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少年畫師終大婚,可是迎親的轎子之中,不見了新娘

2020-12-22 話神道仙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傳奇畫師的第二部。還是那座古老的傳奇之城,有著無數詭異事件的傳奇之城。

少年畫師李應採,已經成年,足足二十歲了,到了娶親的年紀,家中開始給他張羅親事。

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李應採的畫技,可以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已經是青出於藍了,比之他的父親李顯,可是高出了不少。

關鍵是李應採因為身具特殊能力,在這詭異的傳奇之城,竟是有了不小的名氣了。

傳奇之城的眾人,好似是受到了詛咒一般,只要離開古城超過百裡,便會出現各種難受,身體不適,或者精神出現問題。

只有一些名氣極大的,身具特殊能力之人,才有可能克制這種詭異,其中這李應採便到過離此三百裡的郡城之中求學。

為此,在這傳奇之城,也算是一大名人了,所以在家中提及了娶親的意願之後,四周的媒婆簡直是聞風而動了,將他家的門檻都踢破了。

古城之中,對於風俗這塊,更是極為傳統,講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為當事人來說,幾乎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

足足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經過媒婆的走動,終於定了一份親事,家中的父母都感到了滿意,據說女方只有十八歲,而且還是一位才女,模樣俊俏,與李應採極為般配。

雙方測了八字之後,極為般配,選定了良辰吉日,定下了婚期。不過其中還有著一項必走的程序,那就是下聘禮。

作為李家,在傳奇之城,也算是有些名氣了,不說家底多麼殷實,但是為了面子,李家準備了大量的財物,各種絲綢布匹,單是金銀便備了足足千兩之巨。

這種大手筆,在這古城之中,不說拔得頭籌,也絕對算是特別風光了。

而且凡是聘禮,必須要有一件出類拔萃的東西,作為主禮。李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將家中祖傳的一副古畫,作為聘禮,給了女方。

此事李應採倒是知道,不過那副古畫,還是他小時候看過一次,便再也沒有見過了,名字好像叫做冷雨圖。

李應採的日常,便是替人作畫,獲取些錢財,這就是畫師的職業,老父李顯算是休息了,幾乎是很少替人作畫了。

終於,大婚的日子到來了。李家張燈結彩,街坊鄰居紛紛來賀,家中的親朋更是早早就過來了。

自有下人開始張羅各種雜事,李應採身穿一身紅色的衣服,顯得極為喜慶,女方其實也在古城之中,離著也就是不足十裡的樣子。

但是古城的規矩,男子接親,不能到女方的家中,只能是在半路,當然,至於轎子什麼的,男方已經提前備好,只有新郎帶人,等在半途而已。

李應採穿戴 整齊,等在了古城的中心廣場附近,因為這裡是必經之路。

不過早就選好的日子,今天的天氣卻是有些問題,烏雲就在頭頂飄著,一股股沉悶的躁動,似乎隨時便會有著雨水降落。

李應採帶著急色,盯著對面。一陣鞭炮的聲音傳來,嗩吶為主,老遠便聽到了喜慶的聲音。

不過這時,一聲霹靂聲響,雨水隨即落了下來。幸好不大,倒是沒有太大的影響。

雨幕之中,對面一隊紅衣隊伍走了過來,正是李家前去接親的隊伍。前方鼓樂齊名,後面便是一四人抬的大紅花轎,顫顫巍巍,朝著李應採而來。

打著喜色,李應採立刻迎了上去,騎著馬,守在了轎子的旁邊。因為古禮,此刻的李應採還從未見過自己未來的媳婦。

不過臉上有著喜色,心中卻是有著期盼。

毛毛細雨之下,倒是沒有多大的影響,眾人伴隨著鼓樂聲,回到了李府。

中門大開,隊伍直接到了院中。女方也跟了人過來,一個老媽子,一個丫環。

按照流程,應該是丫環和老媽子攙新娘下轎,隨後還要進行拜堂成親的流程。

老媽子站在了轎子邊,笑著說道:「小姐!該下轎了!」

但是,老媽子說完之後,轎子之中,竟然沒有絲毫的聲響傳來。老媽子稍加遲疑之後,再次說道:「小姐該下轎了!」

但是第二遍說完之後,竟然還是沒有絲毫的反應,一旁的李應採都皺了皺眉頭,有些不解。

老媽子臉上的笑意,已經徹底退卻了,帶著遲疑,再度問了一遍,結果還是沒有絲毫的反應。

這下老媽子帶著不安,將轎簾直接掀開了。

結果,眾人的目光都看了過來,才發現,轎子之內,竟是空無一人。

場面變得寂靜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轎子內,真的是空無一人,不對,李應採雙眸如電,帶著詫異之色,盯著本是坐人的位置,一副畫卷此刻打開了,就那麼散亂放在了其上。

