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優先發展、優先保障 川東北教育高地加速崛起

2020-09-11 南充新視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長遠的規劃、最重要的國計民生,是千秋萬代的發展大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近年來,順慶區委、區政府始終秉承「對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再多的投入都不算多」的理念,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優先保障位置,堅持以教拓新城,以教聚人氣,以教樹形象、以教惠民生,著力引領教育事業在強基固本、內涵引領中實現快速發展,推動全區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多點開花 項目建設高歌猛進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9月8日早晨,隨著東方的晨光微露,剛剛建成的南充高中臨江校區校園內傳出朗朗讀書聲,這所現代化、高標準、大容量的學校,可以說是白紙作畫、平地立校,歷時400多個日夜後終於建成,並於9月1日如期投用,成為目前南充市規模最大的中學。

邁入南充高中臨江校區,教學樓新風恆溫系統、智慧黑板、護眼燈等一系列「硬核」科技無處不在,學生們可以在綠色健康的環境內學習知識。校內可容納2600名師生同時就餐的標準化食堂,每天可提供24種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飯菜,圖書館、藝術樓、科技樓為學生搭建起全面發展的嶄新舞臺……

「如此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強大的師資保障,讓我們家長意想不到。」據介紹,在學校管理方面,南充高中臨江校區將實行現有的三校區同步管理的模式 ,通過抽調骨幹教師、選調優秀教師、選拔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生和研究生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均衡三校區教育資源,促使三校區協同發展。



「往天很多學生擠破頭想進南高,享受名校給孩子帶來的教育,這下有了臨江校區,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讀名校。」作為南充高中臨江校區首批新生的家長,陳容如此感嘆道,她表示,南充高中臨江校區環境好,師資力量強大,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為補齊城區教育資源短板,3年來,全區掀起了教育項目大會戰,新改建學校達到19所,新增學位2.8萬個。」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至今,青龍山學校、清泉小學、白土壩小學、五星小學育新校區、五星小學南門壩分校、延安路幼兒園、清樂幼兒園、清泉幼兒園相繼開工建設並交付使用,滿足人民群眾家門口讀書,家門口讀好書的夢想。與此同時,區委、區政府加快「以教拓城」步伐,同步推進大學城、職教城、基礎教育城建設,吹響了「城市向北,順慶向上」的嘹亮號角。

「城市教育資源壯大的同時,順慶區還樹立城鄉一盤棋思想,在農村地區大力實施學校改擴建項目,極大改善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舉措 優勢資源進一步放大

由於城市不斷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在老舊城區相對集中、分布不均,擇校熱度長期不減,如何破解擇校現象,讓適齡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

8月31日,原南充十二中傳來喜訊,西華師範大學與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政府正式籤約,人們期待已久的西華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終於橫空出世,曾經位置偏僻、不溫不火的南充十二中如今依託駐市高校實現華麗轉身。

「現在成為西華師大附中後,我們可以面向全市招生,錄取批次靠前,這在優質生源上有了很大保障。」該校校長秦洪全表示,學校將充分依託和利用西華師大教師教育等優勢資源,優化教師團隊,引優汰弱;實施小班化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其興趣愛好,全面多元化發展。「附中還將開展更多的特色課程,修訂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為高校輸送優質生源,爭取早日把附中建設成為省一級示範校。」秦洪全說。

而這樣的校地合作,不是簡單的冠名和貼牌,而是一次互利雙贏的創新探索。西華師大校地合作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母體學校,西華師範大學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基礎教育資源、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以及優越的平臺資源,個性化設計學校教師隊伍,而西華師範大學則可以利用附屬中學的平臺,充實學生實踐和科研能力,讓高校的教育教學在實踐中與時代同步。

除了駐市高校的助陣,順慶區多所歷史底蘊深厚的百年名校也是寶貴資源,如何放大這些名校的資源優勢?近年來,順慶區在探索中小學集團化辦學之路上找到了「放大鏡」。

南充五中擁有著南充名校的金字招牌,但隨著城市骨架的不斷拉大,發展近90載的育英校區的有限容量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2014年,隨著南充八中更名為南充五中城南校區,南充五中的集團化辦學之路正式開啟,並隨之新建青龍山學校,極大緩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和適齡學生「就學難」。

