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錯是最聰明的笨辦法:職業轉型,正確使用試錯力的3個策略

2020-10-19 瑞希

作者 | 孫瑞希

01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決策的速度反而變慢了

那年吳蓓蓓畢業後,拖著個行李箱來到北京打拼,每天工作忙得焦頭爛額,因為窮,顛沛流離總是搬家。

她極少休息,偶爾幾個在京的好友聚會,問她最近怎麼樣,她都會用無比疲憊的聲音說:工作、跳槽、搬家。

有段時間她情緒極度低落,我告訴她「多讀書多看報,累了你就睡覺覺」,說完我就後悔了。我忘了,她一直做助理的工作,領導所有的文稿、PPT都出自她手,她的大部分工作除了寫稿子、做PPT,就是搜羅材料看書。

她說讀高中時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寫作文,現在把寫作文變成一項工作,自己反倒「發怵」了。

為了寫好文章、做好PPT,她需要大量閱讀,現在她盯著一本書超過10分鐘就犯困。晚上睡覺也不踏實,夢裡全是工作的場景。

我那時經常勸她:「不行就換個工作。」

她說:「自己選的路,不能太任性。」多年後,她告訴我,不堅持不行,因為本來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那些年,她吃了不少苦,卻從沒有和家人提及。跳了幾次槽,後來她成了一家外資企業的中層。

再後來有了孩子,她想轉換職業發展軌道,希望能夠自己掌控時間,而不被組織的時間表束縛。

她盤點了一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卻發現:以前沒得選時,做決策是迅速的,現在選擇太多了,反倒不知如何決策了。

她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個固定的劇本,她希望可以嘗試不同的角色,但又不希望添加新的變數。於是,在前思後想、不停比對中,她始終不知道該邁出哪一條腿。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想做的工作不敢嘗試,想學東西又怕沒時間,於是每天都在糾結中重複,浪費激情與理想,最終變得焦慮、煩躁。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說:「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吳蓓蓓想要的,並不是一場不同角色混演的大戲,她只是希望有這樣一份工作,能夠讓她的人生角色在工作和家庭中獲得認可。

事實上,在這個複雜而多變的時代,你會發現,無論多麼牛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思維局限。

有局限的時候,不是要通過反覆權衡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是要通過「試錯」,來突破思維和視角的局限。

02

為什麼說試錯才是實現快速決策最好的笨辦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但需要解決的問題卻越來越複雜。在不確定的年代,無論是好的生活還是壞的生活,人們一旦適應了,就不太願意去改變。

因此,歷來重大的職業身份轉換受到的阻力都很大。

究其根本,阻礙人們做出改變的原因無外乎這麼幾點:1、害怕改變之後生活變得失控;2、害怕改變之後他人不認同;3、如果不能快速達成目標,就沒有改變的動力;4、安慰自己,不改變我也可以過得不錯。

我們怎樣才能跳出這種思維的陷阱,實現自我更新的狀態呢?那就是通過「試錯」,持續進步著。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北京,是一個希望與失望共存、壓力與張力共生的城市。無論是為了生存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個城市都給了那些勇於嘗試和奮鬥的人們更多的機會。

吳蓓蓓決定嘗試一把,把那些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工作方向羅列出來,然後用業餘時間通過學習、兼職、訪談等方式來收集自己的職業體驗。

她嘗試過陶藝、插花、烘焙、撰稿等多個方向。她清楚地記得,當她在烘焙房聞著點心香甜的味道,揉著麵團時,那種感覺有多麼美好。

但是當師傅告訴她,希望她能學會這門技術,成為一個手藝人時,她卻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她只是喜歡點心香甜的味道,希望能分享給家人,僅此而已。

