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社會中,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就是:現在的孩子很寶貴,打不得罵不得。其實很多人說出這句話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許多父母都特別寵愛孩子,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以孩子為中心,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用的,都先緊著孩子,都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以後,父母才會考慮到自己的需求。
這看起來比較合情理,但是長此下去,孩子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個比較自私的人 ,看似疼愛孩子,其實則是害了孩子。所以當今社會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很多錯誤的地方。
李玫瑾教授曾經就說過,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寵愛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向深淵。她也曾經說過,要適當給孩子吃點苦頭,孩子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和生活。她說當孩子出現這三種行為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那麼是哪三種行為呢?
01、不懂得禮貌
其中第一個行為就是孩子不懂得禮貌。當孩子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出非常無禮的行為的時候,比如不跟親戚朋友打招呼,不向他人問候。在與親戚朋友聚會的時候,拿起筷子就吃,而不管他人的想法。這些都是孩子沒有禮貌的表現。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一個不懂得禮貌的孩子是很難受到他人歡迎的。其中也不利於孩子的社交,不利於孩子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02、沒有規矩
其中父母要值得重視的第二個行為就是孩子沒有規矩意識。如孩子在家裡面沒大沒小,不叫父母,而叫父母的名字。雖然說一家人不用客氣,但是該有的禮儀和規矩還是要有的。比如孩子去到親戚或朋友家裡面,隨意亂動別人的東西。這很容易讓人認為這個孩子沒有教養。如果父母從小就沒有樹立起孩子的規矩意識,那麼孩子長大後,他們的法律意識也是缺乏的,因為法律意識的基礎是規矩意識,只從小缺乏規矩意識,那麼他們長大後不會把該有的法律作為自己的行動標準和約束規範。甚至有的孩子會違法犯罪。
03、不尊重父母
此外,第三個行為則是孩子不尊重父母,威脅父母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會通過威脅父母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果父母不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則會無理取鬧,有的甚至通過自殺來威脅父母。父母也派孩子出事,自然而然的就下孩子妥協。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隨心所欲的思想,會讓孩子缺乏相對的獨立性。
管教叛逆孩子,父母要有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叛逆期,每個孩子從小的思想是空白的,需要父母一點一滴的教育。教育孩子,特別是管教叛逆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用對方法。
父母不要老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套來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無理取鬧,或者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的包庇,該懲罰的父母還是要懲罰。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說過該打就得打,否則孩子將來會怨你。所以父母也要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懲罰。雖然不提倡打罵孩子,但是該有的懲罰措施還是要具備的。
我們都不忍心孩子受委屈,但是我們要換個角度想一想,小時候孩子受點委屈,長大後,孩子可能在社會上吃的虧就少一點。
如果父母不忍心對孩子打罵,不忍心讓孩子受委屈,那麼孩子以後受的委屈會更多。有時候父母也需要學會狠心,但是也要學會關愛和陪伴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要從長遠的角度去教育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A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