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可能已經遭受了性侵!

2021-02-09 女童保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一條(ID:yitiaotv)

更多兒童防性侵資料請查看 女童保護(ID:nvtongbaohu)對話框下方「教學資料」欄目

87%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2月20日上周一我們推送了一篇名為

《兒童性侵,87%是熟人作案》的微信,

其中提到的一些數據觸目驚心:

中國遭遇過不同程度性侵的兒童估算有2500多萬,

年紀最小的孩子只有幾個月大!

不僅女童,男童被性侵的比例也較高,

大約每100個裡就有8個曾遭遇過。

微信發出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

想把防性侵知識教給自己的孩子,

卻又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以及怎麼教。

我們邀請了4位女童保護公益組織的成員,

為家長講授兒童防性侵的要點。

請點擊視頻觀看。

左起:

孫雪梅,女童保護髮起人之一,鳳凰網公益頻道主編

權敬,女童保護髮起人之一,《慈善公益報》記者

徐豪,女童保護管委會委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丁霞,女童保護聯合發起人,前中國科技網記者

孩子突然愛畫蛇和火

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出現的這5個異常行為:

1. 原來安靜內向的,變得暴躁易怒;原來活潑好動的,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2. 一些孩子不斷做噩夢,從夢中哭醒;還有一些會莫名其妙哆嗦,動不動就尖叫,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

3. 如果孩子突然對某人表現出了害怕和迴避,那麼也需要小心。

4.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突然喜歡玩火,家長也要注意,有可能是受到了一些很嚴重的傷害。

5. 另外,孩子在受到強烈刺激後,會通過圖畫來展現出來。他們會對火和鮮豔的顏色有強烈反應,在畫面中可能出現蛇和火的圖案。

以面試童星作為幌子

有三種常見的行為構成了性侵:

1. 他人不必要卻有意識地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
2. 讓孩子去觸碰性侵者,或是其他人的隱私部位。
3. 讓孩子接觸一些光著身體、不穿衣服的圖片和視頻。

此外,在網絡上,一些不法分子會打著招童星的幌子,誘騙孩子脫掉衣服,通過網絡視頻進行「面試」。還有一些騙子讓孩子發裸照,或是錄製做某些動作的視頻。一些視頻會流入淫穢市場,另一些則成為不法分子繼續威脅誘騙孩子的手段。

對於孩子在網絡世界可能遭遇的性侵,家長需要格外留意,一定要知道孩子在跟什麼樣的人接觸,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男童也要提防性侵

2016年在媒體曝光的案例中,大連一所中學一名男教師,對班上多名男生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猥褻和毆打,長達2年多。

我國的法律上也有這方面的缺失:男童遭遇了性侵之後,一般按照猥褻罪論處,最多判3-5年;但如果女童遭遇傷害,情形嚴重的時候可以判處死刑。所以性侵男童的成本相對較低。

學校的防性侵課程建議男女同堂,減少孩子對性的神秘感,學會相互尊重。

平時也應該提醒男生,即使互相之間鬧著玩,隱私部位也是不能隨便看和碰的。

87%都是熟人作案

2014年,媒體曝光的兒童性侵案件有503起,其中熟人作案達到了87%。

熟人犯罪,很多情況下都是機會犯罪。一些人發現孩子沒有反抗的意識,或者孩子很好恐嚇、很好哄騙,就會威逼利誘把事情糊弄過去。

2016年在江蘇,一個爺爺性侵了孫女,被他人舉報。拘留之後,孩子的父母想要把老人給保釋出來,覺得傳出去太丟人。「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也助長了熟人犯罪。

當傷害可能或者已經發生,怎麼辦

1. 不論任何情況下,一定要先以保護自己的生命為前提。

2. 壞人是可以騙的。比如說,叔叔,我肚子不舒服,你去幫我倒點熱水。就是先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我們再想辦法。比如說實際案例當中,有孩子往下扔紙條,我們可以打破家具,打破花瓶,然後引起周圍鄰居或者周圍人的關注。

