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條視頻,一位媽媽拍下了老公送女兒上幼兒園後掩面大哭的情景,一個大男人哭得稀裡譁啦的。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面對孩子上學這件事,一個大男人也能難過的掉淚。
雖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哭過之後,大部分的父母還是十分歡喜的,因為孩子終於上學了,再也不用在家裡當混世魔王,家長含辛茹苦三年終於可以暫時解脫了。
作為一名過來人要提醒各位幼兒園的新手父母,孩子上幼兒園可不代表著萬事大吉,上幼兒園後的第一周是孩子最難度過的時光,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表現出一些反常的表現或者異常的行為,作為父母要及時的看到,因為這些行為背後都是孩子的情緒,不能及時排解的情緒,可能會讓孩子上幼兒園越來越焦慮。
幼兒園第一周,孩子最常見的四種「反常」行為,代表著孩子正在承受著壓力。
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周,有的孩子可能幾天就可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每天入園都要哭泣,對於幼兒園的壓力甚至會從起床之後開始,這種壓力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從起床後就會開始找各種理由不想去幼兒園。
有的孩子從起床後就會開始哭哭啼啼,直到走到幼兒園門口都在哭泣;
還有的孩子會開始尋找各種理由,拒絕去幼兒園,比如孩子開始指出身體哪裡開始疼痛,比如肚子疼、腳疼,這些都是孩子逃避去幼兒園的理由。
起床氣越來越嚴重,這並不是孩子有意而為之,這只是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帶來的壓力,本能做出的自我保護。
所以家長千萬別因為起床氣或者無理取鬧的哭泣而去打罵孩子。想要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幼兒園的第一周。父母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每天早晨起來,接受孩子的情緒,順著孩子的話去說;
第二,堅定不移的去送孩子去幼兒園,讓孩子知道任何理由都是沒用的;
第三,分享關於幼兒園第一天上學的繪本,比如《我愛幼兒園》《湯姆第一天上幼兒園》讓孩子在繪本裡找到情感共鳴。這種情感共鳴可以幫助孩子釋放幼兒園帶來的壓力。
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的前兩周會頻繁的尿褲子,同樣,幼兒園作為陌生環境,給孩子帶來了壓力,一旦壓力超過了孩子身體的承受範圍,就會出現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掌控出現問題。
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在家裡是有人提醒去上廁所的,但是到了幼兒園,突然間沒有了人去提醒孩子,他會感到極度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身體可能並沒有做好準備。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到,孩子尿褲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從小被「把屎把尿」。有些家庭雖然不會把尿,但是會刻意的去提醒孩子上廁所,在提醒和強迫的過程中,孩子括約肌並沒有被大腦完全掌控,一旦離開成人的提醒,孩子就會開始頻繁尿褲子。
家長面對孩子尿褲子怎麼辦?
首先,多給孩子的書包裡準備幾條褲子,千萬不要指責,指責只會增加壓力;
其次,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想要上廁所可以舉手和老師說;
第三,如果尿褲子比較頻繁,就要和老師溝通,對孩子多加留意;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尿幾次褲子,只是開學前一周是最常碰見的,所以一旦碰見孩子頻繁尿褲子,先別著急,多和老師溝通。也不要說教,可以和孩子通過角色互換的遊戲來提醒孩子。
孩子入園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突然出現了吃手、啃指甲或者吃衣服的行為。我身邊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我女兒上幼兒園後,幾乎啃了一個學期的指甲;朋友家的孩子上幼兒園後總是會不知不覺的去吃衣服角、吃手等。
孩子對壓力的感知和成人是一樣的,只是成人知道如何來緩解,但是孩子不知道,所以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孩子的身體會自發的出現一些小動作,這是孩子的身體在自行的緩解壓力,做自我安慰。
通過吃手或者吃衣服可以緩解孩子的緊張和焦慮。那麼孩子的緊張和焦焦慮來自於哪裡?父母只有真正知道,才能幫助孩子化解。
當年我女兒的焦慮來自於她不想睡午覺,但是又不能不去睡;朋友家的孩子焦慮來自於上廁所過於頻繁,不敢和老師說。
在我們看來,任何非常小的事都有肯跟造成孩子的壓力,比如午飯不能吃完;不能自己穿衣服等等,作為家長就需要不斷的去觀察、不斷的去聊天,和孩子遊戲,來找到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
如果不去找到問題根源,只是一味的阻止孩子吃手或者啃指甲,有時候反而會加劇孩子的這種行為。
孩子上幼兒園後飯量大增,這究竟是好事還是讓父母擔憂了。
幼兒園老師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回家後不要再吃飯,但是孩子就是要吃,而且還吃得十分的多,很多家長就會想是不是孩子沒有吃飽。
我女兒在幼兒園入園初期也遇到過。
因為幼兒園為了避免孩子浪費,每個孩子的飯都會盛的比較少,老師會告訴孩子如果還要吃就要舉手。但是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會這種交流方式,舉手大概率是不會的,就會導致孩子吃不飽。
所以,如果遇見孩子上幼兒園後飯量大增,就要和老師老師溝通,是否可以主動去詢問孩子是否需要添飯。
對於3歲多的孩子來說,幼兒園雖然充滿了好奇,但是也充滿了未知,孩子在熟悉之前,會感受到陌生環境帶來的壓力,有的孩子適應快,有的孩子適應慢,有的孩子會表達,有的孩子不會表達,父母需要做一個觀察者,才能讓孩子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