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閨蜜說起孩子們的學習,她說,孩子剛開始還挺喜歡學鋼琴的,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每次提起要去練習,就很抗拒。想逼著她學習吧,擔心孩子更加排斥,對鋼琴沒有興趣,不逼她吧,孩子這麼小放棄挺可惜的。
說真的,這樣的事可能每個家庭都糾結過。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們分析下利弊。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喜歡就算了,那麼辛苦幹嘛,以後也不是非要指望靠這個吃飯。而且每天逼著孩子學習,也會引起他的排斥。
可是如果不逼著她,那麼孩子的天性好玩,玩上幾年,有一天長大了,看見同齡的孩子這個會彈琴、那個參加比賽經常得獎,而自己卻一無是處的時候,他會怎麼想呢?
記得《家有兒女》中,劉星抱怨媽媽不給他報藝術班,宋丹丹說:小時候給你報藝術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回懟道:哎,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經常聽到有的人對父母,當初您要是逼著我點,我現在肯定不是這個樣子。你看,當初他不想學,然後現在又埋怨父母沒培養他。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老師,在飯後與劉憲華合奏了一曲。表演結束後,Angelababy問劉憲華:你小時候是被逼著學習嗎?
劉憲華說,對,小時候不願意學,被逼著,後來參加了一次比賽就喜歡上了。現在非常感謝父母。
Angelababy悵然若失地說,為什麼當初沒有人逼我。
你看,如果不逼著,到最後,孩子和大人都會後悔。孩子會說為什麼當初你們不逼著我,父母也會有遺憾。
其實,雖然當時逼著孩子,確實會讓孩子很辛苦,但當他跨過那個最難的時候,未來就是一片光明。
比如周杰倫。
小時候的他剛開始學的畫畫,但是不好好學放棄了,媽媽就讓他學鋼琴,並且覺得,這次一定不能放棄了,要不孩子會養成放棄的習慣,那將一事無成。
因此,在周杰倫學音樂的十幾年裡,周媽媽非常的嚴厲,甚至於在他小時候練琴,媽媽都是拿著棍子站在他身後,就這樣逼著他學了5、6年,才成就了現在的他。
沒有人的成功是輕鬆得來的,人生的路上不僅有美麗的風景,也有泥濘的沼澤,只有穿過這些,孩子們才能看到一個廣闊的世界。
比如董卿。
董卿小的時候,父親對她很嚴厲,每天早上去操場跑一千米,要求她每天抄古詩、抄成語,還要背誦,再後來讓她抄古文。從中學開始就給她列名著書單,就這樣,董卿養成了好的閱讀習慣。
她說: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雖然小時候經歷了很多的痛苦,對她的性格也形成一些影響,但她還是很感謝父親,覺得父親做得是對的。
是父親&34;的教育,讓她學會了堅持。
當然逼孩子學習,只是一種手段,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來逼孩子學習。記得有個孩子不喜歡寫作文,但是她的媽媽一直堅持讓她去,即便每次她都是哭著去,一學期下來,作文確實是有進步,相信當她看到自己的一點成就時,也會越有信心去做這件事的。就像劉憲華一樣,一場比賽下來,不知不覺就喜歡上彈琴了。
我是子謙媽媽,一個不愛化妝,但愛生活的單親媽媽,一個中年叛逆,想和孩子一起成長的85後,專注分享兒童心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