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異常表現,可能遭遇性侵,關注是否有這些行為

2020-09-19 少年幫幫幫

家長和孩子的性保護意識淡薄,以至於有的孩子遭遇性侵卻渾然不知。有的被侵害後遲遲不敢告訴父母,最後錯過最佳取證時間,也可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甚至淪為一生的陰影。

一、什麼是兒童性侵害?

  兒童性侵害,也稱性侵犯,是指加害者以宗教 、權威、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18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與其發生性活動。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兒童性侵犯」是指兒童捲入不能夠完全理解的性活動,或因不具備相關知識而同意的性活動,或因發育程度限制而無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動,或破壞法律或社會禁忌的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猥褻、亂倫、強暴、性交易、媒介賣淫等。

二、哪些行為屬於兒童性侵犯呢?

  1、向兒童暴露生殖器;

  2、在兒童面前手淫、對兒童進行性挑逗;

  3、給兒童看黃色錄像、書籍、相片;

  4、觸摸或撫弄兒童身體敏感部位;

  5、在兒童身上故意磨擦其性器官;

  6、試圖與兒童性交。

三、可能出現的典型行為有哪些?

【做噩夢】

不斷地在腦海裡回想起受侵犯的經歷(侵入性症狀);平時特別警覺,特別容易被嚇到,注意力出現問題(警覺性增高);迴避性侵者,同時也迴避所有會讓自己想起被侵犯經歷的生活場景(迴避性症狀)。

【認知扭曲】

兒童在被性侵時無法反抗性侵者,並因此體驗到巨大的無助感和無望感。這有可能讓他們在之後傾向於高估外界環境中的潛在危險並低估自己的效能感和控制感。可能會出現自罪自責,缺乏信任,低自尊等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並不會有直接的行為反應,但是如果處理不當,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情緒困擾/精神損害】

主要包括抑鬱,焦慮,以及憤怒。

抑 鬱

兒童在被性侵之後可能不會很快表現出抑鬱情緒,但是青春期或者成年期(相比於沒有遭受過性侵犯的人)則會有更高風險。

焦 慮

個體會在兒童期不斷發展出對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遭受性侵則會打斷甚至是終止這一重要發展過程。性侵之後,兒童會對外界的危險更敏感,表現出警覺性增高,容易受到驚嚇等症狀。

憤 怒

憤怒是兒童被性侵後較快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尤其是非理性的、難以預測的、無法控制的憤怒情緒,而且兒童會在憤怒情緒的表達上遇到困難。可能會逐漸內化成抑鬱和指向自己的敵意或者是指向外界的敵意(比如校園欺凌或者做出暴力的行為),並帶來各種人際問題。

【自我身份意識受損】

兒童會在和外界的互動中逐步建立自我感。舉例來說,如果兒童始終成長在安全的環境中,主要的照顧者也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兒童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就會慢慢地發展出對他人的信任感,同時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值得被愛和照顧;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能夠逐步建立自我和他人的邊界。

如果負面影響持續到青春期或者成年期,個體的自我分化也會遇到障礙,可能表現為難以理解或者覺察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感受和需求。

【迴避行為】

迴避行為可以被理解成個體在受到創傷之後的急性應激反應,有一部分的迴避行為在短期內確實可以幫助個體緩解壓力,但是長期來看卻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解離現象】

解離(dissociation)是一種常見的防禦機制,它指經歷一種包括感知分離,觀察自我時好像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一樣。當個體面對著極為強烈的、難以承受的痛苦時,通過解離,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從痛苦的體驗中抽離出來。

【自殺】

自殺可以說是最為極端的迴避行為,很多受到性侵的兒童都報告過自殺的念頭。由於個體在受到性侵之後會經歷難以想像的精神折磨,比如焦慮、抑鬱、自責等情緒,逃避這些精神層面的痛苦是受害者最主要的自殺動機。

【過當減壓行為】

極端的情況是自殘/自傷行為,這和自殺不太一樣,自殘的目標不是結束生命,而是暫時地緩解焦慮,這種情況下,需要幫助兒童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發展出更有適應性的減壓方式。

【人際困難】

絕大多數的兒童性侵犯都來自熟人或者認識的人,這樣的經歷必然會破壞個體對人際關係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短期來看,兒童可能會更多地表現出好鬥或者退縮。

【異常性行為】

反常的、嚴重不符合發展規律的和性有關的行為,其中一種極有可能暗示兒童受到過性侵犯的情況是,兒童在做出性相關行為或者描繪(講述/繪畫/捏橡皮泥)性相關行為的時候伴隨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懼、焦慮(害怕或擔心自己犯錯誤了)或者憤怒、攻擊、暴力(以性侵犯威脅恐嚇同齡的小朋友)。

