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我是如何發表6篇論文並完成博士答辯的?

2021-02-15 材料科學與工程

1年時間,你能做什麼?如果再減掉周末、節假日呢?如果再把時間限制在每天的8:30-5:30呢?時間管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而本文不是只講大道理而已,這裡有很多鮮活的例子,你可以學到很多實用小技巧。你還會發現,那些你以為「本來就厲害」的成功人士,其實也有過一張「一塌糊塗」的時間表。 所以,他們可以,我們為什麼不?

我最近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我記錄了最近發出的50封郵件的時間戳。 可以從這些時間戳看到我一周內(10月22日(周四)—10月29日(周四))收發郵件的情況。

我的興趣在於統計出自己一天中的哪些時間花在了郵件這檔事上。 下面是我的發現:這一周裡,我在6-7點間只發了1封,7點後則為0。 這個很好解釋:我每天都差不多5點半的樣子就結束了當天的工作。這意味著5:30之後,斷網, 關機, 無待辦事項。 每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就該是時候放鬆了。

我必須強調,我不是某些生活懶散的企業家,公司已經上軌道,所以就躺在加勒比海的阿魯巴島的吊床上監督監督就完事。 我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我是一名博士後),有很多事情要做。

例如,在剛過去的那個夏天,我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寫作博士論文的同時,我完成了自己第三本書的手稿。這份手稿在我博士論文答辯結束一個月後交到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社並將於2010年夏季出版發行。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還很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博客——學習技巧(Study Hacks),創造了5萬的月獨立訪問量,與此同時,我還成功發表了超過半打同行評議過的學術論文。

換言之: 我可不是懶鬼。 除了極少的例外,所有這些事情我都是在工作日的8:30到5:30之間進行的。 (我每天的鍛鍊時間、1小時的遛狗時間也都是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內的。 我真的很喜歡每天5:30之後的自由時間,完全的自由啊。)

我稱這個方法為固定時間表效率法( fixed-scheduled productivity),我從2008年年初開始便一直在使用並向大家推薦這個方法。

它的理念很簡單:制定一份你認為最理想的工作時間表,然後再通過實際工作情況來調整,讓這張表真的適合你——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你得冷酷一些,接什麼責任要懂的選擇,該拒絕別人的時候不能客氣,不要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沒多大用處的任務要擺脫掉。


這個方法將會在你的控制力、壓力水平、完成的重要工作的數量上產生深遠而有益的影響。

當給時間表加上嚴格的時限,刪減掉不必要的工作,同事和客戶也重新適應了何時該對你有所期待後,他們發現了固定時間表所產生的兩個令人驚奇的作用。

所謂必要的事情:無論是電話銷售或者還是專注於為創作一本新書而進行的核心研究工作,恰是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而不必要的事情:無論是動不動就郵件郵件的,還是像患了強迫症般總在調整博客的模板,比許多人以為的還要更無關痛癢。

因專注於必要的事情(而非所有的事)而受到更多的關注。這些「佯謬」的事實,正如柯林斯的書最暢銷,桑德斯和西蒙斯的公司發展飛速——說明你也可以收穫更多成效。

固定時間表效率法的步驟很簡單明了:

選擇一個你認為能達到最理想的勞逸平衡狀態的工作時間表;

盡一切努力去避免破壞時間表的安排。

聽上去非常簡單吧,但,當然不簡單。要滿足第二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還放不下現在的項目、責任或者工作習慣,那麼你很有可能遠遠達不到這個理想時間表的要求。

當你開始想要通過固定時間表來提高效率時,有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必須面對:要堅持住這個理想時間表需要更大刀闊斧的行動。

舉個例子,你也許不得不:給待辦事項數目來個大瘦身。痛下決心把那些缺乏效率的習慣從你每日的時間表中刪除掉。為了換取大量的自由時間,冒著一不小心惹惱他人或讓他們失望的風險。停止拖延。

理論上來說,這都是些硬指標,而且非常難達成。 但是當你專注於一個特定的目標——「我拒絕在工作日工作到5:30以後!」——你會很驚奇地發現上面的要求變得沒那麼難了。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從事能夠回答重要問題的優秀研究。其它的事情在這個階段真的不重要(Nothing else really matters)。

但我的一些同齡人對這一形上學的問題的答案是:「用長時間的工作證明你屬於這裡。」 就像這些自己未來的決策者們在將來翻出他們的時空卡片,宣稱他們非常有效率的完成了該做的事。

胡說!我當時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年內寫出幾篇好論文,而任何會妨礙我達成這個目標的事情我都會持懷疑態度認真審視。這種結果導向特質讓我更能夠阻止中途出現的各種雜事擠進我的時間表。

