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時間,你能做什麼?如果再減掉周末、節假日呢?如果再把時間限制在每天的8:30-5:30呢?時間管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而本文不是只講大道理而已,這裡有很多鮮活的例子,你可以學到很多實用小技巧。你還會發現,那些你以為「本來就厲害」的成功人士,其實也有過一張「一塌糊塗」的時間表。 所以,他們可以,我們為什麼不?
我最近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我記錄了最近發出的50封郵件的時間戳。 可以從這些時間戳看到我一周內(10月22日(周四)—10月29日(周四))收發郵件的情況。
我的興趣在於統計出自己一天中的哪些時間花在了郵件這檔事上。 下面是我的發現:這一周裡,我在6-7點間只發了1封,7點後則為0。 這個很好解釋:我每天都差不多5點半的樣子就結束了當天的工作。這意味著5:30之後,斷網, 關機, 無待辦事項。 每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就該是時候放鬆了。
我必須強調,我不是某些生活懶散的企業家,公司已經上軌道,所以就躺在加勒比海的阿魯巴島的吊床上監督監督就完事。 我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我是一名博士後),有很多事情要做。
例如,在剛過去的那個夏天,我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寫作博士論文的同時,我完成了自己第三本書的手稿。這份手稿在我博士論文答辯結束一個月後交到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社並將於2010年夏季出版發行。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還很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博客——學習技巧(Study Hacks),創造了5萬的月獨立訪問量,與此同時,我還成功發表了超過半打同行評議過的學術論文。
換言之: 我可不是懶鬼。 除了極少的例外,所有這些事情我都是在工作日的8:30到5:30之間進行的。 (我每天的鍛鍊時間、1小時的遛狗時間也都是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內的。 我真的很喜歡每天5:30之後的自由時間,完全的自由啊。)
我稱這個方法為固定時間表效率法( fixed-scheduled productivity),我從2008年年初開始便一直在使用並向大家推薦這個方法。
它的理念很簡單:制定一份你認為最理想的工作時間表,然後再通過實際工作情況來調整,讓這張表真的適合你——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你得冷酷一些,接什麼責任要懂的選擇,該拒絕別人的時候不能客氣,不要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沒多大用處的任務要擺脫掉。
這個方法將會在你的控制力、壓力水平、完成的重要工作的數量上產生深遠而有益的影響。
當給時間表加上嚴格的時限,刪減掉不必要的工作,同事和客戶也重新適應了何時該對你有所期待後,他們發現了固定時間表所產生的兩個令人驚奇的作用。
所謂必要的事情:無論是電話銷售或者還是專注於為創作一本新書而進行的核心研究工作,恰是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而不必要的事情:無論是動不動就郵件郵件的,還是像患了強迫症般總在調整博客的模板,比許多人以為的還要更無關痛癢。
因專注於必要的事情(而非所有的事)而受到更多的關注。這些「佯謬」的事實,正如柯林斯的書最暢銷,桑德斯和西蒙斯的公司發展飛速——說明你也可以收穫更多成效。
固定時間表效率法的步驟很簡單明了:
選擇一個你認為能達到最理想的勞逸平衡狀態的工作時間表;
盡一切努力去避免破壞時間表的安排。
聽上去非常簡單吧,但,當然不簡單。要滿足第二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還放不下現在的項目、責任或者工作習慣,那麼你很有可能遠遠達不到這個理想時間表的要求。
當你開始想要通過固定時間表來提高效率時,有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必須面對:要堅持住這個理想時間表需要更大刀闊斧的行動。
舉個例子,你也許不得不:給待辦事項數目來個大瘦身。痛下決心把那些缺乏效率的習慣從你每日的時間表中刪除掉。為了換取大量的自由時間,冒著一不小心惹惱他人或讓他們失望的風險。停止拖延。