3. 這些措施都沒法實施的話,那我們就一定要默默記住這個壞人的特徵,哪裡有鬍子,長了斑痣,發色,口音。

4. 一定要在沿途或者現場,悄悄留下父母熟知或者是別人能夠認知自己的一些物品,比如說書包裡的書、鞋什麼的。

5. 當下一定不要洗澡,不要清洗身上的衣物,因為都是證據。

更多防性侵知識,請點擊視頻觀看


這是在2月20日推出的視頻《兒童性侵,87%是熟人作案》,其中,關於中國兒童被性侵的現狀引起了強烈反響,我們收集了一些觀眾最關心的問題,邀請了「女童保護」成員來回答:

無心:這個很受教育,但怎樣把握正常的度啊?如果過分關注這個,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內向害羞,或者不願意和人正常交往?

女童保護:防性侵教育也需要專業地教育,要避免恐怖教育和冷漠教育。女童保護的教案,都是互動式的快樂教學,整堂課也不講性侵案例,同時會告訴孩子,我們身邊還是好人多,只不過如果有個別人做了一些不正常舉動,無論熟人陌生人,都是壞人。

丁丁真好:看完這篇文章,內心很震驚,我無法想像,那些被性侵的孩子以後會是怎樣的生活狀態,能從這段陰影裡走出來嗎?

女童保護:遭遇過性侵的孩子們,我們建議找心理專家進行幹預,同時也必須走法律手段。如有相關問題需要諮詢,可撥打全國婦聯婦女兒童維權熱線:12338。

SunnyLIN林少吟:怎麼加入這個志願者協會呢?

女童保護:建議大家先關注「女童保護」公眾號nvtongbaohu,有關於志願者招募的信息和要求,目前缺可以在當地聯繫學校和社區開課的志願者講師,如果看完信息認為可以堅持做志願者,可將你的姓名、職業、地區、聯繫方式等信息和相關訴求,發送到nvtongbh@163.com。

付輝:這樣的組織和宣傳對於保護孩子非常好,你們的教材、教案如何得到?

女童保護:在「女童保護」的微信對話框下方,查看「教學資料」歸類。


● ● ●

【女童保護基金】

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曝出多起14歲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國各地百名女記者聯合京華時報社、鳳凰網公益頻道、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及中青公益頻道等媒體單位發起「女童保護」公益項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護」升級為專項基金,設立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下。「女童保護」以「普及、提高兒童防範意識」為宗旨,致力於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截至2016年12月底,「女童保護」已在全國28個省份相繼開課,培訓志願者超過萬人。通過與地方婦聯、教育局、團委等部門的合作,培訓當地教師授課,使得兒童防性侵教育覆蓋面大大拓寬,覆蓋人群超過140萬人,覆蓋家長超過30萬人。

