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的由來和演化

2020-12-17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

轎子的出現,可謂年代久遠。《尚書·益稷》提到大禹治水,說「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後人解釋四載分別為: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撬,山行乘欙。「欙」即是「轎」,不過此時的轎子僅限於山行。

最初的轎子,在兩根木槓上面,固定一塊長方形的木板。稱之為「板輿」,又因為需有人扛在肩上,又稱「肩輿」。

秦朝之前,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漢朝、三國時期陸續有了「孥輿」、「步輦」的記載。到唐代後,轎子仍然是帝王和妃嬪專用。北宋只有四朝元老文彥博和名臣司馬光受皇帝恩典,特許才能乘轎。《遼史》也有記載,除了遼國皇帝,遼太子也只能乘用馬車。

從北宋初年開始,「輿轎」已流行於社會的各個階層。有大臣上奏宋太宗,認為眼下普通百姓都乘轎,不成體統。於是宋太宗規定「非品官不得乘暖轎」。暖轎,即指轎頂使用布蓋,四周飾有布帷的封閉型轎子,又稱「暗轎」。南宋宋高宗趙構取消了臣民不得乘轎禁令。轎子也就成為了當時達官貴人的交通工具。

清代對轎子的使用等級規定嚴格,因為滿清弓馬得天下,起初京官只準乘馬。後改為京官文職乘轎,漢人文官,一至四品在京乘四人大轎,出京則八抬大轎。四品以下文職京官,在京兩人小轎,出京則四人大轎。外省官員三品以上可乘八人轎,以下官員四人轎。雜役一律騎馬。外官進京,一律乘車。

滿人親王、郡王可乘八抬大轎,親王郡王和世子的福晉轎子配飾有嚴格規定。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乘坐朱輪車轎。一品文職大臣、軍機大臣乃乘坐四人轎;二品大員要等到年過六十,才能乘坐轎子。蒙古王公則一律不準乘轎。其中只有一個特例,鹹豐年間,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被封為親王的僧格林沁,被特許乘轎。