我特別清楚自己何時能出成果,而成果也並不總能來得那麼快。

如果有人把別的什麼事丟給我,我會很誠實地評估然後告知什麼時候這件事才會排到我的待辦事項第一位。然後我們會就這個日期進行溝通。等到點做這事了我再開始。如果——這個如果很重要——你確實告知了別人這個確定的日期,就可以避免讓他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期待成果、期待成果、期待成果。當你在堅持一種不成熟的、「只在臨近最終期限的時候才開始」的態度的時候,長的交付周期也可以幫助你繞過這成堆的事情(這些事情會毀了你的固定時間表)。

拒絕。如果我的安排太滿,無法按時完成這個新項目,我會拒絕。

終止、退出。如果一個項目已經失控並開始佔用過多的時間讓我無法完成時間表上的其它事項,或者偏離我對結果導向的要求: 我會終止這個項目。 如果又出現一些明顯更重要的事,而這些事又與我計劃中的其它事衝突,我會放棄其中較不重要的。 告訴你個秘密: 其實沒人真會在意你做了什麼小調整,或者你放棄了什麼。 最終,結果才是別人評價你的依據。 如果某件事正阻礙著你在你的領域裡取得重要的成果,那你就必須問問自己為什麼還要繼續這件事。

我不在服務區。我常呆在學校圖書館的旮旯裡或窩在自己公寓的角落裡工作。我每天只會收發兩三次郵件,晚上和周末都不會再碰郵箱,因此人們不得不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收到我回復。

要找到我通常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人在周五晚上給我發來一封需要在周六早上前處理的緊急郵件,他們就會失望了。 但最終,他們都會適應我的工作習慣。 同樣重要的是,我可不是故意作怪。 我從未為我的郵箱設置過那些虛偽的自動回復。我只是做自己,然後人們會習慣真正的我。

分批處理、形成習慣。任何的常規工作都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就是我們總在那一天的那時候做的那件事。 舉個例子,我總是在午餐後寫我的博客,記下早上發生的第一件事。當我上課的時候,我會回想我為完成各科作業是如何分配這周的時間的。為你的常規工作制定時間表的時候按照自己的習慣走,這會讓處理非常規工作也變得更輕鬆。同時還可以防止各種瑣事毀了整個計劃。

早早開始。有時,要真的很早。 我無法接受在處理重要事情時候還有所拖延。 我不愛拖。如果為了確保計劃按需進行,我得提前2-3周開始做某些事情的話,我就會這樣做。

我不要求許可。我覺得你認為按自己喜好定下時間表後自己就會自動按它行事是絕對錯誤的。

不過,你可以爭取這就是最寶貴的獎勵。而成效就是金錢,你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只要我能確保完成別人花錢交給我的主要任務,那麼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驚醒會讓我更舒服。如果我無法產生好的成效,那麼人們就有權要求更多地介入。

你可以填寫任意的時限,只要你覺得它可以提高你工作的效率。你手中總有些事在忙,無論是郵件、瀏覽重要網站、還是處理待辦事項清單,等你到戴維•艾倫的年紀這份清單都可以趕上《聖經》的長度了。 但儘管如此,總有那麼個時候,你不得不停下腳步說:我知道我有做不完的工作,現在我必須先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不,那麼你會被這份工作耍得團團轉。它會使你陷入令人疲憊、毫無效率的時間安排裡,讓你感到更多壓力並且無法取得更多進展。

按你自己的意願制定時間表。 然後讓其他所有事都順應你的需求。 靈活一點。有效率點。如果你無法讓事情順應你的需求:是時候換個工作了。但最終,不要妥協。

節選自譯言  譯者:Agnes77  原文作者:Cal Newport  

— END —

博士畢業論文寫完,總歷時56天,初稿1個月,心得體會總結

如何提高自己發表論文的「命中率」?這十條建議可得收好了

這位博士生三年發表了12篇論文,是因為……

畢業論文答辯全攻略:8張圖教你答辯!