有一部分孩子在遭受性侵之後並不會表現出反常行為或者創傷反應。而這一部分不表現症狀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在之後逐漸惡化,由於他們最初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所以臨床上不太容易準確評估他們的情況,就算是接受治療,也很難有效地評估治療效果,這種情況確實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挑戰。

相關焦點

  • 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可能已經遭受了性侵!
    不僅女童,男童被性侵的比例也較高,大約每100個裡就有8個曾遭遇過。微信發出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想把防性侵知識教給自己的孩子,卻又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以及怎麼教。左起:孫雪梅,女童保護髮起人之一,鳳凰網公益頻道主編權敬,女童保護髮起人之一,《慈善公益報》記者徐豪,女童保護管委會委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丁霞,女童保護聯合發起人,前中國科技網記者
  • 法治課|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性侵?專家:十種異常表現需注意
    孫雪梅說,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正確應對各種情況,比如真的遭遇性侵,可以大聲呼救並向特定的人尋求幫助。與此同時,父母可以模擬各種生活場景,來和孩子討論遇到疑似性侵危險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待孩子9歲左右時,父母可以開始給孩子講解相關的法律。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遇性侵?
  • 孩子出現這幾個異常行為,父母別急著批評,那是孩子愛父母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異常的行為,背後必然有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父母們可以留心觀察,比如以下3種異常舉動,都是孩子因為愛父母,需要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的表達。孩子出現這3種異常行為,父母們不要急著批評,這是愛父母的表現1、喜歡纏著父母孩子在家非常喜歡纏著父母,無論父母做什麼,去哪裡都帶著他。
  • 孩子出現這幾個異常行為,父母別急著批評,那是孩子愛父母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異常的行為,背後必然有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孩子出現這3種異常行為,父母們不要急著批評,這是愛父母的表現1、喜歡纏著父母這樣的情況在一些父母時常忙於工作,哪怕是在孩子身邊也無法專心陪孩子的獨生子女家庭也會出現。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會明確表代自己,只能通過這些直接的舉止來體現出來。
  • 守護「星星的孩子」丨五種「不」行為判斷孩子是否有異常
    由於兒童正處於發育發展的早期階段,儘早開展教育訓練對於促進社會交往能力、言語和非言語交流能力的發展,減少刻板重複行為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家長們不要抱著「等一等」、「再看一看」的想法,無論診斷或疑似診斷孤獨症,都應該積極地儘早開展幹預治療。  五種「不」行為 判斷孩子是否有異常
  • 遭遇性侵應該怎麼辦?
    你身邊是否有聽說過誰誰誰遭遇猥褻或是XQ的事件?這是個沉重的話題,作為女性我也時常關注這類問題。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問題:我國一年有多少起性侵案?答案是:景區橋洞一年發生342起!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準備,但我們應該都知道,這個數據只是曝光出來的一部分!現在是網絡時代,經常會在新聞或者一些短片中看到類似事件!
  • 每10個孩子中就有1個遭遇過性侵
    >可能高達10萬件所有人口中被猥褻的兒童可能有2500萬之多>或者意識到孩子可能被性侵一定要先通過專業人士進行判斷再向孩子了解情況向孩子了解真相態度和技巧至關重要很多家長獲悉孩子被性侵的事實後往往直接在孩子面前表達強烈的憤怒甚至赤裸裸地進行道德批判
  • 青少年出現這些異常表現,可能是抑鬱症在作祟
    青少年在青春期有時候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比如:經常會跟家長表示身體不舒服,經過檢查卻沒有什麼疾病,服用了很多藥物孩子也說症狀沒有緩解,或者是無緣無故厭學,甚至想退學休學等等。許多家長都會以為這是孩子在青春期時的叛逆心理導致的,從而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教育。事實上,很多孩子出現以上症狀,很有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在作祟。
  • 校園欺凌並非遙遠的事情,若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可能正在被霸凌
    校園欺凌並非遙遠的事情,若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可能正在被霸凌去年下半年,由周冬雨主演的影片《少年的你》開播以來,在10天之內,就破了11億的票房。這部片子既沒有絢爛的特技,也沒有勁爆的場面,為什麼能票房這麼高呢?
  • 孩子出現這5個異常表現,可能是患上了多動症,不要大意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異常表現,可能是患上了多動症。哪些異常表現提示孩子可能患上多動症?一、注意缺陷這是多動症最常見的一個症狀,患者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明顯注意力難以集中,或者注意持續時間短暫。該症狀容易被忽視,往往被認為是患者本身性格所致。
