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2020-07-31 常樂拆書

暑假來臨,孩子們又背著書包奔走於各輔導班。南南說,這個暑假媽媽讓他鋼琴考8級,現在每天被逼著練琴,他很煩。

老師說南南彈琴很有資質,學得快,別辜負了天賦,於是媽媽堅定不移讓他學下去,但是南南每天練琴前都很抵抗,經常被媽媽吵著才去彈琴,對此媽媽很苦惱。

其實不是南南不喜歡彈琴,他本身學得快,彈得也很棒,如果有好朋友來家,他很喜歡給他們彈琴聽,只是在大人的掌控下做事,讓他覺得很不爽,南南說,過級是媽媽的目標,不是他自己定的目標,打開始就有牴觸心理。

怎樣發揮孩子特長,讓他積極主動彈琴,而不是每天喪著被催被吵才練琴?


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律》一書中提到,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事,強調發揮孩子的自主性,找到他的內驅力,讓孩子從本心出發,自己制定目標和計劃,孩子有掌控感,才會更自律。

本書的兩位作者,是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和啟髮型教育家奈德,他們在書中揭示了養育孩子最本質的問題,如何幫助孩子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找到內驅力,並且充分發揮其自身潛能,非常值得家長一讀,家長懂得適當放手,才會激發孩子的主動積極。

一、找到內驅力

支持自主性,探索孩子究竟對什麼事情有內在動機。

學校的作業必須做,輔導班必須上,特長班要精進,多方向發展為將來的人生打好基礎,這是每個父母的想法,口口聲聲「我對你好,現在苦一點,將來的人生才會幸福多一點。」對於這些道理,孩子無可反駁,但絲毫沒有積極性,純粹為了應付老師,應付家長,這是你們的要求,我不得不做,有太多的勉強,甚至對抗。

為讓孩子積極學習,養成好習慣,很多家長會採取「胡蘿蔔大棒」這些外在獎勵措施,完成給「胡蘿蔔」獎勵,吃頓大餐,買個玩具;完不成給「大棒」,你要受懲罰,這是外驅力。雖然獎懲可以起到暫時性的激勵作用,但如果孩子衝著獎勵做,一旦沒有獎勵或者遇到挫折,很容易放棄,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性。

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只有找到孩子內驅力,發現動力,才能真正調動其積極主動性,全心投入。

「探索孩子究竟對什麼事情有內在動機,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可以通過詢問,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什麼事後會感到真的很開心。

跟孩子談談,在生活中他們想要什麼,他們喜歡做些什麼,他們覺得自己擅長什麼,如果他們出於某個原因來到世上,那這個原因又可能是什麼?「

跟孩子聊天,發現他的優勢和真正的興趣,比如發現他喜歡下棋,喜歡上科學課做實驗,喜歡編程樂高,而非彈琴畫畫......

還可以聊哪些事情他不喜歡做,甚至很反感,比如他說當老師和家長對他有太多期待的時候,他有壓力。如果家長對成績不那麼看重,不太要求名次,他就願意做。其實他也想做好,只是家長天天把成績掛在嘴邊,讓他很煩,就想別著勁,你說東他偏做西。

挖掘孩子的特長和興趣後,進而引導孩子設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達到這樣的目標,現在需要做什麼?

在整個聊天過程中,家長一定保持平和心態,即便孩子的意見和你不一樣,也不能生氣發火,否則讓孩子對你關閉心門。

讓孩子多說,引導孩子當下如何做,才能達成他心中的目標,傾聽他的規劃,你只是適當跟他分享意見,不能強勢要求他一定聽你的,否則就會壓制他對這方面的興趣,如果管教太多,凡事拿成績衡量,孩子有可能放棄本來感興趣的追求。

明明和磊磊都喜歡下棋,明明媽媽給他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做多少道題,下幾盤棋,如果輸了免不了會說孩子兩句,慢慢地孩子對這方面的興趣減弱,抵制上圍棋班,孩子連著兩年沒有升段成功,乾脆放棄不學了。媽媽過多的管制讓孩子有壓力,本來感興趣的事變得抗拒,適得其反。

而磊磊媽媽發現孩子興趣,引導孩子定目標,自己做學習計劃,為參加暑假升段比賽,磊磊設置打卡表,每天打卡做題、下棋,磊磊媽媽則多鼓勵和肯定,輸了也無所謂,發現不足再學再練就是了,磊磊圍棋進步就很大,升段很快。

任何時候,我們要分清這是誰的事,是孩子的事還是家長的事,你能不能替他下棋,你能體會到他學習的辛苦嗎?片面強求結果,多加管制,只會讓孩子離成績越來越遠。而當孩子在一個輕鬆的氛圍裡,沒那麼多要求,不會面對媽媽「你必須,你應該,你一定......」,而是自己規劃,每天打卡記錄,看著打卡表上的對勾,自身有掌控感,就會越來越自律,但如果操控感在你這裡,每天命令他做什麼,只有差強人意的結果。