來源:百度學術。編輯:麥片

*本文系轉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討論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北航首場博士論文「雲答辯」完成
    【來源:中國教育報】3月14日12時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場博士學位論文線上視頻答辯完成,答辯人周建山的論文獲全票通過。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2020屆研究生也將像周建山一樣,在家完成學位論文的線上答辯,成為我國學位授予歷史上特殊的一代學人。
  • 張明| 如何撰寫博士論文以及準備論文答辯?
    註:本文尚未發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近年來參加了一些博士生論文開題與論文答辯,感覺不少博士生對如何撰寫合格的博士論文以及如何準備論文答辯存在非常模糊的認識。與會的不少老師,都深感有必要從博士生入學起,就給博士生做一個關於論文撰寫與答辯的講座。在本文中,筆者想就其中一些要點進行扼要闡述。
  • 「雲答辯」!南大、上交兩位博士通過視頻完成學位答辯!
    「按學制,本應該2019年博士畢業,但中間因為懷孕生孩子,耽誤了一年。去年底,我和院裡商量了這學期的答辯時間,2月17號開學,20日就答辯。」圖源: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發布公告截圖「春節期間疫情蔓延,我趕緊電話聯繫了導師周東山教授,問是否要延期答辯。導師說校領導目前正在研究相關方案,建議我試著申請學校的線上答辯。
  •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第三牛博士論文最牛投稿論文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SIMS 寫完這篇論文後沒投經濟學雜誌,因為他顯然知道沒人看的懂。於是投給了最牛 B 的數理統計雜誌,結果編輯死活找不到審稿人,最後好不容易湊合拉來一個,審稿報告是這麼寫的:「我真的不明白這篇論文在說什麼,但是我檢驗了其中的幾個定理,好像是對的。所以我猜應該發表。」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收下我的膝蓋!盤點世界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論文
    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SIMS1971年發表在《數理統計年鑑》上的論文《無窮維參數空間中的分布滯後估計》。SIMS寫完這篇論文後沒投經濟學雜誌,因為他顯然知道沒人看的懂。於是投給了最牛的數理統計雜誌,結果編輯死活找不到審稿人,最後好不容易湊合拉來一個,審稿報告是這麼寫的:「我真的不明白這篇論文在說什麼,但我檢驗了其中幾個定理,好像是對的。所以我猜應該發表。」沒必要長篇大論,千把字足以。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議論風生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如何順利通過博士答辯
    博士答辯首先恭喜你在歷經無數日夜之後,終於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答辯前的緊張時刻我的博士答辯是在荷蘭小鎮一座中世紀建成的學術樓裡完成的,雖然在博士階段作為觀眾參加過很多次學長姐的答辯,但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坐上「答辯人」的那把椅子,心中還是不免忐忑。作為一名非英語國家的博士候選人,口語首先是一大關。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如何規劃及踐行博士生涯:我的個人經驗
    此文獻給即將讀博士、正在讀博士的同學為鑑,獻給已經畢業的同學共鳴。引子:為什麼寫這個題目直接的刺激來源於不久之前朋友圈有篇《如何研究-以博士論文為例》,號稱史上最全面的博士論文指導。看了之後確實感同身受,有些共鳴之處。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熊丙奇(教育學者)編輯 何睿 校對 李銘《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平,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期刊發表論文和學位論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 川農博士發表8篇SCI,其中5篇top5期刊
    為了找到一個能讓「外行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他跟著楊淞副教授到養殖場、飼料廠調研,實地了解養殖戶在生產上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反覆討論、總結,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確定了自己在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動物抗逆生理。
  • 四川"超牛"博士!一年發6篇SCI,其中5篇頂刊,畢業就被211名校引進!
    一年時間裡,孫俊龍先後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5篇為SCI TOP期刊。進入到實驗階段後,孫俊龍發現,對於環境脅迫實驗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進行環境脅迫?脅迫的強度如何確定和脅迫時間要多長時間才最合適?這在發表的文獻中只有簡單介紹,只有先進行多次的預實驗和實驗裝置的多次調整,才能開始正式的實驗。他開始明白,所謂&34;,科學問題絕對不是僅僅通過閱讀幾篇文獻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要通過不斷的實驗嘗試和調整才能逐一攻破。
  • 學位論文如何答辯?學位申請如何提交?安排來了!
    最近,CUPers都非常關心學位論文如何答辯?學位申請如何提交?安排來了!5、按照答辯時間,答辯秘書召集答辯小組成員、答辯學生登錄到視頻會議軟體,答辯流程與原線下相同。6、畢業設計(論文)電子版通過管理系統在線提交,紙質版存檔由學院統一辦理。研究生:1、學位論文答辯全部採用遠程視頻答辯方式進行,各學院成立視頻答辯工作組,制定視頻答辯工作實施方案。
  • 大一玩,大二拼,21歲保研成電,一年完成論文11篇,22歲的博士生
    許瀟,21歲保研電子科技大學,22歲讀博,一年論文11篇,受理專利6項,獲得行業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一年修夠讀博士畢業學分,可以申請博士畢業答辯。取得這些成績的許瀟,何許人也?他在閱讀文獻時,會多角度思考論證文獻的內容,有了新想法馬上導師討論,動手實驗,然後熬夜完成論文。用這樣的方式,許瀟一年內完成SCI/EI論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別在SCI一區和二區發表論文各一篇,受理專利6項。2019年,在成都舉行的亞洲智能電網創新國際會議上,許瀟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榮獲很有分量的「最佳論文獎」。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熊丙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熊丙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熊丙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博士畢業難度降低!清華大學博士生在校期間不發表論文也可畢業!
    讀博士難,想要從博士畢業更難。因為按照我國現行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各個高校的培養方案,博士生培養的年限為三到四年,可延期到七年,不過很多人都不能按時畢業,讀博五年畢業算是常態。造成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的「罪魁禍首」就是必須要發表不少於3篇的SCI,各個高校對發表SCI期刊的篇數要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