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長遠的規劃、最重要的國計民生,是千秋萬代的發展大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近年來,順慶區委、區政府始終秉承「對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再多的投入都不算多」的理念,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優先保障位置,堅持以教拓新城,以教聚人氣,以教樹形象、以教惠民生,著力引領教育事業在強基固本、內涵引領中實現快速發展,推動全區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多點開花 項目建設高歌猛進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9月8日早晨,隨著東方的晨光微露,剛剛建成的南充高中臨江校區校園內傳出朗朗讀書聲,這所現代化、高標準、大容量的學校,可以說是白紙作畫、平地立校,歷時400多個日夜後終於建成,並於9月1日如期投用,成為目前南充市規模最大的中學。
邁入南充高中臨江校區,教學樓新風恆溫系統、智慧黑板、護眼燈等一系列「硬核」科技無處不在,學生們可以在綠色健康的環境內學習知識。校內可容納2600名師生同時就餐的標準化食堂,每天可提供24種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飯菜,圖書館、藝術樓、科技樓為學生搭建起全面發展的嶄新舞臺……
「如此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強大的師資保障,讓我們家長意想不到。」據介紹,在學校管理方面,南充高中臨江校區將實行現有的三校區同步管理的模式 ,通過抽調骨幹教師、選調優秀教師、選拔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生和研究生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均衡三校區教育資源,促使三校區協同發展。
「往天很多學生擠破頭想進南高,享受名校給孩子帶來的教育,這下有了臨江校區,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讀名校。」作為南充高中臨江校區首批新生的家長,陳容如此感嘆道,她表示,南充高中臨江校區環境好,師資力量強大,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為補齊城區教育資源短板,3年來,全區掀起了教育項目大會戰,新改建學校達到19所,新增學位2.8萬個。」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至今,青龍山學校、清泉小學、白土壩小學、五星小學育新校區、五星小學南門壩分校、延安路幼兒園、清樂幼兒園、清泉幼兒園相繼開工建設並交付使用,滿足人民群眾家門口讀書,家門口讀好書的夢想。與此同時,區委、區政府加快「以教拓城」步伐,同步推進大學城、職教城、基礎教育城建設,吹響了「城市向北,順慶向上」的嘹亮號角。
「城市教育資源壯大的同時,順慶區還樹立城鄉一盤棋思想,在農村地區大力實施學校改擴建項目,極大改善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舉措 優勢資源進一步放大
由於城市不斷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在老舊城區相對集中、分布不均,擇校熱度長期不減,如何破解擇校現象,讓適齡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
8月31日,原南充十二中傳來喜訊,西華師範大學與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政府正式籤約,人們期待已久的西華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終於橫空出世,曾經位置偏僻、不溫不火的南充十二中如今依託駐市高校實現華麗轉身。
「現在成為西華師大附中後,我們可以面向全市招生,錄取批次靠前,這在優質生源上有了很大保障。」該校校長秦洪全表示,學校將充分依託和利用西華師大教師教育等優勢資源,優化教師團隊,引優汰弱;實施小班化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其興趣愛好,全面多元化發展。「附中還將開展更多的特色課程,修訂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為高校輸送優質生源,爭取早日把附中建設成為省一級示範校。」秦洪全說。
而這樣的校地合作,不是簡單的冠名和貼牌,而是一次互利雙贏的創新探索。西華師大校地合作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母體學校,西華師範大學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基礎教育資源、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以及優越的平臺資源,個性化設計學校教師隊伍,而西華師範大學則可以利用附屬中學的平臺,充實學生實踐和科研能力,讓高校的教育教學在實踐中與時代同步。
除了駐市高校的助陣,順慶區多所歷史底蘊深厚的百年名校也是寶貴資源,如何放大這些名校的資源優勢?近年來,順慶區在探索中小學集團化辦學之路上找到了「放大鏡」。
南充五中擁有著南充名校的金字招牌,但隨著城市骨架的不斷拉大,發展近90載的育英校區的有限容量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2014年,隨著南充八中更名為南充五中城南校區,南充五中的集團化辦學之路正式開啟,並隨之新建青龍山學校,極大緩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和適齡學生「就學難」。
「集團化辦學最大的特徵就是各校區一體化發展,實現優質資源放大。」南充五中相關負責人說,在推進三校區一體化發展中,南充五中從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和教育教研等方面嚴格制訂標準,通過將學校原有的歷史底蘊和育人特色融入集團發展基因,充分帶動分校區的學生學風改善、成績提升、人格完全,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品牌培育戰略』,積極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進一步均衡了教育資源的服務水平。」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順慶區已組建了五星、南充五中、南充七中、西華師大附小、涪江路小學、南充高中等6個公辦教育集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放大,辦學水平明顯提升,集團化管理日趨成熟。此外,全區還探索了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聯盟」,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區內學校與區外學校「聯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政策扶持 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9月7日下午,在青龍山學校初一(2)班的教室裡,今年新進教師袁禮欣正站在三尺講臺旁,翻開語文課本,為該班新生生動講授初中語文第一課。今年4月,袁禮欣與全區公開招聘的46位研究生一道,通過人才引進政策的篩選,開啟了教師生涯。
青龍山學校新進教師袁禮欣
「南充五中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教師工作有激情,更重要的是,學校對我這樣的新進教師關心關愛頗多,讓我可以靜心做教育。」袁禮欣表示,初入青龍山學校時,學校十分關心他們的成長,從教學到作業批改、從班級管理到與學生溝通,學校都安排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新教師參與教學教研,這個過程讓他們新進教師收穫了不少的寶貴經驗,並能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到教師角色。「初上講臺,激動之餘便是快樂,這是無法用其他事物代替的。」袁禮欣說。
「名師引領,不僅僅體現在順慶區各學校內部之間,近年來,順慶區堅持『名師引領,全員培訓,時間淬鍊』工作思路,大力實施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培養了一大批未來脊梁和領軍人物。」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順慶區先後在各區屬學校範圍內組建區級名師工作室13個,名校長工作室1個,培養全國模範教師1名,省級名校長、名教師2名,「嘉陵江名師」12名,「嘉陵江名校長」6名,「果州名師」34民,「果州名班主任」20名,「果州名校長」14名,分別給予表彰獎勵和深度宣傳,以名師為核心,引導教師團隊整體發展。
為了讓教師隊伍水平得到進一步優化,順慶區還堅持把專家請進來、讓教師走出去。依託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資源,邀請國、省、市教育專家來順慶授課,讓9000名教師就近接受專業化培訓,同時,加強教師交流合作,農村教師到城區跟崗鍛鍊,城區教師到農村基層鍛鍊,選派骨幹教師到成都、濟南、重慶等地跟崗鍛鍊,到美國、加拿大訪學100餘人次,師資隊伍在梯次培養中得到全面優化。
「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針對農村學校的政策紅利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年年都有實招,年年都見到實效。」順慶區教科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全區農村教師免費幸福公交「兩免工程」讓1400餘名鄉村教師直接受益,農村學生免費午餐有效降低了8000個家庭的經濟負擔,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今日的順慶,城市更加宜居、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幸福,全省一流、川東北領先的教育高地正加速崛起,更好的教育也成為我們共同的期待。」9月9日,順慶區委書記陳澤斌在順慶區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上向全體教育工作者殷切囑託,希望老師們涵養家國情懷、弘揚優良師風,用真理和知識教化學生,用真情和愛心感化學生,勇擔立德樹人、傳承文明的時代擔當,共同為南充建設全省科教文衛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順慶全媒體 記者 楊煦)
來自今日順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