  • 關注這五件事,保護孩子不被侵害
    ❶孩子突然愛畫蛇和火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出現的這5個異常行為:1.他們會對火和鮮豔的顏色有強烈反應,在畫面中可能出現蛇和火的圖案。有三種常見的行為構成了性侵:1.對於孩子在網絡世界可能遭遇的性侵,家長需要格外留意,一定要知道孩子在跟什麼樣的人接觸,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 兒童性侵的背後:有多少中國父母,親手將孩子推給了「戀童癖」?
    而根據2013—2016年我國兒童性侵案件(已結案)推算我國每天至少有7名兒童遭遇性侵害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年齡大多在10-17歲之間但還有我們常教導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然而性侵兒童很可能不是那個大街上吊兒郎當的「臭叔叔」
  • 兒童性侵案逐漸高發,男孩家長也不能放鬆
    身心健康受摧殘對男童來說,無論是被男性還是被女性性侵,都會在生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如果遭遇同性的性侵,可能會出現肛裂、脫肛。如果是被女性侵害,則可能會出現性功能障礙,還可能因此感染性病。如果家長沒有及早察覺,男孩被反覆性侵,會使其長期處於壓抑狀態,逐漸形成變態的人格特徵[4]。即使沒有達到性侵的程度,孩子長期遭受猥褻,同樣也會影響心理健康,進而引起生理上的發育不良、身材矮小[5]、性早熟等問題。此外,遭遇同性性侵,還可能使孩子改變性取向,成為同性戀[6]。
  • 關注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不耽誤最好的治療時機
    所以希望寶爸寶媽們,當你發現孩子有什麼異常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諮詢相關人員,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治療時機。 一個「不該發生的故事」 琪琪出生的時候比預產期提早了2個月,所以全家人都特別「照顧」孩子的成長。琪琪從小就不太愛動,爺爺奶奶還「誇講」琪琪是個「乖寶寶」。
  • 「性侵5歲幼女」嫌犯被批捕!每 10 個孩子中就可能有 1 個遭遇過性侵
    避免類似案件發生,不讓更多孩子受傷害,我們需要做什麼?編者按2020年9月3日,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強姦罪、猥褻兒童罪對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批准逮捕。通報全文如下:目前,孩子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將罪惡的魔爪伸向只有5歲的孩子,惡行令人髮指!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特徵時,家長應重視起來,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專業自閉症篩查評估。醫生說,自閉症作為一類廣泛性的發育障礙疾病,以社會交往受損、交流障礙、行為異常為特徵。發現越早、幹預越早,康復效果就越好。研究顯示,0~6歲是自閉症治療的「黃金期」,3歲之前是最佳治療時期。一旦發現孩子存在異常行為及言語障礙,一定要及早診治。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特徵時,家長應重視起來,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專業自閉症篩查評估。醫生說,自閉症作為一類廣泛性的發育障礙疾病,以社會交往受損、交流障礙、行為異常為特徵。發現越早、幹預越早,康復效果就越好。研究顯示,0~6歲是自閉症治療的「黃金期」,3歲之前是最佳治療時期。一旦發現孩子存在異常行為及言語障礙,一定要及早診治。
  • 鮑毓明性侵案不成立!事件雖反轉,但性侵需持續關注
    就在今天下午,備受矚目的鮑毓明性侵案調查最終結果發布。結果顯示,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對於這個「反轉」,很快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戀童癖遇上詐騙犯」是部分網友給出的解讀。無論是誘姦、性侵,還是兒童性侵,是媒體乃至社會都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只有持續關注和發聲,才可能提高社會意識。這是一篇舊文,在今天這個時刻重新發布,希望給大家帶來冷思考。在我的喜愛書目中,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一直在列。
  • 孩子行為異常?家長們不要大意,那是焦慮症的表現之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大飛老師今天來為各位分享這樣一個話題:學生焦慮症的三大表現之前我曾經為各位朋友分享過這樣一個主題,在職場當中如何來破解我們的焦慮症,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和回信,所以通過這麼一個現象我們會發現
  • 「還好我們是男孩,不會吃虧」——如何教孩子預防性侵
    「身體上,遭遇性侵害的孩子一般生殖qi會出現出血或感染現象,孩子兩腿內側甚至可能有紅腫和瘀傷。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就要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有別人碰到,或者誰故意傷害了他。「行為上,孩子可能會出現睡覺不踏實,經常做噩夢的情況,容易發脾氣,會攻擊他人,或者突然變得不愛說話,對他人感到恐懼等。遭到性侵的孩子,尤其可能變得對某些人、某些地方特別牴觸,拒絕與某人接觸或者去某人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