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正經的大白
編輯:不正經的大白
審核:李柯縈
從當年的紅黃藍幼兒園
再到最近的14歲女孩墜樓事件
最近幾年
兒童性侵案層出不窮
但每次輿論洶洶之後
這些案件
很快便退出了大眾的視野
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
兒童性侵問題
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和普遍的多
媒體公開報導的兒童性侵案件
平均每年達到300件之多
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
從2013年到2016年
全國法院審結的兒童性侵案
多達10782件
一些專業人士和機構甚至預估
中國每年實際發生的性侵事件
可能高達10萬件
所有人口中
被猥褻的兒童可能有2500萬之多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
簡稱【女童保護】
每年都會對公開報導進行詳細的統計
2019年
所有性侵案中
絕大部分被性侵對象
年齡還如此之小
他們甚至不知道
成年人為什麼要傷害他們
他們找不到有力的辦法保護自己
感到恐懼和迷茫
他們的內心是何其的無助
然而
他們的無助
通常來自成年人的「權威」
尤其是熟人的權威
很多家長通常談陌生人色變
兒童性侵的防範對象
也重點針對陌生人
然而
據【女童保護】統計
2014年以前
熟人作案比例接近90%
而近三年來的比例也高達70%
因為絕大部分是熟人作案
案件的發生場地
也通常在受害者熟悉的環境中
通過熟人的身份
性侵者不僅能輕鬆接近受害者
而且很容易取得信任
比起陌生人
他們的性侵動機更容易得逞
尤其是家庭成員
因為親情倫理
以及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
性侵發生後
受害者通常會選擇隱瞞
當他們選擇隱瞞
性侵往往就會持續性地發生
2019年
媒體公開報導的最長作案時間
長達22年
平均作案時間2~3年
多次作案的比例高達55.48%
絕大部分的性侵者案件
都是在被發現後終止
施害者極少主動停止侵害行為
他們性侵的往往不僅僅是一個對象
對多名兒童進行性侵的比例高達27.91%
不少大眾認為
老人更容易對兒童進行性侵
但真實情況如何呢?
可以看出
施害者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
18~30歲
41~50歲
這兩個年齡段的總比例高達44%
施害者中的老人比例
並沒有大眾預想中的高
30歲以下的施害者
血氣方剛
非理性的性衝動佔比可能性更大
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
通常是更具有計劃性的實施性侵害
兒童侵犯事件如此頻繁的發生
但家長們的防範意識卻極其薄弱
尤其是對熟人的防範意識
50.61%的家長
對熟人作案的情況不甚了解
甚至有5.97%的家長
完全不清楚
一些兒童性侵案件就發生在受害人家中
而且還是監護人在家的情況下
這不僅僅是對熟人的掉以輕心
更是家長的無知
通過對全國近萬名家長進行調查
【女童保護】發現
高達68.63%的家長
沒有對孩子進行過防性侵教育
兒童所接受的知識
絕大部分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
這便造成了絕大部分兒童
在性侵之後無所適從
身心遭受到嚴重傷害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50%的男性受害者想過自殺
20%嘗試過自殺
絕大部分女性受害者
都會出現暴食等飲食障礙
高達60%的未成年懷孕
是因為強姦或誘姦等性行為的發生
性侵害事件通常令受害人
遭受到最嚴重的心理、情感
乃至生理問題
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對於性侵害
最重要的是防範於未然
超過80%的性侵害
發生在一對一、獨立而私密的場合下
關於性防範教育
雖然教育孩子如何與陌生人相處很重要
但最重要的
卻是如何與熟人相處
然而
總有一些事情是防不勝防的
家長要善於發現性侵害可能的徵兆
如果發現
或者意識到孩子可能被性侵
一定要先通過專業人士進行判斷
再向孩子了解情況
向孩子了解真相
態度和技巧至關重要
很多家長獲悉孩子被性侵的事實後
往往直接在孩子面前
表達強烈的憤怒
甚至赤裸裸地進行道德批判
這會引起孩子嚴重的羞恥和負罪感
當家長想要進一步了解事實情況時
孩子通常會轉移話題
或者為了迎合家長的情緒而撒謊
我們需要不帶感情色彩的
諸如「後來呢?」
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去引導孩子
了解真實情況
然而
哪怕父母再有經驗和技巧
也有可能遭遇到另外一種尷尬
在遭遇此類事件之後
孩子通常更願意告訴
足夠信任的第三方
而不是自己的父母
這就需要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足夠了解
能通過第三方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甚至可以讓足夠專業的人士
與孩子達成足夠信任的關係
我們在保護兒童的同時
最重要的卻是性教育
但每個成年人
以及那些成年施害者
曾經都是兒童
良好的性教育環境
不僅僅有利於保護現在的兒童
也更有利於保護未來的兒童
給予保護
不如打擊犯罪
而打擊犯罪
不如給予社會一個良好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