理論上來說,這都是些硬指標,而且非常難達成。 但是當你專注於一個特定的目標——「我拒絕在工作日工作到5:30以後!」——你會很驚奇地發現上面的要求變得沒那麼難了。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從事能夠回答重要問題的優秀研究。其它的事情在這個階段真的不重要(Nothing else really matters)。
但我的一些同齡人對這一形上學的問題的答案是:「用長時間的工作證明你屬於這裡。」 就像這些自己未來的決策者們在將來翻出他們的時空卡片,宣稱他們非常有效率的完成了該做的事。
胡說!我當時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年內寫出幾篇好論文,而任何會妨礙我達成這個目標的事情我都會持懷疑態度認真審視。這種結果導向特質讓我更能夠阻止中途出現的各種雜事擠進我的時間表。
我特別清楚自己何時能出成果,而成果也並不總能來得那麼快。
如果有人把別的什麼事丟給我,我會很誠實地評估然後告知什麼時候這件事才會排到我的待辦事項第一位。然後我們會就這個日期進行溝通。等到點做這事了我再開始。如果——這個如果很重要——你確實告知了別人這個確定的日期,就可以避免讓他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期待成果、期待成果、期待成果。當你在堅持一種不成熟的、「只在臨近最終期限的時候才開始」的態度的時候,長的交付周期也可以幫助你繞過這成堆的事情(這些事情會毀了你的固定時間表)。
拒絕。如果我的安排太滿,無法按時完成這個新項目,我會拒絕。
終止、退出。如果一個項目已經失控並開始佔用過多的時間讓我無法完成時間表上的其它事項,或者偏離我對結果導向的要求: 我會終止這個項目。 如果又出現一些明顯更重要的事,而這些事又與我計劃中的其它事衝突,我會放棄其中較不重要的。 告訴你個秘密: 其實沒人真會在意你做了什麼小調整,或者你放棄了什麼。 最終,結果才是別人評價你的依據。 如果某件事正阻礙著你在你的領域裡取得重要的成果,那你就必須問問自己為什麼還要繼續這件事。
我不在服務區。我常呆在學校圖書館的旮旯裡或窩在自己公寓的角落裡工作。我每天只會收發兩三次郵件,晚上和周末都不會再碰郵箱,因此人們不得不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收到我回復。
要找到我通常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人在周五晚上給我發來一封需要在周六早上前處理的緊急郵件,他們就會失望了。 但最終,他們都會適應我的工作習慣。 同樣重要的是,我可不是故意作怪。 我從未為我的郵箱設置過那些虛偽的自動回復。我只是做自己,然後人們會習慣真正的我。
分批處理、形成習慣。任何的常規工作都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就是我們總在那一天的那時候做的那件事。 舉個例子,我總是在午餐後寫我的博客,記下早上發生的第一件事。當我上課的時候,我會回想我為完成各科作業是如何分配這周的時間的。為你的常規工作制定時間表的時候按照自己的習慣走,這會讓處理非常規工作也變得更輕鬆。同時還可以防止各種瑣事毀了整個計劃。
早早開始。有時,要真的很早。 我無法接受在處理重要事情時候還有所拖延。 我不愛拖。如果為了確保計劃按需進行,我得提前2-3周開始做某些事情的話,我就會這樣做。
我不要求許可。我覺得你認為按自己喜好定下時間表後自己就會自動按它行事是絕對錯誤的。
不過,你可以爭取這就是最寶貴的獎勵。而成效就是金錢,你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只要我能確保完成別人花錢交給我的主要任務,那麼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驚醒會讓我更舒服。如果我無法產生好的成效,那麼人們就有權要求更多地介入。
你可以填寫任意的時限,只要你覺得它可以提高你工作的效率。你手中總有些事在忙,無論是郵件、瀏覽重要網站、還是處理待辦事項清單,等你到戴維•艾倫的年紀這份清單都可以趕上《聖經》的長度了。 但儘管如此,總有那麼個時候,你不得不停下腳步說:我知道我有做不完的工作,現在我必須先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不,那麼你會被這份工作耍得團團轉。它會使你陷入令人疲憊、毫無效率的時間安排裡,讓你感到更多壓力並且無法取得更多進展。
按你自己的意願制定時間表。 然後讓其他所有事都順應你的需求。 靈活一點。有效率點。如果你無法讓事情順應你的需求:是時候換個工作了。但最終,不要妥協。
節選自譯言 譯者:Agnes77 原文作者:Cal Newport— END —
博士畢業論文寫完,總歷時56天,初稿1個月,心得體會總結
如何提高自己發表論文的「命中率」?這十條建議可得收好了
這位博士生三年發表了12篇論文,是因為……
畢業論文答辯全攻略:8張圖教你答辯!
來源:百度學術。編輯:麥片
*本文系轉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討論交流合作