眾人將目光看向了李應採,尤其是那老媽子,直接尖叫出聲。不過李應採當即上前,示意老媽子,此人帶著驚慌之色,說道:「回稟姑爺!小姐當時可是上轎了,怎麼會消失了呢?」

說著,竟是直接哭了起來,身後的丫環見此,也是嚇得臉色煞白,不知所措了。

抬轎子的四人,此刻也沒走,在人群之中,四人帶著驚恐,一人站了出來,對著李應採說道:「少爺!來時,上面絕對有人啊!」

幾乎是瞬間,便慌亂了起來,李顯也得到了消息,所有人都湧了過來。

畢竟是大事,結婚的時候,新娘子消失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要命的事情。

那李應採到了轎子的近前,探手抬了一下轎子,眉頭便是一皺,因為轎子十分沉重,竟是抬不動,探身進了轎內,伸手便要拿那副畫卷。

不過拿到畫卷之後,李應採臉色變得驚疑不定,因為憑藉他的力量,竟然沒有拿動,小小的捲軸,竟是變得極為沉重,雙手拖動,才勉強將之抱了起來。

乾脆將之放了回去,仔細打量。

觀察之後,李應採的眸中有著思索和驚訝之色,因為這副畫卷,竟是陪嫁的主禮,那副冷雨圖

將之徹底打開,觀察了起來,雨天之中,一名婀娜少女,打著傘,似乎是迎面而來,背景是一副荒山腳下。

背對眾人,李應採的雙眼之中,重瞳頓時顯現,一縷奇特的光芒將畫卷罩住,眼中的情形立刻改變。

打傘的少女,一身紅色的婚衣,不過臉上的神情,卻是儘是驚恐,身體好似是被什麼禁錮了,無法動彈,似乎是看到了李應採,眼中帶著祈求之色。

李應採見此,立刻明白了過來,重瞳消失,對著身後的下人吩咐道:「取我的筆來!」

下人立刻飛奔而起,片刻及回,手中拿著一桿奇特的畫筆,這是李應採的專用畫筆,乃是傳承了數百年之物。

提起畫筆,沒有蘸墨的情況下,在畫卷的高空之中,竟然直接勾畫了一輪大日。

似乎是虛無的大日,竟然驟然之間,大放光明,畫卷之上,也隨即泛起了光澤,畫中的景象立刻改變。

雨停了,少女竟是自行收起了傘,在陽光下,少女似乎是動了起來,隨即畫卷砰的一聲,自燃起來。

一具曼妙的少女身體,落在了轎子內。

一身大紅的嫁衣,帶著靈動的雙眸盯著李應採。

那老媽子看著少女,驚呼出聲:「小姐!」

神奇畫師李應採,第二部的故事就講完了,邪魅鬼祟,始終是無法戰勝正義的,有喜歡小編故事的,還請關注!每天一個故事,給大家帶來片刻的休閒。

相關焦點

  • 漫談古代的轎子: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但他們也不敢公然觸犯聖旨,便取消了公開的車馬送乘熱鬧儀式,改為天黑後用一乘花紗遮蔽的「簷子」,把新娘抬到新郎家成親。對此,皇帝也試圖阻止,卻無法扭轉這一趨勢。中唐以後,「簷子」迎親逐漸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標誌。宋朝時,「簷子」送嫁轉為公開,又將其刻意裝飾,俗稱「花簷子」,漸漸發展成為花轎。「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而納妾收房、寡婦再嫁不能乘坐花轎,也由此衍生而來。
  • 10張中國各異婚車,新娘坐轎、坐船、坐大巴出嫁、3圖最浪漫幸福
    中國新娘出嫁婚車各異,有大巴、摩託車、轎子、連鏟車都震撼出場。攝影師實拍10張中國民間各異婚車,新娘坐轎、坐船、坐「木的」形形色色出嫁、小編感覺3圖最浪漫幸福。圖為哈爾濱市徵儀路上,一支浩蕩的結婚迎親車隊慢慢前行,這支由98臺計程車組成的結婚車隊接親,場面非常壯觀。
  • 法國男子大觀園迎親 新娘兼職翻譯[組圖]
    昨天,大觀園迎來了一嘲「中西合璧」的婚禮,新郎法國小夥子Yoann和新娘羅小姐以「元妃省親」的規格在這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法國新郎婚前「備課」    據新娘的姐姐介紹,兩年多前,新人雙方在法國上學時認識並相戀。
  • 花轎之所以在古代成為迎親工具,是因為有這些寓意,值得我們提倡