「集團化辦學最大的特徵就是各校區一體化發展,實現優質資源放大。」南充五中相關負責人說,在推進三校區一體化發展中,南充五中從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和教育教研等方面嚴格制訂標準,通過將學校原有的歷史底蘊和育人特色融入集團發展基因,充分帶動分校區的學生學風改善、成績提升、人格完全,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品牌培育戰略』,積極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進一步均衡了教育資源的服務水平。」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順慶區已組建了五星、南充五中、南充七中、西華師大附小、涪江路小學、南充高中等6個公辦教育集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放大,辦學水平明顯提升,集團化管理日趨成熟。此外,全區還探索了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聯盟」,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區內學校與區外學校「聯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政策扶持 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9月7日下午,在青龍山學校初一(2)班的教室裡,今年新進教師袁禮欣正站在三尺講臺旁,翻開語文課本,為該班新生生動講授初中語文第一課。今年4月,袁禮欣與全區公開招聘的46位研究生一道,通過人才引進政策的篩選,開啟了教師生涯。

青龍山學校新進教師袁禮欣

「南充五中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教師工作有激情,更重要的是,學校對我這樣的新進教師關心關愛頗多,讓我可以靜心做教育。」袁禮欣表示,初入青龍山學校時,學校十分關心他們的成長,從教學到作業批改、從班級管理到與學生溝通,學校都安排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新教師參與教學教研,這個過程讓他們新進教師收穫了不少的寶貴經驗,並能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到教師角色。「初上講臺,激動之餘便是快樂,這是無法用其他事物代替的。」袁禮欣說。

「名師引領,不僅僅體現在順慶區各學校內部之間,近年來,順慶區堅持『名師引領,全員培訓,時間淬鍊』工作思路,大力實施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培養了一大批未來脊梁和領軍人物。」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順慶區先後在各區屬學校範圍內組建區級名師工作室13個,名校長工作室1個,培養全國模範教師1名,省級名校長、名教師2名,「嘉陵江名師」12名,「嘉陵江名校長」6名,「果州名師」34民,「果州名班主任」20名,「果州名校長」14名,分別給予表彰獎勵和深度宣傳,以名師為核心,引導教師團隊整體發展。

為了讓教師隊伍水平得到進一步優化,順慶區還堅持把專家請進來、讓教師走出去。依託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資源,邀請國、省、市教育專家來順慶授課,讓9000名教師就近接受專業化培訓,同時,加強教師交流合作,農村教師到城區跟崗鍛鍊,城區教師到農村基層鍛鍊,選派骨幹教師到成都、濟南、重慶等地跟崗鍛鍊,到美國、加拿大訪學100餘人次,師資隊伍在梯次培養中得到全面優化。

「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針對農村學校的政策紅利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年年都有實招,年年都見到實效。」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全區農村教師免費幸福公交「兩免工程」讓1400餘名鄉村教師直接受益,農村學生免費午餐有效降低了8000個家庭的經濟負擔,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今日的順慶,城市更加宜居、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幸福,全省一流、川東北領先的教育高地正加速崛起,更好的教育也成為我們共同的期待。」9月9日,順慶區委書記陳澤斌在順慶區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上向全體教育工作者殷切囑託,希望老師們涵養家國情懷、弘揚優良師風,用真理和知識教化學生,用真情和愛心感化學生,勇擔立德樹人、傳承文明的時代擔當,共同為南充建設全省科教文衛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順慶全媒體 記者 楊煦)

