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孩子在身心上能夠健康的成長。
第一個:摔東西、發脾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在孩子兩歲之後就有了自己的小脾氣,不注意的家長甚至把這些當作一種樂趣,看著孩子生氣的小表情感覺到很有趣,有的家長甚至拍下來發到朋友圈。但是孩子摔東西真正的原因是對自身情感不滿的表達,因為自身沒有太多的表達方式,只能夠以自己的方法去表達。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先穩定孩子的情緒然後再進行教育。
第二個:以各種方式威脅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幹預的話就會進行到這一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如果對父母提出一些要求父母沒有滿足的話,孩子就會出現一些逆反心理。有些孩子表現的方式比較強烈的就會體現出來,家長能夠明顯的看到孩子以各種方式威脅,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面對孩子的威脅,家長千萬不能妥協。殊不知一次妥協就會導致孩子後面無數次的效仿。開了這個頭,以後教育孩子就更難了。
第三個:不尊重家長
現在由於工作的繁忙,有些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帶孫子肯定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想到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驕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還會對長輩不尊重,這個時候可要主要起來,不能夠放任孩子這樣,不懂得尊重長輩是完全不允許的,家長一定要及早的制止孩子這一行為。
第四個:沒有規矩
古人教導我們&34;,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也要這樣做。我們都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一個懂事守規矩的孩子。因此在我們教育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取的之後孩子還不放在心上,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我們應該讓孩子及早的認識到規矩的重要性,先從最基本的禮儀上教導孩子,讓孩子先成為一個懂禮的孩子。這樣孩子進入社會之後才能更好的發展,不能讓禮儀的缺失成為孩子未來工作的絆腳石。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為什麼難以改正,正是因為是在成長中不斷養成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