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二、自主規劃目標

發現孩子內驅力,接下來鼓勵孩子設定目標。家長和老師給孩子設定的目標,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意願,如同南南說的,「那是媽媽的目標不是我的目標。」加上平日的管制,讓南南產生牴觸心理。

如果目標出於孩子本心,他在制定計劃和行動的時候就多了積極性,學會自我負責,我要成為什麼人,我要做到什麼,我為自己做。

你可以問孩子,「在這個暑假結束之前,你想做點什麼?或者完成什麼呢?」幫助他們設立符合SMART原則(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切實(relevant)、有時限(time-based)的目標。

接著引導孩子將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具體步驟,在看到每一步達成後的進展時,身體就會釋放讓人快樂的多巴胺,更有成就感。

《自驅型成長》一書中提到,「以孩子的smart目標為基礎,增加心智對比技術,存在什麼內在障礙嗎?他會有何感受?他又該怎麼重整旗鼓,繼續前進?」

心智對比技術由紐約大學的加布裡埃爾·厄廷根開發,幫助人們實現切合實際的目標。

「第1步,讓孩子設定他自己的目標;

第2步,鼓勵孩子就他所希望產生的結果寫下幾個詞,隨心所欲寫下任何想到的東西;

第3步,讓你的孩子考慮一下,實現這一目標具有哪些內在障礙。

比如磊磊的目標:圍棋升4段,他希望產生的結果是「自信,專注,冷靜,勝利」,他考慮的內在障礙是「慌亂,壓力,能力,困惑」。然後想像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平日多學習並熟練掌握這些技巧,面對賽場上強大的對手要沉穩,不急不躁,越慌節奏越亂,保持冷靜。預想障礙,對方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採取哪幾種戰術,我分別運用什麼技能應對,提醒自己哪方面要再精進。

預見潛在的挫折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有助於孩子更有效應對挑戰,更有掌控感,行動計劃更全面更有力。


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三、用第三人稱自我對話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自責、愧疚,不自信......這些負面情緒圍繞著我們,甚至很長時間一蹶不振。

在《自驅型成長》一書中說到,要引導孩子帶著同情心與自己交談,教你的孩子向他們最好的朋友一樣去支持他自己,說:「來吧!你能做到的,希瑟。」採用第三人稱自我對話,要比採用第一人稱自我對話強大的多,如果你的女兒通過名字來指代自己,她就更有可能採取距離更遠,更具支持性的朋友立場,而不是當個吹毛求疵的評論員。「

自我對話,像勸朋友一樣勸自己,說出自己的名字,用第三人稱跟自己聊天,鼓勵自己。

只有儘快從沮喪自責等負面情緒走出來,自我恢復,做出調整,才能明確下一步方向,避免陷落在一味地自我否定情緒中,於事無補,甚至破罐子破摔,最終放棄。

南南在練琴中出錯好幾次,有點灰心,這時候就可以用自我同情的方法,用第三人稱,像對待好朋友一樣自我對話,」南南,你可以的,這隻新曲子只是不熟悉而已,多練幾遍一定能拿下。「說自己的名字跟自己聊天,力量更強大,有效的自我對話,讓孩子儘快從低落情緒中調整過來,給自己打氣積極應對,不至於自信心太受挫。

媽媽希望這個暑假南南能順利通過鋼琴8級,單憑自己的意志去強求孩子,肯定會遭致孩子的牴觸心理,其實南南也喜歡彈琴,但他不喜歡每天枯燥的反覆多遍的練習,還有媽媽的監督。這時媽媽需要和南南聊聊,引導南南發現自驅力。

聊天時,南南表示可以過級,因為南南在學校表演過鋼琴,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大家都說他是小鋼琴家,他只是不喜歡每天被媽媽逼著反覆練習,如果媽媽同意讓他自己安排時間和練習的內容,他會很樂意。

媽媽讓南南寫下目標,結合老師建議自主安排練習,不再強制性要求,不監督,每天練完媽媽只管配合南南錄製視頻,發給老師即可。

媽媽接著引導南南,預想成功過級的場景是怎樣的,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將如何應對。

生活中南南媽媽也經常用自我對話來調整狀態,引導南南在面對困難時學會自我同情,南南追求完美,彈錯的時候很自責,也很沮喪,運用自我對話,「楠楠,你今天練琴練了好幾遍,雖然還不夠流暢,但整體順下來了,休息下再彈,一定會更好。」

南南自己制定目標,練琴更加主動,沒有媽媽的嘮叨和催促,每天定時坐到鋼琴前練習,並且打卡記錄。他說,「媽媽看你不管我,我自己做的就很好,我希望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楠楠媽媽也樂得省心。