下方「閱讀原文」是「女童保護」2017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 媒體邀請函,歡迎媒體朋友報名參加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異常表現,可能遭遇性侵,關注是否有這些行為
    ,以至於有的孩子遭遇性侵卻渾然不知。這有可能讓他們在之後傾向於高估外界環境中的潛在危險並低估自己的效能感和控制感。可能會出現自罪自責,缺乏信任,低自尊等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並不會有直接的行為反應,但是如果處理不當,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 法治課|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性侵?專家:十種異常表現需注意
    該調查分析報告披露:在這些案件中,受害人778人,熟人作案的有300起,佔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師生(含輔導班等)27.33%、鄰裡24.33%、親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員10%……我國14歲以下兒童防性侵教育存在缺失,學校、家庭防性侵教育比較缺位。我們應當如何開展防性侵教育工作,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
  • 「法潤巾幗 平安我家」維權微課第二十四期:未成年人遭受性侵該...
    從司法機關公布的數據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中加害人為熟人的佔半數以上,主要表現為鄰裡、房東、老鄉、師生等關係。被害人則主要以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等為主。如果未成年人可能遭受性侵,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消極,尤其不要因此責怪或打罵未成年人,更不要在未成年面前大哭大鬧。
  •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 教會孩子對性侵說「不」
    生活中最容易受到侵犯的孩子往往具有順從、尊重他人等性格,他們可能是來自不幸或破碎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渴望被關注和關愛。遭受性侵的孩子會表現出或多或少的行為症狀,他們可能會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抑鬱、焦慮、抗拒某個地方或某個人,表現出好鬥或自我傷害,有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表現出外在行為。
  • 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教會孩子對性侵說「不」
    生活中最容易受到侵犯的孩子往往具有順從、尊重他人等性格,他們可能是來自不幸或破碎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渴望被關注和關愛。遭受性侵的孩子會表現出或多或少的行為症狀,他們可能會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抑鬱、焦慮、抗拒某個地方或某個人,表現出好鬥或自我傷害,有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表現出外在行為。
  • 兒童性侵的背後:有多少中國父母,親手將孩子推給了「戀童癖」?
    我們常教導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然而性侵兒童很可能不是那個大街上吊兒郎當的「臭叔叔」這些性侵兒童的人文化程度大多較低法律意識也很薄弱容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目前兒童遭受性侵後沒有統一的表現形式但以下幾條可以作為參考01情緒突然在憤怒、恐懼、不安全感或退縮之間劇烈波動02飲食習慣突然改變,比如拒絕吃飯、食慾急劇減退03突然無緣無故的有了一些錢、玩具或者其他禮物
  • 陳嵐: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被性侵?
    我們知道在歐美有一個聯合調查的數據,其實男童遭遇性侵的概率比女童還高出兩倍以上。因為很多的家長並不注意,常常會說那句話「我們家是男孩子,不要緊。」其實一樣的危險,戀童癖有的是戀女童,有的是戀男童。當然了,在中國,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女童遭到性侵的情況是非常的惡劣,也是因為家長的疏於管教,而發生的頻率超高。
  • 關於孩子性侵,你一定要知道這八件事
    目前比較受到認可的定義是:任何在一個孩子和一個成年人(或年齡較大的孩子)之間,為了滿足後者的欲望,發生明顯或不明顯、接觸或非接觸的性行為。而小孩子之所以參與其中,是因為受到了引誘、脅迫、暴力、恐嚇或操縱。接觸性性侵指生殖器插入、撫摸、親吻和觸摸,非接觸性性侵是在孩子面前裸露,邀請孩子窺探、觸摸自己,或通過網絡引誘孩子做出性意味的動作。
  • 孩子表現出三種行為,代表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務必重視起來
    軟暴力就是孩子在學校遭受到同學對他進行語言侮辱、嘲諷、毀謗等等,孩子不懂得去反抗,同時孩子也會遭到他人的排擠與孤立。老師因為身份的限制,對這些對他人施行軟暴力的孩子也只能進行說教。雖然軟暴力沒有硬暴力那般,會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但也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這給孩子心靈帶來的傷害,不亞於硬暴力所帶來的傷害。
  •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到底該如何處理?
    隨著前段時間上海CP展不良偷拍事件暴露,隨之又一與JK相關的案件在西安出現,近日多名西安未成年對警方報案稱被性侵,公眾法律帶大家一起了解這起案件吧。 2007年出生的小橙年僅12歲。今年5月,她在西安市的某小區樓頂被一名24歲男子楊某猥褻。小橙並非唯一的受害者。受害者們組建了一個「受害者」QQ群裡,已經有10多名女孩。除了一名19歲的女孩曉曉,其他女孩均未滿18歲。
  • 「「維」課堂3.0」這些防性侵知識,你和你的孩子都知道嗎?(家長篇)