來自今日順慶

相關焦點

  • 順慶:優先發展、優先保障  川東北教育高地加速崛起
    順慶全媒體 記者 楊煦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長遠的規劃、最重要的國計民生,是千秋萬代的發展大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近年來,順慶區委、區政府始終秉承「對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再多的投入都不算多」的理念,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優先保障位置,堅持以教拓新城,以教聚人氣,以教樹形象、以教惠民生,著力引領教育事業在強基固本、內涵引領中實現快速發展,推動全區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立足教育惠民 南充這裡打造川東北教育高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順慶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優先保障位置,堅持以教拓新城,以教聚人氣,以教樹形象、以教惠民生,著力引領教育事業在強基固本、內涵引領中實現快速發展,推動全區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順慶從「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進軍
    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我市堅定教育優先不動搖,堅定教育強市不動搖,堅定教育為本不動搖,堅決把南充打造成為區域教育強市、辦學高地、求學聖地,奮力開啟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嶄新篇章。
  • 慰問、表彰、演出......順慶這樣慶祝第36個教師節
    他表示,區委、區政府將一如既往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不斷加大投入,持續強化保障,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教師成長、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蒙朝貴,副區長張益萍,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慰問。
  • 毛騰飛: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
    近年來,株洲市委、市政府從資金投入、政策支持、項目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優先保障教育加快發展,加快補齊教育短板,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2016年以來,共投入4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共97所,新增學位近10萬個,增長20%以上,在全省首個實現義務教育大班額「清零」。投入13億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項目379個,所有農村學校達到「20條底線」辦學標準。
  • 從「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進軍 順慶這樣幹
    從承載希望的嶄新校園到繁忙施工的學區建設工地, 從勾勒夢想的規劃藍圖到熱火朝天的現實畫卷,隨著一座座新學校的建設投用,順慶區奮力推進教育發展、向「教育強區」進軍的決心和毅力讓人折服。南充高中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學校安排,今年秋季, 臨江校區100多名優秀教職員工已全部到位,其中包括順慶、嘉陵校區抽調的骨幹教師,以及從市內外考調的優秀在職教師等。和南充高中臨江校區一樣,承載「教育夢」 的新學校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 深圳: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率先成為全省首批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整體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驗收,實現中小學學位「高供給」,保障來深建設者子女受教育權益……一個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背後,是深圳堅持走教育優先發展之路,突出教育民生與責任;是深圳堅持走教育均衡發展之路,突出教育公平與幸福;是深圳堅持走教育內涵發展之路,突出教育標準與質量。
  • 「株洲教育」毛騰飛:資金優先保障教育 資源優先滿足教育
    近年來,株洲市委、市政府從資金投入、政策支持、項目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優先保障教育加快發展,加快補齊教育短板,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2016年以來,共投入4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共97所,新增學位近10萬個,增長20%以上,在全省首個實現義務教育大班額「清零」。
  • 泗陽:「三個優先」保障教育機構編制
    宿遷網訊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泗陽縣委編辦緊緊圍繞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中心,統籌編制資源,進一步創新編制管理,優化編制資源配置,提高編制使用效益,鼎力支持泗洪縣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在教育編制需求上優先保障。
  • 2007,教育走在優先發展的路上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教育列為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部分之首,並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教育優先發展並非2007年首提,但無疑它在2007年獲得了新的內涵。  2007年8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講到「一個更大」、「一個更多」、「三個優先」---「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 鞏固4%目標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實現4%目標,這一成果來之不易,要充分認識鞏固4%目標對於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意義。」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悉心準備了幾份建議提交大會,「鞏固4%目標」是繞不開的主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美日趨加劇的經貿摩擦,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戰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張志勇表示,這一切,迫切要求真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保障教育投入強度,確保4%目標不動搖。
  •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 民族教育碩果纍纍
    在內蒙古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我區堅持「優先重點」的發展方針,民族教育碩果纍纍。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區事業發展規劃優先謀劃民族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民族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民族教育,特別是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的頒布實施,為我區民族教育的投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民族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師資隊伍培養培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就業、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提供了保障。
  • 磁縣財政多措並舉支持教育優先發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陳玉璋、王玉萍)近年來,磁縣財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持續增長機制,大力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財政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全力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育投入。
  • 三個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優先次序的比較研究
    1956年之前印度實施甘地經濟發展戰略,優先發展初等教育;從「二五」計劃開始,印度優先發展重工業,同時優先發展高等教育,優先投資於高等教育。巴西選擇實施違背比較優勢的進口替代戰略,也選擇優先發展高等教育。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發展優先次序和發展路徑是由其經濟發展戰略決定的。只要選擇實施違背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發展中國家就必然要選擇優先發展高等教育。
  • 江川區:優先發展教育助推經濟社會領先發展
    9月9日,江川區召開2020年教育工作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 區委書記普光照代表區領導班子和28萬江川人民,向全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 會議指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正常秩序,教育系統反應迅速、積極行動,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實。
  •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碩果纍纍
    記者王磊 攝在內蒙古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我區堅持「優先重點」的發展方針,民族教育碩果纍纍。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區事業發展規劃優先謀劃民族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民族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民族教育,特別是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的頒布實施,為我區民族教育的投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民族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師資隊伍培養培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就業、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提供了保障。
  • 人民日報: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有重要戰略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指明了方向。
  • 教育優先發展的堅實基礎
    壽光市羊口教育學區主任李洪業告訴記者,這是由羊口鎮投資2000萬元,按照省示範園最高標準建設的一處公辦性質的幼兒園。近4年來,羊口鎮教育投入近10億元,新建了9處學校、幼兒園,內部配套、設施一流,實現了辦學條件的現代化。而這,只是壽光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一個生動案例。
  • 內蒙古:「優先重點」促進民族教育蓬勃發展
    「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是內蒙古自治區始終堅持的工作方針,也是其特色和亮點所在。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獲悉,2014年,內蒙古深入實施「民族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工程」和「民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民族教育蓬勃發展。
  • 莆田北岸東埔鎮:民生優先 加快臨港產業崛起
    民生優先,重點實施六大工程東埔鎮如何取得上述漂亮的成績單?「靠的是我們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一筆筆財政投入、一項項民生工程,讓全鎮上下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各種紅利。」潘國樹向東南網記者介紹了東埔鎮發展背後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