幸運的是,吳蓓蓓在試錯的過程中,不斷地優化下一步的識別過程。

30歲那年,她終於走上了內容創業的道路。因為並無員工,她一個人扛所有的事兒,她更願意稱自己為「自由職業者」。

正式辦理辭職手續的前一天,吳蓓蓓激動得徹夜難眠。

在北京這個超級大城市裡,無數螻蟻般的小人物,他們都曾有過心酸、有過絕望。但幸運的是,總有些人找對了路,從失望走向希望,在絕地中反彈,這就是北京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複雜的世界裡,對於重新作出職業選擇這件事,試錯是最聰明的笨辦法。

這種看似極為笨拙的辦法,其實是一種最清晰的職業識別策略。

因為每一次嘗試的失敗,都能優化下一步的選擇,而成功就是靠著這樣一步一步迭代優化來獲得的。

03

怎樣才能把控試錯中的風險,實現高效的試錯

我們說「試錯」是聰明的笨辦法,但有些人的試錯,只剩下笨辦法,卻少了「聰明」二字。

我有個熟人,特別喜歡嘗試新事物。早前他做農資生意,後來發現有朋友做旅行社賺了錢,就趕緊開了一家旅行社。

又看到早前做農資生意的窮哥們都賺到了錢,他慌忙把之前的生意重新撿起來。之後趕上了XXX省農墾系統政策面調整,生意不太好做,他又丟下農資生意開闢了境外旅行線路。

去年,他發現年輕人都愛玩抖音,就拉了幾個人,開始玩短視頻。別人幹什麼,他就跟風乾什麼,跟著跟著,把自己跟丟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條彎路,都需要不停地試錯,但試錯是有策略的。那麼,怎樣才能把控試錯中的風險,實現高效的試錯呢?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試錯力:創新如何從無到有》一書中提到了試錯的三個重要方法:穩妥的小碎步、冒險的大跨步和安全的鬆耦合。

1、穩妥的小碎步

試錯的第一個重要方法是:穩妥的小碎步。

在職業選擇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好多個職業方向,但是不能確定哪個選項是最佳的方案。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去試驗自己的想法。在試驗的過程中不斷剔除不合適的選項。

如果你不能一下子找出最優的選項,那麼這種看似笨拙的排除法,其實是最聰明最有效的。吳蓓蓓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她原本以為自己對烘焙很感興趣,可以當她把這個方向當作一個職業方向探索時卻發現,自己僅僅喜歡享受烘焙的成果,並不喜歡這個職業。

通過這種試驗、失敗、改進、再試驗的循環,吳蓓蓓把不合適自己的枝枝叉叉都剪掉了,最終實現了職業轉型。

職業選擇時,涉及到外部因素特別多,有時候很多幹擾因素糾纏在一起,如果不通過試驗是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

蒂姆·哈福德認為,這個時候,採用經過設計的試驗就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每一次試驗,都是一個優化下一步識別的過程,它能讓我們剔除幹擾因素,一步步靠近成功。

2、冒險的大跨步

在職業選擇中,還有一種情況比較普遍,那就是:已經存在的職業機會或已經想到的方法,都不能解決你所面臨的問題,這個時候,該怎樣通過「試錯」獲得突破呢?

這就是試錯的第二方法:冒險的大跨步。

2010年年底,我瞞著父母從老東家辭職出來,準備創業。在外人看來,我的工作還不錯,職場7年,收入高、很體面。

作為集團的改革派,我主管的人力資源部與市場部、財務部被同事們戲稱為「三巨頭」,是集團名副其實的實權派。

我在職的時候,經常會接到獵頭公司的電話,遇到不少看似不錯的職業機會,但我覺得那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從職場小白到高層管理,薪水和職位步步高升,但幸福感的體驗卻並不強烈。

有人說:幸福=價值感+掌控感+滿足感,我很認同這個說法。我覺得依附於平臺,掌控感的缺失是影響我對幸福感體驗的重要因素。我拒絕了外面的機會,一頭扎進了創業的大潮中。

相較於以往,我從基層職位晉升到管理層,從小公司挪到大集團,這次投身創業的轉變對於我來說就是一次『』冒險的大跨步『』。這種冒險,能夠讓事情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所以,在職業選擇時,當你有非常明確的方向時,要敢於All in,敢於為自己的選擇承擔風險,高風險才能帶來高收益,只要你能擔得起,這些轉變都值得嘗試。