    作為家長,要築牢孩子不受侵害的第一道防線: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循序漸進的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傳達了平等的價值觀;強調哪些是隱私部位,面對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要拒絕;告訴孩子怎樣分辨兒童性侵的行為,有哪些人是需要警惕的等等。下面婦聯君這裡有一些防性侵的知識要和各位家長分享。
  • 孩子在幼兒園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多留意
    孩子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一提到去幼兒園就表現出害怕、不開心遭受「軟暴力」的孩子,可能會牴觸和害怕去上幼兒園;或是一提到去幼兒園,孩子就立馬展現出不開心的表情。因此,當孩子害怕去幼兒園,家長要耐心了解原因,不要粗暴地趕孩子去上學。被同學排擠、老師忽視,或當成反面例子如果孩子常被同學排擠、老師忽視,甚至當成反面例子的時候。那麼,孩子這個時候可能正在遭受著「軟暴力」。
  • 維權課堂丨保護兒童 遠離性侵
    備受矚目的民法典已經來到我們的生活中,作為我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自然少不了對婦女、兒童權益的特別保護。大家都知道民事訴訟時效是三年,但是民法典針對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提出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作出了特殊規定,也就是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該規定的出臺打破了一般訴訟時效的規定,為受害未成年人成年後尋求司法救濟提供了機會。
  • 男孩被性侵的概率是女孩的兩倍,性啟蒙教育刻不容緩!
    男性受到侵害總數為774次,那麼可以估算出受害的人數大約是336人。參與調查的男生共計2462人,那麼他們受害的比例則大約為13%。也就是說,在香港,差不多每7個男孩中有1個曾經遭受過性侵。他可能是一個慈祥的老爺爺,也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還可能是從小看著孩子長大的阿姨。因此除了要讓孩子提防陌生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孩子灌輸,無論他/她是誰,都沒有權利來觸摸你的私密部位,只要有這樣的行為就要和你說,而當孩子告訴你的時候,你要100%的相信他。
  • 校園性侵何時休?
    自殺前,她給大學好友發去信息:我多希望,在我第一次被強姦的時候,我就已經死了。從她親友處獲悉,林奕含曾長期遭受補習男教師性侵。事件持續發酵,一場名為MeeToo的運動甚囂塵上,明星和平民一起發聲,在社交平臺呼籲所有曾遭受性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說出慘痛經歷,喚起社會關注。媒體形容它——親歷者受到舔舐與安慰,圍觀者長出理解與寬情。
  • 原生家庭:你的這些家暴行為,已經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家庭暴力?孩子犯了錯受到的適當懲罰不算是家暴,我這裡所說的家暴行為是持續性存在的,它只是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發洩著自己的情緒!可能孩子什麼也沒做,但是父母由於事業、感情、健康等方面不順利,情緒暴躁,就會被這樣「有毒」的父母一頓暴打!
  • 14歲少女被養父性侵長達3年: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壞人常常利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對孩子實施猥褻或性侵,將其美化成一種正常的喜歡行為。孩子還會傻傻相信,全然不覺得這是一種傷害自己的行為。因為性教育的缺失,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行為才是對的。第一次被性侵時,星星在網絡上諮詢後才知道這叫「強暴」,可見媽媽對女兒的性教育幾乎為0。因為鮑某明有錢、有地位,就相信他是個「好人」,星星媽沒有一個成年人還有的連成年人該有的警惕性
  • 文章頻道 -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別怕,勇敢說「不」!
    圖源:Ads of the World並且,這些「朋友」可能會利用孩子的信任,通過各種手段來誘導孩子發生關係。就像海報裡一樣,他們可能假裝是在做遊戲,也可能假裝是個獎勵......而事情敗露後,他們可能會可笑的狡辯道:「我只是跟她(他)鬧著玩兒。」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儘可能早地對他們進行性教育。畢竟,壞人永遠不會嫌孩子小。
  • 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說明叛逆期已「初現端倪」,再不糾正就晚了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只不過有些孩子的叛逆期尤為明顯,另一些孩子的叛逆期不僅短,且並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表現。對於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們也是頭疼十足。身為父母,家長們也應該清楚,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不同。那會的孩子可能打一頓,孩子就不敢造次,而現在一部分孩子,家長們只要一打,孩子可能會趁家長們不注意就離家出走。這種情況下,讓家長們怎麼敢打孩子?
  • 中國版「素媛」,兒童性侵頻繁發生,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直到了第二天清晨6時許,被稱為「傻溜子」的鄰居劉某才將孩子送回,還謊稱是自己找到的。當時的媛媛滿身是泥,媛媛奶奶脫去媛媛的衣物檢查,發現孩子內褲上都是血。同時媛媛全身(背部、臀部、雙下肢、面部、手部)都是挫傷,明顯她曾在粗糙的地面上奮力掙扎。意識到媛媛可能被猥褻了,一家人立馬送媛媛去醫院,結果當地醫院根本不敢接收,因為媛媛已經錯過了止血的最佳縫合期,並且已經要休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