如何由逼著孩子練琴到他主動練琴?培養自律的孩子沒那麼難


對於成人來說,不妨問問自己,你的內驅力在哪裡,你因什麼來到這個世上?你的目標是什麼?運用心智對比,預想成功和挫折的情景,你希望具備的能力是?你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你需要如何應對?提前準備,讓我們的人生多些掌控感。

你的生活你做主,同理,孩子的生活孩子做主。適當放手,做省心的父母,不必把「監工」的弦繃得那麼緊,莫因一顆「愛你的心」,卻讓孩子成為想拼命掙脫你的羔羊。父母先放手,孩子才自律,讓孩子自主創造屬於他的精彩人生吧。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主動練琴?周海宏教授這樣說
    來源標題:如何讓孩子主動練琴?周海宏教授這樣說著名鋼琴教育家周海宏教授,在談到孩子學琴等教育問題時,曾強調:「人生的幸福,應該是一生的幸福,而不是後半生的幸福!」孩子練琴不該先苦後甜,如果教育能夠尊重人性的法則,遵循教育科學規律的話,受教育的過程就會成為幸福人生的組成部分!
  • 孩子哭著不練琴?我家孩子每日主動彈琴熱情滿滿!秘訣8個送給你
    二、如何讓孩子養成練鋼琴的習慣要想孩子能有好的練琴習慣,首先儘量要表明是孩子自己選擇了學習鋼琴,家長只是支持配合孩子練好鋼琴。因為,主動學習的效果遠遠大於被動學習。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是被逼著練琴,在十分鐘的練習時間裡哭上五分鐘,這樣學琴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練琴逐漸會演變成母子戰爭。
  • 被家長逼著練琴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今天為大家搜集了兩個真實的故事,一起來講一講那些被爸媽逼著練琴的日子。每一集的動畫片都可以說是自己辛苦練琴換來的。不過就算是小孩子,有時候還是會有點自己的小脾氣的,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在玩,心裡總會不服氣。於是,他就找各種藉口不練琴,什麼手疼啦,作業多啦,喝水上廁所啦,反正每個琴童用過的小藉口他都用過。結果最後還是少不了一頓「毒打」。
  • 如何讓孩子喜歡練琴4:形成規律,養成習慣
    我們作為家長,先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自律?有幾個好習慣?有幾個壞習慣?作息規律如何,熬夜否?孩子的思維是感性的,他想不了那麼多,家長只要做好自己,榜樣的作用強過任何說教。學琴開好頭從老師的角度我發現,最開始學琴時提醒家長,督促孩子養成定時練琴的習慣,孩子練琴很容易就有了規律。
  • "孩子不想練琴了,要逼著他學嗎?"這些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
    那天和閨蜜說起孩子們的學習,她說,孩子剛開始還挺喜歡學鋼琴的,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每次提起要去練習,就很抗拒。想逼著她學習吧,擔心孩子更加排斥,對鋼琴沒有興趣,不逼她吧,孩子這麼小放棄挺可惜的。說真的,這樣的事可能每個家庭都糾結過。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們分析下利弊。
  • 學鋼琴的孩子該如何平衡練琴與作業?
    現在小學生普遍下午放學早,為了避免晚上練琴打擾鄰居休息,建議大家趁著時間早,下午一放學回家,就先把當天的鋼琴作業完成,之後再安靜地做其他科目的作業。2 每天,定時大家經常會問「如何平衡練琴與寫作業」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很多孩子每天的練琴效率實在太低,練了好久都練不好,光是彈琴一項就佔掉了大量時間,搞得沒時間寫作業,導致這些孩子都要「擠」時間練琴。
  • 孩子厭煩練琴怎麼辦?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度過練琴枯燥期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兒童技能培養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主流競爭趨勢。「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成為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是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所以每個父母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一門或者多門技藝,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以後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出色。
  • 安吉深夜練琴邊哭邊堅持,如何培養孩子堅持的品質?
    胡可微博發了一段安吉練琴的視頻,沒想到小傢伙一邊哭一邊練琴。使勁揉眼睛擦眼淚,可憐巴巴的樣子,嘴裡還懊惱地說:彈不好彈不好!我一直都彈不好!最後還是擦乾眼淚給自己打氣,這次一定要彈好!媽媽胡可都被兒子感動了,讚賞兒子身上倔強的力量,堅持的品格。
  • 破除孩子練琴時的雞飛狗跳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豆媽的音樂課各位媽媽們,曾經幻想的孩子練琴時和諧美好的畫面,是不是在現實中如此不堪一擊?那麼,今天我就給各位媽媽們聊聊:家長如何高效的陪伴孩子度過在家練琴的時光。因為啟蒙階段,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內容都相對簡單,回家練習起來也不是那麼困難。家長在陪課的時候也還是能聽懂的,所以前期的學習階段還是母慈子孝,一片和諧。當孩子學琴半年以後,學習內容難度增加,練琴時間增長。這個時候,一部分孩子的畏難情緒就會出現,練琴出現瓶頸期,和諧景象就會消失,繼而出現母吼娃哭的現象。
