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堅持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推進興文、鹽源、雷波、隆昌四縣市6個幫扶點精準扶貧落地見效,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貢獻力量。
一、結對共建築牢黨建扶貧「主心骨」
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聚焦點,推動基層黨建責任與脫貧攻堅責任「雙落實」。專題研究脫貧攻堅40餘次,班子成員及幫扶責任人深入貧困村調研550餘人次,常態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疫情防控知識等,關心指導貧困戶生產生活,提振脫貧信心和決心。充實一線工作力量,嚴格按照「政治過硬、素質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累計選派10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落實黨建結對、黨員「雙報到」制度,協助村委做好「三會一課」、黨員發展、黨日活動等。探索「黨組織+龍頭企業+建檔立卡戶」機制,構建「三種利益聯結」模式,為致富帶頭人發揮「傳幫帶」作用搭建平臺,鍛造一支政治強、打得贏、守得住的扶貧隊伍。截至目前,培育農村黨員帶頭人和致富能人13名、村級後備幹部7名。
二、發揮優勢種好教育扶貧「責任田」
聚焦教育扶貧,助力「幼有所育」,組織「同心服務團」、幼教專家、骨幹教師分赴鹽源、雷波、興文,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指導、學員互動、案例研究等形式,針對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一村一幼」輔導員等開展教學理念、保教知識、專業技能、普通話等培訓8批次40餘場次,參訓人數達2500餘人次。選派藝術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志願者84名赴雷波中小學、幼兒園開展「音體美」學科送教下鄉,累計支教38000餘課時。深入興文縣對辦園特色、校園文化、科研能力、幼兒園課程等開展教學科研指導,合作共研立項校級課題4個。深化校地、校園、校校合作交流,與興文縣職業技術學校探索建立學前教育聯合培養機制,與鹽源縣幼兒園籤署「教學科研基地」協議,與北師大籤訂共同幫扶雷波縣「委託學前教育幫扶協議書」等,與幫扶點建立實踐教學、就業基地等30餘個、「3+2」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聯合辦學2所。投入教育幫扶資金近80萬元,援建興文縣馬石溝村幼兒園、隆昌市前進村「留守兒童之家」。
三、宣傳引導凝聚精神扶貧「正能量」
以培育農村文明風尚為抓手,組織駐村幹部、幫扶責任人到所聯繫村、結對戶家中,以家庭內務整理、亂搭亂建整治、舊房爛牆拆除、移風易俗整治、鄰裡關係構建等為重點,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倡導文明新風尚,以精神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定點幫扶馬石溝村獲評宜賓市「文明村」。依託院壩會、農民夜校、微黨課、黨員遠程教育等載體,加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政策扶貧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力度,加強感恩教育,激發貧困戶對黨、政府和社會的感恩之心。開辦農民夜校220餘期,培訓人數4200餘人次。組織「青翼」志願服務大隊以「四點半課堂」「留守兒童之家」為載體,常態化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作業輔導、技能培訓、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受益人數達2600餘人次。選派節目參加2018中國興文國際苗族花山節「三江放歌」專場演出。為太平鎮錄製幼兒鄉村旅遊MV宣傳片,參與設計馬石溝村親子遊園活動方案等,提升幫扶村文化魅力。
四、因地制宜激活產業扶貧「生力軍」
按照「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致富技能」脫貧思路,因地制宜發展貧困村特色產業。助力馬石溝村發展水果種植、淡水養魚、肉牛培育、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幫助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300餘人;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硬化產業公路4公裡,90%農戶實現通硬化公路;新修水窖17口、機井10口;9.8公裡天然氣管道已貫通全村。鹽源縣阿石村形成蘋果、花椒、玉米、土豆等特色農副產品生產鏈,集體經濟增收4萬餘元,有效提升產業發展「造血」功能。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減少市場轉銷環節,把學校食堂作為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穩定的線下終端市場。組織學校工會、食堂通過「以購代捐」方式購買鹽源蘋果、花椒、土豆、野生菌、核桃,興文縣土鴨、雞蛋等農副產品累計約57萬元。協調德陽農業局等友好單位購買應季農副產品累計約12萬元,搭建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消費「直通車」。組織農村電商、駐村工作隊「線上」直銷農副產品,號召全校教職工「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教職工自願購買農副產品累計上萬元。
五、拓寬渠道搭建政策扶貧「連心橋」
以精準就業促進精準脫貧,制定特困生就業幫扶制度,對174名建檔立卡畢業生實行「一生一檔、一生一服務」,確保全員就業。指導系部引導貧困縣學生回鄉支援家鄉建設,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和參軍入伍、專升本等曲線就業途徑,積極就業創業。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近3年受助學生244人次,累計金額近84萬元。優先為在校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累計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近2000個。利用春節、端午節、「七一」建黨節等開展走訪慰問,發放食用油、大米、棉被、複合肥等慰問物資。
【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