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性侵」這個字眼又被人們搬上了熱議臺。
前有電視臺曝光的一則「16個月大女嬰被性侵」的新聞,後有26歲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因被老師性侵,並最終導致抑鬱自殺。
不得不說,對於性侵事件,悲痛惋惜的人時時有,但麻木無感的人,也絲毫不缺。
為什麼?
因為性侵根本不算是新聞熱點,幾乎每一天、每一周,都會有觸目驚心的性侵案件浮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關於性侵,每個人好像都無所不知,但真的如此嗎?並非如此。
兒童性侵的很多問題,只有家長先弄明白以下的8個問題,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
1、兒童性侵的定義
由於對兒童性侵的界限比較模糊,所以學界和社會,對兒童性侵的定義有較大的爭議。
目前比較受到認可的定義是:
任何在一個孩子和一個成年人(或年齡較大的孩子)之間,為了滿足後者的欲望,發生明顯或不明顯、接觸或非接觸的性行為。而小孩子之所以參與其中,是因為受到了引誘、脅迫、暴力、恐嚇或操縱。
接觸性性侵指生殖器插入、撫摸、親吻和觸摸,非接觸性性侵是在孩子面前裸露,邀請孩子窺探、觸摸自己,或通過網絡引誘孩子做出性意味的動作。
2、兒童被性侵有多普遍?
在全世界範圍內,5名女性裡就有1名以上,10名男性裡就有1名以上,曾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受過性侵。
在中國,根據「女童保護」網絡監控數據的不完全統計,一人對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從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
自2013至2015三年間,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978起。其中,受害兒童超過1790人,這一數據尚不包括表述為「多名兒童」等概數的情況。
在美國,根據一項2006年的研究,28%-33%的女性,和12-18%的男性,曾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成為過性侵事件的受害者。
而以上公開數據,只可能是殘酷現實的冰山一角。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也就是說,一起公開報導的兒童性侵事件,背後就隱匿著7起不為人知的相似案件。
還有一項2007年針對1411名被訪者的研究中,有46%-69%在兒童時期被性侵的成年人,選擇將自身遭遇深埋心底,從未向他人傾訴過。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兩個事實,第一,兒童性侵非常普遍,第二,真實案件遠比公開數據多得多。
3、只有女孩會遭遇性侵嗎?
女孩的確比男孩更容易成為受害者。
不同研究也都發現,在所有性侵受害者中,女性佔比大致在78%-89%。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男孩被性侵的數據,其實要遠遠多於公開顯示的數據,可男孩往往更不願意主動說出來。
4、孩子在幾歲容易被性侵?
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成為性侵受害者。
而有些研究說,3歲以上兒童被性侵的機率大致相似,而年齡大的兒童更容易遭受性侵。
有一項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的研究發現,14%的兒童性侵受害者年齡在0-5歲,20%在6-11歲,33%在12-17歲,還有25%的受害者報告,他們第一次受到性侵的年齡,大概在6歲以前。
還有一項報告說,幾乎一半以上遭受性侵的兒童,第一次受到性侵的年齡在15-17歲。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嬰幼兒時期就會有遭受性侵的可能性,而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家長更要注意嚴加防範。
5、什麼樣特點的孩子容易被性侵?
身體殘疾的孩子遭受虐待、性侵的風險更高。
不過家庭特徵來看,以下幾類家庭的孩子,存在更高的被性侵風險:
孤兒;
單親家庭、有繼父的家庭;
父母婚姻質量差、婚內衝突高;
家庭處於經濟困難、社交孤立或結構不穩定時期;
父母濫用毒品、沉迷酒精;
父母對孩子存在長期忽視、拒絕和暴力體罰;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
關於最後一項「社會經濟地位低」,也就是家庭階層較低,學界存在較大爭議。
不過也有研究證明,出身貧困,很可能是暴力體罰和兒童性侵的預測因素之一,但遭受性侵的概率,要小於其他形式的虐待。
6、誰是性侵施暴者?
施暴者性別90%以上是男性。
施暴者年齡,2011年的美國研究說,30%-50%的性犯罪者是青少年和年輕人,其餘是中老年人。
性侵原因,有些人對兒童有天生的性好奇,也就是戀童癖;
有些人是因為喝醉、抑鬱、消沉或需要安慰,而身邊正好有個孩子;
有些人,則是因為智力或行為障礙,並不明白是非對錯;
有些人,根本就是虐待他人獲取快感的心理變態。
還有些人,則成長於性侵他人不算做罪過的地方,他們會認為性侵是大男子氣概的表現,而女孩子的反抗代表著對侵犯的縱容,比如印度。
7、實施性侵的都是什麼人?
在中國,「女童保護」的數據顯示,在2013的125起案件中,教師及校長作案43起,鄰居及父母的朋友作案14起。
在2014年曝光的503起兒童性侵案件中,熟人犯罪442起,佔比87.87%。
2015年曝光的340起案件中,熟人犯罪240起,佔比70%,29起惡性案件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且案件性質複雜、難以被揭發,兒童多為長期受害。
另外,一人對多名兒童實施性侵的案件有96起,作案人員中有40%是教師。
在國外,根據一項2011年的研究,34%的性犯罪者都是家人,59%是熟人。
所以,真正藏在我們身邊的性侵者,很可能根本不是躲在陰暗處的怪叔叔,反而可能是私交甚好的鄰居男主人,是道貌岸然的家庭教師,是和藹可親的學校校長,是與你的孩子相熟已久的隔壁大哥哥/姐姐。
8、如何有效防範兒童性侵?
防止孩子遭遇性侵,家長其實是保護網絡中的關鍵。而家長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注重以開放的態度,參考科學的指南,進行系統的性教育。
第二、不要抱著僥倖心理,對身邊的熟人、至親失去防範意識。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就貿然認為男孩不會受到性侵犯。
第三、應該及早提醒孩子,無論對方是老師、同學還是父母、親戚,如果對方做出讓ta不舒服的舉動,觸摸ta的私密部位,或引誘孩子單獨相處,都需要及時告訴家長。
第四、定期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內的交友情況,因為同學間,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性騷擾,很多的霸凌方式,就是令人難以啟齒的性折磨。
第五、密切關注孩子上網習慣、網友情況,因為很多性騷擾和性侵犯,是通過網絡進行。
第六、孩子將可疑情況告訴了家長,家長需要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和舉止言論,不要生氣暴怒、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藉此指責孩子,因為這些消極情緒,很可能對本來就恐懼敏感的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第七、一旦孩子受到侵害,第一時間保留證據、報警、送醫,是每位家長都應該做到的。
第八、如果侵害者是熟人或親人,家長要堅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要讓孩子知道,哪怕對方是父母的親人朋友,父母也會放棄親情保護孩子。
目前,我們國家也還沒有性侵犯識別系統,我們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不厭其煩的教育,讓孩子用尋找美好的眼睛,直面危機四伏的世界。
最後希望大家的孩子,都能平安成長。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