3、安全的鬆耦合

對於有些人來說,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比如,我有些來訪者是公務員,他們如果辭職離開體制內,那就意味著沒有了回頭的機會。很多基層公務員並沒有太深厚的職業技能積累和經濟積累,這就意味著,如果離開體制內去「玩大冒險」,一旦輸了,就會對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試錯還有第三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降低系統的耦合程度,把緊耦合變成鬆耦合,為失敗留出空間。

耦合,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模塊之間的關聯程度。在《試錯力:創新如何從無到有》一書中,蒂姆·哈福德用「耦合」指代組織、系統、環境當中各個模塊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緊密程度。

比如:在多米諾骨牌中,碰倒一塊骨牌,後面的骨牌就會接連倒下,這樣的系統,就是一個緊耦合的系統。

有些人生選擇,對失敗的容錯率非常低,一個局部的小失誤,可能導致全局的大潰敗。所以,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系統或者環境中,你必須想辦法來降低系統的耦合程度。

以多米諾骨牌為例。多米諾骨牌賽事經常發生意外。一次,一位來拍攝多米諾骨牌賽事的攝影師不小心掉了一支筆,恰巧砸倒了一塊骨牌,結果把整個活動搞砸了。

為了避免意外事故對競賽的影響,如今的多米諾骨牌競賽,採取了安全隔離措施。人們把搭建好的骨牌隔離成若干個區域加以保護,直到表演的最後一刻才把每個區域的安全設置一一撤走。

這就是人為地把「緊耦合系統」變成「鬆耦合系統」,降低局部失敗對整體的影響,不至於讓全局無法挽回。

對於職業選擇來說,建構「鬆耦合系統」的方法很多,它可能是你職業技能的提升、可能是你經濟基礎的積累,亦或是你社會資源的延伸等等。

總之,如果你處在緊耦合的系統中,請仔細盤點自己的資源,為試錯創建安全區,在這個基礎上大膽地前行。

生活是一條河,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年輕的意義在於感受和創造這個多彩的世界,而非故步自封,因循守舊。

畢竟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不確定中,對未來充滿希望,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前行。

世界很大,我們無法丈量完腳下所有的路,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嘗試來詮釋自己的人生。至於得與失,向來都是辯證的。失之東隅,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餘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只寫實用的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