  • Find老師有問必答 | 暑假怎樣才能讓孩子高效練琴?
    寶媽問:老師,現在放暑假了,女兒每天在家練琴,一首練習曲感覺她彈來彈去都還是沒彈對,進步太慢了。請問有什麼方法能讓她提高練琴的效率呢?Find老師答:暑假,不同於日常在校,孩子的時間安排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 如何讓孩子喜歡練琴5:催孩子練琴的4個方法
    孩子在家練琴,如果要求每次必須練多長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就是應付時間;如果要求練習多少遍,孩子的注意力就是遍數。一會看看表,到不到時間,夠不夠遍數,一會看看窗外,想像著被釋放的快感。還有的家長不給孩子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見孩子在玩耍就催練琴,見孩子在看電視就催練琴,好像只有練琴和寫作業是正事,其它都是不務正業。這些都是被動的,效率是低的,孩子練琴是為了應付家長,應付老師。
  • 孩子一練琴就「耍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每周Find老師有問必答時間來啦,這次我們要跟家長聊聊,如何解決孩子陪練難題寶媽:我家兒子今年8歲,學琴4年,但是最近不肯好好練琴!我和他爸爸一叫他彈琴就各種耍賴,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罵過了也打過了也不管用,就是不願意認真彈琴。老師,請問這是到了瓶頸期了嗎?
  • 培養孩子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暗暗竊喜的說:幸虧我平時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所以,在教育上,孩子基本都很自覺,根本不需要我多操心。可想而知,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跟自律密切相關。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好習慣呢?營造獨立的環境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專注力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分心。
  • (最全方案)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
    繼續孩子:媽媽……媽媽:快彈你的,別說話無效的陪練,不叫陪練,叫「陪坐」,因為你確實只是坐在那裡,你玩,他練,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失衡,適得其反,如果真的靜不下心來陪孩子練琴,找個老師給她陪練吧,也不能用這樣的姿態來陪孩子練琴。
  • 如何克服孩子練琴的惰性?
    說到樂趣,這要比最初的「興趣」困難很多,這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尋的到,或許方法不當,或許成人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令其反感,如果一定要找一個理由,我們就先從無法體會到樂趣開始談起。 一臺大鋼琴,最初被當成一個大玩具搬回家,很多孩子們因此是興奮的。
  • 培養孩子「聽話」、「懂事」,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牛不喝水強按頭」一樣困難,我們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樣自然,我們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練琴不積極?4-12歲孩子練琴流程及規劃,值得借鑑
    每一位鋼琴大師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他們每天花在練琴上的時間高達5、6個小時,甚至8個小時以上。比如貝多芬,童年時在父親嚴厲的要求下每天練習鋼琴和小提琴8個小時以上。李斯特即使是在取得了很高成就時仍然保持每天5到6個小時的練琴時間。就像朗朗說的,因為熱愛,他可以通宵練琴一整晚。
  • 掌門陪練:專業陪伴讓孩子高效快樂練琴
    女兒接觸鋼琴沒多久,李先生的煩惱就來了。「寒假包括平時的周六周日,孩子有大把的課餘時間在家練琴,但上班沒辦法陪著,自己對音樂也是一竅不通,女兒彈得好不好完全沒概念。有時候她彈錯了,我們也發現不了問題。最後出現的問題就是,女兒每天都在花大把時間練琴,但就是跟不上主課老師的上課進度。」事實上,這些問題也在困擾著多數琴童家庭。器樂演奏講究的是「三分學琴七分練」,但不是盲練,一定要有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專業老師的陪伴,及時糾正孩子在練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孩子練琴時注意這5點,事半功倍
    「練琴」練的是人的綜合能力那麼練琴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1.「莫著急」在陪同孩子練琴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有恆心,練琴不是一遍就能達到目標的,需要反反覆覆有目的的練習。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練琴也一樣。
  • 媽媽陪孩子練琴?小葉子AI娃娃更專業!
    AI時代,選擇小葉子AI智能陪練就是給孩子選擇了科學高效的練琴方法。」鋼琴學習,三分學七分練,而鋼琴的專業性和學習成本較之其他樂器又偏高。不僅需要琴童家長購置鋼琴,課時學費也相對昂貴,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練琴的關注度和期待值就會相應提高。關於孩子學鋼琴的報導,多數都被「興趣不高」「逼著才肯學」「孩子不練琴」的信息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