民間所用的轎子分素帷小轎和花轎兩種。前者系一般婦女出門所用之物,後者則專用於婚嫁迎娶。

相關焦點

  • 人類中年期的演化由來
    人類為什麼會演化出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先聊聊青少年期。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分析,大部分的物種都是過了生育期後,就會快速衰老後死去。從進化論角度分析,是為了不與後代爭搶資源。但人類卻不同,在青春期之後,生育能力雖大幅衰減,卻依然會繼續生存20年後才進入老年。這是為什麼呢?
  • 只狼怎麼把石頭放進轎子?石頭放進轎子流程介紹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只狼最新資訊 > 正文 只狼怎麼把石頭放進轎子?石頭放進轎子流程介紹 只狼有一個劇情是要求玩家將石頭放進轎子,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將石頭放到轎子中呢,我們來看下需要操作的步驟。
  • 《只狼》水生村轎子怎麼觸發 水生村轎子觸發方法詳解
    導 讀 只狼中對於水生村對於不少玩家來說怎麼去還是問題,去了之後又不知道轎子怎麼觸發。
  • 四月昆明轎子雪山一日遊推薦
    加之山上大小不等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使得轎子雪山璀璨多姿。 轎子山地處小江斷裂帶和普渡河大斷裂帶之間,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史變遷,複雜的地形地貌與高海拔組合,使轎子雪山形成瞬息萬變的氣象特徵,素以高山湖泊、冰雪世界、杜鵑花海、雲海、日出、佛光著稱。
  • 漫談古代的轎子: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這是目前已發現存世最早的轎子實物。反映北宋末年東京(開封)汴河兩岸繁盛景象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四頂轎子,形狀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轎子有所區別,轎身改制成全封閉的轎廂,轎杆則固定於轎廂中部,大致和明清時轎子制式相同。轎子的流行魏晉以來,士族大姓自恃門第高貴,恥與寒門異姓結親。
  • 明蘭出行的暖轎,除了身份和地位象徵,它和其他的轎子有什麼區別
    內官來傳旨時給明蘭備的是暖,暖轎和其他轎子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就來漫談一下古代轎子的前世今生。起源轎子在我國大約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千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到南宋時期,轎子的使用完全超過了車輛,成為主要出行工具。各級官員偏重於坐轎,很少乘車,因為轎比車要平穩、舒適。類型古時,轎分官轎和民轎兩種。官轎是皇家、官員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於坐轎者身份不同,所乘的轎子也不同。
  • 轎子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
    能夠行走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轎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轎子。在古時候,轎子是由一個凳子和兩個長棍子組合而成的,人坐在上面,坐的地方是圓的,背後依靠的是直的;抬的人在兩根木棍放在肩上。
  • 雲南轎子雪山——位於昆明以北祿勸縣東北角的烏蒙鄉
    轎子雪山位於昆明以北祿勸縣東北角的烏蒙鄉,屬於烏蒙山系拱王山餘脈,海拔4223米,是昆明的最高峰,也是離昆明最近的觀雪景理想勝地。因主峰山體形似轎子而得名,唐南詔王異牟封此山為「樂尼白」。轎子雪山是雲南緯度最低的冬季積雪山峰,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每年春季有幾十種杜鵑花盛開在山間,加之山上大小不等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使得轎子雪山璀璨多姿。作為「滇中第一山」的轎子雪山擁有眾多珍稀動物檀物和奇特的冰蝕地貌,主景區是集萬畝杜鵑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百丈冰瀑、轎子佛光為一體的綠色寶地。 在彝族典籍《指路經》中,轎子雪山被稱為「木阿落白」。
  • 「一乘shèng轎子」愁煞人,小學語文太難了
    第2至4自然段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後講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之後,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地描繪;第5自然段則概括寫出畫作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全文結構清楚有條理,語言生動形象,表達清晰。在課本的第四自然段這樣寫道: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走。
  • 來轎子雪山,共赴冰雪奇緣!
    春城氣溫越低,愈發成就了離春城最近的雪山——轎子雪山,為您備好幽雅恬靜的冰雪世界! 所以,調侃歸調侃,好多粉絲紛紛收拾背包,穿上衝鋒衣,第一時間奔向轎子雪山,赴一場冰雪奇緣!
  • 2018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轎子
    ,轎子(sedan chair)被視作中國的特殊交通工具。人們用肩膀和手抬轎子。轎子在宋代最常見。實際上,它是固定在兩根竹竿上的可移動椅子,有的有帳篷,有的沒有。歷史上,中國的轎子在很多地方十分流行。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轎子的名稱也不同,如篼子(douzi)、暖轎(nuanjiao)等。我們今天所說的轎子是暖轎。說到轎子的類型,可分為三種:官轎,民轎和婚轎。就用途而言,轎子有兩種類型:山路轎子和平地轎子。
  • Science:大數據和超算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該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算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生命起源與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學之謎,也是Science雜誌列出的1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歷程,是人類了解自身由來、以及未來演化的重要手段。
  • 轎子雪山國際滑雪場恢復營業,時間、票價→
    掌上春城訊記者昨日(12月15日)從雲南轎子雪山國際滑雪場得知:暫停營業11個月後,滑雪場將於12月25日恢復營業。受疫情影響,雲南轎子雪山國際滑雪場於1月25日起暫停營業。12月25日起,轎子雪山迎來2020年—2021年的「滑雪季」,滑雪場恢復營業,時間將延續到明年3月底。營業時間為白天場9:00-18:30,晚場19:00-22:00。雲南轎子雪山國際滑雪場坐落於轎子雪山旅遊風景區四方景遊客中心下方。目前對外開放的初、中級雪道面積近6萬平方米,雪具大廳及購票大廳2000多平方米。
  •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人類種群所攜帶的文化演化信息和基因演化信息就如同跳著華爾茲的一對舞伴一樣,基因演化創造出來的心理機制使得複雜文化適應性的累積文化演化得以進行。在某些環境下,這一過程引發了乳製品業的發展。這一全新的文化上演化出來的環境隨即增加了使得成年人能夠消費全脂乳品的基因的相對適應度。
  • 雲南「巔峰昆明 奇幻境地」轎子山,東南西北哪條路線最美
    冬天到西坡來看雪西面是轎子山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大多數第一次去轎子山的遊客,多半會被導航到這裡。這是因為從西面登頂轎子山的觀光路線,幾乎囊括了轎子山最精彩的風景,而且旅行路線安全係數最高,即便如此,選擇從西邊登頂轎子山的遊客,如果不在大黑箐搭乘索道,僅憑個人體力登頂,也是一件頗為挑戰個人意志的事情。從大黑箐出發,冰瀑、冷杉、冰雪等美景觸手可及。
  • 看看明朝張居正的轎子
    然而,這些豪車,與中國450年前(明朝)的一款轎子相比,都弱爆了!那款驚世駭俗的轎子,是明朝首輔張居正的,叫「如意齋」! 這些細節基本都是轎子界的世界紀錄! 一、這款超豪華轎子,由河北真定知府錢普「供奉」,布局為兩室一廚一衛。前半部是辦公室,首輔張居正白天在此處理公文;後半部是寢室,勞累了便可小憩,另外還有廚房,衛生間。 二、「如意齋」,行走時需要32個轎夫共同抬轎!
  • 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開賽在即
    2021年1月2日至3日,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將在昆明轎子山風景區開跑,中國越野跑頂級選手申加升將領銜省內外眾多越野好手參賽,他們將在兼具美景與挑戰的轎子山上展開激烈角逐,開啟2021年第一跑。
  • 逆水寒第二屆諸神之戰:20萬一頂的轎子又來了,這次是全員分享!
    說起「諸神之戰」跨服幫會聯賽,小編對上屆PDD花20多萬應援換來的那頂賽事專屬的雙人轎子——「玉鉤羅幕轎」記憶猶新。這頂轎子四個壯實漢子抬著,處處透著王者尊貴,走在路上銷魂拉轟,堪稱裝逼之利器,把妹之神器。在第一屆的「諸神之戰」中設置了一個應援「豪俠榜」,應援排名前10的豪俠都可以擁有一頂專屬「玉鉤羅幕轎」。
  • 理察·普魯姆談美的演化:美是水到渠成的事
    美雖然由協同演化產生,但是許多協同演化過程與美沒有任何關係。比如,非洲的瞪羚和獵豹,瞪羚為了避開獵豹的獵殺一直在奔跑。在此期間,獵豹體格變得越來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而瞪羚的速度也相應地越來越快。它們之間就像是一場軍備競賽。這是協同演化,但它與美毫無關係。技術也會和功能協同演化。
  • 民間故事:少年畫師終大婚,可是迎親的轎子之中,不見了新娘
    但是古城的規矩,男子接親,不能到女方的家中,只能是在半路,當然,至於轎子什麼的,男方已經提前備好,只有新郎帶人,等在半途而已。李應採穿戴 整齊,等在了古城的中心廣場附近,因為這裡是必經之路。按照流程,應該是丫環和老媽子攙新娘下轎,隨後還要進行拜堂成親的流程。老媽子站在了轎子邊,笑著說道:「小姐!該下轎了!」但是,老媽子說完之後,轎子之中,竟然沒有絲毫的聲響傳來。老媽子稍加遲疑之後,再次說道:「小姐該下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