相關焦點

  • Vin案例解析:職業身份轉換阻力大怎麼辦?高效「試錯」是最聰明的笨方法
    木曜子最敬佩的是在手術室實習期間的帶教老師,工作認真負責,說話做事讓人很舒服,比如她在下班前會把所有物品都補齊,方便下一班的人使用,她會提前為醫生去準備必要的東西,醫生很願意和她搭班,她會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即便是在長期缺覺狀態下經受「刺激」也精力旺盛。「選擇這個職業的人群有能力耐受,即便一開始不具備這種素質,也會漸漸被訓練出來。」木曜子說。
  • 從全職媽媽到擁有百萬粉絲,她用了三個笨辦法
    通過大J在微博和作品中的分享,不難發現她用了三個「笨辦法」。本文將一一對比大J的做法與常見做法的不同之處及她的做法對我們的啟示,分析我們可以如何使用「笨辦法」達成自己的目標。通過ABC記錄法,大J發現了很多小D「熊」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了解到自己何時容易生氣,針對性的找到解決辦法,從而使全職帶娃生活井井有條。腦力開發權威東尼·博贊經過多年研究和思考,發現正確使用擁有無限潛能的頭腦是事半功倍的的關鍵,並針對研究成果發明出思維導圖,幫助人們從深度、廣度上提升大腦思考能力。
  • 做人之道:最「笨拙」的辦法,往往是最聰明的辦法
    而要想把人做好,往往並不是看得見的聰明,而是真正的聰明。而其中的替他人著想,便是太難能可貴。因為良好的關係,是建立自我的基礎。豁達胸襟,並且善於接受他人與自己。好比,他人犯錯時,去把他人貶低的什麼都不是,是大忌。
  • 「我的孩子很笨!」懂得正確使用這4個字,將讓你的孩子重拾信心
    於是,我第一句話就會告訴家長:我看你的孩子一點也不笨,家長不用太擔心了。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笨,孩子會以為自己真的很笨、很膽小。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優秀,更加完美, 於是,總會在別人面前提起孩子的缺點,有時會故意打擊孩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孩子們,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缺點並能改正缺點。
  • 笨辦法學Python 經典Python入門書籍介紹
    《「笨辦法」學Python》作者簡介:澤德 A.本書結構非常簡單,共包括52個習題,其中26個覆蓋了輸入/輸出、變量和函數三個主題,另外26個覆蓋了一些比較高級的話題,如條件判斷、循環、類和對象、代碼測試及項目的實現等。每一章的格式基本相同,以代碼習題開始,按照說明編寫代碼,運行並檢查結果,然後再做附加練習。《「笨辦法」學Python》的優點:我們都知道,任何學習都需要輸入和輸出。
  • 12月3日:《中糧策略聯盟趨勢圖》
    【策略聯盟直播間】直播時間調整,即日起,周一至周四,晚19:30-20:30日常直播,周五晚19:30雲課堂直播。直播間微信:17621894466  【中糧策略聯盟交易】品種解析12月3日(鐵礦趨勢走強,純鹼觸碰新低)
  • 笨,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聰明
    於是,很多人就試圖變聰明,因為那些聰明的人,比那些看起來笨的人總是成功的更快。無可否認,有的人確實很聰明,但他們自認為自己聰明,想要去走捷徑。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想要投機取巧,到頭來反倒什麼都沒有得到。
  • 這本Python 入門暢銷書《「笨辦法」學 Python 3》,不僅僅是一本書!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本書《「笨辦法」學Python 3》,這不僅僅是一本書,隨書附贈5個多小時充滿激情的視頻,這是一套完整的Python語言視頻課程!純正的美式發音,中文字幕,邊看邊練兩不誤。不信的話我們可以先掃下方二維碼觀看第一節視頻。
  • 過來人記單詞:笨辦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首先聲明,這是一個笨辦法,我從來不認為詞彙有什麼神奇的辦法。但往往笨而辛苦的辦法是最有效的,可以幫助你拋棄那本討厭的考研英語詞彙書。  1、花兩天的時間,將手頭買來的單詞書根據自己的第一印象,先把所有的單詞瀏覽一遍。早就認識的詞就刪掉,不認識的詞先別管。個人建議最好使用分頻詞彙,而不要選擇按照字母順序的詞彙手冊,這裡我推薦的是「考研英語單詞分級手冊」便於單詞分級掌握。
  • 你的吼叫會讓孩子變笨,養出聰明聽話的孩子,這3招教給你
    自從有了孩子,原來一個個美少女竟然都變成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一碰就會炸掉。對於孩子種種的「不良習慣」,輸出基本靠吼。但是各位父母知道嗎?你吼的越多孩子反而接受的越少,說不定還會越來越糟。孩子總是在不斷的試錯,時間久了內心的挫敗感會逐漸增強,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會讓孩子產生抑鬱的心理。青少年抑鬱症並不在少數,這和孩子童年世界受到父母過多的吼叫,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 真正聰明的主持人,都懂得暗下笨功夫