    這可是每個人一生當中最為重要與隆重的一件事,最後那就是金榜題名了,你想想你功成名就這不是幸事是什麼?然而今天咱們要說的和洞房花燭夜有關,對的沒錯,那就是與結婚有關了。看過古代的影視劇我們看到過這麼一種情況,那就是古代的女子出嫁時都是要做火紅的花轎,同時新娘與新郎也都穿著紅色的衣服,看著那是非常的耀眼。
  • 北方地區民間迎親隊伍相遇,為何互換手帕和毛巾?90後基本不知道
    導讀: 人生最大的喜事莫過於成親,但是在民間成親時卻有很多的習俗與禁忌,比如新娘進門之前的「跨火入門、跨鞍入門等」。比如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說到過的,送親時的禁忌,如「送親隊伍中不能出現孕婦、寡婦等」。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兩方迎親隊伍相遇為什麼要換手帕和新毛巾?
  • 拒迎親事件協調結果落定,新娘舉動也很冷靜,關鍵人至今未發聲
    1月6日下午3點之後,有人發現新娘的自媒體帳號上,那篇對該事件進行說明的文章已經不見了,隨 即網絡中傳出協調結果,而新娘也向採訪記者表示,自己將刪除相關文章,也不再看網絡評論,此舉說明,身為該事件當事人,處事還是非常冷靜,也比較果敢,協調結果落定,退彩禮、刪文章,不再看網絡評論,免得自己煩心。
  • 海底迎親——「新娘」從新加坡嫁到青島海底世界
    迎風抗凍 機場 「迎親」 遊客們只看到在海底隧道裡悠閒自在的圓犁頭鰩,可不知道為了迎娶「新娘」,海底人可是費盡一番功夫,付出了許多艱辛。借這次迎娶新加坡「新娘」的機會,向大家展示一下海底世界辛苦費神的接魚全過程。 為了「迎親」,海底人早早來到青島機場,靜候四位「新娘」。
  • 明蘭出行的暖轎,除了身份和地位象徵,它和其他的轎子有什麼區別
    文|少年常樂遊在知否的最後幾集中,太后聯合劉貴妃造反,派內官假傳皇后懿旨讓明蘭等官眷進宮,實則想要軟禁她們以此要挾朝中要臣。內官來傳旨時給明蘭備的是暖,暖轎和其他轎子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就來漫談一下古代轎子的前世今生。
  • 不是只有新娘才能坐「八抬大轎」,還有哪些人可以坐?
    八抬大轎 十裡紅妝你也許常常在古裝劇裡看到這樣的場景:新嫁娘拜別父母,喜婆將紅蓋頭給新娘蓋上,由新娘的兄弟背上坐到由八個身著紅服的轎夫抬起用紅綢裝飾的花轎上,在奏響喜樂裡緩緩地向新郎官家進發過去只能由明媒正娶的新娘使用,由夫家用轎迎娶象徵著身份、地位。並且只能使用在迎親這麼一個特殊的場合,而像平時使用的八抬大轎,那可不是有錢就能用的。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人什麼能坐呢?
  • 探訪海口民間美容術「絞臉」:臉上汗毛拔光光
    她告訴記者,儘管現在絞臉的人少,懂絞臉的師傅更少了,但是以前絞臉在海南人之中相當流行。老一輩人都覺得絞臉不會損傷皮膚,甚至去除汗毛後,洗臉更加乾淨,常做能保持面容光滑。但是絞臉也有相應講究,如絞臉後,20分鐘後才能洗臉,而且為了保護臉部,下次絞臉最好在一個多月後。
  • 《知否》中,顧廷燁與盛明蘭大婚程序繁瑣,宋朝的婚俗真是這樣?
    在近期熱播的女性古裝勵志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和盛明蘭已經完婚,在大婚當日,顧廷燁先是上門接親,卻遭到了盛家姑爺們的強力阻攔,幸虧盛家長女盛華蘭的丈夫在顧廷燁軍中做事,這才讓顧廷燁矇混過關,闖入盛府接親。
  • 轎子有什麼特點?
    比較殷實的人家,除了新娘乘坐的紅轎之外,還有專門供娶親與迎親的女賓乘坐的綠轎。迎親的前一天下午,男方會讓轎夫和一切執事在家門前展覽出來,招來四面八方的圍觀者,一方面顯示富有,另一方面增添喜慶的氣氛,這一活動被稱為「晾轎」迎親當天,非常熱鬧,首先,在發轎之前要請「福祿雙星」和「搜轎」,由雙方家中的長輩拿著鏡子和蠟燭把轎子找一遍,然後用熨鬥在轎內燻一下,有驅邪迎新的意思。
  • 探訪海口民間美容術「絞臉」:臉上汗毛拔光光 皮膚光滑細又亮