    人分三六九等,有聰明的人就會有愚笨的人,有的時候聰明和愚笨,並沒有很清晰明確的界限,甚至他們之間可以是相互轉化的,今天我們來探討的是什麼樣的主持人才是真的聰明,他們會有哪些表現呢?【1】你是小聰明的主持人,還是真聰明?
  • 寶寶小時候聰明長大就變笨?會教的媽媽,笨孩子也能變成聰明孩子
    養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是每個家庭的願望。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小寶貝往往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可愛的,從呱呱墜地開始,他的每一次微笑,每學會一個動作,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第一次蹣跚學步,都會帶給父母無盡的驚喜和讚嘆:寶寶真聰明。云云屬於典型的晚婚,30多歲結婚,備孕好多年,在35歲那年好不容易生下了兒子,無比的開心幸福。
  • 十二星座最笨是哪個星座?
    十二星座最笨是哪個星座?但是,有的人要比一般人更聰明一點,更能懂得做事的方法和為人處世的方式,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也體現了一個人聰明的程度。那麼,在12個星座中,最笨的是哪個星座呢?下面由小編為您講解一下吧。 最笨的星座第一名:雙魚座IQ指數為75。
  • 有哪些看起來很愚蠢但實際上卻很聰明的商業策略?-虎嗅網
    第一個看起來很笨但實際上聰明的案例莫過於YouTube的可跳過廣告,我在《細思極恐的YouTube可跳過廣告》一文中詳細聊過,這個設計看起來谷歌放棄了很多利益,然而這個簡單的按鈕可以吸引受眾注意力、可以幫助廣告主進行廣告質量判斷、可以從機制上優化廣告效果,一舉三得。
  • 孩子不笨,而是家長方法笨!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這樣,不用家長說,孩子都會很受挫,覺得自己很笨,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笨辦法」2:單純地要求死記硬背,不引導孩子自己探索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簡單粗暴地要求孩子把知識點「背下來」,沒有為什麼,孩子們不解其意,背起來也就相當困難,尤其知識量增加,這種難度就更大。
  • 孕婦補充脂肪,如何區分聰明的脂肪和笨的脂肪?
    但是,對於你來說,需要補充聰明的脂肪而不是笨的脂肪,才能對胎兒有好處。」 「脂肪還有聰明的和笨的?」聽馬主任這麼說,小胡傻了眼。 「當然了,我們說,孕婦需要補充脂肪,是因為,胎兒的大腦發育需要脂肪,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補充聰明的脂肪,反而吃了很多笨的脂肪,反而會起不好的作用。」 「會有不好的作用?」
  • 為何寶寶小時候聰明,長大反而變笨?哈佛專家:跟4種壞習慣有關
    人們常說「三歲看老」,這句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有些小孩子小時候雖然很聰明,但是長大之後卻變得越來越笨了,讓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用盡了所有辦法增加孩子的智力,但卻效果甚微。跟他們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培養都有很大的關聯,而以下這四個壞習慣,就成為了孩子變得越來越笨的「罪魁禍首」。
  • 搜狗輸入法的AI進化之路:變聰明的時候,也正想辦法「變笨」
    之所以叫五筆,是因為漢字字型可以按照首筆筆畫 「橫豎撇捺折」 分為五種,鍵盤的 26 個字母鍵上也由此被分為 5 個區,分別對應不同的字根,如木、目、女等。五筆輸入法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譽為中國文化史上 「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 的重大發明。
  • 挺聰明的孩子,上學後為什麼越來越「笨」?來看心理學家的解釋
    「笨」。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學業表現,或者直接說,學習成績,由學習能力決定,父母眼中的那些學齡前孩子典型的「聰明」表現,比如很早會說話,很早會數數,背詩學英語都很快,並不決定孩子上學後一定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不足,自然會出現原本很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卻並不出色,甚至很不理想,而且學習困難的現象,也就是一些媽媽看到的「孩子變『笨』了」的現象。
  • 抱樸守拙(上) ---我的英語學習「笨辦法」
    我的經歷證明:抱樸守拙,用「笨辦法」,下「笨功夫」或許是英語學習最穩健的進取之道,這與英語學習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有關。如何判斷英語學習是否成功?在我看來,英語學習的成功在於嚴格自律,用「笨辦法」,下「笨功夫」去促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採取「抱樸守拙」的態度,並不是「抱殘守缺」;「笨」代表執著,是頭腦清醒,合情合理的「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