    她告訴記者,儘管現在絞臉的人少,懂絞臉的師傅更少了,但是以前絞臉在海南人之中相當流行。老一輩人都覺得絞臉不會損傷皮膚,甚至去除汗毛後,洗臉更加乾淨,常做能保持面容光滑。但是絞臉也有相應講究,如絞臉後,20分鐘後才能洗臉,而且為了保護臉部,下次絞臉最好在一個多月後。
  • 「貴州新娘拒絕迎親」落下帷幕,離婚退還彩禮,原因引人深思
    這段時間,貴州新娘拒絕迎親事件,一度被人稱為「一件內衣引發的慘案」。在事件持續發酵之後,男女雙方都站出來發言,卻各執一詞,把矛頭對準對方,更是引發了網絡上的一片網戰。有人指責女方貪圖彩禮,故意刁難,有人指責男方一家不尊重女方,這樣的家庭不嫁也罷,但無論大家如何爭論,最後的結果還是以新娘退回彩禮,兩個人協議離婚畫上了句號。
  • 「新娘因內衣小拒迎親」事件已協商完畢:除了圍觀,你學到了什麼
    然而最近在遵義市,一位新娘因新郎準備的內衣不合身而拒絕迎親,卻把原本美好的事情變成了一場鬧劇。新郎與新娘2017年相識,2019年確立戀愛關係。就在迎親的前一天,新娘發現內衣尺寸太小,便與新郎一家溝通,進而引發了兩家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不歡而散。事件的具體發展過程,我想沒有必要再過多地去複述,很多人應該都很了解。
  • 迎親找不到新娘婚鞋,被告知一隻1萬8,新郎怒把婚宴改家宴
    婚禮上的新郎名叫小旭,今年26歲,與新娘莉莉交往了5、6年。兩個人的相識是在大學期間來往兩地的火車上,之後這兩個從同一個地方去往同一座城市上大學的人,便逐漸走到了一起。兩個人從最初的交往開始,小旭就對莉莉格外體貼和照顧,在眾多的朋友之中,小旭對女朋友的好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而莉莉也算是一個懂事的女孩,不像一些從小被嬌生慣養出來的女孩那樣任性妄為、追求享樂。
  • 圖片故事:大象娶親記
    秦嶺動物園的大象「阿昆」與來自雲南動物園的大象「盈珠」大婚,5噸重的新郎與3噸重的新娘可謂年度最具分量的婚禮。上午十點,蒙古騎士駕著十餘匹汗血寶馬組成迎親馬隊,「婆家」代表與伴郎伴娘團手捧花束,懷抱四樣禮等待接親。這麼大張旗鼓的娶媳婦,在象界可是頭一遭。「握手」、親吻、擁抱、餵食......壞脾氣的「阿昆」一見到「盈珠」突然變得溫柔起來。
  • 大婚當日女婿半路失蹤,數小時後滿身是血來迎親,嶽母卻連連誇獎
    這天去表哥家吃飯,喝得開心之際又聊起了他當年聞名鄉裡的大婚。結婚能結成滿身血的到新娘家,估計也只有他了。現在把故事說來大家聽聽。表哥名叫吳勇,從小病多長得瘦瘦弱弱,在那個還靠體力掙飯吃的年代,是不遭人待見的。
  • 佛爺(民間故事)
    佛爺(民間故事)早年間,北京人管手法高明的蟊賊叫「拂爺」,但後來卻改叫成「佛爺」,這是為啥啊?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爺實施新法變革,在慈禧太后的幹涉下,變法慘遭失敗。北京城的老少爺們那叫一個氣啊,見著榮祿的轎子過去,恨不得往轎子上啐口吐沫。這天四更天,榮祿穿戴整齊去上朝。轎子剛到宣武門外,忽然,他聽到外面有人大聲叫道:「榮大人,請留步!」榮祿忙命人停住轎子。
  • 古時候新娘出嫁乘花轎,最初的原因居然是這樣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花轎的主要用途是接新娘到丈夫家舉行婚禮。新郎如果去迎親,多為騎馬伴隨,有時也可乘坐藍、綠甚至紅色的小轎子跟隨。 花轎多為4人抬,有的時候加2人替換,或者在前後打傘、放鞭炮等。在新娘娘家起轎、新郎家下轎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有關的民俗儀式;但具體情況則因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去娘家的路上,花轎一般不可以空著,而是坐一名男孩,稱為「壓轎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